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意:長租公寓客群分層與産品發展趨勢 | 觀點租賃圓桌演講

观点网

2023-04-18 11:35

  • “我自己在上海待的越久,越有一種擔心,就是早期的頭部機構有可能會被行業覆蓋掉。”

    羅意(樂乎集團創始人、CEO羅意):謝謝觀點的邀請,謝謝各位的時間,我是樂乎羅意。因為有很多專家學者在講行業的未來可能性,也有很多的金融專家在講REITs的一些願景,作為一個微觀的運營商,我想我能分享的可能就是我們自己近期的一些思考。

    今天要講的是産品,其實有兩個不合适宜,一個是北京的運營商到上海來講産品,我覺得有一點自大,因為上海是住宿業的修羅場。還有我們的産品,在行業上一個階段也不那麼具有競争力,所以今天的分享産品可能是我們研究團隊的心得,可能也呈現出我自己的焦慮。

    首先就是講行業的競争,當然大勢非常好,從數據上看行業爆發了。因為剛剛經歷過2020年、2021年上半年還是恢復狀态,我們都認為行業會越來越好,經濟越來越好,所以在2021年年中的時候個董事會畫了一個餅,叫租賃大時代就要來了,潛台詞是說你們稍微忍一忍,我們快牛了。

    的确不假,爆發,但是爆發也帶來了很多的競争。其實在2017年前後我們去了十一二個城市,當時我還搬到了廣州,生活了2年。因為我覺得廣州資産供給十分充分,但競争很激烈,沒有在那邊掙到錢,賠了很多錢。

    這樣的競争環境也在向其他城市蔓延,比如說杭州、上海,當然今天的北京看上去還不那麼卷,但是卷的趨勢非常明顯。

    樂乎是一家總部在北京的公司,我們百分之六七十在北京,開業是3萬家,但是我自己感覺北京很快也會卷起來。實際上我們的淨增長並不好,3月中旬之後整個市場表現的非常溫吞,就是每日淨增長非常不好看,可能近一周的數據好一些。

    從去年Q4開始,北京大量國央企的存量房流量市場。我們知道我們的表現不好,但是其實園區的表現更不好,現在真的是整個園區從原來辦公型園區轉成租賃的園區,原來租賃15%的配套,現在可能變了。

    競争是可想而知的,這個時候如果每家機構都追規模,會不會階段性成為負擔?我自己是有這些感覺的,早些年我們跑了很多城市,有些城市後來成了孤島店,有些城市的資産成了拖累。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做了客戶調研,發出去1500份,收回來有效問卷不到600份。

    實際上,就是我們在第一個階段,我們長租公寓運營商的産品是高度同質化,包括地産背景的從業者,他們也從存量市場上獲取了不少的資産,我們推向市場的産品,我們多數都是鎖定在新城市人和一些情侶,而且就包括供需這樣的配置。

    其實也有人問過我們,說究竟配置多大為宜,為什麼要配?我有些沒想清楚,如果同行都配了,你不配,那在銷售的時候的确會面臨擠壓。

    但是為什麼要配?使用價值幾何?包括在家電配置上面,其實客戶的需求或者是選取抽樣這部分客戶的需求,和我們實際上的供給還是有差距的。

    但是決策者其實不敢按照調研的結論去做決策,舉個例子,我們配不配電磁爐、配不配廚房對銷售就有影響。所以盡管我們有這些數據擺在這里,從邏輯上講,現實與需求的錯位。去年酒店普遍表現不好的情況下,我們可能翻修了10家酒店,做了産品的提升,單方面覺得還好。

    我們也就開始嘗試做一些高價值的産品,其實表現最後還是非常驚豔的。

    所以一主多元,仍然認為剛需、白領——當然白領的表現形式可能不一樣——仍然是未來市場最大的需求。

    樂乎以前做的青年産品是剛需,在北京的平均住價是3260,全國拿下來是2700幾。當然會有剛需改善,剛才講的長短租結合的産品是非常好的,但是短租配比只有95%。原來講我們行業,說的是産品高度同質化,說明我們還不夠卷,卷到足夠的時候就得想出路,就得去研究。

    就好像說樂乎其實幾萬間房都是在做托管,尤其是2017年到19年之前,基本上連續三年停止投資,實際到2021年又恢復了,因為我們想可能失去什麼,或者未來是最重要的是什麼。

    不做品牌,不去定義産品,這樣的量可能未來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其實越來越發現,需求端也在分化,除了剛才講的供給方不斷試探我們的邊界。

    我們金融平均周期只有5個多月,去年在國貿還做了小體量嘗試,只有21套,把原來三居室,123平米,做成1居室,常年滿足,供不應求。包括在望京做了300多套産品大,概賣1.5萬到1.8萬。

    市場的認知在變,總體來講上海的同行在定價上面要比北京同行膽子大一點,當然我們也慢慢意識到這個問題了。

    其實這一兩年,樂乎在把組織變小、變慢的過程中,回到一個更加資廣的邏輯下:花很多時間在個别項目研判上,最多的時間也是看項目、開論證會、跟投資人溝通。

    其實就是說,我們很難做到標準化的産品,所有的項目都是一個打法,因為卷帶來的後果就是分化,客戶的分化、機構的分化還有城市内部的闆塊的分化,我們以前更多講的是不同城市,不同策略,但是實際上不管是北京也好、上海也好,不同闆塊之間的表現差異是非常大的。

    我原來覺得,運營的内涵有50%是在投資階段決定的,有30%是在産品階段決定的,有20%是在管的階段決定的。對于運營商,他們見過那麼多的市場起伏,踩過那麼多的坑,實際上價值最大的釋放是投資階段和産品階段。

    當然運營商也能創造更加綜合價值,因為去年上半年打我們的資管團隊,但是現在普遍的問題就是同質化程度不足,實際上在我們内部也面臨着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我們以前做托管是做標準化,你掙的是管理費,你判斷錯了和判斷對了差距不大的,你是基礎管理費,你不是從一個生意的完整閉環目前去考慮的話,其實對人的能力的要求,對決策者能力的要求都要簡單很多。

    但實際上每沉浸到一個項目當中之後,我覺得用不同的策略,包括樂乎可能是一次完整組織的叠代,包括其實我們在峰值的時候我們開發團隊86個,後來縮編到後面還有30多個,近期我們發現2萬塊錢以下的開發意義不大。

    如果不簽純托管的,或者是減少純托管項目。如果要做策略的話,我們認為實際上十幾個人真正做交易的,包括我們自己。

    而且在商務的流程改造方面是運營帶到開發來上的,原來是開發商投決,現在所有邏輯都在變化,因為好的運營、好的資産結果的呈現,一定是跟完整閉環相關的。

    而且乙方和甲方的角色必須要重疊,也就是說其實樂乎從一家純運營公司,我們在運營公司也留下了不少的遺産,七八百号人,包括信息化繫統,我們對運營的認知,但是确實我們也到了要去改變的一個狀态了。

    我自己在上海待的越久,越有一種擔心,就是早期的頭部機構有可能會被行業覆蓋掉。因為新玩家的邏輯跟當年都不同,有可能會有一個後發優勢。當然,在樂乎發展的過程中我自己也常常有這樣一個憂慮。

    如果有機會,希望可以交更多的朋友,和大家更多的交流。謝謝大家!

    撰文:羅意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