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一斌:代建模式的基本盤與新機遇 | 博鰲地産發展大會演講

观点网

2023-08-08 17:03

  • 如果只做住宅,恐怕能力不是綜合的,業務穩定性和收入穩定性也是堪憂的。要做專業的管理輸出,需要有更強、更綜合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代建事業。

    本文為郝一斌在2023博鰲房地産論壇繫列活動“博鰲地産發展大會”上發表的演講。

    郝一斌(金地集團副總裁、金地集團開發管理公司董事長、東南區域公司董事長):昨天到今天的會議聽下來,我覺得是近幾年參會感覺最過瘾的一次,大家都特别坦誠,講得特别務實,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大的趨勢大家講了很多,也都有非常深刻的認知,我就把我們一些對于房地産和代建行業的底層邏輯,以及一些基本認知跟大家做一個匯報,盡量節約時間。

    首先講代建離不開地産,這是一個社會熱門話題,也是代建行業的總綱,我們是這個大行業里的分支行業。因為我本人也在集團負責投資,所以有一些提綱挈領的看法。

    剛才大家都講了趨勢,我展現一下具體的數據。

    房地産行業依然在下行,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從三個指標來看,一是百強房企的銷售,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里面是有很多政策房、保障房的,實際上對房地産資金影響最大的是市場化銷售部分,去年統計的40家房企和73個主要的城市,基本上同比下滑都是41%到43%,大概可以反映一個整體趨勢。並且,今年沒有什麼好轉,1到7月份同比是持平的。

    第二是房地産投資,這是一個先導性的指標,去年房地産投資下滑了32%。2021年下半年投資就開始下滑,2021年跟2020年基本持平,今年在去年的基礎上又下滑了30%。房地産1-7月份的投資基本上腰斬,如果同比2021年上半年會更低,然後會進一步傳導。

    我們看新開工,這是第三個指標,新開工去年就是下滑的,今年繼續下滑,而且帶動了施工面積的下滑。還有房地産資金到位率、房地産投資增速,全部都是在負值區間,並且已經運行了很長時間,在之前從來沒有出現這麼長期的水下運行情況。

    再看拿地,具體數據背後還是有很多結構性變化的。大家都講分化,我們具體看一下2021年城市分布的結構和區域分布的結構,可以看到一二線城市占了84%,三線城市只占16.2%,並且16.2%里面也有很多不是市場化的投資,有一些是城投托底、抵債。

    可以看到集化到了什麼程度,中國有2000多個城市,一二線城市無非就是30多個,現在2000多個城市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占比極低。

    再看區域分布,長三角的市場相對比較穩定,尤其以杭州、上海、合肥的市場是比較穩定的,整個土地投資占比40%;然後大灣區的投資是大幅萎縮,下降到12%;京津冀,其實是以北京為核心,大概占7%;還有個華中地區,剩下的都非常小了。

    到底是誰在拿地呢?在2021年以前,民企拿地占70%到75%;去年國企占了53%,地方國資占了32%,兩家占了85%。随着地方國資的彈藥耗盡,今年已經從32%下降到9%,國央企進一步擴張到了59%。但是有一個前提,這是在總量又下降30%的情況下,所以雖然國央企投資份額在繼續增高,但是總額並沒有增加。

    民企去年的情況是非常嚴重的,只有9%。今年到了30%,但是這30%里面很多都是地方性小型民企,中型民企拿地都是相對比較少的。這30%里也含有一部分是三角債,其它主體幾乎都沒有了,包括外資也在進一步下降。

    拿地的冰火兩重天和投資策略的高度一致性,是不是今天看數據才能看到呢?可能對大家來說是這樣,但是對行業里做投資的來講,大家都很清楚。沒有辦法,現在的投資基本策略是确保高确定性、高流動性。

    三高的高負債、高杠杆沒有了,因為銷售放緩,對整個房地産企業來講,高周轉也不成立了,但是如果不盡量加快單個項目的周轉,可能周轉會下降得更多,所以大家采用了高度趨同的策略,這也是整體投資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的策略。

