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退租、定增募資到引入戰投 新希望離“希望”還缺多少錢?

观点网

2023-12-18 22:45

  • 如何穿越“豬”周期,新希望把“廣積糧”視為唯一信條。

    觀點網 為了度過這場養豬業史無前例的寒冬,“我為豬狂”的新希望已然打響了關乎存亡的戰争。

    12月17日,新希望于線上召開金融分析師會議,與會股東、投資者、分析師等共 123 人。本次會議也是近期除了定增公告後,該司又一次達到百人規模以上的線上分析師會議。

    本次會議中,投資人十分關心新希望為禽産業鍊、食品深加工業務引入戰投能為公司經營面帶來多少成效。新希望方面則表示,如果交易完成,負債率會下降4-5%,同時也可以給公司帶來一定投資收益,而未來會進一步聚焦于飼料、養豬産業。

    從豬場退租到定增再到業務闆塊“割肉”引入戰投,新希望在這輪漫長的豬價周期中求存的方式很是直接,即收縮戰線,擴大融資。

    淡市融資

    豬肉和房地産兩個行業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它們都經歷了一段“野蠻生長”的時期。而在當前的周期調整中,這兩個行業也不約而同地成為了今年最“難”排名的前三甲。

    曾經,新希望作為“豬企”龍頭,與牧原、正邦等上市豬企攜手合作,引發了一輪瘋狂的豬周期。相關企業也在這段“黃金”年代,飽食時代紅利,規模迎來越級增長。

    然而,随着豬價進入下跌周期,新希望作為龍頭企業不得不面臨着來自現金流和業績方面的雙重壓力。因此,該司最近的一繫列舉措都圍繞着“籌錢”這個關鍵詞展開。

    其中,當屬73億元定增及白羽肉禽和食品深加工兩個闆塊引戰的消息最受市場關注。外界對于“引戰”動作,不像新希望公告中寫的那樣正面,普遍認為割肉回血才是最終目的。

    參會分析師向觀點新媒體透露,新希望管理層承認過去業務跨度比較寬,業務引入戰投是為了有利于進一步加深管理的精細化,實現降本增效。

    新希望執行董事長張明貴在會中指出,白羽肉禽是個好行業,也是重要産業,但過去公司對其投入有限,而造成這塊業務的擴表能力受到限制。

    “該産業也需要資本、資源的持續注入,但公司把資源向白羽肉禽傾斜有難度。引戰後仍持有這塊業務較大比例的股權,如果未來這塊業務做得更大,依然可以分享發展紅利。” 張明貴如是說道。

    在參會分析師看來,所謂新希望兩項業務引入戰投,其背後本質仍是為了“籌錢”過關,只不過管理層為這個動作套上了“借力助推”業務發展的美好說辭。

    今年12月15日晚間,新希望公告指出,拟将旗下禽産業鍊運營主體山東中新食品51%股權出售給該業務競争對手中牧集團,後者将成為中新食品的控股股東,交易價格合計約27億元;食品深加工業務運營主體德陽新希望67%的股權則是售予海南晟宸投資,交易作價15.08億元。

    完成交易後,兩業務“引戰”動作将為新希望帶來約42億元的資金回流,與此同時也失去了對兩項業務的控股權。據悉,該司這兩塊業務的整體估值接近80億元。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為了緩解資金壓力,新希望還采取了退租租賃場和處置豬場的戰線收縮動作。

    根據5月8日的投資者關繫活動記錄表顯示,自2022年開始,新希望不斷進行租賃場的退租工作,全年共退租了178個租賃場,而這一行動導致了一定的資産損失和補償損失。今年全年計劃退租50個項目,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了41個項目。

    此外,自2022年底以來,新希望相繼将11個在建豬場項目公司和其在川渝地區持有的7個豬場項目公司出售給當地國資興新鑫農牧公司。這些交易的總交易金額分别為9.26億元和13.17億元,總回籠資金達到了22.43億元。

