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漫長的經濟冬天做好準備

观点网

2014-05-27 18:05

  • 在需求方不是很樂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放緩沒法在短期之内得到扭轉。也就是,我們将長期面對一個低增長的宏觀環境。

    在需求方不是很樂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放緩沒法在短期之内得到扭轉。也就是,我們将長期面對一個低增長的宏觀環境。

    今天和大家交流三個題目:當前經濟的形勢、個人對經濟政策的分析、在當前情況下企業如何做到轉型。

    一、經濟的情況,中國經濟在明顯放緩。

    今年一季度在多種因素影響下,中國經濟明顯放緩。官方數據GDP是7.4%,但是這個數字準确性很難考證,GDP我已經很長時間不看,和在基層看到的現象有很大出入。不看GDP看什麼呢,李克強總理在回答國外記者提問的時候,講他也不怎麼看GDP,他看三個指標判斷中國形勢:發電量、鐵路貨運總量、中長期貸款。這些數字和我們在微觀層面觀察更加一致。中國經濟的放緩速度不是7.7%到7.4%,應該以百分點來記,和去年相比,至少低1-2個百分點。

    為什麼會出現經濟的明顯放緩?

    有多種因素:最重要的一個就是産能過剩,中國在過去的十幾年最重要的經濟增長因素是固定資産投資,固定資産投資的速度放慢,中國經濟的增長步伐也就放慢。

    而固定資産投資明顯放慢的原因:

    1、産能過剩、投資乏力。是投資超過消費的情況下,投資形成的産能在市場上無法消化,各行各業、特别是傳統行業出現了大量的過剩産能,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投資非常謹慎,在傳統制造業最為明顯,現在在基礎設施方面也過剩了,房地産等等,過剩是全面的現象。在這種壓力下企業不敢茫然投資,投資無法找到市場銷路,造成虧損。

    2、消費。我們都知道,在投資疲軟的時候可以靠消費來拉動,但是,消費要有一定的支持,消費的驅動力是靠收入,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居民的收入是落後于GDP的增長(圖),因此消費很難彌補投資的損失。

    3、全球經濟危機,外國需求減退。世界幾大經濟體,美國、中國、歐洲、日本,在這四個最大的經濟體中,只有美國經濟恢復的勢頭較好,復蘇正處于上升通道,如果大家做世界投資的話,建議增持美國資産。歐洲仍然在經濟危機的泥潭中掙紮。而日本的經濟是長期半衰退狀态,已經持續20年,安倍經濟學不能解決日本的機構性問題,個人不看好日本經濟。而中國經濟剛剛開始下行。

    在這種情況下,需求的三個方面都不是很樂觀,我想強調的觀點是,在需求方不是很樂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放緩沒法在短期之内得到扭轉。也就是,我們将長期面對一個低增長的宏觀環境,因為剛才所做的需求分析,背後的決定因素不能在短期得到扭轉。

    不能在短期得到扭轉的原因:

    1、先看下投資,疲軟是因為産能過剩,在過剩産能沒有消除之前,投資很難恢復。過剩産能如何消除?一般的市場化辦法是結構調整、兼並、倒閉關門,那設想下,有多少企業要倒閉、多少工人要下崗,因此結構調整是要付出成本和代價的,在短期内不可能完成,我們的産能不是過剩5%、10%,而是過剩20%、30%,最嚴重的行業要過剩50%,這些産能不消除沒有人敢投資,除非找到新的增長點,在新的行業産能還不過剩。因此下一輪投資的高峰要等過剩産能基本消除才能到來。

    2、再看消費,消費也不會很快起來,因為消費依賴收入的支持,而在過去十幾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不斷下降,看下數據(圖),克強指數一,發電量(圖),2008年以前跌入谷底,在08年極具反彈,因為四萬億,而四萬億的效果像打雞血,亢奮狀态不能持續很長時間,09年發電量增長率迅速下跌,跌到2012年下半年,發電量又起來了,原因是四萬億2.0,由于沒有大量媒體報道,四萬億2.0僅有少數人知道,(四萬億出台沒幾天,我就寫了一篇文章批評四萬億,現在出台四萬億是飲鸩止渴,理所當然沒被發表,在過後很長時間才被發出來。)打雞血的經濟不能維持太長時間,四萬億2.0的效果持續時間更短,今年一季度發電量再度掉頭向下,我認為全年都将繼續下滑。

    不是靠經濟的有機增長,而是靠政府來拉動内需,不可能扭轉經濟運行的方向。可持續增長的引擎在企業,在于企業效率的提高、企業的創新。政府的資源是有限的,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政策性的刺激,只能維持短暫的繁荣,即使政府推出四萬億3.0,效果也是昙花一現。企業不必過于關注宏觀政策,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克強指數二,鐵路貨運總量。帶給我們的信息和發電量完全一樣。在政策刺激逐漸消退的情況下,經濟按照原來的軌迹繼續下滑。我們已經進入低增長的時期。

