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深圳樓市TOP10 | 萬科增長不及預期 房價超5萬穩中有升

观点指数研究院

2017-01-11 17:50

  • 2016年深圳區域房地産銷售前十名均被本土開發商牢牢占據,以全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金額2210.1億元計算,前十開發商占據的市場份額達66.18%。

    觀點指數 經歷2015年的繁荣發展,深圳房地産市場迎來調控由寬松到持續收緊的一年。無論是“325新政”還是“104新政”,都明确表露頂層設計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意圖。

    深圳規土委披露,2016年12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2161套,成交面積21.8萬平方米,環比分别下降26%、24.5%;成交均價5.49萬元/平方米,環比上漲29%。

    受年内兩次調控影響,據深圳中原統計,2016年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數4萬套,成交面積417萬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39%、37%;由于開發商信心不足,期内新增供應僅43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7%,創下歷史新低。

    從成交均價看,由于新房豪宅化趨勢明顯,全年房價同比上漲58.68%至5.3萬元/平方米,這也是自2008年以來最大漲幅。過去兩年,深圳房價自“2”字頭升至“5”字頭,高成本引發的“擠出效應”也帶動了東莞、惠州、中山等周邊城市的樓市發展。

    持續低迷的樓市使得不少開發商主動放緩推貨節奏,整體銷售額較2016年僅出現小幅提升。在這樣的全年表現中,萬科、鴻荣源、華潤置地依然保持了前三的地位。

    盡管如此,随着國内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走低,外界普遍預計樓市投資熱度不會出現大幅度下降,開發商同樣意識到了這一點。

    觀點指數了解,包括萬科、招商、金地、佳兆業、星河、龍光以及恒大、碧桂園、融創、富力、南國置業等本地及外地開發商均先後在深圳尋求布局機會,其中近年來興起的“工改工”項目正成為投資的熱門領域。

    萬科重回主城奪銷冠 前十門檻進一步提高

    對于深圳開發商而言,過去多年積累的土地資源優勢是保持長青的最核心因素。

    據觀點指數了解,2016年深圳區域房地産銷售前十名均被本土開發商牢牢占據,以全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金額2210.1億元計算,前十開發商占據的市場份額達66.18%。

    萬科再次蟬聯深圳開發商成交面積、成交金額桂冠,充裕的可售資源及多元化的拿地方式共同推進,是其2016年實現215.3億元業績的關鍵。

    資料顯示,2016年萬科在萬科雲城、萬科麓城、萬科廣場V寓、萬科公園里等項目的基礎上,新增深南道68号、HBC匯隆中心(與深圳地鐵合作項目)入市,在售項目數量接近10個。值得一提的是,期内萬科在住宅方面的銷售不足百億,主要通過商業類獲得業績提升。

    與此同時,萬科時隔多年重新回歸深圳市中心,先後獲得車公廟地塊、三星視界廠房地塊、杜邦地塊等,計劃将深圳公司總部搬至福田。新項目方面,除了匯隆中心,該公司還計劃首度推出臻山府、瑧山道、瑧灣匯高端項目,貨值預計在400億元左右。

    盡管萬科保住榜首地位,但成交金額同比漲幅僅6.31%,低于其它開發商。受調控影響,“臻繫列”産品未能如期入市,萬科也未能達到年初内部制定的400億元業績。

    相比之下,緊随其後的鴻荣源、華潤置地分别實現成交金額202.8億元、171.2億元,同比增長16.81%、17.81%。其中,鴻荣源旗下壹城中心、壹方中心均進入單項目銷售前十行列,總計成交多達196億元;位于後海的豪宅深圳灣悅府,同樣為華潤置地貢獻了64.86億元的成交。

    以商辦物業“租售並舉”為布局方向的卓越集團,2016年通過前海卓越時代廣場、卓越前海壹号兩大項目的持續銷售,實現了逾165億元的成交金額。

    曾經在銷售榜前十的星河、京基、中海等企業則稍顯黯淡,其中後兩家開發商短期内面臨着無項目可售的局面。相比之下,招商、寶能、恒裕等企業則抓住機會推出若幹項目,從而實現“彎道超車”。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深圳整體房價持續上漲,進入區域銷售前十的門檻也大幅提高,前十開發商的業績從2015年60億元上升至超過90億元。

    樓市告别高增長 供需雙向嚴控房價

    從整體成交情況看,深圳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呈現出先揚後抑的特征,而調控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據深圳規土委統計,2016年一季度,全市新建商品房成交環比下降14.5%至158.44萬平方米;此後“325”調控政策出台,二季度成交量較一季度幾近腰斬。在“104”調控政策出台後,作為“銀十”及開發商業績沖刺期,四季度全市成交量93萬平方米,環比僅增加13.42%。

