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債路上 遠洋資本未獲通過的兌付方案與資本牌局

观点网

2023-09-13 00:04

  • 遠洋資本背後的遠洋集團,則在9月12日迎來股價暴漲,成交量15.55億股、漲幅82.42%,均創下上市以來最高紀錄。

    觀點網 遠洋繫債務棋局縱橫交錯,難以看清誰是過了河的卒子,誰是靈活的車。

    9月11日晚間,遠洋資本有限公司發布2020年公開發行創新創業公司債券(第一期)2023年第一次債券持有人會議結果的公告。

    據觀點新媒體了解,證券簡稱“20遠資01”,期限3年,當前余額10億元,當期票面利率5.3%,附發行人贖回選擇權、調整票面利率選擇權及投資者回售選擇權。

    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豁免本次債券持有人臨時提案等期限及監票相關程序的議案以及關于給予90日寬限期的議案,但是關于調整“20遠資01”本息兌付安排及變更增信措施的議案未獲通過。

    遠洋資本背後的遠洋集團,則在9月12日迎來股價暴漲,成交量15.55億股、漲幅82.42%,均創下上市以來最高紀錄,近一個月首次上榜港股通成交活躍榜。

    增多的反對票

    公告顯示,《關于調整“20遠資01”本息兌付安排及變更增信措施的議案》僅獲得10%同意票,反對與棄權則分别占了51.05%及38.95%。

    上述未通過議案内容為:本期債券的本金兌付期限調整為自2023年9月9日起36個月,兌付日調整期間本期債券當期票面利率維持不變(按照年化利率5.3%計息)。

    發行人将自本議案表決通過之日後在兌付日調整期間的2025年9月9日、2026年9月9日分别兌付10%、90%本金。

    本期債券自2022年9月9日至2023年9月8日期間、2023年9月9日至2024年9月8日期間、2024年9月9日至2025年9月8日期間産生的全部利息,發行人将于2025年9月9日一次性付清。

    另外,發行人拟就本期債券增信措施進行調整,将原增信措施中所質押的“由非合並報表内關聯方股權”更換為“公司及公司關聯方所直接持有的項目公司股權及債權”。

    事實上,“20遠資01”在去年已進行過一次回售延期。

    2022年9月5日,遠洋資本召開“20遠資01”債券持有人大會,将“若投資者行使回售選擇權,則其回售部分債券的兌付日為2022年9月9日”,改成“無論投資者行使回售選擇權與否,本期債券兌付日均為2023年9月9日”,並增加南通星龍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50%股權質押于受托管理人用于債券增信。

    當時投票結果是同意占51%、反對占36.93%、棄權占12.07%,将将通過。一年過後,願意支持展期的投資者已變得更少。

    中期财務報表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遠洋資本負債總計122.06億元,應付債券8.45億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約10.62億元。

    2023年上半年,遠洋資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減少4417.24萬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967.66萬元。

    報告期内,遠洋資本營業收入1.24億元,同比減少50.37%,淨虧損2.75億元,去年同期淨利潤為2.0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3年6月30日,遠洋資本為遠洋集團及附屬公司取得的借款提供擔保,金額為12.67億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17.67億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遠洋集團子公司北京中聯置地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應收蕪湖德業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的款項余額約為55.22億元(2022年12月21日:約105.60億元)。

    其中,遠洋資本提供融資擔保措施所涉及的資産包括長期股權投資、交易性金融資産,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賬面價值為7.79億元。

    而遠洋集團2022年報提到,截至2022年末,遠洋集團應收第三方款項從25億元增長至227億元,直接導致遠洋被審計師出具“保留意見”報告。

    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北京中聯置地”對“蕪湖德業投資管理中心”的上述應收款項。

    彼時遠洋管理層解釋,該筆資金最終用于支持遠洋資本營運資金及投資。審計師則強調,遠洋資本管理層未提供相應資料,無法核實這筆資金目的與遠洋管理層描述一致。

    遠洋資本與遠洋集團之間的關聯交易,或許也讓部分投資者心生顧慮。

    風險切割

    公開資料顯示,遠洋資本為遠洋集團旗下投融資平台,前身為2013年成立的遠洋地産房地産金融事業部,主要進行股權投資、設立私募股權基金等業務。

    而“20遠資01”繫遠洋資本獨立發行的公司債,遠洋集團未提供增信和擔保措施,無償還責任。

    此前8月底召開的中期業績交流會上,針對市場上較為關注遠洋資本債務處置問題,遠洋集團表示,遠洋資本是遠洋集團持股占比49%的聯合營公司,經營獨立、财務自主,其債務處置不會影響集團的經營基本面及償債、融資能力。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接受觀點新媒體采訪時表示,遠洋資本是遠洋繫一個重要平台,如果債務違約,必然會對遠洋集團的聲譽造成負面影響,影響其融資能力和市場信任度。

    此外,遠洋資本的違約也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和交叉違約,可能導致遠洋集團的融資渠道受到限制。

    相較于遠洋資本,遠洋集團自身的債務問題也存在壓力。

    8月14日,遠洋集團發布公告,旗下将于2024年到期的美元債券SINOCE607/30/24(ISIN:XS1090864528)未能在8月13日寬限期結束前付息,觸發違約風險。所幸的是,到8月17日晚間,遠洋集團便宣布2024年、2027年和2029年到期的3筆美元債票息展期方案正式通過。

    8月31日,遠洋集團旗下公司遠洋控股公告,《關于調整“18遠洋01”本息兌付安排及提供增信措施、增加本息兌付寬限期條款的議案》也獲得54.1184%持有人同意,該債券發行量20億元。

    截至2023年6月底,遠洋集團借貸總額較2022年底降5.26%至919.16億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貸款446.16億元,占比接近50%,在手現金資源總額僅76.50億元,且包含45.04億元受限制銀行存款。

    遠洋集團目前未出現違約事件,境内債展期成功,美元債票息也展期過關,但警報並未徹底解除。

    此前7月6日,遠洋集團發布公告稱,自6月起,股東中國人壽、大家人壽為遠洋集團成立聯合工作組,並聘請中金公司為财務顧問,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遠洋集團的經營情況”。

    從2022年遠洋集團數次出售資産回血的交易中,中國人壽便已屢屢出現,包括2.33億元接盤朝陽區甲級寫字樓中國人壽金融中心,50.15億元接盤北京遠洋銳中心21%股權,以及30億元接盤北京頤堤港一期項目公司股權。

    柏文喜對此表示,中國人壽、大家人壽作為遠洋集團的股東,如果要“兜底”遠洋集團,有多種可能的措施,首先就是增持股票,這将有助于穩定遠洋集團的股價,並提升公司市場地位。但在操作上,銀保監會對于險企投資房地産的比例有嚴格規定,且房地産投資風險也被視為較高等級。

    作為遠洋第一、第二股東,中國人壽和大家人壽持股比例分别為29.59%和29.58%,多年來恪守30%的投資監管紅線。

    2020年7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産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優質險企權益類投資比例提升,從30%升至45%。

    而在最近的9月10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引導保險公司支持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首席投資官、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會長王軍輝公開表示,中國人壽将堅定持倉信心,持續加大權益資産配置的權重和規模。

    在此後兩天遠洋集團的上漲行情中,部分投資者将金融監管總局關于險資監管的最新通知視為重大利好。

    柏文喜則表達了謹慎看法:“大幅度的股價波動,可能隐藏着一定市場風險。”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馮嘉炜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金融

    港股

    債市

    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