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報道 | 鎖地戰 “火並”東莞城

观点网

2019-05-22 20:49

  • 鎖地大戲過後,莞城的地産弧線尚未明朗勾畫出來。

    觀點地産網 “世界工廠”的中國制造業,東莞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回溯至上世紀90年代,迫于土地、人工成本上漲等,近十萬台商遷徙至大陸尋找機會,珠江口岸城市的廣東莞城,憑借優勢承接了這波産業轉移潮。

    彼時,東莞幾乎成了台資企業的天下。高峰時期,台資企業超6000家,産值占東莞GDP比重逾四成。鞋業、紡織、家居行業紛紛駐紮,台升家具、金寶電子、裕元鞋廠都是數萬人級别的台資大廠。

    但時代變遷,東莞經歷過2008年的金融海嘯之後,傳統制造業衰退。不止台資,東莞一大批代工企業面臨着停産、倒閉、空置、搬遷……昔日輝煌不在,留下一個個空蕩蕩的廠區。

    “騰籠換鳥”給了東莞一個轉身的機會,開始了産業轉型升級的路子,高新技術産業、物流業、會展業等漸漸置換了原先的低端制造業。

    産業的轉移,自然而然投射到地産行業,帶動東莞土地升級、房地産崛起。沉寂的工業區與廠房成為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的東莞城的解渴楊梅,或改造創新創意園區,或供地出讓等。

    但是,這顆楊梅對于高速發展的東莞而言還不夠。土地開發逼近“底線”、土地供應不足的東莞,仍緊張地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土地收儲整備。

    2019年,東莞土地供應計劃出爐,全年計劃供應14宗商服用地和51宗住宅用地,這一數據相比去年翻了将近兩倍。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長期供應少、甚至兩年零供應的區域此次也開了糧倉。

    觊觎莞城乃至大灣區的房企們,自然也敏銳地嗅到機會。

    4月伊始,東莞的土拍成為全國焦點,除“自持8萬年”的烏龍外,房企報價至封頂價提前十余天鎖定地塊的動作,也令人側目。

    這不是特例,目前東莞已有四宗鎖定地,且買家均已揭曉,分别是保利、融創、“深圳灣一号”開發商鵬瑞,以及初次入莞的首創。

    東莞“鎖地”戰

    拉開東莞這波土地潮的序幕,應該是中海力壓近30家房企成功奪得萬江地塊。

    4月17日,經62輪競價後,中海地産東莞投資有限公司以14.38億元摘得萬江區石美地塊2019WG007地塊,折合樓面價約1.6萬元/平米,溢價高達75.79%。當天,地塊吸引了27家房企前來争奪——這是自去年全國土地普通低溢價、底價、流拍以來少見的熱烈場面。

    時隔六天,萬江一宗地塊再起波瀾。

    4月23日,原本将于5月7日截止挂牌的萬江勝利商住地,在23日11:58至12:01的3分鐘内,編号為111号的買家連續報價30輪,使報價直接抵達上限價30億元+商業自持100%,期間並無其他買家報價。這意味着,111号買家提前13天鎖定了地塊歸屬。

    事件引起不少關注和讨論,畢竟,以往再搶手的地塊,房企也是開拍環節才競價,激烈争奪之下才将價格擡至高位乃至限價。

    觀衆還沒晃過神來,陸續又有三宗東莞地塊以報價封頂的方式被提前鎖定。不同的是,不再是某家房企的獨角戲,其中更是有8家房價參與到一宗地塊的提前報價中;鎖定用時也逐漸縮短至半分鐘、24秒……

    首個買家謎底揭曉,奪得萬江勝利地塊的111号買家是保利發展旗下保利灣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另外幾個買家也接連浮出水面,其中融創提前17天、29秒以“10.23億+自持商業40年”鎖定沙田商住地,樓面價約12541元/平方米。

    鵬瑞地産更顯戲劇性,前期悄然不動,直至開拍前一天晚上9時,才在8分鐘内、29次競價,以“23.6億元+自持面積100%”的封頂條件提前鎖定地塊,樓面價約21712元/平方米。

    最後一宗揭曉買家的是望牛墩地塊,創下東莞土拍速度紀錄。

    5月6日,5家房企參與報價,經24秒、19輪競價,98号競拍者以“限價9.47億元+自持年限40年”的條件“鎖定”地塊。

    意外的是,這次的競得人是東莞新兵——北京國企首創置業,通過封頂搶地正式進駐東莞市場。自2017年踏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首創,此前也已布局深圳、廣州、佛山。

    回歸正題,這四宗地之所以令房企按捺不住、提前鎖地,一大原因便是地塊的稀缺、優越性。

    如中海、保利奪地的萬江區域,已有長達兩年半未推出商住用地。據悉,在東莞的幾大主城區里面,相比于南城、東城,萬江比較默默無聞,且土地市場也沉寂了兩年,使得樓市供應較為緊缺。

