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捷:市場穩中有變 房企變中求穩(上)

观点网

2018-09-30 15:56

  • 雖然,房地産市場也面臨着很多困擾:長效機制、租購並舉、農地入市、房地産稅、金融管制、調控政策,房地産制度的頂層設計似乎又多了出來。

    提要:

    部分城市出現調整信号?

    土地流拍還會不會增多?

    流拍的土地多在哪里?

    高價地會復制“地王”命運?

    地方政府會自降地價?

    流量下行會不會蔓延?

    房價會不會大面積下降?

    “大穩小亂”“零增長”?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歐陽捷 上一周,連續參加了3場中國房地産品牌發布會,與主辦方和一些房企高管探讨了對房地産市場的看法。

    大家比較一致的觀點房地産與中國經濟相似,市場本身沒有太大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市場預期不明、企業信心不足。

    過去,政策打左轉向燈,可以向右轉。現在,政策打雙閃燈,你不知道究竟會向左轉、還是向右轉,或者還可能會倒車?

    中國經濟50人論壇的發言傳遍了微信圈,恰恰是這種坊間與廟堂的認知鴻溝越來越大的表現。

    過去,黨的三大法寶是“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衆、批評與自我批評”。

    而現在的政策制訂似乎越來越少地關注行業建議、市場觀點,資本市場的跌宕起伏印證了決策的基礎不牢固、信息不透明,也反映了基層越來越難以理解上層意圖,社會共識越來越難以形成合力。

    雖然,全社會對中國發展目標的期望都是“強起來”,但是,如果沒有發展路徑的一致共識,沒有市場前景的良好預期,沒有企業投資的充足信心,何來穩投資、穩消費、穩就業呢?何來建設富饒強大的國家呢?

    我在會間也與樊綱老師、賈康老師做了交流,他們的觀點相對理想理性,對于未來,也有很多不解,賈康老師說了三個字:“拱着走”。

    然而,坊間的理性似乎並不能改變廟堂的任性。

    政策的簡單化、反復化讓企業和人們頗感無所适從,輿情的簡單壓制而非教育引導更讓社會易于被“居心叵測”的假象所迷惑。

    相對而言,房地産市場還是要簡單一些。

    雖然,房地産市場也面臨着很多困擾:長效機制、租購並舉、農地入市、房地産稅、金融管制、調控政策,房地産制度的頂層設計似乎又多了出來。

    但房地産市場的大方向還是希望“房住不炒、住有所居”,還是要滿足自住型首置、改善需求和租賃住房需求。

    不過,未來的制度落地依然要靠地方政府, 而地方政府本身的發展觀、政績觀與應有責任、實際财力的不匹配,勢必導致政策執行的走樣變形愈加明顯。

    缺乏市場基礎、不明所以的政策措施,缺乏積極主動、及時反饋的輿情引導,還在盲目疊加的調控動作與政策信号,不斷引發市場的認知偏差與情緒反彈,進而造成市場預期改變和信心喪失,極有可能帶來市場的“誤殺式”塌陷,這是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和警惕的。

    上周演講之後,市場出現了更多的消極信号,不合時宜的負面信息總是容易引起資本市場和社會各界的惶恐不安,雖然那些負面信息最終往往得到澄清,但市場信心已被不斷挫傷。

    我們願意嘗試客觀解讀正面與負面信息,幫助市場理解表象背後更多的邏輯,在此結合上周演講内容,補充一些房企對策,謹供大家參考。

    部分城市出現調整信号?

    當下的住房市場已經出現兩個調整迹象。

    一個是房子促銷增多。

    杭州、成都、海口、哈爾濱、石家莊、包頭、桂林、香河今年7月、8月住宅成交量同比均是下降的,而且對比2016年、2017年同期也均是下降的。

              

    部分城市的市場下行可能會影響市場信心。

    先知先覺的房企正在搶收有資格、同時也有購買力的客戶。

    因為在限購的城市里,有資格的購房者在逐漸的減少,就像池子里的魚不斷被撈掉,而小魚還沒有長大。

    在房價被摁住的城市和房價已經上升至高點的城市,房價上漲預期減退,投資客退潮,剛需客無力面對高昂的房價、被慢慢擠出,導致流量減少,改善客戶出現更多的觀望情緒。

    越是去年以來房價上漲過快、土地供應過多的城市,特别是一些都市圈周邊的中小城市,越是透支了未來的市場,在調控政策的擠壓下,流量下降更明顯。

    另一個是土地流拍增多。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今年土地流拍已經達到了歷史相對高位,截止到9月底,流拍已達888宗地。

    顯然,土地流拍增多會影響客戶的信心,從而造成購買意願的下降,減少客戶流量。

    其實,去年市場很好,大家信心很足,但去年三四線城市住宅用地流拍達到954宗。

    今年1-9月,三四線城市住宅用地流拍數量僅為681宗,未必能超過去年。

    土地流拍還會不會增多?

