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布局已定 不失時機加息令出

观点网

2006-08-24 00:50

  •   央行加息時機的選擇,多多少少有些出人意料。

      雖然,對加息,人們期待已久,但是,8月8日,美聯儲決定暫停加息後,對近期加息的預期,人們已經普遍淡去。

      有人甚至認為,如果美國加息中止,則會對我國利率上升形成極大壓力,央行必須想方設法保證國内利率不再上揚;如果美國開始降息,則在人民币升值壓力下,國内利率水平只能降低。

      然而,出乎人們預料的是,周末,又是一個周末,8月18日17時18分,央行再次給人們一個意外。

      那麼,央行為何會在這個時候決定加息?其背後的奧秘又在哪里呢?

      如果,我們将貨币政策放到宏觀經濟的大背景下,結合本輪宏觀調控的特點加以考慮,那麼,應當說是不難回答上述問題的。

      今年上半年各項經濟數據出來後,可以看得很清楚,總體講,國民經濟平穩快速發展,但是,也存在着不可忽視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大問題:固定資産投資過熱,國際收支不平衡,貨币信貸投放過多。

      這三大問題是互相關聯,相互作用的,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固定資産投資過熱,而且,這是地方政府非理性投資沖動下的投資過熱。其最明顯的特征,是地方政府主導下的土地違法,以及壓低地價,甚至是零地價的招商引資——

      通過對2004年9月以來用地情況進行檢查,國土資源部發現,一些城市的違法用地少的在60%左右,多的甚至在90%以上。而今年,由于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和地方政府的換屆之年,各地發展經濟的熱情更是異常高漲,大量投資最終落在了土地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項目用地是違法用地,而嚴重的土地違法問題幾乎都與地方政府有關。

      由于GDP對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性,以及現行的生産型增值稅的影響,不論是出于政績的考慮,還是出于當地财政收入的考慮,一些地方政府吸引外商投資是不遺余力,除稅收優惠外,最主要的就是拼命壓低地價甚至以零地價的招商引資。

      稅收優惠減免了,招商引資的土地是低于成本價的,甚至是零地價,這資金的缺口從哪兒來?

      “吃飯靠财政,建設靠土地”。這“資金的缺口”,就靠“土地”中來。

      主要途徑有二:一是從農民那兒拼命壓低土地補償費等方式強行低價征收土地,甚至是“以租代征”等明顯違法方式降低土地征收成本。二是以“經營城市”、“以地生财”的方式,一方面以行政手段強制壓低補償價格進行強制拆遷,另一方面以“有形之手”擡高房地産價格(詳見本人發表于人民網房産城建頻道的拙作《警惕“有形之手”托市帶來災難性後果》),從房地産上大發“土地财”。前者突出表現在近些年來三無農民上訪量的劇增,後者突出表現在城市被拆遷居民上訪量的激增,以及城市普通居民對日益飙升的房價普遍感到不堪重負。

      往低壓的工業用地價格,往高擡的住宅用地價格。這種人為扭曲的土地二元政策,從資金流向角度講,其實質是強行将農民、居民口袋中的錢掏出,裝進投資者的口袋。(詳見本人發表于人民網房産城建頻道的拙作《警惕土地二元政策對國計民生的危害》)

      稅收優惠和超低地價的招商引資,一方面,損害的是我國農村農民、城市居民的收入,造成我國内需不足;另一方面,加劇了我國許多行業的重復投資,過度投資;這就導致了我國一些行業的産能過剩。

      産能過剩,内需不足,只能依賴于外貿出口,貿易順差也就随之增加,導致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加,使人民币升值壓力上升。人民币升值壓力加大後,就引來了海外遊資賭人民币的升值。

      而1998年,為應對東南亞金融危機對我國帶來的影響,我國取消了内銷房和外銷房分開的政策,海外資金投資購房成為我國資本賬戶尚未開放條件下的一個漏洞。

      一些海外熱錢,通過投資房地産方式進入(當然,也有通過虛增貿易等方式進入的),合法進入我國賭人民币升值,導致了我國外匯儲備的劇增,造成國際收支嚴重失衡,央行通過外匯占款渠道被動地向銀行體繫投放大量基礎貨币,使得流動性泛濫。

