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與林木雄對話:美好的事物如何久存 | 博鰲·融合的力量

观点网

2025-07-09 15:26

  • 正是有着對時代改變的高接受度和參與熱情,林木雄感受着天空的寬廣、大地的遼闊、以及世界的豐富多彩,人生道路慢慢從單數變成了復數。

    編者按:2025年,面對新的環境,企業與個體正在加速打破邊界,不斷向外學習與交流,尋找互融互通的合作機會。

    因應時代演變,博鰲房地産論壇升級為博鰲房地産論壇繫列活動,繼續推出“2025博鰲觀點訪談”繫列報道——“博鰲·融合的力量”。

    通過對全産業鍊代表性企業的調研與交流、深度采訪與對話,探尋融合的商業新力量。期待這股力量能穿透産業壁壘,帶動産業鍊及經濟的發展和升級。

    8月12-15日,博鰲房地産論壇繫列活動舉辦之際,博鰲産業科技大會也将同步進行。我們通過采訪、調研及研究,深入洞察産業、物流與供應鍊企業和代表性人物,在行業面臨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時,剖析他們的所思、所想與所獲。

    觀點網 美好的事物無法久存。荔枝“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嶺南距長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長安的荔枝》劇中便生動再現了唐代荔枝北運長安的艱辛歷程。

    正值荔枝豐收時節,我們和林木雄有了次交流。這次見面,他帶着一個新的身份——灣區智控執行董事,壹智控機器人首席執行官。而大衆對他的熟悉度,可能更多來自于他在第一太平戴維斯履職20年的華南區董事長經歷。

    林木雄不認為自己的改變是一次突然、徹底的轉型,只是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浪潮下他有了新“角色”。

    正當一些比他年紀還輕的同僚先後退休之際,他仍有創業的信念和勇氣,而這不是無根的狂想。因為他要做的“機器人”生意,與熟悉的物業緊密關聯,發揮着老本行服務的特質,更根植于30余年的資源累積。

    “時代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我可以做些什麼?”林木雄常常這樣問自己,他一直以來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是與時俱進的,但也知道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優勢:“我這輩子都在做房地産相關的工作,不過現在是用科技來幫助房地産降本增效。”

    美好的事物無法久存,但永遠有“美好的事物”。林木雄是一名“務實的野心家”,認為做的事情不能一成不變,也不能脫離實際:“沒有風險沒意義,闖過去才有意思。”

    AI+房地産

    林木雄曾幸運地抓住了地産的黃金年代。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及英國雷汀大學並取得房地産碩士學位,畢業便趕上香港房地産繁荣旺盛的時期。

    1993年,林木雄加入第一太平戴維斯香港工作,一幹便是十年。但後來他判斷,國内房地産剛剛起步,會比香港有更好的發展,随後選擇建立並拓展華南地區公司和業務,是業界公認的華南區創始人。

    受益于人口紅利、經濟增長推動的需求上升以及住房貨币化改革等政策紅利帶來的需求釋放,衆所周知中國房地産市場在過去經歷了一段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

    這樣的背景下,林木雄曾帶領第一太平華南從廣州僅幾個人的團隊發展成為擁有六個城市公司,八個業務闆塊,員工超過兩千人的組織。

    “我們的角色其實是有階段性的任務,終有一日會完結的。”在這期間,他帶領團隊赢取了區内多個大型房地産項目的管理、顧問及推廣工作。

    但他深知:“地産開發不會永遠那麼好做”,這種感受在疫情之後更加明顯。

    正如近年來我們所看到的,盡管中國經濟仍保持一定增長、城鎮化仍繼續推進,但人口紅利衰減和經濟進入新常态帶來的影響,使得地産行業面臨調整局面。

    “疫情前就已經有很多讨論,說地産的黃金期已經過了。”林木雄覺得自己應該有所改變。

    2024年,他給自己休了一段長長的假期,思考未來要做些什麼,要過一種怎樣的生活;7月前往矽谷考察,“我參加了一個講人工智能的學習團,聽完我覺得真的要走(離職)了。”

    林木雄于今年4月正式從第一太平離職。同年,于在香港創辦灣區智控,建立集團總部;並在深圳前海創建壹智控機器人,作為集團機器人業務的運營中心。

    他認為,人工智能會給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革命。立足于這個觀點,林木雄在想自己在房地産行業30年的資源,可以做些什麼?也就是AI+房地産,能怎麼落地?“一個是降本增效,一個是新質生産力,這兩個結合起來會是什麼?”

    想了很久,他決定做物業場景的服務機器人。

    林木雄創辦的壹智控機器人,定位為領先的服務機器人綜合解決方案創新型企業,為小區、樓宇、物業等埸景提供清潔、配送、巡查人工智能機器人應用和服務,用人工智能實現降本增效。

    據他介紹,成立的公司更像是生産商和物業之間的連接機構,有合作的機器人生産商,然後将這些機器人銷售/出租給物業,“我的水平有限,做機器人生産和研發的難度太高,而且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

    新公司也是從事“橋梁”服務的角色,這和他的老本行其實有共通之處。

    降本增效是目的

    正是有着對時代改變的高接受度和參與熱情,林木雄感受着天空的寬廣、大地的遼闊、以及世界的豐富多彩,人生道路慢慢從單數變成了復數。

    再創業,林木雄願意給自己再多幾個十年時間去投入下一份事業。

    他認為,人類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追求生産力的提升,降本增效,這是目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能夠幫助到的。

