年度特寫 | 劉愛明:長效機制、産城融合與機遇

观点网

2017-04-07 20:40

  • 與中城新産業合作的大型企業,實際上是“抓住了行業轉型趨勢下的機會”。

    觀點地産網 2016年對于中國房地産市場而言,注定不同尋常。在去庫存及貨币寬松政策等因素作用下,主要一二線城市出現搶購潮,甚至連周邊三四線城市也承接了大量外溢需求。

    近期,中城新産業董事長劉愛明在接受觀點地産新媒體專訪時發表了對房地産行業的看法。在他看來,包括購房者涌入一二線城市周邊衛星城,以及國家致力于發展的産城融合,都反映出“城市群”已逐漸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城市群”被視為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的標志之一,這種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向周圍輻射所構成的城市集合,依托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網絡實現經濟緊密聯繫,並在産業分工與合作上相互影響,由此實現高度同城化、一體化。

    “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城市,都面臨土地供應不足的現實問題,通過‘城市群’的規劃可以将居住及産業需求逐漸引導至周邊衛星城。”

    劉愛明表示,在城市化進程中,未來中國将有大量人口向城市群集聚。對于産城融合而言,如何在一體化範圍内實現城市間的分工與合作,提高整體效率與競争力仍是擺在面前的難題之一。

    而去年下半年重新啟動限購政策以來,熱點城市及城市群中個人購房資格面臨定量分配的問題。對此他認為,熱點城市出現的房地産過熱問題,歸根結底是對住宅的需求高于供應,“流動性寬松只是導火索,‘過熱’本質上說明存在供需矛盾。”

    相比于頻繁的限購政策,劉愛明對觀點地産新媒體表示,近年來國家倡導的“長效機制”或許能更有效地實現行業健康發展。

    實際上,國務院早在2013年便提出“建立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的建議。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态,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财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适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

    劉愛明認為,建立長效調控的機制,要對行業的長遠發展有正确認知,明确房地産作為實體經濟中的支柱産業之一的地位。“中國未來将迎來一次人口的大遷徙,由此衍生大量居住、産業需求。若長效機制運用得當,國家将迎來歷史難得的發展機遇。”

    他進而表示,在未來的城市群及長效機制綜合作用下,傳統房地産開發業務面臨發展的天花闆,“産城融合”則取而代之成為行業新潮流。受此影響,房地産尋求合作、並購等現象也逐漸增多,同時包括碧桂園等房企也開始轉型科技小鎮等綜合運營業務。

    以中城新産業為例,據觀點地産新媒體統計,僅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中旬,該公司先後與力合創新發展、嘉霖置業、中信泰富、聚信泰富及萬象人合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其中,央企中信泰富、聚信泰富與中城新産業計劃在聯合産業孵化、物業運營等多方面進行全面合作。

    對此劉愛明認為,與中城新産業合作的大型企業,實際上是“抓住了行業轉型趨勢下的機會”。他解釋稱,産城融合更強調企業的産業招商運營能力,而這正是中城新産業的強項。

    據他透露,未來公司還将有“更大的合作事項”,在适當的時機會對外宣布。按照計劃,2017年公司在輕資産方面實現經營面積100萬平方米,項目總數達到10個左右。

    撰文:鐘凱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中城新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