    今年1月份,萬江迎來第三座大橋銀龍橋的通車,拉近了與南城的距離,而且與華僑城等共簽約了九個項目,總投資超130億元。在東莞今年計劃供應的65宗商服地和商住地中,萬江也以11宗一躍成為供地“第一大戶”。

    此外,如沙田地塊位于虎門港附近,可快速到達廣州南沙以及深圳;望牛墩地塊生活配套成熟,居住分配濃厚;南城地塊開發利用度高等等,都是開發商前來搶地的誘因。

    但同時,這批地塊包含一定的商業部分,且開發商已報價至自持100%,對于商業方面的考驗可能並不小。

    “地塊的商業體量要麼做寫字樓,要麼做商鋪。但這兩項東莞已經飽和了,而且東莞跟廣州深圳不一樣,這里人口、商業氛圍都比較分散,有多個中心區,導致人氣不集中,所以開發商在商業部分還是有一點壓力的。”研究東莞市場的合富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李興旺指出。

    賬算得過來嗎?

    縱使東莞土地稀缺、出讓少,但開發商這麼一衆而上拍至封頂價,不免讓市場擔心:這筆賬算得過來嗎?還有盈利空間嗎?

    “拿這塊地已經算好賬了,不會說壓力特别大。”此次拿地的某開發商對觀點地産新媒體透露。據其透露,這一批鎖定地塊的定價其實都是相對合理,即便是封頂價也是相對理性、可以接受的,“大家都在算賬,夠得着就直接去拿,不至于要賠錢”。

    定價趨于合理,或多或少與這兩年東莞土地出讓的情況相關。

    據了解,過去兩年,東莞幾乎面臨着“史上最嚴調控”,不僅有限購、限貸、限外、限價、限售,也出台了一繫列細化政策。加之市場預期轉變,開發商資金收緊,土地市場随之變溫,特别是去年10月以來,一些定價太高,配建加商業自持的地塊就面臨了流拍或底價成交,包括不少優質商住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由鵬瑞以“23.6億元+自持面積100%”封頂條件鎖定的東莞南城地塊,就是于去年10月流拍的南城2018WG025熱門商住地。

    彼時,該地塊競拍條件稍顯嚴格,包括競價至最高限價後轉為競拍自持4.36萬平方米商業用房面積,競得人須在3.5年内完成交付不少于16萬平米的商業辦公樓、1600個規劃停車位,以及須自持5萬平方米的商業用房。

    此次再度入市,地塊起拍價由19.57億元下調至14.8億元,封頂價則從23.73億元下調至23.6億元,並取消5萬平方米自持商業用房,1600個規劃停車位的交付時間延長至4年。

    “地塊本身就位于東莞黃金地段,闆塊成熟,此次挂牌取消了自持商業住房、配建車位取消産權等條件,加上東莞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狀态,企業自然拿地意願就強烈。”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嶽蒙蒙說道。

    降低起始價、放松條件,确實足夠吸引,但是否就真的值得房企報至封頂價鎖定地塊?是否有些激進?

    “東莞今年相應地對地價進行調整,通過各種算法、評估,最後的地價也給了(開發商)一定的利潤空間,但這個空間已經非常小了。”李興旺分析道:“所以還是有點激進,但有些房企尤其是還沒有進入東莞的,在大灣區規劃的出台下,可能會出于戰略考慮拿下地塊。”

    大灣區,是東莞這波土地熱躲不開的原因。

    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面世。據統計,在2.7萬多字的規劃綱要中,東莞被提到8處: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的必經節點、先進制造業中心等等,包括濱海灣新區也被正式寫入文件。

    尤為重要的是,位于珠江口岸的東莞,北接廣州市,南接深圳市,在整個大灣區里的區位優勢毋庸置疑。

    “開個玩笑,東莞就是雙核驅動,一個廣州一個深圳,位于兩個一線城市中間,這種區位放眼全國,僅此一個。”李興旺說道,跟京津冀、長三角等幾個城市圈作為對比,“其他城市圈,兩個城市之間至少相隔近一百公里,但大灣區廣佛、深莞這些每個城市相差四五十公里,距離很近。”

    在開發商的眼里,東莞的角色更加有趣:“它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里面應該是有點悶聲發大财的角色,廣深都要經過它。”

    相比廣州,東莞與深圳明顯千絲萬縷一些,尤其是近幾年來,産業基礎雄厚、上下遊産業鍊配套完善的東莞已基本成為深圳産業外溢的不二之選。

    華為的進駐大概是最好的佐證,有文章這樣形容:在深圳,如果您跟别人問起坂田,被詢問者的第一反應大多是:華為。現在,如果您跟别人問起東莞的松山湖,他們的第一反應或許也是華為。

    産業轉移過程中,樓市也泛起漣漪,莞深同城置業成為樓市熱點。可以說,東莞樓市歷年的火熱,深圳客的作用不容忽視,刺激東莞樓市成交量大幅增長。

    相比于深圳而言,如今用“價值窪地”來形容東莞房價仍不誇張。目前,除部分熱門區域進入房價“3W+”時代,整體的新房均價在1.6萬元/平方米左右,而深圳則已達5.5萬元/平方米左右。