    我們認為不會了。

    7月流拍130宗住宅土地,8月流拍186宗住宅用地,達到今年的最高峰,而9月份流拍住宅用地僅31宗。

    我們相信,今年後幾個月土地還會有流拍,但會明顯減少。

    這是源于兩方面的因素,一是今年前9個月的住宅用地成交量已經很多。

    雖然,一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面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1%,但二線城市同比增長了29.3%,三四線城市同比增長了39.7%,整體上,住宅用地已經變得相當充裕。

    二是大房企土地儲備充足。

    根據全國前19強房企的上市公司年報分析,其合計土地儲備面積折合成規劃可建面積大約相當于19億平方米,它們去年全年合計銷售面積為3.2億平方米。

    以此匡算,未來幾年,這19家房企不用再拿一宗地,也可以銷售5.9年,即便是保持規模繼續增長,未來兩年不拿地,似也無妨。

    因此,土地流拍並非市場下行信号,其實不僅是因為地價太高,而且房企也不缺地。【詳見2018.07.29微信文《歐陽捷:土地市場流拍增多,並非市場下行信号》】

    住宅用地供應相對充足,地價偏高地塊已不再受寵。

    流拍的土地多在哪里?

    今年前9個月,三四線城市流拍住宅用地占比達到了76.7%。

    毫無疑問,三四線城市的市場反應顯然要慢半拍。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經明确要求“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改變了過去“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提法。

    過去,一二線城市限價,房價是不能過快上漲的,所以有些城市就緩慢上漲。

    三四線城市是不限價的,所以部分城市産生了過快上漲。

    現在,限價令從一二線城市傳導到更多的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正在成為限價令的新戰場,高價地也會面臨被限價的風險。

    但是,很多本地的中小企業仍然未曾醒悟。

    7月31日之後至9月20日,溢價率超過100%的高溢價地塊有111宗,其中在三四線城市的就有89宗,而中小房企和個人拿地就占了91.9%。

    高價地會復制“地王”命運?

    這些中小房企和個人拿了這麼多高價地,未來會怎麼樣?

    答案是毫無疑問的。

    有媒體統計,去年一二線城市300多宗地王項目,只有10%左右入市了。

    不能入市的原因是衆所周知的,因為限價可能虧本,只好放着不賣了。

    過去我們說過,在調控嚴厲的一二線城市,限價令不可能放松,項目能賣早賣

    地價、房價“兩腿泥、互相蹭、交替上漲”的邏輯已不再成立。

    房價上漲過快,勢必導致中央部門的約談問責。

    過去,約談問責的對象主要是一二線城市及其周邊中小城市,現在,所有的三四線城市都會納入約談問責的範疇。

    哪怕地方政府酌情考慮适當上調高價地的預售價格,也不要指望能通過大幅漲價來覆蓋高地價帶來高昂成本。

    在目前的局勢下,漲價邏輯既不符合中央政策,也不能迎合市場期待,高價地與其等待觀望,不如及早入市。

    高價地入市拖得越久,資金成本越高,未來解套的幾率越低,盈利可能性越小。

    中小房企還未曾覺悟。

    未來,很多三四線城市的高溢價項目極有可能重演一二線城市地王的命運,也會掉入“被限價”的陷阱。

    此輪調控以後,拿了高價地的中小房企和個人将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哀嚎遍野、死傷無數。

    地方政府會自降地價?

    地方政府當然不甘自降地價。

    因為房價已高,拆遷補償安置成本水漲船高。

    如果低價出讓土地,賣地收益不足以覆蓋拆遷、補償、安置成本,地方政府将入不敷出,這是個虧本的買賣,那又如何願意白費力氣拆遷安置、出讓土地呢?

    況且,龐大的地方債償還壓力巨大,沒有土地财政收入,即便不考慮還本,又如何償還利息呢?這也導致地方政府不可能在沒有土地出讓淨收益的前提下低價賣地。

    地價太高、流拍增多?地方政府並不擔心。

    賣不掉,就先不賣了,地方政府也會減少推地。

    沈陽市最近出讓一宗調規後再賣的土地,地價翻了一番,這是當年流拍、時隔六年再次出讓的地塊。地方政府有足夠的耐心,卻沒有降價的欲望。

    流量下行會不會蔓延?

