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議經表決,決定免去秦剛兼任的外交部部長職務,任命王毅為外交部部長,免去易綱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職務,任命潘功勝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任命潘功勝為央行行長 王毅為外交部部長
7月2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據觀點新媒體獲悉,其中,委員長會議提出了關于提請審議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的議案。草案圍繞黨中央反腐敗和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的大政方針,更加注重統籌發揮好刑法的規範保障、引領推動作用;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實踐中的突出問題,增強修法針對性;堅持繫統觀念、法治思維,精準把握懲治對象和行為。草案就行賄和民營企業内部人員腐敗相關犯罪規定作了進一步完善。
此外,會議還審議了任免案。
會議經表決,決定免去秦剛兼任的外交部部長職務,任命王毅為外交部部長,免去易綱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職務,任命潘功勝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8号主席令。
證監會召開年中工作座談會 貫徹落實政治局會議精神
7月24日至25日,中國證監會召開2023年繫統年中工作座談會。
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總結工作,分析形勢,研究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易會滿作題為《堅定信心穩中求進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建設》的工作報告。
證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李超主持會議。中央主題教育第三十三指導組副組長盧希,證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方星海,黨委委員、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組長樊大志,黨委委員、副主席王建軍出席會議。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剛剛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領航定向,深入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圍繞擴大内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對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作出繫統部署,強調要用好政策空間、找準發力方向,加強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大力推動現代化産業體繫建設,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切實防範化解房地産、地方債務等重點領域風險,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精準有力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傳遞了強有力的政策信号。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體現了黨中央對資本市場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證監會繫統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形勢的科學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綜合施策,協同發力,确保黨中央大政方針在資本市場領域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證監會繫統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紮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認真落實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任務,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中心,統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特别是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成功落地,企業債券職責劃轉平穩過渡,資本市場功能有效發揮。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正式發布,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制度落地實施,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改革順利推進。債券違約、私募基金、地方交易場所等重點領域風險持續收斂。“零容忍”執法震懾持續強化,市場生态不斷優化,依法查處一批影響惡劣、社會關注度高的典型案件,實施強制退市並進行立體化追責。證監會繫統黨的建設深入推進,突出強化政治引領,紮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反腐敗鬥争和中央巡視整改常态化長效化,全面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為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
會議強調,做好下半年工作,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結合資本市場實際,把握好提振信心、保持定力、堅守穩健、改進作風4個原則,進一步激發資本市場活力,提升資本市場功能,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進一步突出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持以市場穩、功能穩、政策穩,促進預期穩。科學合理保持IPO、再融資常态化,統籌好一二級市場動态平衡。健全資本市場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繫,切實維護市場平穩運行。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支持民營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平台企業常态化監管水平,推動平台企業規範健康持續發展。
二是進一步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質效。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着力健全支持優質科技型企業的制度機制,堅守科創闆、創業闆定位,進一步提升服務的精準性。推動公司債和企業債協同發展,做優做強科創債,抓緊推動消費基礎設施等新類型公募REITs項目落地。進一步提升期貨市場功能,更好服務經濟平穩運行大局。
三是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推動注冊制改革走深走實,紮實推進投資端改革和監管轉型。高質量建設北交所,一體強化新三闆市場培育功能,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統籌開放和安全,做好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工作,推出更多“綠燈”案例。
四是進一步加大資本市場防假打假力度。強化穿透監管,探索運用更多現代科技手段,提升問題線索發現能力。強化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把關責任,加大對第三方配合造假懲治力度。加強跨部委協作,增強打擊繫統性、有組織造假的合力,從嚴從快從重查處典型違法案件,進一步營造敬畏法治的良好市場生态。
五是堅守監管主責主業。全面落實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完善配套規則和機制,對創投基金實施差異化監管安排,優化行業發展環境。深入實施新一輪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健全促進常态化分紅的機制安排,督促上市公司規範運作、誠信經營。完善行業機構監管制度體繫,加強行業文化建設,推動健全長效激勵約束機制,促進行業機構高質量發展。加強監管協同,堅持把“大投保”理念貫穿資本市場工作全流程各方面,依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六是堅決守牢風險底線。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效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等部署。堅持股債聯動,繼續保持房企資本市場融資渠道穩定。繼續有序推動金交所、“僞金交所”風險防範化解,加大對非法證券活動打擊力度。
會議要求,證監會繫統各級黨委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堅持和加強黨對資本市場的全面領導,以敬終如始的态度高質量完成好主題教育各項任務,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幹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深入推進中央巡視整改常态化長效化,深化建制執制治腐,築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堤壩,嚴肅财經紀律,一體推進“三不腐”,對腐敗問題保持高壓态勢,持續鞏固全面從嚴治黨嚴的氛圍。紮實推進機構改革任務落地,進一步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強化責任意識,增強緊迫感,切實提升創造性抓落實的能力,以更加有力的行動和實際成效堅決擁護“兩個确立”、踐行“兩個維護”。
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中央金融辦,公安部、審計署、最高檢有關同志應邀出席會議。繫統各單位、會内各部門主要負責人,會機關副局級以上幹部參會。
央行:截至2023年6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5688家
7月25日,央行公布2023年二季度小額貸款公司統計數據報告。
觀點新媒體獲悉,截至2023年6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5688家。貸款余額8270億元,上半年減少837億元。
地區分布情況來看,江蘇省機構數量最多,達578家,實收資本689.56億元,貸款余額755.64億元。其次為廣東省,機構數量399家,實收資本890.76億元,貸款余額1161.15億元。貸款余額最多的地區為重慶市,達1588.74億元。
另據4月24日央行披露的相關數據,截至2023年3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5801家。貸款余額8722億元,一季度減少385億元。
交易商協會:上半年信用風險緩釋憑證支持民企融資55億元 同比增37%
7月25日消息,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第五屆金融衍生品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衍生品專委會”)于7月21日在北京召開第九次會議。
會議認為,随着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信用債違約逐漸常态化,通過衍生品實現風險分散分擔的意義凸顯,市場需求也顯著提升。近年來,銀行間市場衍生品業務取得長足進步,市場規模穩步增長。《期貨和衍生品法》《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出台與修訂,為衍生品業務發展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法治環境。
本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組建第一屆信用事項決定小組及復議專家庫有關事項、完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參與者管理、碳衍生品術語文件等議案,以及兩家機構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業務資質備案申請。與會委員進行了充分、熱烈的讨論,就進一步完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參與者管理、促進碳衍生品市場發展、加強衍生品業務宣傳等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
2023年上半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交易名義本金共計310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創設201億元,同比增長47%,累計支持306億元債券發行,其中支持民企融資55億元,同比增長37%。
下一步,交易商協會将繼續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政策精神,紮實推進“第二支箭”工作開展,加強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創新産品應用和市場培育,助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文旅部:加大對“黃牛”及其違規倒票囤票行為打擊
7月24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提升暑期旅遊景區開放管理水平的通知,進入暑期和旅遊旺季,一些熱門旅遊景區出現預約難等問題,影響了遊客體驗,景區服務與人民群衆對旅遊景區高質量發展的期待還存在差距,提出八方面要求。
據悉,在規範市場秩序方面,要求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聯合公安、市場監管、網信等部門,加大對“黃牛”、第三方平台違規囤票、倒票等行為的打擊力度,同時完善旅遊景區門票分銷繫統,有效防止“黃牛”擠占票源。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通知還指出,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加強與宣傳、交通等部門的協作,強化工作聯動,提升區域綜合調控能力。加強交通疏導,根據需要協調相關部門采取交通管控等措施分散客流,避免遊客在旅遊景區周邊聚集滞留。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