    我們也是周期論的信仰者,但是我們認為目前這次調整跟過去周期是不一樣的,更多的因素不是市場周期調整的因素,因為過去市場周期調整的因素是受到供求關繫的變化,受到地産在宏觀經濟里面承擔的角色,政策對它的不同階段定位的調控,然後在彈性區間的一個變化。

    我是1996年入行的,可以看到這個行業從全國幾千億銷售額的市場變成了16、17萬億的行業。2022年大幅下降,2023年能保持跟2022年總量平衡就不錯了。

    也可能到了一個大的轉折點,就是從行業上升增量期到了縮量發展的區間,但是我們覺得政策可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包括宏觀問題疊加,市場目前是在超出所有人的預期在下行,基本上已經失去了自我修復的能力。我們認為已經脫離了我們講的彈性周期,進入到了一個更大的周期里面。

    當然這個周期變化的規律,可能跟之前不一樣了。原來是3到5年短周期,如果我們現在說縮量發展期的周期到底是多長,我自己也覺得不好判斷。

    到底是過去三四年的短周期,還是變成五六年的周期,或者像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主要發達經濟體那樣8年左右的周期,或者像日本下行十五六年,這都很難說。

    我認為行業調整尚未結束,目前房地産企業還面臨着巨大的壓力,我們也期望政策進一步的落地。到底落地執行的效果怎麼樣?我們也相信根據落地的效果,新的政策會再做一些調整。

    一次調控從轉向抑制房地産到政策起效,也是緩慢的過程。在抑制的初期房地産是積極上行的,到了最後一根壓死駱駝的稻草落地之後,才轉向下行。

    上行的過程中也是一樣,需要不斷地出台政策,出台到一定的程度,才會看到市場的反轉。

    所以對這個市場我們也不建議大家過于樂觀,這一輪調整里面,很多同行剛開始也誤認為是一個短周期的調整,2021年9、10月份有一波投資抄底潮,2022年三四月份還有一批,2022年下半年也有一批,包括今年上半年也有一批。

    大家看到,4月份以後,5、6、7月份市場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單月環比接近40%。下半年市場走勢還需要政策落地以後進一步托底,可能才會顯現出效果。

    代建行業在房地産行業大幅萎縮的情況下,出現了一個逆市發展的狀态,這也是我們要探究的一個邏輯。

    代建行業從2018年到2022年連續5年增長,管理面積從4705萬平米漲到了1.1億平米,18.6%的年平均增速。當然房地産市場投資萎縮也會逐步傳導到代建行業,2023年上半年是11%的增長,增速在放緩,其實2022年增速就已經放緩了。

    這個行業類似于一個新的行業,就像新能源車一樣。汽車行業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整體銷量是下降的,但新能源車的銷量是大漲的。新能源汽車的增長主要來自于滲透率提高,我們也可以看到代建的比例從2021年以來,每年滲透率都是在不斷提高的。

    拿已經委托管理的面積除這段時間市場上新的土地,委托量不斷上漲,總投資量在下降,所以代建占比是在提升的,我們預期2024、2025年行業還會繼續增長。

    随着大家對商業化代建的理解越來越深刻,會發現好處非常多,非常規範、成本可控、開發進度可控、産品質量好,不管是對民營中小企業的規範開發,還是對地方政府的項目,能夠更規範運作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原來代建行業80%的市場在東南沿海,這兩年開始逐步向内地轉移,這也符合所有行業發展的規律。比如福建、山東、陝西、河北等都出台了政策,從不支持到逐步支持,這也是行業逐步提高滲透率、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同時,房地産同行是非常敏銳的,已經有60余家房企進入代建賽道,其中有兩家已經成功上市,分别是綠城管理和中原建業,都是在香港上市的,這也可以看到這個行業增長曲線已經很明顯的顯現出來了。

    我們探究這種現象後面的原因,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覺得第一個是地産行業三高模式轉變了,行業在回歸本質。

    現在限購、限價條件下,很多城市項目開發品質是在下降的,因為價格限死了,銷售非常旺盛,所以地産企業從逐利性來講,必然就是控成本、提高效率。效率越高,資本周轉率越快,資金成本也會被節約,而且那時候競争過熱。

