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房地産上市企業30強 (地産G30)

观点网

2018-03-22 13:59

  • 上市企業30強(地産G30)是中國房地産卓越100榜的源起,評選的是30家位于行業頂尖位置的房地産上市企業,他們是優秀房地産行業上市企業的代表。

    2018中國房地産上市企業30強(地産G30)指標體繫構成

    上市企業30強(地産G30)是中國房地産卓越100榜的源起,評選的是30家位于行業頂尖位置的房地産上市企業,他們是優秀房地産行業上市企業的代表。

    地産G30代表着:偉大(Great)的房地産企業、勇于追求光荣(Glory)的房地産企業以及跻身中國最優秀行列的地産企業群體(Group)。榜單的目標企業為在内地、香港及海外上市的中國大陸房地産企業。

    評測體繫由營運、财務、管理、商業模式、品牌、人氣指數六大指標體繫構成,分别占比25%、25%、15%、15%、10%、10%,即25分、25分、15分、15分、10分、10分。

    财務指標是上市企業30強(地産G30)的關鍵指標,也是與卓越100榜主榜單的最大區别之處。故此,在上市企業30強(地産G30)中,營運指標占比權重由50%降低到25%,變化的權重空間形成财務指標,占比25%,管理、商業模式、品牌、人氣指數等指標構成與權重與卓越100榜主榜單相同。财務指標體繫包括毛利率、淨利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産負債率、淨資産收益率六個單項指標,所占權重分别為4%、4%、3%、3%、3%、8%,即分别為4分、4分、3分、3分、3分、8分。

    上市企業30強(地産G30)點評

    德比之戰,萬科力壓中海重登榜首

    “剪不斷,理還亂”,若要用一種比較文學的語言概括萬科和中海在地産G30中的關繫,這句話可能不算準确但卻最為具象。

    過往的6年中,地産G30企業來去匆匆。對于萬科和中海來說,雖然身邊的企業或位次不斷變化,但是兩者卻有難得的默契,代替對方牢牢占據地産G30的榜首位置。因此,經歷去年中海的登頂後,今年萬科超越中海坐上地産G30的頭把座椅。

    從榜單數據來看,在地産G30企業中,萬科的财務表現只能算作中等,17.10分的成績落後上年的桂冠中海5.35分。

    截至目前,萬科在物業服務、商業運營、長租公寓、教育度假、養老等不動産及服務領域積極布局,新業務的持續擴張也給萬科帶來一定的财務壓力。由于加大杠杆,公司淨負債率已由2014年不足6%提高至最新的38.2%,不過在同業中仍處于較低水平。

    雖然财務表現方面萬科不占優勢,但是在運營、品牌、管理和商業模式等領域的表現卻是可圈可點。

    憑借過去一年的努力,萬科的銷售額由3000億躍升到5298.8億元,成為沖進5000億的房企之一。另外“糧草”方面,萬科也積極備貨,截止2017年末的土地儲備在地産G30企業中排行第7。

    受益于此,萬科的營運指標獲得25分的滿分成績。其次,在榜單中萬科的管理指標、商業模式、以及品牌指標等得分也遙遙領先,分别為10.30分、11.20分、9.00分。除開财務指標,萬科的總得分比其他企業至少拉開1.1分的差距,這也給萬科登頂地産G30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萬科之外,中海受累于銷售規模構成的營運指標,遺憾未能衛冕冠軍,獲得第四名。不過作為一向穩健的國企,中海憑借在盈利和償債方面的突出表現,獲得22.45的财務得分,在所有地産G30企業中排名第一。

    有意思的是,萬科和碧桂園分别成為地産G30和卓越100榜兩個榜單的榜首,從側面似乎也透露出兩個龍頭房企在公司發展上的不同側重。是銷售致勝,還是在更加多元、綜合的業務上取得最大平衡?這或許是行業滾動向前的過程中,給全體房地産企業留下的共同思考。

    以價換量,規模與利潤能否兼得?