    消費不會短期帶給我們驚喜,看下國民收入分配。數據來自清華大學兩個教授的研究。

    百姓的收入不是沒有增加,而是落後于政府收入的增加、GDP增長、企業的生産能力增長,于是出現消費内需不足,是相對不足,是相對于生産能力(有鈔票支持)的内需不足,如果這個趨勢再持續,消費會更加疲軟。改變這一現象,可采取全面減稅,減少政府收入、增加百姓收入。收入分配是明感的經濟和政策問題,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調整,結論是中國經濟的低增長要持續較長時間。企業家要對這個冬天的做好充分的估計。

    二、個人對當前政策的分析

    網上有句話很傳神,政策的基調是微刺激。過去溫總強刺激,現在強總溫刺激。

    強總為什麼微刺激,有幾個原因:

    1、政府已經意識到四萬億強刺激的負面後果(個人猜測),大量産能過剩、浪費、貪污腐敗、更嚴重是打亂了企業的預期,阻礙了經濟的結構性調整。

    我曾參加一個鋼鐵企業的年會,大概是四萬億之後兩年,一國有鋼企的老闆說四萬億把我們坑苦了,本來在四萬億之前,我們準備調結構,把低端産品、低附加值産品淘汰掉,增産高端和高附加值産品,突然四萬億下來,低端的螺紋鋼、建築鋼最賺錢,訂單忙的生産不過來,鋼廠很難受,低端産品的生産能力不夠,要不要擴建,做企業的看不了那麼遠,本來都要淘汰了,反而擴建、擴大低端産能,現在全過剩了。(有鋼企老闆問政府什麼時候再出政策,我說你吃苦還不夠啊,還要受二遍罪?)政府不能幹預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遠遠大于刺激的效果。

    2、政府也沒有四萬億的資源了。沒錢體現在地方政府大量的負債,中央政府還有錢修修高鐵,高鐵沒有收益,投資不能回收,政府沒錢。

    3、本屆政府把經濟增長寄托在新的改革紅利上。确實推出一些改革措施,開放國有部門,宏科經濟,簡政放權,減少審批等等。

    不管什麼原因,我認為在近期政府不會再出台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性政策。對于這一點,克強總理、央行行長、财政部都表明了态度。因此,我們不要把企業的未來寄托在政府的政策上,要踏踏實實把企業做好。

    下面我們分析下到目前為止的一些改革措施,及對經濟産生的影響。

    改革的方向和思路都是很正确的,比如,混合着所有制、借助市場和民企來改造國企,開放行政壟斷行業、中石化開放下遊的加油站、鐵道部開放投資,簡政放權、減少審批,現在注冊公司手續大大縮短,工商稅務的障礙減少很多,但是方法上還是值得商榷。

    值得商榷在于,1、對于混合着所有制和開放行政壟斷行業來說,要解決民間資本的産權保護問題。據我所知目前的民間資本參與積極性並不高,比如就,加油站開放30%股權,讓你當小股東,有學生問我可不可參與,利益怎麼能保證,董事會能不能有席位,得到的答復是沒有,那麼參與的角色是什麼,只是出資人,小股東不可能改變國有大股東的想法,那麼權益就沒辦法保護。因此,簡單的開放不能解決問題,必須要有有效的民間資本的産權保護。

    我建議,1、過去明顯的冤假錯案要平反,比如一些侵犯産權的事件。一些民營企業家把資金轉移到海外,就是認為國内的環境不安全。我在加州3個月,所到之處基本可以不講英文,滿大街中國人,不只是遊客,看到的中國人買房子、找律師辦移民,把資金轉移到外面,美國人抱怨,房價都讓中國人推上去。民營企業家把資金轉移到海外是認為國内的環境不安全。2、推薦司法改革,建立獨立的、透明的司法體繫。經濟的改革,如果沒有司法和政治的配合,不會達到所設想的結果。

    2、第二個在改革方法上可以商榷的是,單純依靠行政手段,是不是足以克服既得利益的阻力?

    到目前為止的改革,比如,上海自貿區沒有實質的變化,只是周邊的地皮被吵起來,醫療體制的改革也在推進中,但沒有顯著進展。為什麼呢?原因在于既得利益的阻力。上面長官下命令也很難克服下面既得利益的阻力,本人信心不足。在自貿區開放資本賬戶,反對者會說過快的自由開放影響國家安全,會沖擊資本市場,不能開放,而這些人大多是政府部門,一旦開放他們的作用就沒有。銀行也反對,别人沖進來把他的蛋糕分掉,這都是既得利益,從幾個大銀行要圍堵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就可以看出。

    因此,對于改革紅利,要有一個很現實的預期,阻力不能低估。

    在這個情況下,企業怎麼辦?——為漫長的冬天做好準備

    在長期低增長環境下,企業怎麼應對?