    除了出售資産、引入戰投以外,新希望還在11月底抛出了73.5億元的巨額定增計劃,寄希望于定增募資幫助公司“回血”。

    而面對淡市里的融資動作,資本市場給出了明顯負面反饋。

    自定增方案發布之後的首個交易日起,新希望股價便錄得低開下行,一度跌停。12月1日單日錄得跌幅8.80%。

    在2020年9月時,新希望則是錄得42.2元每股的高位,市值更是逼近2000億元。截至12月18日收盤時,該司股價已較高位下滑78%,市值蒸發近1600億元。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新希望此次定向增發的資金将用于兩個方向。第一方向是投向“豬場生物安全防控及數智化升級項目”,第二方向則是用于收購兩個控股子公司的少數股權以及償還銀行貸款。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新希望2020年以來的第四次再融資,合計再融資金額161億元。在此之前,該司分别在2020年1月及9月通過可轉債和定增的方式,融資80億元;並在2021年11月再次發行可轉債融資81億元。

    “豬”局之戰

    本輪豬價周期,使得全行業陷入虧損階段,養殖規模越大的豬企,其現金流越是受到挑戰。

    從頭部上市豬企的表現看,前三季度,新希望、牧原、溫氏三家企業利潤面均承受着不小的虧損壓力,業績增長一度被按下了“暫停鍵”。

    上述三家企業披露的機構調研及投資者交流内容中,降本增效、現金流管理是近幾年應對“虧損”周期的關鍵詞。

    據觀察,前三季度,三家企業分别錄得歸屬淨利潤虧損38.58億元、18.42億元、45.3億元,總計虧損超102億元。利潤面的虧損壓力主要來自于近期豬價有所回落,再次降至行業平均成本線以下,主營養殖行業重新陷入虧損狀态。

    數據來源:觀點指數整理、企業公告

    據觀察,在“豬局”競争之中,新希望的出欄數目最低,且虧損也不小。中期财務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新希望、牧原、溫氏三家企業分别錄得肉豬出欄899萬頭、3026萬頭、1178萬頭,虧損金額則是29.83 億元、27.79億元、46.89億元。

    由此推算,三家企業的單豬虧損金額為331元每頭、91.83元每頭以及398元每頭。牧原在生豬出欄上依然“遙遙領先”,溫氏次之,新希望距離二者仍有不小差距。從頭均盈虧上看,溫氏股份虧損最大,新希望也在300元每頭以上的頭均虧損。

    據觀點新媒體統計,自2021年起,新希望開始持續虧損,2022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持續赤字。

    其中,2021年淨利潤虧損高達95.91億元,2022年虧損14.61億元,2023年前三個季度淨虧損達到38.58億元,共計虧損149.10億元,将2017至2020年四個财政年度的歸屬淨利潤全部虧光。

    目前,新希望正面臨着上市以來未曾有過的危機,這也是自2013年5月劉暢接任新希望董事長以來,面臨持續虧損的困境。

    從2016年開始,由“二代”劉暢領導的新希望大力發展養豬事業,從“上遊”飼料行業正式進入“下遊”生豬養殖領域。

    據财報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期間,新希望在建設方面的資本支出合計超過552億元,其中大部分是用于生豬産能基礎設施的建設,涉及養殖公司改造和擴建等工程。

    随着成本的持續投入,新希望的生豬産能也得到了明顯提升。截至2022年末,新希望完成全年生豬出欄數1462萬頭,跻身全國第三,完成從飼料大王向養豬龍頭的身份轉變。

    而新希望規模快速增長的背後,是債台助推下的“美好”。

    數據來源:觀點指數整理、企業公告

    今年三季報顯示,新希望負債合計970億元,較2016年劉暢開始發展養豬事業的118.4億元,暴增7倍之多。截至目前,新希望的負債率已從2015年的低位31.46%,上升到2023年9月末的72.76%。

    72.76%的負債率,放在整個生豬養殖行業都是很高的杠杆。仍以牧原、溫氏作為對比,同期這兩家企業的負債率僅為60%上下區間。

    同時,新希望的負債結構以流動負債為主,占債務總額59%,接近6成水平。

    數據顯示,其流動負債合計577.6億元,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大頭,兩項目累計金額315.6億元,占流動負債比重的5成以上。期内,該司的對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為98.35億元,流動性壓力十分顯著。

    如何穿越“豬”周期,新希望把“廣積糧”視為唯一信條。

    “正是迫于目前的現金流壓力和降杠杆需求,新希望的工作圍繞廣積糧展開,拟通過'非核心'業務的引戰、閑置豬場處置以及定增融資等途徑,完成降杠杆任務和在養豬、飼料業務上的聚焦。”與會分析師如是指出。

    撰文:黃指南    

    審校:劉滿桃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産城

    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