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明新年茶話:我怎麼從産業角度“看空” 暴利樓市?

观点网

2016-01-22 01:35

  • 劉愛明透露,大運項目約有一半體量是住宅用途,而公司正在向相關部門申請退還這部分面積,“這大概是深圳第一例不要住宅要産業的事件了”。

    觀點地産網 1月20日下午,中城新産業在深圳舉行媒體迎新茶話會,包括觀點地産新媒體在内20多家媒體受邀出席。毫無疑問,這家年輕公司的董事長劉愛明是活動的主角。

    茶話會于5點開始,穿着黑色皮衣、黑色西褲的劉愛明提前現身,與來賓一一合影留念。整個過程下來,他幾乎沒調整過POSS:身體直立,雙手擺在背後,露齒笑。

    在20天前,劉愛明以一場馬拉松開啟了2016年。他在朋友圈如是評價自己的狀态:“不需要太多激情,需要理想和情懷,需要冷靜和執着。”不過,長跑哲學並沒有成為茶話會的開場白。

    開始演講前,在投影屏跟前,劉愛明先是得意地展示了新公司的個性裝潢設計,並發出歡迎來賓周末來這里舉行活動。“我還計劃免費提供咖啡,反正(賣)咖啡也掙不了什麼錢。”

    接着,劉愛明少不了要向大家為他的中城新産業背書:“目前公司的目標是聚焦城市更新,做中國産業地産的“創新者”,使命是踐行中國産業升級,服務于中國制造業的轉型……”

    盡管大半輩子都與住宅地産打交道,但既然選擇了新方向,産業地産便是劉愛明談論的重點。

    “從不同的角度看深圳就不會有不同的結果,從住宅的角度看是這樣,從商業的角度看也有一定格局。而我從産業的角度看到了深圳的變遷。”他表示,深圳對産業發展認識最深,所以中城新産業首先選擇在此發展。

    而自2014年年中起,深圳房價已連漲15個月,對于這座城市的樓市及價格問題已是街頭巷尾讨論的問題。不過,劉愛明卻沒有對此表示出過多的在乎。在會上,他語出驚人地表示,公司位于龍崗大運城的産業地産項目,将向政府申請去掉規劃的住宅部分。

    談創業首選深圳:土壤适合

    事實上,随着房地産告别高速增長時代,探索以新的發展模式等很多内容都被業界所熱議着。對此,劉愛明重述了自己與碧桂園主席楊國強部分對話内容以表明立場。

    “我跟楊主席形容,開發商相當于農民,在房地産上半場全國找地播種高粱,只要土地适宜種植都會考慮。但到了下半場,大家只有找到肥沃的土地才能播種。”

    劉愛明提出“選擇即戰略”,並列舉了幾點對于企業在商業模式方面的選擇標準。他表示,任何商業模式,都需要先明确究竟定位于哪些客戶;其次,是選擇在哪些區域布局發展;第三,是給目標客戶提供一個理由,足以使他們租賃或購買物業。

    談及選擇在深圳創業的原因,劉愛明給出的理由是:“做産業地産首先得有适合的土壤。”

    他從2002年轟動一時的《深圳,你被誰抛棄》談起,介紹2000年前後深圳在制造業、服務業及貿易等領域的劣勢。當時深圳也基本處于大量出讓土地作為财政收入的階段,不過随着新增土地供應的枯竭,城市發展遇到了瓶頸。

    “深圳于1999年舉辦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高交會),開始做産業地産,在發展亟需突破的情況下選擇了一條‘窄門’之路。”劉愛明認為,産業發展是在土地資源稀缺下的艱難決定,深圳此後在出讓土地時首選符合産業發展方向的企業,這些舉動最終導致整座城市的健康發展。

    據觀點地産新媒體翻查資料,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深圳已重點發展計算機軟件、通信、微電子及基礎元器件、視聽、機電一體化、重點輕工和能源等幾大主導産業。同時,制藥、醫療器械、生物技術、新材料、物流等新興行業發展迅猛。

    公開數據顯示,2000年,深圳人均GDP僅5000美元左右,約為台灣的1/3;至2013年超過2.21萬美元,超過台灣並逼近韓國。2014年,深圳人均GDP達人民币14.95萬元,相當于2013年韓國水平。

    同時以土地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計,劉愛明表示,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這一比例約為50%,其它城市高達六七成,深圳卻占比不足10%。從這個角度看,深圳的城市發展是健康的。