    1、短期:收縮戰線,回收現金,甯可踩空,不要斷糧。

    把握不住政策、維穩大不了少賺,而擴張的風險是現金流斷掉,我認為斷糧的影響遠遠大于踩空。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金融機構是保守的,要控制風險,融資會比以前更困難,企業更應該保守經營。在現有市場和現有産品這一端保守經營。

    2、中長期:要思考轉型,意識到3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今天依靠低成本擴張、搶占市場的時代已經結束,低成本獲取技術的時代也結束了,不會再有市場等着大家去占有,要告别舊時代,面對新時代。過去的後發優勢是可以照抄,用低成本獲取市場上現成的技術,買個麥克風就可以照抄照做,而如今的産品的抄不來的,買一百台蘋果手機,你還是不會做,現在的技術不可能用低成本獲得,勞動力成本已不再是關鍵因素,由麥克風轉向智能手機時代是巨大的挑戰。創新和研發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而不是成本。因此,做企業一定要思考轉型。

    企業轉型談了很多年,但成功的案例還是少數。我所觀察出的原因是,我們的企業還沒有到生死攸關的時候,日子還過得不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是時候思考轉型了。影響企業轉型的潛意識是“做大永遠優先于做強”,潛意識根深蒂固,因為大企業可以得到政策的優惠、更好的法律保護,規模大似乎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而不是好和強。在過去,當我們有現成産品和技術的時候,做大很容易,發展起來順風順水,而現在市場飽和,成本上升,新技術和新産品的獲取越來越困難,消費者對産品和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做大變得困難。

    轉型最困難是觀念的轉變,企業家要在哪些方面轉變觀念?

    轉變1、中國的企業家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個人價值不是由自己來确定尺度,是由客觀衡量標準決定的。

    每個人都在追求成功,但成功的標準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錢。不光是企業家,很多中國人都是這樣,在社會上,孩子要上名校、職業經理人年薪多少、企業家有多少資産,在這種衡量尺度下,孩子要努力學習上名校,創造力極差,企業家除了賺錢沒有其他樂趣,個人價值的體現是企業大、賺錢多,而不是生活幸福和内心的甯靜。反應在做企業上就是追求規模,而不是追求百年老店,原因是内心的貧乏,内心是由别人把貨币尺度塞進去填充的,沒有内心追求。這是企業轉型的一大障礙,做大就沒有辦法做精和轉型。

    那麼,企業家不追求賺錢追求什麼呢?舉例國外企業家的心理活動和狀态,推薦德國社會主義學家馬克思韋伯寫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1、用商業的成功荣耀上帝,經商不是謀求生存的手段也不是為了享受生活,财富積累只是手段,證明獲得上帝的恩賜,因此在經商中心态很平和,可理性的持續經營,對于不信宗教的中國人來說很難理解;2、賺了錢後不會奢侈浪費,而是做慈善事業,比如蓋茨和巴菲特,身價幾百億還是勤懇的工作,巴菲特投資了一家中國公司,我通過這家公司聯繫上去拜訪巴菲特,他的辦公室很小,只有一個沙發、一個桌子,桌上放了一台電腦,滿桌子上都是研究報告。人的享受是沒止境的,荣耀上帝是沒止境的。巴菲特只把财産的1/4給了子女,3/4都捐獻給蓋茨夫婦的慈善基金會做慈善事業。因此,要把企業做好,中國企業家應該認真思考建設自己的内心世界。

    轉變2、賺錢和創造價值。

    賺錢不一定能創造價值,創造價值必然會賺錢。價值創造一是你為市場提供的新産品和新服務,喬布斯為人類創造了幾大的價值,他為人類帶來了前所未知的産品,騰訊是價值創造的公司,微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狀态,第二個價值創造是用更低的成本向社會提供了已知的産品和服務。微信在很長時間是賠錢,如今賺錢了,它為社會提供了價值,或遲或早都會承認。企業轉型要思考如何創造價值。

    例如,阿里金融創造了價值,它帶給了我們新的金融産品,方便了中小企業融資,在衆多互聯網金融公司,阿里是為數不多創造價值的公司,如果互聯網金融公司不創造價值,或遲或早都要倒掉,一些小額貸款公司做的是和阿里相同的事情,都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但其他公司卻沒有創造價值,做金融放貸最困難的是征信,小公司無法判斷客戶的信用,只要能判斷客戶信用,那麼貸款只剩下一繫列程序,阿里是如何做信用評級?阿里有海量的數據,在阿里的平台上,交易的數據都是阿里寶貴的金礦,再用數學模型推算,因此阿里可以比較準确的把客戶的信用評級算出來,不會盲目放貸,根據風險等級決定貸款數量和利率,使過去沒有抵押的公司也能貸到款,這就是阿里創造的價值。而其他小額貸款公司無法以低成本為客戶算出信用評級,雖然在賺錢但沒有創造價值,因此我不看好他們的發展。

    互聯網思維是很荒唐的提法,本人是不太互聯網是人類歷史上衆多的創新之一,人類第一大創新是蒸汽機,但我沒聽過有蒸汽機思維,随後是鐵路、電子,也沒有提到思維,國外根本沒有互聯網思維,我們經常忽悠别人也把自己忽悠進去,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互聯網開發新的産品和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

    (2014年5月21下午,許小年教授在深圳作了主題為《解讀兩會後中國經濟政策和民企發展》的演講。以上為演講實錄)

    撰文:許小年    

    審校:楊曉敏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