    濱江戚總在業績會上也跟投資者講,發揮濱江的産品優勢和開發優勢,努力掙1%到2%的利潤。在市場高增長期,确實出現了對利潤要求降低、極致追求高周轉的現象。

    目前這種市場大家的銷售比較困難,産品的溢價能力必須顯現出來,營銷精準、産品定位、成本可控、效率合理都要顯現出來。從2022年開始,主流地産商都回歸到這個方向。

    目前的市場情況下也帶來了很多新的進入者,包括城投公司和一些産業方,一些一級土地整理商也走到前台。舊的主體資本被出清,原來占比70%的民企,現在市場份額已經下降到20%、30%,一定要新的資本進來填充。他們進來之後沒有配套的開發能力,就需要跟專業的開發能力結合。

    這些新的玩家怎麼能夠赢得地産開發的拉力賽呢?我們覺得這個拉力賽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包括很多專業玩家都滑出賽道了。

    有兩個方向,一是要有價值創造能力,需要老玩家把價值創造能力和新玩家的資本做一個價值共享。當然還有産品能力、客戶定位能力、開發提效、銷售力、客服能力、成本控制能力、集采、客戶資源,這都不是一天能積累出來的。要想進入這個行業,必須具備這些能力,才能給别人輸送價值。你不輸送價值,别人為什麼要委托你管理、跟你合作呢?

    當然這麼多能力想輸送給對方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價值共享是要建立在雙方互信的基礎上。很多公司可能連内部協作也沒做好,很低效,更何況是兩家合作。

    必須要有一套完備的價值輸出體繫,能夠在管理中體現出價值,然後讓對方認同你的體繫,明确雙方的角色分工,解決決策溝通一致、高效的問題,然後相互協同,最後才能把價值都創造出來。所以,你的創造價值能力和服務能力就是實現雙方互信的基礎。

    最後給大家匯報主辦方給我的命題作文,代建的基本盤和新的增長在哪里?

    我們說基本盤基本上是這麼幾項,一個是過去的中小開發商,新進入資本的委托,在2021年市場調控以前,這是代建市場的主力。

    綠城原來做了十幾年,這是一個很大的比例,但是在民企出清潮之下,這部分是萎縮的。新涌現的機會一個是城投平台,除了傳統安置房、政策房、保障房,還有很多托底的開發性項目。

    還有政府項目,比如學校、醫院、體育場館等公共設施,基本上還是持平的狀态,並沒有大的變化。

    商辦項目,我們服務了不少,包括一些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的辦公樓,還有一些政府辦公樓,這也是一個持平狀态,這都是我們的基本盤。

    還有就是一級土地整理商,這部分雖然受沖擊較大,但變化是不大的;還有一部分是園區代建,這也是基本盤。

    為什麼這些都是基本盤?能不能只做住宅這一塊?如果只做住宅,恐怕能力不是綜合的,業務穩定性和收入穩定性也是堪憂的。要做專業的管理輸出,需要有更強、更綜合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代建事業。

    我們覺得新的機遇有5類,一個是纾困,當然纾困項目又分兩類,一是政府主導的保交樓,還有一個是金融企業的纾困。大家知道暴雷潮之下,很多項目的控制權逐步到了金融企業手中,不得不去處置。

    第二個是城改,城改不僅僅是過去的舊改拆除重建,這只是其中一類,尤其最近中央在提7個超大城市和21個特大城市,作為房地産調控的一個新措施。還有大量的舊城改造項目,我們也接了不少。

    另外一個是随着行業轉型,大家會轉向各種新業态,比如未來社區、康養、園區等等。

    還是就是新的區域正在從沿海向内地擴張。地産資本的構成正在發生變化,新進入的市場化資本需要跟更強的專業能力對接,從而更好地應對這個市場的挑戰。

    目前金地管理布局了全國50個城市,一共有160個管理項目,2200萬平米管理面積,住宅是1500億的貨值,商辦有500億貨值,還有政府的非銷售類450萬平米管理面積。

    我們的優勢,第一是已經做了17年,近5年整合成一個專業集團,有一個專屬的經營平台。另外,我們所有的項目全部是直營的。

    金地是一個混合所有制企業,既有國企的規範和穩健,也有民企的市場化和高效,我們願意跟各種資本結合,跟各個層面合作,用我們的專業創造價值,跟大家攜手跨越周期。

    撰文:郝一斌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