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坡薄雪 | 龍湖危牆下

观点网

2023-02-12 23:49

  • 一切的核心是避免“致死問題”,發現危牆、不立于危牆下。

    編者按:每個時代,每個行業,都會有一條正确的坡道。

    2022年,中國經濟三駕馬車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出口、消費、房地産在時局變化中不斷調整,尋找重啟與復蘇的道路。

    為了檢視過去及展望未來,觀點新媒體策劃和推出最新一期年度報道——“長坡薄雪”,全面深度報道房地産及關聯産業鍊的標杆企業,他們的正确坡道和厚雪、濕雪會在哪里?

    與此同時,我們繼續對話具有全球視野和豐富經驗的經濟學家,從他們的角度,解讀中國經濟與各行各業的未來機會。

    觀點網 一些危機預感下的設想,在2022年對龍湖進行了非常實際地考驗。

    敏感情緒中的謠言、動蕩環境創始人退出,股價遭遇史上最大跳水,但半個月便恢復至近期水平……

    是什麼讓投資者保持對龍湖的信心和期待?

    沒有融資,需要銷售回款,行業艱難情境之下,龍湖集中在高能級城市,放緩開工和拿地,更精細的管理供銷存。

    按新任CEO陳序平的話,重新回到“行活”,提升“行活”。

    5月,CRMW作為一個拯救融資的信号出現,等到下半年,龍湖作為中債增擔保債、儲架注冊融資的首個發行人,終于度過最低點,等來暖風。

    暖風醞釀之際,創始人吳亞軍宣布辭任,緊接着,邵明曉也退居顧問角色。40歲的陳序平真正走向台前、把握全局。

    過去龍湖所選擇的路,有非常多廣為流傳故事和描述去勾勒。例如吳亞軍多次提及的,先考慮(企業)生死、再是做好,最後才是做大, “晴天補屋頂”、“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就晚了”、“不重短期利益,看長期行為”、“未來模糊時,就用底線和價值觀去做判斷”。

    一切的核心是避免“致死問題”,發現危牆、不立于危牆下。吳亞軍帶領下的龍湖,價值觀、原則和規矩成為安全線,投資性物業已從沉澱資金變成安全墊。

    留給新任CEO陳序平的是一個戰略清晰的航道,但也有等待被回答的問題。

    “兩次考驗”

    從2017年起持續平穩發展的龍湖在2022年經歷了兩次重大考驗,股價上出現有史以來最大跌幅。

    一次是商票違約謠言,發生在2022年8月10日,網傳有大量商票逾期記錄,當天股價從開盤24.53港元跌至19.72港元,跌幅16.4%,而後龍湖和上海票交所快速回應,6天後的8月16日回彈恢復,當日收盤價24.43港元;

    一次是10月28日,周五晚間,一紙董事會變更公告中,吳亞軍官宣退幕。10月31日周一開市,股價跌至9.81港元,跌幅23.78%,中途最低價7.12港元,一度接近腰斬,換手率較高至3.39%。兩周後的11月15日,收盤價恢復至21.14港元,11月30日以收盤價23.55港元拉回原有水平。

    不管是外界聲音的擾亂,還是内部管理層的調整,對龍湖财務和經營韌性都是一次極致考驗。若是回看2021年流傳的“壓力測試”,最壞的結果已有過預見。

    龍湖應對非常迅速,表現得很有準備,做了不少護盤動作,尤其是管理層變動上有充足的提前準備。從結果來看,讓投資者保持了信心和期待。

    包括回購約7000萬元公司票據,提前贖回21億元美債,一次性償還51億港元銀團貸款(45.5億元),並承諾提前償還34.5億港元(30.8億元),合計98億元。

    近100億元是一筆不少的錢,2022H1龍湖賬面上現金及等價物876億元,2022年6月30日不受限制部分約670億元。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盡管相對算好,但2022上半年行業模範生龍湖和業内各家一樣經歷了艱難的局面。

    從來都努力維持界限的短期借款陡然升高,現金及等價物盡力保持,經營性現金流從2021年上半年96億元減少至2022年上半年42億元。

    龍湖近年短期借款、現金等價物以及經營性現金流,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許多房企經營停滞,選擇不拿地或者拿不起地。