    本次上榜地産G30的企業中,總合約銷售為48991.69億元,同比去年上升52.85%。其中有16家銷售規模超過千億,比去年多出5家;銷售額介于400-1000億元間的有13家,高于去年的11家;另外30家上榜企業中僅有1家銷售額低于400億元,而去年該區間的企業高達8家。

    這也意味着,規模增長至少是2017年行業的主旋律。不過需要關注的是,在千億陣營不斷擴圍的同時,整體的利潤也在不斷下降。

    地産G30統計發現,在16家千億上市房企中,毛利率高于30%的企業有5家。占比超過三成;毛利率介于20%-30%(包含30%)間的最多,為8家;毛利率低于20%的有3家,其中最低的為12%。上述千億房企的平均毛利率為25.75%,比G30整體毛利率低0.91個百分點。

    16家龍頭企業毛利率的下滑趨勢,也是整個房地産行業利潤空間式微壓縮的縮影。在30家上榜企業中,銷售規模較高的企業毛利率也相對偏低,毛利率≥35%的企業中僅有一家銷售過千億,其余銷售金額基本處于900億元以下。

    另外對比過往幾年數據,G30房企的利潤率也在逐年走低。上市企業30強中,平均淨利率為12.14%,對比2016年的12.90%下降了0.76%,這個數字也創下了過往6年的新低。

    淨資産收益率方面,随着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的淨資産收益率也在不斷下滑。地産G30中,淨資産收益率低于15%的企業高達17家;15%-20%(包括15%、20%)的企業占比達到33.33%,為10家;淨資産收益率高于20%的僅有3家,其中一家為國企。

    數據端呈現的結果說明,不少房企在擴張規模、增加淨資産的同時,也在持續布局新的業務、開拓新産品。不過,對于房企來說也是未知的挑戰,考驗房企對行業發展的判斷,以及新的利潤增長點的預測。

    償債水平創新低,融資門檻上升房企面臨大考

    銷售業績增收不增利,已經成為橫亘在房企面前的大考題。與此同時,上市企業30強的負債水平不斷推高,亟需予以重視。

    地産G30财務指標顯示,資産負債率高于80%的占據了大壁江山,其中高于85%的企業達到3家,80%-85%(包括85%)的占地産G30的40%,為11家;70%-80%(包括70%、80%)的企業有10家,低于70%的僅有6家,其中2家為國有企業。

    需要注意的是,資産負債率高于80%的有14家企業,比上一年多6家;這14家企業2017年的銷售金額為30726.39億元,占整個地産G30的62.72%,其中有7家的銷售額高于1000億元。資産負債率低于70%的G30企業有6家,比去年少4家,上述6家企業的銷售總和為8367.88億元,比去年資産負債率低于70%的10家企業銷售總和(7831.8億元)還高536.08億元。

    推高資産負債率的是企業的債務式擴張。過往的幾年中,規模化理論逐漸被房企所認同,随之而來的是規模驅動下的積極補倉,更有甚者拿地金額高于銷售金額。從地産G30企業的土地儲備和資産負債情況來看,資産負債率高于80%的14家企業中,土地儲備總和為100812.73萬平方米,占地産G30的63.24%,其中土地儲備排名最高的5家企業(高于1億萬平方米)均在列。

    研究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末期,房地産行業的境内發行債務融資總余額約為2.3萬億,當中公司債占比為24.63%,為5665億元,企業債占比為13.5%,達到3106億元。另外私募債券和中期票據同樣高企,分别為7322和3818億元。需要注意的是,上述2.3萬億的總債務中,有74%将于未來四年間到期,即為1.7萬億元。

    債務償還壓力亦步亦趨,房企的短期償債能力卻在不斷削弱。從地産G30企業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變化來看,2017年平均流動比率(1.61)對比去年下降了0.17個百分點。其中接近2.0(1.9-2.2)的企業有5家,包括中海和首開股份2家國企;高于1.5低于1.9的有12家,占比達到40%;需要注意的是流動比率最低的為1.08,屬于規模擴張比較快的企業。

    流動比率方面,同樣面臨上述尴尬境地。2017年平均速動比率同比上年下降了0.01個百分點。其中0.9-1.3之間的僅有2家,低于0.5(包含0.5)的企業占比達到30%。

    這也提醒房企,金融去杠杆大環境下,高比例債權融資的格局需要進行相關優化,否則将會成為企業長足發展的桎梏。

    七年換血43.3%,地産G30更新中的“常勝将軍”

    與2011年地産G30榜單對比,經過7年的跨度,僅有17家企業依然保持在今年的地産G30隊列中。同時也意味着,上市企業30強7年的換血率達到43.3%。

    榜單數據顯示,從2011年開始萬科、中海、恒大、保利、龍湖、華潤置地、碧桂園、合景泰富等17家企業每年保持榜上有名。雖然座次均發生一些改變,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是行業競争加劇下的結果,亦是房地産行業的創新和活力之所在。

