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千日維新 “郝時代”結束與整合風波中的是是非非

观点网

2016-11-16 00:54

  • 有投資者對觀點地産新媒體表示,郝建民突然辭去在中海繫的職務,背後或仍不可避免地與整合有關。

    觀點地産網 11月15日夜間,中海一則公告猶如重型炸彈在房地産圈迅速震動,顯示這家央企過去兩年的人事巨變至今仍在持續。

    中海外發展宣布,因“工作調整”,郝建民辭任公司執行董事、主席兼行政總裁,而60歲的肖肖獲選為主席並獲任為公司執行總裁。

    幾乎與此同時,中海宏洋、中海物業也宣布,郝建民均辭任公司董事局主席、非執行董事及授權代表的職務,繼任者同樣為肖肖。這也意味着,曾經将“中海繫”帶入大規模整合時代的郝建民,将在知天命之際淡出。

    回首三年前的2013年8月6日,孔慶平卸任中海董事長,原行政總裁郝建民成為接班人,随後中海内部開始迅速啟動高達338億元的中建地産、310億元的中信繫地産業務並入。自此,這家央企地産公司開始了一場堪稱劇烈的内部整合。

    實際上,近年來新一輪央企整合驟然提速,中海的並購只是地産央企整合的一個縮影。但正如事物都有兩面性,伴随着大規模資産整合的還有人事變動、管理架構改革等問題。此後中海内部諸多老臣離職,中信繫人員安置至今仍未落定,51歲的郝建民成為這場整合的風暴中心。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如今郝建民與中海的整合故事,以及整合過程中的是是非非突然劃上句号,卻讓外界倍感物是人非。相比之下,曾經從中海離職的職業經理人曲詠海,4天前在深圳為新創業公司舉行開業儀式。結束與開始,往往都只是相對而言。

    對于郝建民的職務調動,截至發稿止,中海相關人士並未回應觀點地産新媒體。

    “郝時代”與中海維新

    在外界對郝建民的印象中,大部分都會将他描述為“外表儒雅内斂”,但行事卻雷厲風行。

    在他的履歷表上,一路平步青雲也顯示出他的治理手腕:1987年加入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1989年派駐中海地産,2002年被委任為執行董事,2006年11月獲任為副主席,2007年6月委任為行政總裁。

    2013年8月6日,中海董事局主席孔慶平宣布卸任,郝建民正式接過指揮棒。當時郝建民僅48歲,卻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央企地産公司之一的掌舵人。

    這一年,中海地産全年合約銷售額(含合營項目和聯營公司銷售)達1385.2億港元,實現首度進入千億房企陣營。不過有消息指,在該公司下屬五大區域公司中,郝建民卻難以形成有效的管理。

    在過去多年間,中海一直實現區域化制度。華南區、華東區、西部地區等主要由曲詠海、齊大鵬、郭勇等人管理,而郝建民能形成有效管理的區域僅有華北;在集團内部,阚洪波、羅亮也管控着工程和營銷設計口。

    與此同時,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孔慶平在卸任前主導将中建地産高達338億元的資産並入中海,也為後者在千億時代保持競争力提供了一定保障。這也帶來了人事整合問題。實際上,随着原中建地産元老陳誼獲委任為中海執行董事、總裁,郝建民的職權就已經受到一定擠壓。

    對于當時的郝建民而言,如何處理與原有的内部老臣,以及陳誼等原中建地産繫人員的關繫,成為郝建民掌舵後最首要的考驗。最終他選擇了颠覆,中海由此迎來一場近乎“削藩”的變革性調整。

    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2014年初,中海地産在吸納中建地産後舍棄區域化制度,改為大部制縱向一體化管理,即在集團層面組建工程、營銷、财務三公司。

    其中在财務方面,中海成立了被外界拿來與“萬科戰投部”做對比的戰略管控委員會,郝建民親自擔任主任。此後,原有五大區域的權力逐漸被戰略管控委員會回收,包括幾乎所有項目策劃、項目定位、利潤指標等。

    新設立的工程、營銷公司,則分别由曲詠海、阚洪波負責。不過有消息稱,二人都劃歸戰略管控委員會直接管理,並需接受一繫列高利潤的任務指標。

    而對于中建地産繫人員,郝建民同樣采取邊緣化措施,包括整合之初降半級錄用,以及派陳誼分管當時僅有一個項目的海外業務。

    受益于中建地産並入以及對地方公司利潤指標的考核,中海地産在2014年、2015年分别實現銷售金額1408.1億港元、1806億港元,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也成為最賺錢的地産公司之一。2016年上半年,中海地産再度並購中信地産、中信泰富旗下地産資産,代價僅310億元。