    龍湖也一樣,2021年新增權益面積1338萬平米,拿地122幅,2022年全年新增土儲權益面積276萬平米(包含收並購在内),僅拿地34宗。

    行業變革形勢之下,資本市場情緒敏感,盯着“行業安全線”龍湖的一舉一動。

    例如部分崗位調去上海,給了外界一個國資入股龍湖的遐想。但早有接近龍湖的人士向觀點新媒體表示,只是為了需要部分崗位出差方便的調動,接受調動的人福利補貼很多。

    外界擔憂的聲音仍有,認為異地調動也伴随着人員流失。

    滬蘇區域項目人士彼時也向觀點新媒體表示,沒有聽到國資入股的風聲。

    拿地布局或能有所解釋,龍湖2022年在合肥、上海、杭州為主的長三角拿地較多,每月公布的土儲數據中,長三角占比達59%。

    等待下半年

    市場什麼時候見底?2021年末便開始讨論。

    2022年中期業績會時,龍湖給出的判斷是市場已經見底。

    所以,龍湖也在等待下半年:2022上半年主動放緩開工、平衡拿地節奏,竣工仍和過往一樣集中在下半年,商場也自然集中在下半年開業。

    數據來源:觀點指數整理

    “集團(包括合營及聯營企業)于2022年6月30日竣工的物業總建築面積約800萬平方米,計劃于2022年竣工的物業總面積将達到2500萬平方米左右,其中大部分将集中于下半年。項目工程進度和銷售進度正常。”龍湖2022年中報表示。

    2022年8月投資者會上,新任CEO陳序平提到供銷存管理将非常嚴格地執行“以銷定産”。

    他表示:“開工面積大概主動減少了接近800萬平方米,上半年新開工是800萬平方米,竣工也是800萬平方米,全年新開工1300萬平方米,竣工有2500萬平方米,到年底時我們的在建面積比過往年份會下降1000萬平方米以上。”

    過往數據顯示,龍湖2020年竣工物業建築面積約2000萬平方米,2021年竣工物業面積達到2700萬平方米左右。若按此比較,龍湖竣工面積出入不大。而按主動減少的800萬平方米來算,假設2021年新開工面積穩定,2022年新開工面積減少近4成。

    從整個行業來看,住宅開工竣工均有削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 年,全國房地産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904999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其中,住宅施工面積639696萬平方米,下降7.3%。房屋新開工面積120587萬平方米,下降39.4%。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88135萬平方米,下降39.8%。房屋竣工面積86222萬平方米,下降15.0%。其中,住宅竣工面積62539萬平方米,下降14.3%。

    艱難時期量入為出,在拿地方面,龍湖亦放緩節奏,傾向于精準打擊。

    2021年,龍湖拿地分布于30多座城市,以低溢價高周轉作為策略,快速獲取銷售收入,新進入6個城市,獲取122幅新地,總建面2355萬平方米,權益建面1338萬平方米,權益地價868億元。

    2022年3月業績會上,管理層表示過一線高能級城市的重要性,低線城市的低溢價拿地只是暫時。

    2022全年,龍湖僅在14座城市拿了34宗地,權益建面270萬平方米,權益土地款292億元,拿地總體縮減超6成。而拿地區域明顯有所集中,聚焦于省會或一二線城市以及長三角,還進入了久未拿地的上海。

    2022年聚焦長三角的企業不在少數,相當一部分房企都以“一線城市+長三角”或者是“一線城市+杭州”作為策略。

    龍湖同樣作出此選擇,在長三角拿地與去化更為明顯,新增權益土儲長三角占比近6成,去化占比則從2021年的28.2%拉至38.5%。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下半年拿地力度相對大于上半年。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龍湖權益土地款約為130億元,下半年則約為16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沒有融資、整體銷售下行的上半年,龍湖拿地強度(權益土地款/權益銷售額)一度在1月達到約77%,全年拿地強度約23%,甚至強于部分國央企。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大部分民企投資拿地驟降,因為供應商和債權人還跟着。

    龍湖也並非每一環節都輕松, 不僅量入為出、縮衣節食,拿地節奏上也有所錯峰,避開6-7月拿地高峰,抓住1月、10月拿地低點。

    盡管投資集中于房企熱衷的長三角,但現任CEO陳序平在2022中期業績會上表示,拿地平均溢價率只有5%,其中有一半是零溢價獲取的。

    一家現金流充裕的公司也可能因為各方面因素形成的擠兌由安轉危,流動性管理非常依賴業務上的經營和穩定。

    數家國際主流評級公司最新發布的評級報告,仍然肯定了龍湖充裕的流動性。

    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龍湖的流動性比率為3.1倍,強于保利的1.1倍和中國海外發展的2.4倍,惠譽認為,部分原因在于民營房企與國有房企的融資環境分化,導致龍湖采用更加保守的流動性管理方式。

    精打細算撐過上半年,龍湖終于等來下半年的暖風,等到融資、等到信心。

    暖風中,房企紛紛獲得授信、發債、配股,龍湖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5月的CRMW(信用風險緩釋憑證)是一個融資拯救的信号,着開始的信貸、債權、股權的三支箭,龍湖都是率先受益的。

    數據來源:觀點指數整理

    但暖風吹來前半個月,吳亞軍官宣退居幕後,在節點上引人猜測:是什麼讓吳亞軍選擇在一個較為波動的市場環境下離開?

