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晨科技和矽基流動不僅在争奪供應商、争奪客戶,也在争奪投資者,正因如此,尤袁二人的讨論實質上已經遠遠跳出技術範疇。
觀點網 DeepSeek主動“明牌”,圍觀者議論紛紛。
3月1日,DeepSeek“開源周”最後一天,其官方賬号在知乎首次發布《DeepSeek-V3/R1推理繫統概覽》技術文章,不僅公開了其推理繫統的核心優化方案,更首次披露了成本利潤率等關鍵财務數據。
根據DeepSeek官方披露,其推理服務基于H800 GPU集群部署,通過動态調整節點資源實現效率最大化。在最近24小時(2025年2月27日12:00至28日12:00)的統計周期内:GPU租賃成本按2美元/小時計算,日均成本為87,072美元;若所有輸入/輸出token按R1定價(輸入1元/百萬token、輸出16元/百萬token)計算,單日收入可達562,027美元。利潤率理論值達545%。
理論利潤率未涵蓋硬件折舊、電力、運維等隐性成本,實際淨利潤率或不足。官方也坦言,實際收入受V3定價更低、夜間折扣及免費服務比例影響,會低于理論值。
545%不是一個确切且恒定的數值,但為大量同行和上下遊企業提供了一個權衡指標。
隔空對線
關于盈利話題,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曾公開表示,“我們只是按照自己的步調來做事,然後核算成本定價。我們的原則是不貼錢,也不賺取暴利。這個價格也是在成本之上稍微有點利潤。”
DeepSeek此次披露的數據,驗證了其技術路線的商業可行性,也對大模型産業鍊産生多方面的影響。
一方面是為其他大模型樹立盈利標杆:其模型訓練成本僅為同類産品的1%-5%,此前發布的V3模型訓練成本僅557.6萬美元,遠低于OpenAI等巨頭;推理定價優勢方面,R1的API定價僅為OpenAI o3-mini的1/7至1/2。
另一方面也引發了大模型API供應商們的對立和分化,首先走上擂台的是潞晨科技和矽基流動。
二者均為專注于提供第三方AI雲服務的 MaaS(Model as a Service)國内企業,致力于為模型與芯片之間的适配提供軟件工具,處于infra(基礎設施)層。
潞晨科技成立于2021年,創始人為尤洋;矽基流動成立于2023年,創始人為袁進輝。有意思的是,兩家創始人是清華校友,如今卻是針尖對麥芒的關繫。
此前2月9日,尤洋曾發文直言“MaaS在中國短時間内可能是最差的商業模式”“滿血版DeepSeek R1每日輸出1000億tokens,那麼每個月虧損4億”“用戶越多,虧得越多”引發了業界對MaaS商業模式的争論。
3月1日DeepSeek公布财務數據後,袁進輝第一時間現身評論區點評道:“DeepSeek 官方披露大規模部署成本和收益,又一次颠覆了很多人認知。現在很多供應商還做不到這個水平,主要是V3/R1架構和其它主流模型差别太大了。”
無論是DeepSeek的主貼,還是袁進輝提到“很多供應商”那條評論底下,都有大量網友@尤洋。
尤洋随即發文進行回應,他認為DeepSeek文章中的數據對計算MaaS成本沒有太多參考價值,因為文章把DeepSeek網頁,APP和MaaS API的token數加在一起計算,且數據是建立在大量用戶把DeepSeek的APP和網頁完全超負荷占滿的情況下,不是一個常規的MaaS。
在尤洋回應後,潞晨科技也宣布将在一周後停止提供DeepSeek的API服務,用戶余額将全數退款。
第二天,冷靜下來的尤洋發文對DeepSeek致歉,稱情緒太沖動,說了一些讓人誤解DeepSeek團隊的話。
對于DeepSeek,尤洋和潞晨科技還是足夠客氣,但對于競争對手矽基流動,就是另一種态度了。
“嚴重利益沖突”
3月1日,就在DeepSeek曬賬本的同一天,也同樣是在知乎,尤洋發文《坑人的矽基流動》。
尤洋提到“矽基流動的袁進輝老師頻繁在朋友圈里陰陽我。這家公司疑似組織水軍在網上長期黑我。今天DeepSeek有一篇文章指向我,他也在那里煽風點火。”
在正文中,尤洋直指矽基流動及袁進輝在春節期間利用國産華為晟騰芯片進行宣傳,以及通過拉人頭送代金券的方式形成病毒式擴散。
袁進輝也在朋友圈發文回應,並聲稱“矽基流動被潞晨科技抄襲”,只是為了給對方留個面子沒有公開。
至此,兩位企業創始人的論戰進入短兵相接階段,正如尤洋自己的備注:言論不中立、競争對手、有嚴重利益沖突。
圍繞着位于此次風波中心的DeepSeek,可以看到兩家企業不同的發展策略。
用袁進輝的話來說,矽基流動是賭DeepSeek最早的團隊,DeepSeek V2時,很長一段時間矽基流動是官方之外唯一第三方供應商。今年春節期間,矽基流動率先宣布大模型雲服務平台 SiliconCloud上線基于華為雲昇騰雲服務的DeepSeek-V3、DeepSeek-R1。
潞晨科技則是到了2月4日才上線DeepSeek的MaaS API服務,尤洋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主要是為了實測市場行情,以及滿足部分客戶的需求。
就目前而言,矽基流動與DeepSeek深度綁定,其技術路線傾向于和DeepSeek技術團隊學習優化路徑,並通過使用國産芯片降低成本,盡量復現DeepSeek給出的盈利效果。
潞晨科技則不太相信單靠優化就能扭虧為盈,尤洋表示,“這個沒有太大技術壁壘,又都是同樣的模型,導致大家現在陷入意義不大的價格戰肉搏中,跟我們的品味不太一致。”
尤洋還強調,潞晨科技不是MaaS模式,瞄準的是幫助企業做出私有模型、行業模型,再利用其雲算力或一體機完成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兩家企業均在近期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
2月13日,潞晨科技宣布,已完成新一輪融資,該輪融資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産業升級股權投資基金參與。
該産業升級基金一期于2023年4月設立,首期規模達20億元;今年2月10日,基金二期正式成立,出資額40億元。
僅僅相隔一周,2月19日,矽基流動宣布已于2024年底完成億元人民币Pre-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華創資本領投,普華資本跟投,老股東耀途資本繼續超額跟投,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财務顧問。
融資節點接近,潞晨科技和矽基流動不僅在争奪供應商、争奪客戶,也在争奪投資者,正因如此,尤袁二人的讨論實質上已經遠遠跳出技術範疇。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馮嘉炜
審校:楊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