    不過,這家央企的整合也存在巨大的副作用。在中海業績光鮮亮麗的背後,一場長達兩年或者更久的人事地震,逐漸浮出水面。

    地産整合是非題

    和歷史上的衆多企業改革一樣,郝建民在掌舵中海地産之初面臨着來自區域及中建地産整合的壓力,他自然深谙新政初行需要“中央集權”的道理。

    在接任孔慶平後不久,郝建民一方面收回區域公司的主導權,一方面則稀釋原中建地産繫人員的權力。某種意義上,他的垂直管理改革确立了在中海的話語權,對于推進戰略、央企整合都将形成有利條件,中海過去兩年的業績便是例證。

    正如他在2014年業績會上所說,中海托管母公司業務以來,已經完成“有架構重組、人員重組,以及項目的重新再安排”。“說實話,這也是中海一個核心競争力的體現。”

    但由于利益沖突,郝建民的強勢調整也常常引發中海内部的對抗情緒,最終衍變成一股引發轟動的人員離職潮。

    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2015年9月,坊間盛傳中海營銷公司董事長曲詠海離職,此後曲本人證實已離開這家服務22年之久的公司;此後,在中海繫統内從事産品研發與設計專業的中海宏洋助理總裁範逸汀,加入旭輝集團。

    同年10月,中海宣布郭勇、阚洪波辭任公司執行董事;11月,中海原美國副總裁朱明輝證實離職,中海宏洋總經理陳斌則加盟碧桂園。

    至2016年1月19日,中海再度宣布,執行董事兼總裁陳誼因需要投放更多時間于其他事業發展及個人事務而辭去上述職務。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陳誼早前在公開信中強調,中建繫最後幾十名同事最終並入中海體繫,至此他“忠義二責已了”。

    在過去,中海被稱為中國地産界的黃埔軍校,包括萬科、龍湖、碧桂園、萬達等房企都曾從這家央企挖人,而專業、執行力強往往是中海出身的職業經理人的最大標簽。而随着職業經理人流失加速,中海不得不面對整合所帶來的後果。

    從業績貢獻看,中海在蘇州、成都、西安、深圳等地的銷售已逐年落後。其中以成都為例,過去該公司的市場排名曾在前五以内,如今卻幾乎沒有可售資源;即便在深圳,該公司近兩年僅新增中海天鑽項目。

    一方面是央企整合的改革需求,一方面則是自身的發展遇阻。2016年3月起,中海與中信進行新一輪的地産整合,由此獲得中信地産、中信泰富大部分房地産資産,總建築面積約為3155萬平方米。

    8月底,郝建民發言不多,但仍自信地表示,2016年中海全年合約目標金額上調到2100億港元,五年内甚至要達到4000億港元。如今看來,這番豪情壯語,成了他卸任前的最後一次公開講話。

    有投資者對觀點地産新媒體表示,郝建民突然辭去在中海繫的職務,背後或仍不可避免地與整合有關。

    據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在中海並購中信地産、中信泰富後,相關人員的安置一直存疑。消息人士稱,目前中信地産只有30%左右的人員選擇繼續留任中海,而這其中大部分為基層項目上人員,更高級别的管理層成員大多數選擇了離職,這一比例遠超70%。

    在郝建民的職業生涯中,中建地産、中信地産及中信泰富的整合,讓他完全掌控了中海,上市公司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業績高峰。但他或許沒有意識到,在此期間這家公司也失去了一大批最寶貴的财富——人才。

    對于一家志在長期發展的央企而言,有遠見的戰略布局,規範的公司治理,以及良好的團隊環境等因素缺一不可。經歷過“郝時代”的中海,未來新舵手将如何改變現有局面,以及能将它引領到多遠的地方,仍有待觀察。

    值得一提的是,接任郝建民的肖肖,盡管擁有35年的建築及地産經驗,但畢竟已達到60歲的退休年齡,未來任職時間有限。而這也意味着,肖肖或許只是過渡,這家央企接下來仍将迎來更重要的調整。

    撰文:鐘凱    

    審校:劉滿桃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人事

    整合

    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