    深圳中原指,從政策的影響力度來看,3月份調控提高社保1年改3年,打擊首付貸的形式一直深圳過多的投資性需求,防止投資客擠高房價。

    更嚴厲的“104新政”同時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對房價進行把控,其中将社保3年改5年,提高首付等舉措再次為投資客設阻。供應方方面,深圳嚴查拿地資金,意圖降低資金杠杆和土地市場的金融風險、拿地模式改為“雙限雙競”,對開發商拿地的價格嚴格劃線。

    接連的調控組合拳下,深圳2016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數4萬套,成交面積417萬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39%、37%;期内新增供應僅43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7%,創下歷史新低。其中,受預售證發放收緊影響,10月份全市出現斷供現象,四季度創下年内最低供應水平。

    2016年深圳月度供應面積及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深圳規土委、觀點指數

    分區域看,福田全年新房成交面積5.2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2.1%創全市之最;其次是鹽田區5.4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8.8%;第三是龍崗區147.0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6.9%,寶安區也下降39.0%。而置業熱門區域南山區成交91萬平方米,同比有4.5%的漲幅。

    房價方面,深圳中原指,豪宅均價延續上漲趨勢,再創新高達8.8萬元/平方米,“10萬+”項目急速上升。受結構性拉動影響,年内全市新房均價5.3萬元/平方米,同比上漲58.68%。

    盡管房價大幅上漲,但未來深圳或面臨階段性的下調壓力。随着房價越來越高,市場存在的有效需求也會逐漸減少。觀點指數獲悉,不同于以往開盤日光的情況,10月新政以來新項目入市去化率僅在30%-40%。

    除此以外,深圳政府推行的二手房評估價上調同樣對市場造成影響。深圳中原指,2016年全市二手住宅成交套數和面積同比下降25%;均價漲幅16%,與2015年漲幅近6成相比顯著收窄。

    住宅供應稀缺 房企轉戰工改蛋糕

    近年來全國房地産市場出現分化,而一線城市因其産業潛力、人口流入及資産保值等優勢,已經成為開發商重點布局的市場。僅在2015年,包括恒大、遠洋地産、富力地産、陽光城等企業已經陸續進駐深圳。

    觀點指數了解,進入2016年,深圳土地招拍挂共計成交59宗地塊,總成交面積229.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0.9%;出讓金額1044億元,同比增長140%,綜合樓面地價1.27萬元/平方米,同比上漲49%創近年新高。

    其中6月2日,金茂電建聯合體以82.9億元競得龍華新區民治辦事處商住地塊,這也是深圳首度實行現售制度,地塊折合樓面價5.6萬元/平方米接近周邊售價;6月8日,龍光以140.6億元拍下光明新區地王;12月14日,首批“雙限雙競”地塊出讓,獲得40多家房企報名競價。

    不過,在全年出讓的地塊中,純宅地、商住地塊僅分别占2宗,顯示宅地供應稀缺仍是開發面臨的巨大挑戰。

    傳統招拍挂以外,舊改逐漸成為本地及外地開發商擴大市場規模的必經途徑。

    深圳市人民政府最新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更新實施工作的暫行措施》,為舊改提供了清晰的規範意見。經過數十次修訂的暫行措施,對舊住宅宅區改造明确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規定,對符合産業發展導向的舊工業區卻表示鼓勵更新的态度。

    其中,舊住宅宅區拆除重建的樓齡需大于20年,權利主體更新意願應達到100%。住宅類合法房屋産權置換亦即俗稱的拆賠比例,“原則按套内1:1的比例”;而舊工業區、舊商業區申請拆除重建城市更新的,樓齡降至15年。符合産業發展導向,在2007年6月30日前建成的舊工業區,可申請拆除重建,更新改造方向應為普通工業用地。

    觀點指數獲悉,舊工業區拆除重建升級改造為新型産業園,物業類型不會受土地性質影響,産品可打造為包括産業大廈、甲級辦公樓、LOFT辦公、配套商業等業态。這種項目除了70%産業用房,開發商可獲準建設30%的配套設施,包括配套公寓、商業等。

    第一太平戴維斯近期披露,目前在深圳布局工改工項目的開發商,既包括萬科、招商、金地、寶能、金光華、星河、鴻荣源、龍光、花樣年、滿京華等本地開發商,也包括恒大、碧桂園、融創、泰禾等外地開發商。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樓市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