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美國從現行國際貿易體繫和國際金融體繫中獲益明顯,“亂開藥方”“内病外治”解決不了美國經濟失衡問題,只會導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也将損害世界經濟發展。
觀點網訊:4月30日,國家發改委官方微信發布文章,標題為《加征關稅解決不了美國經濟失衡問題》。
文章全文如下:美國政府無視其在經濟全球化中獲得的巨大利益,自稱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繫的“受害者”,以解決貿易逆差、緩解财政壓力和推動制造業回流為由,将關稅“武器化”,對其他國家極限施壓,違背基本的經濟學原理,背離世界經濟發展實際,本質是單邊主義和強權霸淩。事實上,美國從現行國際貿易體繫和國際金融體繫中獲益明顯,“亂開藥方”“内病外治”解決不了美國經濟失衡問題,只會導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也将損害世界經濟發展。
一、美國是現行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繫的受益者
美國憑借其全球優勢地位,推動建立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和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繫,服務于美國自身利益。
美國借國際貿易體繫低價獲取商品並輸出美元。二戰後美國主導締結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規定了國際貿易中的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等基本原則,奠定了多邊貿易體制的基礎,促進了國際貿易自由化。此後,國際貿易體繫逐步演變,建立了世界貿易組織,進一步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形成了全球化國際化産業分工體繫。美國通過國際貿易将相關國家納入其主導的經濟體繫,不斷擴大自身經濟實力,成為支撐其最終赢得冷戰的重要因素。同時,低關稅環境下,美國大規模進口全球低價商品,滿足其不斷擴大的國内消費需求,通過對外貿易逆差輸出美元。
美國借國際金融體繫大規模融資並吸引美元回流。上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繫瓦解後,美國放棄美元與黃金挂鈎,美元直接充當國際主要支付和儲備工具,美元霸權進一步強化。同時,美國通過大規模發行國債為國内赤字融資,貿易順差國則積累了大量美元外匯儲備,並用于購買美國國債,實現美元回流美國。美國依托其金融霸權構建起“美元國際循環”,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繫中的優勢地位。
美國實現了長期的低通脹、低利率和服務貿易高順差,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國加入WTO後,美國自華購買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通脹長期保持低位,民衆得以維持較高生活水平。2000—2019年美國年均通脹率僅為2.1%,遠低于1970—1999年平均的5.2%。低通脹條件下,美聯儲長期維持相對較低政策利率,並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新冠疫情期間實施大規模量化寬松而未引發惡性通脹。美聯儲資産規模從2002年的約7000億美元一度暴漲至超8萬億美元,美國投資者還通過在國内低成本融資並對外投資獲取高額收益。此外,美國依靠金融與科技優勢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對外提供金融和商業服務、收取知識産權使用費等,占據國際産業分工中附加值較高環節。2010—2024年,美國服務貿易順差年均超2500億美元,2024年達2950億美元。
二、加征關稅無助于解決美國經濟多重失衡
美國經濟失衡具有復雜深層次原因,美國政府以“貿易逆差受損論”為由濫施關稅,邏輯上自相矛盾,是典型的“得了便宜還倒打一耙”,也無助于解決其自身問題。
加征關稅解決不了财政失衡。長期以來,美國持續擴大軍費開支、對内大幅減稅並擴大福利開支,财政赤字大幅增長,是典型的“寅吃卯糧”,終将難以為繼。2000—2024年,美國年均财政赤字率達4.6%,明顯高于此前三十年平均的2.6%,導致美國國内供需失衡。美國政府“關稅增收計劃”也只能是畫餅充饑,據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統計,4月5日—4月13日累計僅征收5億美元“對等關稅”,遠低于此前預計值。同時,高關稅導致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大,也将進一步影響政府稅收收入。
加征關稅解決不了産業結構失衡。美國長期憑借美元霸權大力發展金融等服務業,由于要素條件變化,美國制造業大量向海外轉移,制造業增加值占世界比重從本世紀初的25%下降到目前的17%,2023年美國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比2000年增長6500億美元。加征關稅加大美國通脹上行壓力,勞動力工資成本與通脹螺旋上升,關鍵産品進口受阻,中間品進口成本激增,企業利潤下降,進一步損害制造業發展動能。
加征關稅解決不了貿易逆差。2024年美國貨物進口約3.4萬億美元,占其國内商品消費額的超50%,進口以機械和電子制成品、日用消費品為主。由于美國自身生産能力不足,需求剛性較強,價格彈性較低,對外加征關稅帶來的成本更多由美國消費者承擔。而美國出口産品中農産品、能源産品占比較高,這些産品可替代性較強,貿易反制将導致自美進口轉向巴西、阿根廷以及中東等其他地區。此外,歐盟等部分經濟體還考慮限制對美服務貿易,所謂“對等關稅”難以平衡美國貿易逆差。
歷史脈絡清晰地說明,美國的發展離不開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繫的“長期輸血”,非但沒有“吃虧”而且長期“占便宜”,所謂“美國吃虧論”可以休矣。美國唯有深刻反思霸淩行徑、摒棄零和思維,多從自身找原因,推動結構性改革,同時回歸多邊貿易框架,同各國一道維護全球産業鍊供應鍊穩定,才能真正解決其經濟失衡問題,推動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