    這樣的差距不僅誘惑了深圳客們,也給了入莞的房企們想象空間。

    “重倉”莞城

    房企們在東莞的這波搶地,賺足了市場的眼球。

    不谙東莞市場的人尚在疑惑:保利、融創、首創乃至鵬瑞,是何時瞄上這樣一個廣東二線城市?但事實上,他們已是這片市場的“後來者”。

    “現在進去很難,萬科、碧桂園已經形成這種壟斷性地位了,(積累了)這麼多年的人脈資源、土地資源……”某頭部房企透露出稍顯遺憾的心态。

    以萬科、碧桂園、金地為代表的外來房企,的确可以說是東莞市場的第一批房企。其中,萬科更是東莞住宅市場的龍頭老大,東莞萬科一度外稱“市場占有率總是萬科集團第一”“每年都能獲得最佳一線公司殊荣”等等。

    2004年入莞的萬科,僅用5年時間就位居東莞市場第一,此後一路高歌,連續6年領跑東莞樓市,項目遍布松山湖、長安、虎門、塘廈各個片區。2015年,東莞萬科銷售額首次突破百億,成為東莞房地産市場上首家銷售額突破百億的房企。

    這樣的榜首地位,受到了“宇宙第一房企”的挑戰:2017年,東莞萬科銷售額194億元,被碧桂園285億元超越,屈居第二。

    去年萬科實現反超,數據顯示,萬科、碧桂園、金地2018年在東莞分别簽約197億元、162億元、69億元,各自占據14%、13%、5%的市場份額。

    外來房企獨大,東莞本地房企的生存空間明顯縮小。據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目前前十榜單上,僅有本土房企光大地産一枝獨秀,其他例如新世紀地産、宏遠地産等早已擠至20名之外。

    但值得注意的是,前二甲萬科、碧桂園的市場份額已有所下降,2018年兩大房企總和占市場約27%,比2017年的37.5%回落約9個百分點。

    “衆多一線大企都重倉東莞,也稀釋了頭兩名的市場份額,這是大趨勢。”李興旺對觀點地産新媒體解釋稱。

    寡頭份額的分薄,來自于外來房企的第二波進入。在保利、恒大、中海、卓越于前幾年陸續進入後,2017-2018年,東莞迎來新一輪開發商的搶灘熱潮,華潤置地、招商蛇口、中交、金茂、龍湖、華僑城、遠洋集團、中洲、雲南城投等“姗姗來遲”。

    2018年,在龍争虎鬥下,萬科、碧桂園之後,金地、卓越、保利、光大、恒大、和記黃埔、中海、寶安地産等分列第三至第十名,時代、陽光城、泰禾等緊随其後。

    如今,四宗鎖定地的出現、京繫房企首創置業的到來,是否暗示了東莞房企的新一輪洗牌?另一面,市場前十的外來開發商仍感歎“錯過了發展時機”的時候,這一波入局東莞的外來者是否稍晚了呢?

    市場似乎比焦慮的開發商看得開些:“現在不晚,目前大灣區能進的城市也不多。大灣區規劃出台後,看好灣區發展的二三級房企、非主流房企都會關注灣區市場,能進的話至少插入上旗幟。”世聯行廣州大區副總經理林家星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房企們在東莞的争奪,並不限于公開土地市場這個戰場。

    在開發強度超近五成、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的東莞,“三舊”改造、城市更新成了緩解土地壓力的必經之路。2018年8月,東莞市政府正式發文《關于深化改革全力推進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質的意見》,提出東莞力争未來3年實現城市更新3萬畝的目標。

    房企們為了搶食市場蛋糕,自然也要走這條路子。

    2017年開始,萬科、碧桂園、保利、金地、星河、華潤、卓越等陸續在東莞成立城市更新公司或設置城市開發功能,開始簽約操盤東莞城市更新項目。

    其中,在東莞城市更新局上最活躍的是華潤置地。資料顯示,自前年入莞以來,華潤已中標謝崗鎮趙林村、常平鎮朗貝村、道滘鎮大健康特色小鎮、火煉樹城市更新項目等,相關項目數量多達十余個。

    随着舊改項目推進,目前,僅城區就有包括卓越中寰、碧桂園·Park Royal、東城碧桂園、萬科中天城市花園等這些舊改項目入市開盤。

    糧倉大開、土拍火熱、房企入局……在時代變遷、産業轉移中徒留空蕩蕩廠區的東莞,似乎又迎來新一輪的注目。

    但市場狂熱時尚需冷靜者,在東莞土地遭熱搶背後,二級市場近期也出現備案項目進行價格下調,幅度多達20%,甚至有觀點認為“這是不是一場隐形泡沫”。

    鎖地大戲過後,莞城的地産弧線尚未明朗勾畫出來。

    原報道| 用事實說話,用客觀、深入的态度記錄和報道;洞察全局,綜合分析,運用材料與數據,還原真實。

    撰文:林心林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