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出台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目標到2027年科技金融專營機構超50家,股權投資基金規模超3000億元,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超5000億元,培育500家以上“金種子”“銀種子”企業。
觀點網訊:6月19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武漢市推動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國科技金融中心行動方案(2025—2027年)》正式出台。
該方案首次提出将武漢建設成為全國科技金融中心的新目標,並設定了到2027年全市科技金融專營機構數量超過50家、股權投資基金規模突破3000億元、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突破5000億元、培育“金種子”“銀種子”企業500家以上等具體目標。
武漢市委金融辦副主任、武漢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長謝濟全表示,按照“股權投資做引導、債權融資做增信、多層次資本市場公開募資做培育”思路,方案重點在如何引導、如何增信、如何培育上狠下功夫,繫統部署實施耐心資本培育、科技信貸提質、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風險補償分擔和科技金融生态優化等“五大行動”。
武漢市财政局一級調研員祝麗華進一步介紹,在實施耐心資本培育行動上,政府投資基金完善了創投基金制度,包括在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等創業投資類基金中的出資比例可達50%以上;投資設立種子基金、天使基金或者直接投資科技創新項目的資金總額,不低于當年新增投資額的20%;參與設立的創業投資基金存續期最長可達15年,鼓勵打造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建立健全以盡職合規責任豁免為核心的的容錯機制,如因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投資未達預期的予以免責,允許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分别出現最高不超過投資總額80%、60%的虧損,根據盡責評估情況,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個項目最高允許100%虧損。
在科技信貸提質行動上,武漢市科技創新局二級巡視員劉紅透露,武漢全面推廣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對企業的知識價值進行信用評級,引導銀行通過“零門檻、全線上、純信用、優利率”的方式,向企業提供3年以内、1000萬元以下的純信用貸款,政府對銀行貸款本金損失的80%進行風險補償,以助力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審校:楊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