      據有關專家介紹,熱錢最粗略的計算公式為:熱錢=外匯儲備-順差-FDI(資本淨流入)。

      上半年,我國外匯儲備已達9411億美元,扣除去年底外匯儲備8189億美元,外匯儲備新增1222億美元。同期,我國貿易順差614億美元,FDI為284.28億美元,由上述公式不難算得,僅上半年,海外熱錢的流入大約為1222-614-284=324億美元。

      流動性泛濫促使我國投資過熱的反彈和房地産價格的飙升,一方面對我國居民消費更加産生擠出效應,造成内需愈加不足,更依賴于出口;另一方面,又更加吸引海外資金進入房地産市場,狂賭人民币升值和房地産升值的雙重獲利;我國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因此産生巨額雙順差,導致外匯儲備的激增。

      外匯儲備的激增,更加造成流動性泛濫,流動性泛濫又導致投資過熱的反彈和房地産價格的飙升,……如此循環往復,陷入了一個“怪圈”,……

      顯然,這種“怪圈”是絕對不能讓其長久“循環”下去的;否則,一旦“循環”日久,必然要遭受嚴重産能過剩危機和房地産泡沫破滅引發金融危機的雙重威脅。

      控制投資過熱和房地産泡沫,在正常情況下,利率調整應當是首選的貨币政策工具。

      但是,我們前面已經分析說明,我們當前面對的投資過熱和房地産泡沫,根源是地方政府主導下的投資過熱,關節處在于“有形之手”對房地産市場的托市。面對這種情況,單純地加息顯然起不到多大作用,相反,在人民币升值預期加強的情況下,由于與美國息差的減小,再加地方政府為追求GDP高速增長——大力吸引FDI(其實這里面就含有假投資真投機的部分熱錢)、鼓勵出口,很有可能吸引更多海外套利資金進入中國,迫使央行投放更多的基礎貨币,這樣,不但抑制不了投資過熱,相反,很有可能是助長了投資過熱。

      更何況,密集地連續地多次加息,則很可能會在某個時間突然刺破房地産泡沫。因為,歷史的經驗表明,對于房地産泡沫,絕不能猛烈地擠壓以致一下子突然破滅,而應該是溫和地擠壓,逐步地收斂,這才不致于因為房地産泡沫破滅而引發金融危機。

      通過前面分析,我們已經知道,針對我們這種地方政府主導下的非理性投資沖動和“有形之手”操縱房地産價格,溫和地擠壓,逐步地收斂房地産泡沫,最佳方式自然是多種貨币政策共用,其中更主要是依賴于小步地、緩慢地升息,但是“小步地、緩慢地升息”要想取得預期的效果,必須要有“釜底抽薪”的三大前提——

      一是阻止今後海外熱錢的持續流入;二是切斷海外熱錢拉高出貨、迅速退出的能力;三是有效阻遏地方政府非理性投資沖動。這其中,最關鍵的是有效阻遏地方政府非理性投資沖動。

      為阻止海外熱錢的持續流入,7月11日,建設部、人民銀行等六部委聯合出台了《關于規範房地産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的意見》(建住房[2006]171号),意欲對海外熱錢的流入“一箭封喉”。

      切斷海外熱錢拉高出貨、迅速退出的能力,關鍵在于斷絕海外熱錢退出房地産市場的兩條路徑:一是房地産二級市場轉售;二是轉化成金融産品,取道金融市場退出。

      現在,房地産二級市場轉售,門檻已經擡高——一是營業稅已由二年延長到五年,二是所得稅已經強令開征。而7月22日,銀監委以“特急文件”形式下發的“54号文”———《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産信貸管理的通知》,在“212号文”基礎上,又進一步提高了房地産股權信托的門檻,房地産信托幾乎可說已經遭到封殺。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有效阻遏地方政府非理性投資沖動,釜底抽薪的方式是收緊“地根”,最有效的手段是問責。7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建立國家土地督察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6]50号文件),彰顯了國務院抽緊“地根”的決心。8月1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對内蒙古新豐電廠項目違規建設和發生的重大施工事故作出嚴肅處理,釋放出了宏觀調控強硬的信号。

      8月16日,星期三,對内蒙古的問責,表明釜底抽薪的布局已經全面完成;8月17日,星期四,銀監委“54号文”正式對外公開;8月19日,周末,央行的加息令,也就不失時機地出來了。

    撰文:章林曉    

    審校:0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