    “深圳有産業基礎,所以在這個城市做産業地産看起來很難,實際上並不難。”按照他計劃,在深圳以外,下一步将陸續進入北京、上海兩大城市。

    與毛大慶創業異同:區别大着呢

    事實上,深圳早期的主要依靠以勞動密集型産業為基礎的加工業類産業,這也是該市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内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外界形容為“制造業重鎮”。

    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到,截至2013年11月底,深圳市中小企業數量達60萬家。這充分說明了“制造業重鎮”對中小企業的吸引力,這些企業群體也扛起了深圳産業發展的大旗。

    不過,随着制造業的利潤越來越薄,生産成本攀升、生産技術落後,深圳不少中小企業面臨外遷與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

    劉愛明如是形容深圳的遷移軌迹:“南山科技園是産業遷移的源頭,流到了華為、富士康等企業,再流到了觀瀾區,最後匯入了東莞市。”

    “很多人都關心諸如華為等大企業,卻鮮有關心‘屌絲級’的中小企業,在深圳關外這樣的企業多如牛毛。”劉愛明表示,中城新産業關注這部分“屌絲群體”,将為他們的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服務。

    在具體模式方面,據他描述,公司将琢磨如何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成功,並成立服務門店,為需要的企業提供必要的技術服務、展示平台;通過提供産業轉型産生粘性後,吸引企業入駐旗下産業園區,從而在地産層面收入租金。

    “大家總在問,我做産業園區和毛大慶做創客空間有什麼區别?這個區别大着呢!”劉愛明回應稱,毛大慶是運用互聯網模式,通過提供服務掙錢,屬于輕資産;而自己則主要依靠産業園區的租金掙錢,屬于重資産。

    “中城新産業的‘輕資産’是為制造業提供升級服務,這個環節不掙錢。‘重資産’是指公司的産業地産項目,公司在這個層面獲利。至于入駐企業,則主要通過輕資産服務進行遴選。”

    據介紹,中城新産業圍繞服務制造業轉型設計了6個業務闆塊,包括綜合服務平台中城Compass,聯合中科院、高研院等科研機構,鍊接國外市場的國際創客驿站,聯盟期間企業,中城産業基金及社群等。

    從産業的角度,“看空” 暴利樓市

    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到,目前中城新産業在深圳已有3個重資産項目及3個輕資産項目。其中,重資産項目包括與深城投合作的嘉鄰中心二期産業項目、飛東片區,以及龍崗大運項目;輕資産包括深圳灣中城Compass、中科龍崗技術轉移中心及某酒店項目。

    劉愛明表示,深圳灣中城Compass服務門店最早将于4月份開業,這屬于“吃力不讨好”、不掙錢的輕資産部分。

    他轉而表示,年内龍崗嘉鄰中心二期産業項目将投入運營,該項目将是中城新産業首個全持有的項目。“講得深一點,坪山地區有批量的醫藥醫療企業,那里存在一些升級轉型或者打造更完整産業鍊的需求。所以公司将組織資源為其服務,通過服務吸引企業入駐,從而實現物業出租。”

    除此以外,龍崗大運項目将成為第二個全持有項目。資料顯示,該項目占地1.9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0.79萬平方米。

    不過劉愛明透露,大運項目約有一半體量是住宅用途,而公司正在向相關部門申請退還這部分面積,“這大概是深圳第一例不要住宅要産業的事件了”。

    要知道,從2014年年中起,深圳房價便連漲了15個月。截至2016年第二周,深圳單周住宅均價達4.7萬元/平方米,環比增加8.8%,並創下新高。相比于劉愛明做産業地産所宣稱的低利潤,中城新産業此時選擇退還暴利的住宅用地,不免引起外界的注意。

    對此劉愛明解釋稱,只有将項目持有並出租,才能顯示出公司對這個行業的熱愛及專注。他借此機會抨擊市場上打着産業地産名号圈地賣樓的同行,指其純粹“把産業地産當成旗子”。“把前海的寫字樓賣出去不一定能引入産業,反倒招來一批投資者。”

    “判斷做産業地産真假與否的標準是是否将物業持有,收取租金意味着要切實為入駐企業提供真實的服務,這就要求公司要強持有、弱銷售。”

    有市場人士對觀點地産新媒體表示,中城新産業目前剛剛起步,開展不同的項目需要人力、資金的投入。考慮到産業項目的資金沉澱長達10余年,劉愛明或許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選擇放棄住宅。

    撰文:鐘凱    

    審校:劉滿桃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産業地産

    中城新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