    打江山、守江山

    随着吳亞軍退幕,曾經的“鐵三角”已成過去,邵明曉亦辭任非執董和董事會副主席,接着是一波新的調動和擢升。

    1月11日,龍湖公布最新的董事會成員及職責名單,陳序平先生任董事會主席兼CEO,夏雲鵬、沈鷹進入董事會名單,張旭忠被委任為執董兼集團副總裁,進入投資委員會。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新的團隊開始迎接眼前的挑戰,而這一年的行業壓力反倒是給了這位年輕總裁更多展現機會,吳亞軍在2022年中的業績會上評價,序平和團隊的表現是超乎她預期的好。

    穆迪、惠譽等各大投資機構也持續觀察高管層變動對于龍湖的經營影響,穆迪11月1日評級報告表示,關注管理層變動對融資渠道等方面影響,同時表示“龍湖的制度結構和企業文化也可緩解重大人員變動産生的運營影響”。

    吳亞軍帶領的龍湖,特點鮮明, “先考慮(企業)生死、再是做好,最後才是做大” 、“晴天補屋頂”、“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就晚了”、“不重短期利益,看長期行為”、“未來模糊時,就用底線和價值觀去做判斷”,龍湖所選擇的路,有非常多廣為流傳故事和描述去勾勒。

    其中一切的核心是避免“致死問題”,發現危牆、不立于危牆下。除了當下的靈敏應對和執行,支撐龍湖的還有早期鋪墊下的投資性物業。

    惠譽在2022年11月16日的報告中預計,龍湖租金和物業管理總收入每年将穩步增長15-20%,2022年将達230億元,2023年将達280億元;並進一步指出,由于龍湖收緊商業用地拿地以及對建安支出的控制,非地産開發業務的現金流自2023年起将轉負為正,從而可為流動性帶來支持。

    龍湖每年投入銷售額的10%到商場,開業10-15座,到了有結果的階段。拿主打産品天街來看,2022年開業12座,新進了4座城市,目前總計已開業73座。

    並且在年初更改了披露口徑,主動将開發業務披露“合約銷售額”轉變為披露“歸屬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權益銷售額;此外,從8月開始披露經營性收入與租金。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大量無抵押投資性物業不僅能夠支持流動性,也是支撐龍湖度過接下來2-3年的重要安全墊。

    12月8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首屆長三角REITs論壇暨中國REITs論壇2022年會”論壇上表示,研究推動試點範圍拓展到市場化的長租房及商業不動産等領域。

    可見,随着REITs試點擴圍,龍湖将會有一個更加寬松的環境,投資性物業、冠寓将迎來更多機會。

    吳亞軍退幕時,龍湖雖仍處壓力之中,但已不是“生死懸于一線”的問題,而是如何更好活着的問題。加上C1-C6航道戰略清晰,盈利占比與恢復節奏已有初步規劃。

    10月31日股東會上,陳序平表示:“未來五年時間,我們的目標是商業、租賃住房、空間服務、智慧營造這四個經營性航道産生的利潤占比要過半,收入占到整個集團的30%。十年之後,我們地産之外的經營性收入目標要做到一千億。”

    趙轶在2022年中業績會上則表示,靜待1-2年,會保持一個穩定的、持續賺錢的毛利和淨利水平。

    吳亞軍帶領下的龍湖,花10年等來了商業地産的蓬勃發展,一早立下的原則和規矩作為安全線讓龍湖在周期中得以生存。如今,房地産再次走到拐點,留給陳序平的不僅是已經規劃好的航道,還有關于房地産未來走向、龍湖在其中如何把握的更多問題。

    陳序平曾在2022年中表示,市場未來會回歸到以人口、産業職住平衡,住宅開發慢慢會失去投資屬性,基本上就是以自住屬性為主,這主要就是看所在區域的産業、人口支付力、購買力綜合的情況。

    彼時,吳亞軍贊成陳所言:“關于闆塊輪動機會、結構性機會還有,就在于你的公司能不能等到那個機會,你是不是剩下的玩家,你能不能抓到這個機會,能不能識别到這個機會,我覺得龍湖就要回答這幾個問題。“

    看起來,龍湖等到那個機會了。

    撰文:郭雅倩    

    審校:鐘凱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房地産

    融資

    人事

    龍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