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真|香港連續6個季度僅推一幅住宅地招標

观点网

2025-07-15 23:56

  •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每一季推多少地,推哪些地都要視乎市場走勢和經濟情況。

    觀點網 香港報道 7月15日,香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公布新一季賣地計劃。

    港府維持保守的做法,僅推出一幅位于荃灣永順街與德士古道交界的住宅官地招標,預計可提供約780個單位。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土地供應不能只看當刻的樓市情況,不過見到近期私人住宅市場持續向上,交易個案有上升趨勢,租務市場亦堅穩,這些都是房地産市場向好的表現。

    港府公布,今财年第二季度将招標出售一幅位于荃灣的住宅用地,可提供約780個單位,來自賣地表的住宅地連續6個季度僅推一幅。連同六宗地契修訂個案,預計本季度私人房屋土地供應可支持興建約4,950個住宅單位。當局預計本年度土地供應維持平穩。

    該幅位于永順街和德士古道交界的用地可建住宅樓面面積約3.9萬平方米,包括約一萬方呎的社福設施樓面,用作社工服務隊和特殊幼兒中心等用途。

    甯漢豪指出,該用地位于成熟社區,周邊配套齊全,交通網絡完善,社福設施樓面只屬少量,料不會影響該用地的吸引力。市場對該用地的估值約12.1億至17.4億港元。

    本季其他住宅用地來源包括需要地契修訂的私人發展和重建項目,暫時有六個項目可在本季完成土地行政手續,合共提供約4,170個單位。項目之一為該局早前公布,在洪水橋第34B區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下的一宗換地個案,涉及約2,300個單位。

    綜合上述推售的一幅住宅用地和六宗地契修訂個案,本季度私人房屋土地供應可支持興建的單位約4,950個;而連同首季的供應,上半年度私人房屋土地供應預計合共提供約6,000個單位,達至全年供應目標13,200伙的45%,有關數字並未反映第二季度不需修訂地契的私人土地個案。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對于今年能否達標作出回應指,該局每年定下目標,都希望朝着那個目標進發,但始終每一季推多少地,推哪些地都要視乎市場走勢和經濟情況。現階段來看,認為情況平穩。所以,如果這個趨勢持續,她認為供應情況是審慎樂觀的。未來會視乎情況可能推出較大型或者一季多推一幅土地。

    她又指,地價方面,政府賣地會有個底價,而底價必定要與市場狀況有所配合。所以現階段較難估計全年地價收入,因為地價收入不只看賣地,還有很多地契修訂的補地價,以及有一些豁免書申請,即如在農地建構一些構築物都要支付豁免費用,這些加起來才會組成地價,所以不太适宜做一個揣測。

    惟港府财赤嚴重之際,在缺乏地價收入下,政府要如何彌補這個缺口至關重要。财政司司長陳茂波曾表示,政府不再希望特區過分依賴地價收入,要發展經濟,利得稅、薪俸稅各方面的收入更重要。

    加上政府把發債視為「收入」,令賬面赤字有大幅改善。新一份财政預算案亦把政府發債上限由5,000億港元增加至7,000億港元,未來5年累計發債8,850億港元。

    就此,不少人将香港跟新加坡比較,認為香港的債務對GDP比率目標只有最高16.5%,遠比新加坡的171%低得多,。但事實上新加坡政府債務中,超過90%為非支出債務,用于促進當地債券市場發展、CPF(公積金)投資及新加坡主權基金(如淡馬錫)的投資,每年這些債務更可為新加坡政府帶來高達20%收入(NIRC),只有約1%債務用于工程開支。

    有評論指,早于1986年新加坡政府已決定把賣地收入作為儲備的一部分,不可作為年度預算的政府收入, 至今政府收入亦主要來自薪俸稅、企業利得稅及銷售稅等,而非賣地收入,可見政府重視财政紀律,不依賴房地産作為經濟增長動力,這亦有助長遠提升國民的生産力。而過去5年新加坡成功發展生物科技作為新興産業,延續過去數十年多次經濟轉型均成功的佳績。

    香港近年積極亦經濟轉型,争取在傳統具備優勢的金融業外,發展高科技成為經濟新增長點,但期間難免會出現一些陣痛。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黃子慢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房地産

    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