    土地供應及地價水平、房價水平、投資潛力、購買能力之間的諸多關繫,決定了單個城市的供求關繫與客戶來源。

    在限購、限貸、限售、限價等調控政策打壓下的城市,客戶流量下降是非常正常的。

    限價打消了房價上漲預期,擠出了投資客戶,留下真實有效的購房需求。

    盡管限價提升了自住型客戶的相對購買力,但購房資格制約了交易流量。

    因為限購導致有資格的購房者在減少;限貸、限售導致換房能力下降;換房能力下降導致二手房交易流量減少;二手房交易減少導致新房購買力下降;新房購買力下降導致新房交易減少。

    然而,城市分化越來越嚴重,不受調控影響的城市更加面廣量大。

    也有更多的城市成交面積同比是正增長的。

    影響城市交易流量的核心要素在于供求關繫與房價水平。

    當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的時候,房價就會自然而然地上調,就會帶動人們保值增值預期看漲,進而帶動需求上漲。

    而市場供大于求的時候,房價很難上漲,投資客退出,自住購房者心态更加平穩,流量也相對穩定。

    因此,局部城市的流量下行並不一定必然導致整體樓市的信心喪失。

    房價會不會大面積下降?

    一線城市房價已經貼着限價令,處在相對低位,下降空間很小。

    而且,市場普遍看好一線城市的長期價值,如果位置适中、交通方便、性價比不錯的項目,總是更受青睐。地處偏僻、交通不暢、“時空距離”更長的項目,自然受到冷落。

    不過,在地價高位的約束下,小幅降價未必能夠跑量。

    大多數二線城市房價已經接近重症病人的心電圖,沒有太大的波動了。

    當這些城市繼續成為省内産業和人口的“黑洞”時,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忽略其長期價值,雖然買房不急在一時,但買的遲了,合意的地段、 合意的配套、合意的環境、合意的房子很可能就沒有了。

    房價處于低位、基本未漲的三四線城市房價跌無可跌,唯一需要考慮的是,當通脹預期不斷影響到這些城市的時候,其城鎮化需求與改善型需求的空間究竟還有多大?

    房價已到高位的三四線城市,如果供不應求,房價難降;如果供大于求,現金流緊張的房企促銷降價不足為奇,但是,小幅降價促銷效果不會很好,大幅降價更會吓退客戶,也未必能帶來可期的成效。

    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房價已高,投資客退潮,剛需客無力,進而導致流量下降,引發改善客出現觀望。

    由此可見,大面積、大幅度降價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限價令向中小城市傳導,也使得大中小城市失衡的房價關繫就此固化下來,即便是一些縣市的房價高于某些省會城市,政府也不會任由市場自發調整了。

    在這些城市,供求關繫與預期管理依然是最重要的,既不要幻想調控會放松,也不要指望房價會大跌。

    雖然不能排除個别樓盤大幅降價,但這勢必沖擊社會穩定,最終也會引發“雙向限價”、不予備案的反向調控動作。

    “大穩小亂”“零增長”?

    7月31号,中央政治局會議非常明确地提出“穩中有變”。

    包括穩經濟、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地産、穩預期等等,穩定是第一位的。

    年初的時候,我們預判,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樓市不會大起大落,房價沒有大漲大跌,進入“大穩小亂”的新時期。

    所謂大穩,就是調控體現了調整和控制,未來五年,樓市将在“不突破上限、不穿透下線”的區間内小幅波動,就像重症病人心電圖。

    過去“刺激、火爆、打壓、冰凍”的三年輪回周期論不會再現。

    所謂小亂,是指地方政府有的在收緊,有的在放松,有的在刺激,有的在打壓,因城施策轉向一城一策、甚至一城多策,小亂局面不可避免,但不會影響整體樓市的大穩。

    大穩小亂也意味着樓市将進入“零增長區間”。

    什麼是零增長區間?

