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建立 | 2023年11月養老服務發展報告

观点指数研究院

2023-11-28 18:25

  • 我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應對老齡化的工作任務較重,時間愈發緊迫,而老齡化工作相當復雜,更需要從過去強化健康管理向綜合服務職能轉變。(報告期:2023.10.27-2023.11.28)


    觀點指數 中海康養業務落地北京,大灣區成機構重倉地 樣本企業中有多家錄得新項目動态,包括泰康之家、九如城、九州通和太保家園等。中海地産斥資54.4億元拍得北京豐台區郭公莊614地塊,地塊總建面12.5萬平方米,配建3.8萬平方米養老設施用地,這也象征着中海旗下康養品牌中海錦年康養正式進入北京。

    養老服務標準建立是重點,多項補貼政策出台 民政部公布《養老機構康復服務規範》《老年人居家康復服務規範》《老年人助浴服務規範》等3項行業標準;上海出台了《開展養老護理員在崗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上海和廣東則先後出台了"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相關文件,以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繫建設。

    老齡工作職責重歸民政部,職能轉變更重綜合服務 11月中旬,民政部網站發布《民政部職能配置、内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其中提到: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組織拟訂並協調落實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措施、承擔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具體工作等職責劃入民政部。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設在民政部。

    中海康養業務落地北京,大灣區成機構重倉地

    報告期内,觀點指數重點觀察的樣本企業中有多家錄得新項目動态,包括泰康之家、九如城、九州通和太保家園等。近期養老企業動作較多,特别是險資背景的養老服務平台開始頻繁出擊,尋求多方合作,中國太平更拟在北京直接收購一個養老社區項目。

    另外,中海地産斥資54.4億元拍得北京豐台區郭公莊614地塊,地塊總建面12.5萬平方米,配建3.8萬平方米養老設施用地,這也象征着中海旗下康養品牌中海錦年康養正式進入北京。

    據了解,中海錦年康養自2017年建立起至今,已開拓運營4個項目,2個健康生活館,總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同時規劃和運營床位近3000張,已開業運營床位近1000張。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465.1萬人,占常住總人口的21.3%;6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330.1萬人,占常住總人口的15.1%。全市老齡化程度快速加深,衍生出龐大的養老需求。

    截至2022年底,北京全市共有養老護理員18057人,其中養老機構内養老護理員11260人,養老服務驿站内養老護理員6797人。

    除中海有新養老用地斬獲外,泰康也在期内成功摘牌廣州市黃埔區泰康之家·粵園二期項目用地,用以對粵園項目進行升級。整體建成後,粵園占地面積将達到約110畝,地上建築面積約14萬平方米,可提供約1490個養老單元。

    資料顯示,現粵園配建的廣州泰康粵園醫院為一級綜合醫院,二期建成後醫院将升級為二級康復醫院,建築面積增至約1.4萬平方米。另外,升級後增設約2000平方米商業配套,拟設特色餐飲、精品超市、輔具商店、藥店等。

    從項目布局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是泰康重倉的區域,除廣州泰康之家·粵園外,深圳泰康之家·鵬園已于2023年8月26日落成開放,佛山泰康之家·禅園計劃于2026年正式投入運營。

    養老服務標準建立是重點,多項補貼政策出台

    從我國人口變化的情況來看,數量從急劇膨脹到增長降速,人口結構從金字塔快速演變至長方形,加上人口轉型時間較發達國家更短,老齡化更迅速、少子化的影響或更嚴重。

    相較于人口轉型較晚的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大多數在工業革命後就已進入了人口轉型期,至今累積了比較多的經驗,但也留下了不少教訓,這對現時的中國來說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從發達地區成熟的養老産業來看,龐大的專業護理人才隊伍是重要的一環。我國大多數老年人在健康之時較少會選擇進入養老機構養老,當其選擇時則基本處于失能甚至失智的狀态,這就更需要具備專業護理知識的人員照料,而我國養老人才培訓仍是短闆。

    報告期内,上海出台了《開展養老護理員在崗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希望加快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建設,更好滿足老年人日益豐富的專業化照護需求。

    據統計,2022年上海戶籍人口1505.19萬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553.66萬人,占總人口的36.8%;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424.40萬人,占總人口的28.2%。老齡化程度在全國當屬前列,養老服務需求相當大。

    除人才隊伍培育外,養老服務標準的建立也是近年養老政策制定的重中之重。期内,中央部委至地方各省市都有相對應的規範政策出台,特别是對社區、居家養老的配套政策。

    如民政部公布《養老機構康復服務規範》《老年人居家康復服務規範》《老年人助浴服務規範》等3項行業標準,為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提供者改善和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做出明确指引。

    上海和廣東則先後出台了“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相關文件,以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繫建設,解決老年人急難愁盼的問題。兩地文件中均提到,要拓寬基本養老服務供給渠道,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等社會力量參與到基本養老服務的發展中,鼓勵養老機構進行床位建設,優化運營補貼政策。

    如廣州市就在《廣州市民辦養老機構資助辦法》中規定,五級(五星級)養老機構按照20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四級(四星級)養老機構按照10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三級(三星級)養老機構按照5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

    上海單獨設置的老年人日間照護機構,由市級福利彩票公益金按項目建設投資額分檔補貼,最高一次性補貼60萬元(投資額≥150萬元)。

    老齡工作職責重歸民政部,職能轉變更重綜合服務

    11月中旬,民政部網站發布《民政部職能配置、内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其中提到: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組織拟訂並協調落實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措施、承擔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具體工作等職責劃入民政部。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設在民政部。

    根據新規,民政部下設正司局級内設機構将增加老齡工作司,承擔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具體工作,拟訂並協調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措施。養老服務司則負責拟訂並協調落實促進養老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承擔老年人福利工作。兩個機構職能有所不同,前者着重老年人的權益保障,後者着重養老事業的發展。

    養老服務司是民政部原設機構,本次機構改革繼續保留,其職責增補了“拟訂並協調落實促進養老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從機構調整的内容來看,這一繫列安排意味着未來民政部将成為應對老齡工作的首要責任單位。實際上,2018年機構改革前,老齡工作就由民政部負責,而當時新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将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日常工作劃入國家衛健委權屬範圍。

    從機構職能上來看,國家衛健委的關注重點更多在于老年人衛生健康方面的工作,然而實際上的老齡工作不僅局限于健康,還包括老年人教育、老年人社會活動乃至養老機構設置等多方面的内容,這些很多都不是衛健委的職責範圍,令老齡工作難以統一布局,反而削弱了老齡工作的效果。

    此次機構改革說明了,我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應對老齡化的工作任務較重,時間愈發緊迫,而老齡化工作相當復雜,更需要從過去強化健康管理向綜合服務職能轉變。

    撰文:黎浩然    

    審校:陳朗洲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