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富雪道|“果鍊”背後的女大佬 藍思科技港股遷徙

观点网

2025-07-01 01:02

  • 為拓寬企業流動性的更多可能性,藍思科技也在嘗試發力其他新興智能終端領域,其在招股書中透露,已在人形機器人、AI眼鏡/XR頭顯及智慧零售等多個領域布局。

    觀點網 西方世界的夏娃忙着摘蘋果,而東方大國里的周群飛手中,不只有一顆蘋果。

    6月30日,被蘋果欽點的供應商藍思科技帶着一身功夫敲響了港交所的大門。

    根據香港交易所發布的公告,藍思科技将以每股17.38-18.18港元的價格發行2.62億股H股,籌資至多48億港元(6.06億美元),預計其H股将于7月9日開始在聯交所買賣。

    國際廠商背後的女人

    周群飛的成長速度驚人,1970年代生于湖南鄉村,15歲辍學前往深圳務工,1994年蘋果發布第一款配備電容式觸摸闆的筆記本電腦時,周群飛已經結束了在深圳澳亞光學工廠當廠長的時光,準備單飛創業。

    2004年蘋果開始研發iPhone繫列的同一時期,這位年輕的企業家将自己的公司命名為藍思科技,“公司的名字英譯lens(鏡片),就是方便客戶來搜索我們。”

    接下了摩托羅拉的手機屏幕大單,将手機玻璃鍍膜與印刷術相結合,交易期間雖有風波,但最終渡過險境,該手機上市後累計共賣出了1億部,打響了藍思科技在國内外手機廠商間的名氣。

    截至2006年,藍思科技已經成為了摩托羅拉、諾基亞的供應商,夏普、索尼等日繫品牌也成為其客戶。

    有了多家品品牌合作經驗的藍思科技正在走上坡路。一年後,大客戶蘋果的出現再一次讓市場注意到這家供應商,從一代iPhone到iPad繫列、Mac繫列、Apple Watch等多條産品線,雙方幾乎深度綁定,蘋果選擇全權使用藍思制造的玻璃屏、玻璃蓋闆、金屬殼等配件,而在成為“果鍊”企業的幾年間,為擴大生産布局,周群飛成立了“藍思科技(湖南)有限公司”,並在浏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興建生産基地,又分别在深圳市和蘇州市也投資興建了生産基地。與此同時,藍思科技的營收數據開始大幅上漲,這讓周群飛動起了上市的心思。

    2015年3月18日,藍思科技于深交所創業闆上市,首發融資15.49億元;2016年5月10日,增發融資31.68億元;2017年,通過發行可轉債融資48億元。後于2021年1月22日,定向增發融資150億元;2023年10月16日,又增發融資6180.22萬元。

    藍思科技與蘋果的深度綁定在上市初期為其帶來最直接的利處便是營收上升:2010年-2015年間,蘋果手機的全球銷量從1162萬台增長至2.3億台,藍思科技的營收也順勢從2011年60.3億元漲至2015年的172.27億元,截至2015年,其淨利潤已漲至15.43億元。

    硬币具有兩面性,2016年蘋果手機首次出現銷量下滑,直接影響到藍思科技的盈利情況,營收降至152.36億元,淨利潤降至12.04億元;到2018年時,其淨利潤已下滑至6.37億元。

    回歸國内市場

    轉機從2019年開始,時年9月,“果鍊”企業之一歐菲光與蘋果結束合作關繫,有市場聲音稱,歐菲光被蘋果剔除供應鍊名單後,其部分觸控業務訂單已歸藍思科技,但並未直接承認這一消息是否可信。

    直至2020年年報出爐,藍思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69.3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8.9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達98.32%。

    流動性指標同樣在上升,2020年,藍思科技經營性現金流淨額達到75.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2.5億元增長4.55%。在2025年披露的赴港招股書中,這家企業如此描述2019-2020年的發展:“将功能模塊、3D玻璃及智能B柱應用于全球首款高端智能電動汽車,並開始與全球知名汽車客戶探索智能座艙領域的合作。完成對外投資收購,通過整合成立藍思泰州,精密金屬結構件業務規模大幅提升。”

    此時,這家企業已經開始在為自己擺脫“果鍊”標簽做準備了。

    先是銷售方向的變化,2017年之前,蘋果、摩托羅拉等出口國際大客戶幾乎主導着藍思科技90%以上的銷售比例,而自2017年以來,藍思科技國内銷售的比重逐步上升,2019年,藍思科技的内銷比例超過了外銷,占比達到55.03%。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

    為了鞏固國内市場,藍思科技先在金屬件領域進行發力,于2017年成立了藍思精密,開始從事消費電子金屬結構件的研發、生産和銷售,準備拓展金屬件業務;三年後,藍思科技又收購了金屬機殼加工及組裝企業--可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兩家公司,並将兩者合並成立了藍思精密(泰州)有限公司,正式切入金屬機殼大盤市場。

    另在2016年,藍思科技進行了一次定向增發,其中有16.24億元投入了彼時較為新興的3D曲面玻璃項目,並于此後成為華為等開發5G新産品企業的主要供應商;2017年,藍思科技成為特斯拉的車内顯示屏供應商,在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經啟動試生産之時,按照特斯拉的計劃,上海工廠每周将生産至少1000輛Modle 3汽車,即每月至少要使用約4000塊藍思科技的顯示屏。

    “以2024年收入計,我們是全球中高端智能手機品牌玻璃蓋闆的主要供應商;及全球第一大純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中控屏和智能B柱的主要供應商。”在加深與特斯拉的合作聯繫之外,市場還注意到藍思科技待解的債務問題。

    截至2025年3月底,藍思科技的貨币資金99.7億元,但其1年以内金融負債合計規模卻達到了214億元,流動性風險已然存在,短期償債壓力激增。

    為拓寬企業流動性的更多可能性,藍思科技也在嘗試發力其他新興智能終端領域,其在招股書中透露,已在人形機器人、AI眼鏡/XR頭顯及智慧零售等多個領域布局。“我們與頭部人形機器人公司合作,提供核心零部件量産及整機組裝。在AI眼鏡/XR頭顯領域,我們提供覆蓋鏡架、鏡片、功能模塊到整機組裝的各種産品和服務。”

    此外,2024年藍思科技還聯合支付寶共同推出了碰一碰支付智慧零售終端,切入移動支付領域,前者主要負責整機組裝、ODM能力支撐,目前已完成整體交付。

    30年的時間,從手表玻璃到折疊屏,再到AR眼鏡,周群飛完成了從代工廠到技術方案解決商的蛻變。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趙焓璐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科技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