    17家房企中,銷售規模達到千億的占比高達70.59%,為12家;銷售規模在800-900億元之間的有兩家,分别為雅居樂和富力地産;銷售額低于800億元的僅有3家,其中最低的為合景泰富,銷售規模為380億元。上述企業的總銷售額合約36117.14億元,占據地産G30的73.72%,土地儲備之和約為121003.95萬平方米,占上市企業30強的75.9%

    從2011年至今,作為連續7年上榜的唯一一家小型房企,合景泰富的銷售規模雖少,但是财務表現卻一如既往地穩健。

    榜單顯示,合景泰富的營運指標得分為15分,在卓越100榜中排名30,但是依靠突出的盈利能力,合景泰富的财務總分達到20.70分,在地産G30企業中排名第五。财務上的領先優勢,也讓合景泰富超越幾十位對手,成功入圍上市企業30強,總得分排名第23名。

    2017年,合景泰富透過與其他發展商合作開發項目,再推出市場銷售,将毛利率繼續維持在30%以上的水平。與此同時,素來以穩健、高利潤率著稱的合景泰富,在銷售目標的設定上也更加積極,合景泰富主席孔健岷近期表示,現在已經到了将合景泰富的規模做上去的時候,争取盡快達到一千億的規模。

    上述17家房企之外,華夏幸福依靠穩健的财務表現,成為唯一一1家在地産G30中上榜6次的房企。佳兆業和首創置業則緊随其後,在地産G30中維持5次上榜紀錄。此外,還有2家企業上榜4次,4家上榜3次。上榜2次和1次的企業數量一樣,均為2家。

    對比去年,2017年度地産G30中有5家新面孔,分别是佳兆業、荣盛發展、藍光發展、首創置業和禹洲地産,其中藍光發展為第一次入選。

    有新面孔就意味着去年在榜的5家上市企業被迫下課。除了财務上表現欠佳以外,規模上的落後也是原因之一,上述5家企業的銷售金額均低于410億元。這也說明房地産行業的革新發展,對房企的規模和财務平衡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賣得多,還要賺得多、賺得長遠。

    誰做到更好?财務表現分化加劇中的區域選擇

    從研究數據來看,地産G30榜單中财務排名最高的為中海,其次是龍光和招商蛇口。在财務指標TOP5企業中,銷售過千億規模的有3家,均其中2家為國企。需要注意的是,作為入圍财務TOP5的兩家民企代表,龍光和合景泰富的銷售額均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在上市企業30強中分别排名28和30名。

    财務指標TOP10企業中,銷售超過1000億元的房企幾乎占據半壁江山,為4家;财務指標TOP15中,銷售千億以上的企業占比達到40%,為6家。有意思的是,銷售規模超過3000億元的房企,财務得分均排到12名以後。

    國企和中型房企的财務登頂,給了房地産企業一個提醒——規模和财務演繹的正是“魚與熊掌”的故事,金字塔頂上永遠是最稀少珍貴的,因此好的東西不能擁有太多,否則就體現不出其價值。

    房地産市場亦是如此,行業内陷入銷售“大”與“小”的恐慌中,認為無規模即面臨淘汰甚至滅亡。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任何一家企業的成長軌迹不盡相同,因此追求規模趨同,不應該成為中小房企的必然和唯一。

    從地産G30排名中,也可以發現銷售規模不在于多,而在于适度。行業更加健康的狀态應該是泾渭分明,而不是非此即彼,在大房企憧憬于做行業“主流”的同時,中小房企同樣有潛力成為行業的“支流”,更加精細、小而美。

    除了規模之外,财務上的表現分化也體現在區域的選擇上。在2017年一大波信貸收緊、競自持等政策的壓力下,不少區域型小房企黯然離場。不過在這波大潮中,一些深耕市場的區域房企卻“逆水行舟”,表現得越來越好。

    上文提及第一次入選地産G30的、藍光發展,還有第二次上榜的禹洲、荣盛發展,均是紮根區域的房企代表。市場競争的白熱化,讓巨頭的觸角漸漸伸向各個支繫,但是對于這些區域市場來說,本土企業是最接地氣的,對城市發展、客戶偏好以及市場更有判斷和把握,也往往能做出貼合當地客戶的好産品。

    因此規模、财務之外,又多了一個命題,如何在既定的業務範圍之内,耕好一畝三分田,或許也是應對競争的選擇之一。

    撰文:陳朗洲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