    在林木雄看來,現在大家在使用的掃地機器人也是一種相對成熟的機器人,“機器人不一定是人形,這只是形式上的區别,重要的是它的功能性。”

    當然,他也會暢想可能的未來模樣:家里早上有機器人叫起床,準備好早餐,當司機送去上班,送小孩上學,回來做飯,出去還可以當保镖,回到家晚上還可以哄寶寶睡覺。

    “但技術上,我們距離這個目標還差得好遠。”林木雄笑笑說。

    他很清楚、也很實際,考慮的是機器人在物業里的應用場景和解決方案,将機器人作為工具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比如清潔工、保安、前台等等,這些都是物業里本身存在的需求。”林木雄和我們算起賬來:“如果租的話,一個清潔工機器人租金4000塊一個月,租一年下來是5萬塊,大概租兩年這個機器人就可以送給你了。”

    林木雄告訴我們,現在壹智控機器人的用戶主要包括四大群體,分别是管理及運營公司、企業用戶、政府和公共機構和業主。

    這家公司的願景,是以“機器人即服務”(Raas),通過“AI+機器人+資本”模式,推動物業行業智能升級,未來三年目標覆蓋大灣區超過500個社區/項目,立志成為智慧城市核心基礎設施主要的領先供應商。

    幫助客戶用機器人降本增效這個思路也體現在公司運營上,林木雄的新公司銷售均利用了平台的力量,建立多元化的銷售繫統。

    “平台銷售、平台推廣、平台服務,這樣能夠減少不必要的中間費用。“

    整場交流中,林木雄始終洋溢着創業的熱情,我們提及到現在機器人市場是否面臨較大的競争壓力?他告訴我們,競争确實激烈,但壹智控機器人的定位並不是簡單的銷售和生産,而是解決方案的提供商,是生産機器人的廠家和用戶的連接,也是用戶需求和産品研發的連接。

    “像我這樣純粹做物業、做服務出身的機器人公司幾乎沒有,所以這就是我的優勢。”

    他所說的優勢,正是之前30多年在房地産行業的積累。

    以下是觀點新媒體對灣區智控董事,壹智控機器人首席執行官林木雄先生的采訪實錄(節選):

    觀點新媒體:從房地産跨界到機器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轉變?

    林木雄:我學的是房地産,剛剛畢業,就碰上了香港房地産最旺盛的那個年代。到了非典疫情之後,國内房地産行業快速起步,發展得比香港好,我以廣州作為基地,建立並拓展華南地區公司和業務。

    前幾年其實就已經有一些讨論,房地産行業的高峰已經過去了,現在市場在萎縮,最後洗牌結束可能也就幾家,未來會是存量時代。我們的角色轉變,其實就是順應歷史和行業的大勢。

    為什麼會做人工智能?因為這不單是對物業行業、房地産行業,其實對全世界的生産力都是一個翻天覆地的革命。我就思考,我可以做什麼?或者說得直白一點,我在房地産行業30年的積累,轉型的話可以做什麼?

    我覺得要做AI+,現在講究兩個方面,一個是降本提效,一個是新質生産力,這兩個結合起來,就是機器人,很多服務可以機器人做。

    我本行是做房地産,這輩子都圍着房地産行業在做。科技服務房地産可以做到降本增效,所以做機器人不是突然的,要跟着時代走。

    觀點新媒體:公司的業務不是生産機器人?

    林木雄:機器人有很多不同的分賽道,生産和制造機器人是其中一種。

    我過去有很多房地産的經驗,但生産和制造機器人水平有限,沒有基礎,重新學制造是很難的。另外,做研發需要大量資金,做一個産品不知道多少個億,出來的結果也不一定好。

    我們後面有很多廠家在生産機器人,他們這方面都很出色,這個不用擔心,而且我們會及時給廠家反饋客戶需求。

    觀點新媒體:壹智控機器人是做什麼?

    林木雄:我們是提供解決方案,為小區、樓宇、物業等場景提供清潔、配送、巡查人工智能機器人應用和服務,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現在清潔機器人已經比較普遍了,像我們家里的掃地機器人就是,只不過不是人形,但我覺得是否人形只是形式上的區别,重要的是是否具備功能。

    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物業場景的解決方案,針對客戶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雖然清潔工每個人的工資不高,但是一幢物業整體花在清潔上的工資占比可能達50%。請不到人,我幫你請機器人幫手。

    現在物業費很難提升,像是清潔、保安等等,用機器人替代一部分,可以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甚至可以復雜一點,就是整棟大廈的智能化。

    觀點新媒體:公司銷售模式是怎樣的?

    林木雄:我們是to B模式,和to c不一樣。

    我們現在用銷售平台服務客戶,比如重慶有一個合作伙伴,他有一個項目需求,在平台就可以完成這個環節,中間費用省下來了。

    出現問題也很好解決,現在有人工智能,遠程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觀點新媒體:公司的盈利模式是怎樣的?

    林木雄:銷售機器人是目前業務發展初期的主要收入來源,占比大概50%;出租也是一個很好的替代方案,大概30%;剩下20%是運營收入,主要有月費及咨詢費,包括維修保養、定期檢測、訂閱、數據資産、工程顧問等。

    博鰲·融合的力量 | 這里沒有邊界,只有無限可能。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陳玲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科技

    商業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