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會驚鴻 沒有了王石、郁亮的萬科還是萬科嗎?

观点网

2016-08-22 14:14

  • 在各方沒有達成共識的情況下,萬科管理層已經準備了印力集團這艘“方舟”,為失去公司做足準備。反過來,一旦萬科失去了王石、郁亮,還有些什麼?

    觀點地産網 8月22日上午9點許,深圳東部大梅沙,天氣預報顯示陣雨轉多雲,一如萬科中心6樓會議室内的氛圍。

    萬科将在總部舉行或許是三十多年最為罕見的一場業績推介會,皆因王石、郁亮兩位“形象代言人”缺席。王石雖為董事長但已退居幕後,寄情于遊學、山水、運動,並多次不參加業績會;郁亮自出任總裁以來幾乎未曾缺席過——這一次他缺席了,原因是“忙于股權事件”。

    萬科“股權事件”自2015年7月至今仍在發酵,且似乎遠未結束。作為這家上市公司的精神象征,王石由去年底激烈抗争,到現在聲音逐漸減弱,直至沉默。他發布的最新微博,停留在了7月1日23點35分。

    于是,6樓的會議室成了萬科執行副總裁張旭,董事、執行副總裁王文金,執行副總裁孫嘉,董事會秘書朱旭的“獨幕劇”。其中,張旭是業績會的新面孔,朱旭、孫嘉尚屬第二次參加,唯有王文金經驗豐富。

    即便如此,四人面對台下媒體的不斷提問,仍被解讀為“基本還是在謹慎的框架内”作回應。

    他們回應稱,萬科與各大股東仍在溝通之中,“沒有達成共識”,股權事件對公司項目、團隊都開始産生影響。

    有市場人士如是對觀點地産新媒體指,萬科在業績會回應的内容是悲觀的,至少沒有看到好轉的迹象。

    萬科能夠走到今天,關鍵就在于它的制度和文化,它的團隊也推動了過去穩健且持續的發展。一旦公司治理結構發生變化,這将給萬科未來的發展蒙上一層迷霧。目前,外界已經開始呼籲,資本的力量和職業經理人的力量,應在規則下達到妥協。

    在各方沒有達成共識的情況下,萬科管理層已經準備了印力集團這艘“方舟”,為失去公司做足準備。反過來,一旦萬科失去了王石、郁亮,還有些什麼?

    王石、郁亮缺席的業績會

    盡管王石、郁亮缺席,8月22日早上的業績會仍按照既定的流程進行。整體而言,萬科管理層始終表現出了低姿态,業績會主要表達兩大主題:股權事件對萬科造成了影響,呼籲股東為了公司平穩健康發展考慮。

    與過去幾年的業績會不同,新任董秘朱旭這次取代了譚華傑做現場報告。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朱旭的報告分成幾大關鍵詞,其中“特殊的半年”排在了最前面。她表示,2016年上半年是萬科“最特殊的半年”。

    報告指,股權事件令到新的土地項目獲取受阻,合作夥伴和客戶信心受損,公司業務拓展受到影響,以及團隊穩定性受到沖擊。具體包括,6月份公司有31個項目因此遭遇合作中止或條款變更,萬科物業也有5個項目由合作轉為觀望等。

    進入問答環節,萬科管理層對于外界關注的熱點進行了回應。其中對于8月21日披露以129億元收購印力集團,張旭否認是為管理層準備後路,至表示,即便沒有股權之争,打造商業運營平台也是萬科十年計劃的一部分。

    張旭同時否認稱,萬科“從來沒有與黑石洽談過股權方面的事情”。他還重點表達了兩點訴求,一是萬科對“軌道+物業”的模式繼續看好,二是各方股東為了公司的共同利益,都應抛棄利益之争。

    對于近期恒大舉牌萬科,張旭、朱旭兩人均表示“相信股東對萬科的投資都是好的”。盡管表示與幾大股東都“保持着密切、暢通的溝通”,但朱旭又承認,關于股東進一步增持和減持,公司“沒有得到明确的消息”。

    朱旭在回應媒體提問時也反復強調,萬科股權事件,目前各方訴求不一,尚未達成共識。“公司希望股東們為了共同利益形成一致意見。”

    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萬科增發股份收購深圳地鐵旗下物業資産的預案或将無限期延遲。朱旭回應稱,6月第一次董事會讨論的收購預案並非最終方案,萬科目前在繼續論證、磋商及改進。她同時也表示,必須在各大股東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才能開第二次董事會會議。

    對于2017年3月份的董事會換屆,朱旭則對觀點地産新媒體明确回應稱,換屆前股東不得無故更換管理層,董事會屆滿之際,薪酬和提名委員會會廣泛征集人選,相關具備資格的股東也可以提名董事。現任董事在和各方溝通,重點就是根據公司章程來做。