    就是房地産主要指標在正負3%以内,少數指標在5%左右。

    從數據來看,銀行按揭貸款和開發貸款都在負增長區間。

    雖然定金和預收款、自籌資金還在兩位數的增長,但這是因為房企提高了首付比例、加大了融資,才彌補了銀行資金來源的不足,目前,房企到位資金僅有6.9%的增長,預計年底前還會回落到“零增長區間”的。

    錢不會變得更多,房企投資也會回落。

    8月份,房地産投資已經掉頭向下了,雖然只是比上月微幅下降了0.1個百分點,但趨勢有所顯現。

    土地購置面積增速還在上升。

    這是因為三四線城市中小房企還沒有覺醒,還在大舉拿地,帶動土地購置面積增速從7月份的11.3%提升到8月份15.6%。

    顯然,這與調控的邏輯是相悖的,與市場調整迹象也是不相符的,我們相信這是不可持續的。預計未來幾個月,土地購置面積增速會快速回落。

    新開工面積增速也是兩位數的上升。

    這可能來源于兩個因素:一是去年以來三四線城市銷售火熱,帶動了房企補倉、補貨;二是大房企加速去化土地儲備,加速開工、加速推盤。

    預計随着市場預期調整、土地成交下降、成交面積增速回落,以及房企資金收緊,新開工面積增速還會回落。

    今年1-8月份,一二線城市銷售面積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依靠三四線城市的增長,帶來整體市場的正增長,但銷售面積增速已開始回落, 從7月份的4.2%回落到8月份的4%,正在接近零增長區間。

    顯然,樓市“大穩小亂”、“零增長”不僅是政策要求,也是形勢使然。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無論何時,這句話都是有價值的。

    人逢絕境,活下去的信心比食物重要、比水重要。

    印尼少年海上漂流49天,看到鲨魚絕望地想自殺,最終還是活下來的信念讓他獲救。

    市場不必過于悲觀,歷史是這樣,未來也會這樣。

    畢竟,住房市場的需求還遠未得到滿足,每年的住宅竣工套數也剛剛滿足結婚人口的購房需求,我們還有單身人口的購房和租房需求,我們還有進城人口的購房需求和租房需求,我們的8大軍團(人群)需求足以讓住房市場高位繁荣30年。

    前兩天,在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價值地産年會上,我主持嘉賓對話時,問了在場四位嘉賓對市場預期、房企對策的看法時,他們比較一致的回答是:長期看好、高位波動;調整心态、降低增速;有質量發展。

    當然,也有焦慮與困惑,也有看不清未來。

    如果大房企将增速下調至30%左右,那也是非常非常好的,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這樣的增長也仍然領先于絕大多數行業。

    事實上,如果沒有政策刺激,不會出現前兩年的樓市大起;如果沒有精準調控,也不會有未來逐漸趨于穩定。

    穩定的市場才是好的市場。而未來幾年樓市就是平穩的市場、平穩的房價、平穩的成交量

    房地産業需要調整心态,關聯行業要調整心态,地方政府和資本市場也要調整心态。

    借用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先生的一句話“中國經濟有足夠的彈性和韌性”

    住房市場就像中國經濟一樣,也有足夠的彈性和韌性。

    房企如何應對?且看下回分解。

    本期《歐陽先聲》主要觀點:

    1、缺乏市場基礎、不明所以的政策措施,缺乏積極主動、及時反饋的輿情引導,還在盲目疊加的調控動作與政策信号,不斷引發市場的認知偏差與情緒反彈,進而造成市場預期改變和信心喪失,極有可能帶來市場的“誤殺式”塌陷,這是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和警惕的。

    2、我們相信,今年後幾個月土地還會有流拍,但會明顯減少。

    3、但是,很多本地的中小企業仍然未曾醒悟。

    4、地價、房價“兩腿泥、互相蹭、交替上漲”的邏輯已不再成立。

    5、在目前的局勢下,漲價邏輯既不符合中央政策,也不能迎合市場期待,高價地與其等待觀望,不如及早入市。

    6、因此,局部城市的流量下行並不一定必然導致整體樓市的信心喪失。

    7、當這些城市繼續成為省内産業和人口的“黑洞”時,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忽略其長期價值,雖然買房不急在一時,但買的遲了,合意的地段、 合意的配套、合意的環境、合意的房子很可能就沒有了。

    8、限價令向中小城市傳導,也使得大中小城市失衡的房價關繫就此固化下來,即便是一些縣市的房價高于某些省會城市,政府也不會任由市場自發調整了。

    9、顯然,樓市“大穩小亂”、“零增長”不僅是政策要求,也是形勢使然。

    10、穩定的市場才是好的市場。而未來幾年樓市就是平穩的市場、平穩的房價、平穩的成交量。

    歐陽捷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 觀點地産網專欄作者

    撰文:歐陽捷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