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商業如何突破電商的重重圍剿

观点网

2017-03-03 16:38

  • 勢如破竹的電商崛起

    2014年5月22日,京東集團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當時在紐約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中最大的一次IPO,市值接近260億美元,成為中國僅次騰訊、百度的第三大互聯網上市公司。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在紐約股票交易所挂牌交易,市值達2314.39億美元,超越Facebook成為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聯網公司。同時,這一數字也超過葡萄牙GDP。繼圓通、中通、申通三大快遞公司上市後,快遞業另一大佬——順豐速運也于今年2月24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敲鐘上市。

    上述每一次IPO,都可稱為是中國股市的重磅消息,而他們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均為電商企業或與電商業務直接相關的資本運作。電商在中國發展時間並不長,但發展勢頭出乎意料的迅猛,從淘寶雛形初現,到京東、淘寶、天貓等超級電商鼎足而立,也不過區區十余年。快遞業務的增長,可以說是電商發展的直接産物,在淘寶、當當之前,中國甚少聽說快遞業務,那時,涉及到快遞和物流的業務幾乎通通由中國郵政負責,彼時,中國郵政還是業内裁判和運動員不分家的超級國企,而如今,中國郵政僅剩EMS在快遞公司的夾縫中艱難存活。

    2015年“雙11”的24小時内,全網總銷售額1229.4億元,産生包裹數6.8億個。這意味着每秒成交額高達142萬元,當天每個中國人“剁手”88元,而按照每個購物的包裹0.5米計算,包裹連起來沿赤道繞地球8圈半。統計數據顯示,在2010年,僅有3%的私人消費來自于線上;2015年,中國網絡購物者總數近乎翻了三倍,達到4.1億,線上渠道的消費總額已占私人消費的15%。報告還預測,到2020年,私人網上消費将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長,並占私人消費總額的24%。

    實業商業的困境

    這個數據如果還不能直觀的反映出電商的影響力的話,那麼實體商業在電商沖擊下的各種窘态,則更加觸目驚心。

    2015年,北京,百盛百貨、華堂商場連續關店;上海,淮海路瑞興、美美、先施、OPA商場等百貨店先後撤離;廣州,好又多東山口店、新供銷百合等連鎖超市停業;長沙,世紀華聯柏麗晶購物廣場、沃爾瑪分店關張;成都,NOVO百貨天府廣場店、人人樂連鎖超市幾家門店接連退出;沈陽,伊勢丹、尚泰、雅仕等百貨巨頭紛紛折戟;去年底奢侈品牌LV先後關閉廣州、哈爾濱及烏魯木齊三家門店後,太原專賣店也于2016年2月28日起關店……即便仍在堅守的傳統型商場,也已經從昔日的熙熙攘攘,變得門可羅雀。

    但是,作為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實體商業還是要發展下去,克服電商帶來的沖擊,從電商的重重圍剿中突出重圍。

    破解電商帶來的難題,就要分析電商的優勢。首先是價格,電商因為進貨渠道、倉儲、經營場所和人員等方面的成本較低,因此可以以大大低于實體店的價格進行平台銷售;其次,網絡消費基本屬于單純的買賣行為,商品選擇便捷,種類、數量多,各種商品的可替代性強,為消費者提供了多種選擇;三是平台電商良好的售後服務,由電商平台作為中介和擔保,為最大限度地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售後,無論是退款還是退貨,都有可靠的保障;四是便捷性,無需出門,下單後由快遞公司直接送貨上門。以上幾點,構成了電商的最大優勢。

    那麼,實體商業就應該針對電商的優勢和自己業态的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改善,揚長避短。

    轉變營銷模式,從消費變成“體驗”

    單純的消費行為,已經成為過去式,如果僅僅為了實現消費功能,那麼並不需要高端的豪華商場,甚至八九十年代的供銷社就能實現,現代人走進商場,更看重的是體驗式消費。體驗式消費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蘋果旗艦店,事實上它的理念很簡單:給你一個良好的環境,給你提供各種蘋果産品,讓你去試用,親自去體會。華為、小米等也相繼推出體驗店,将銷售環節置于體驗之後,而非之前的先消費再體驗。

    體驗式消費是電商無法比拟的,從本質上說,消費的兩個層次:對商品的需求和購物帶來的愉悅感,可以在實體店中更加完美的結合。

    以高檔服裝銷售為例,在實體店里,消費者可以通過銷售人員的介紹,了解服裝的款式特點、當前流行趨勢、面料、打理技巧等,可以試穿各種款式,通過不同款式、顔色的搭配進行直觀選擇,而這一點,網店無疑是做不到的。高品質的商品,加上無微不至的服務,使消費者獲得了“消費”帶來的需求和愉悅雙重體驗。

    重新定義商品和業态,對消費群體和商品進行細分

    布局商品,需要對市場和消費者人群進行細分。比如,針對城市白領、高管、精英人士等應布局較為高檔的産品,這不僅僅是從消費層次和購買力考慮,而是上述人群閑暇時間有限,相較于年輕人,不太可能在浩如煙海的網店中搜羅自己所需的商品,況且,品質也難以保證,出現質量問題後需要買賣雙方和平台三方協商解決,曠日持久。針對年輕消費群體,則要布局類似于H&M、RARA、優衣庫等物美價廉的自選式商業,這些品牌的一大特點是全球連鎖,網店與實體店一體化,價格無差異,也就是說,在網店購買上述品牌,不僅無法獲得體驗式消費,價格上也沒有任何優勢,反而要自掏郵費。簡而言之,商品和服務的不可替代性是實體店的重大突破口。

    消費的單一性也成為禁锢實體商業的牢籠。活躍的商場氛圍需要多種業态的綜合排布,吸引不同需要的客戶群體,而只要消費者進入商場,就成為所有業态的潛在消費者。從多樣性和不可替代性來看,餐飲、娛樂有着天然的優勢,這也是當前大多數新建商場的標配。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決定了餐飲、娛樂和購物能夠完美結合,三者共享消費群並相互刺激消費。

    新的互聯網銷售模式:線上線下一體化

    對于一些連鎖品牌,線上線下一體化已經成為常态,尤其是需要後續服務的商品。打不過你就加入你,在商界從來就不是恥辱,而是智慧。實體店不應該主動将自己與電商對立起來,而是要積極汲取電商的優勢,彌補實體商業的不足,提高綜合競争力。

    以天貓家具銷售為例,家具銷售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典範,從天貓訂貨下單,實體店上門測量、設計、安裝、售後等,實體店兼做網店的“售後服務中心”。電商旗艦店與實體店的促銷優惠活動相互獨立,通過不同的優惠,吸引線上線下不同的客戶群體。

    如果從常規視角分析,實體商業面臨的困境可以說是同樣的蛋糕,被電商分食了很大的部分,但換個視角看,也可以說是擁有了更多手段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蛋糕還是原來的蛋糕,看你怎麼吃而已。

    隋荣濤 山西陽光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撰文:隋荣濤    

    審校:武瑾瑩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