    而在某些外界關注的問題上,萬科管理層始終語焉不詳。其中被問及管理層與股東就收購深圳地鐵資産事項産生的分歧時,朱旭表示“不适合(在座)管理層回應”;對于股權事件復雜性導致的最壞前景,台上四人也表示現在回答不太合适。

    假如萬科沒有了王石、郁亮

    實際上,萬科管理層目前對于相繼舉牌的寶能、安邦、恒大等股東保持了較為克制的态度。

    盡管強調過去半年的特殊性,但萬科在2016年半年報中将它定性為“股權事件”,而非色彩強烈的“股權争奪”。在8月22日的業績會上,萬科管理層也特地對媒體表示,不認為這是場戰争,並轉而呼籲各方達成共識。

    這也顯示出萬科對于新入局者的态度轉變。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王石最早于去年底斥責寶能“信用不夠”,並直指股東“惡意收購”。不過,至6月份股東大會,他首次為上述言論致歉,此後便鮮有發聲。

    市場人士對觀點地産新媒體指,對于萬科來說,在短期和長期内必須學會一件事,就是如何平靜地退出輿論的漩渦,回歸低調。

    王石無疑是萬科最佳的形象代言人,他的性情率真、特立獨行已經成為萬科形象的一部分。但在2000億規模下,萬科已不允許它的領導者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即便萬科在7年前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王石的言論仍被視為代表萬科——無論他說得對還是錯,都會直接引發外界對萬科的某種情緒。

    不過,這並不能抹殺王石作為創始人給萬科帶來的貢獻。無論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減法”,2004年制定的“十年千億戰略”,還是2008年經濟危機下的業務調整,抑或後來城市配套發展商的“加法”,萬科在不同階段需要用不同能力解決問題。事實證明,以王石、郁亮為核心的萬科管理團隊做到了這點。

    在2016博鰲房地産論壇上,萬科舊将林少洲曾表示,萬科沒有特别強勢的大股東,所以團隊文化發育特别強大,這推動力過去幾十年穩健且持續的發展。“股權結構如果發生了變化,對萬科未來的發展可能會蒙上一層陰影。”

    此前,萬科獨董華生也預測了萬科股權事件的兩個結局,一是無論大股東是誰,保持萬科無實際控制人的現代治理結構;二是管理團隊出走賣股變現再創業。而萬科通過合夥人結構收購印力,也被視為管理層在為集體出走做準備。

    一旦王石、郁亮帶領管理團隊出走,萬科也将面臨更多不确定因素。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高級副總裁孫嘉在業績會上明确表示,萬科“确實受到了股權事件的影響”,2016年上半年總部的離職率已達去年全年水平,機構對公司的評級也調整為負面展望。

    更深的影響或許還将表現在業績方面。萬科一直認為公司的銷售業績得益于“事業合夥人制度”及“跟投制度”,包括前七個月實現銷售2175.1億元等。若管理層出走,這種制度文化或難以維繫。

    即便如外界所預測,萬科最終被寶能或恒大合並,兩者之間也並非簡單的“1+1”關繫,而是涉及大量的整合、重組,是否能産生正面效果仍是未知數。

    規則下團隊與資本走向

    “要是萬科沒有了王石、郁亮,沒有了他們的團隊,萬科還是不是萬科?”在2016博鰲房地産論壇上,恒隆地産主席陳啟宗曾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對此,朗詩地産董事長田明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萬科股權事件對萬科的發展戰略,未來的企業文化都會産生非常大的影響,而不僅僅是某某人不在的問題。”

    不過田明也指出,創業者有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把企業創業成功,第二個任務是應當為這個企業奠定一個好的産權基礎,以及傳承的機制,而王石沒有能夠完成第二個任務。

    市場人士對觀點地産新媒體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如果萬科管理層與各股東間撕破臉皮,這在短期内對上市公司不會造成大的影響,長期而言卻有副作用。”

    該人士認為,若各方無法達成共識,最後只能在董事會、股東大會上通過表決解決問題。

    目前,萬科管理層透過盈安合夥人、德赢計劃合計持股逾7%,寶能持股25.4%,華潤持股15.24%,恒大持股6.82%,安邦持股6.18%,以及證金公司持股約2.99%,形成了萬科極為分散的股權局面。任何方的合縱連橫,都将導致某個議案輕易通過或被否決。

    對于萬科股權事件的走向,一部分人士也給出了相關建議。其中萬科舊将林少洲認為,各方最需要的是克制、自制,職業經理人需要提升自己的自制,資本也要自制,才能把整體的問題解決得更好。

    著名經濟學家向松祚則指出,資本的力量和職業經理人的力量要達到完美的平衡。有些人支持王石,有些人支持資本,我覺得這都不對,他們應該在支持規則的情況下達到妥協。

    撰文:鐘凱,羅舒晗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業績

    業績會

    王石

    萬寶之争

    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