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真 | 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如何說好香港故事?

观点网

2022-10-19 22:36

  • 李家超期望這份《施政報告》可為市民帶來信心,香港的未來充滿希望。

    觀點網 香港報道 “說好香港故事”成為香港特别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任内首份施政報告的重點。

    其中最重要的一部份莫過于房屋發展方面,包括提出計劃推出全新“簡約公屋”,未來五年興建約3萬個單位。且輪候公屋時間實時“封頂”,目標是結合“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屋總供應量,将現時約六年的輪候時間“封頂”,在四年内降至約四年半。

    特首李家超10月19日發布新一屆特區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主色用上淺綠和深綠兩色,當中印有“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但並無姓名及主旨標題。同時,有别于歷任行政長官,報告最後附上附件,列出李家超為指定項目訂立的110個不同指標。

    李家超早前曾表示,今年《施政報告》封面顔色選用綠色,期望這份《施政報告》可為市民帶來信心,香港的未來充滿希望;強調本屆政府會積極創造機遇,為香港注入源源不絕的動能,構建更和諧及穩定的香港。

    “簡約公屋”與供地提速

    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有不少篇幅提到房屋政策,李家超亦提到,房屋政策是工作的重點之一。

    報告當中提出,選址短期内未有發展計劃的政府和私人土地,推出由組裝合成所建、租金較低的全新“簡約公屋”,予輪候“上樓”三年或以上人士以“雙排隊”方式申請,並以家庭優先,目標未來五年建3萬個單位,令未來五年整體公屋供應增50%,由原來10萬個單位增至15.8萬個。

    李家超稱,主要因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推算,未來十年公營房屋需求是30.1萬個單位。港府已找到足夠土地,可興建達36萬個單位。然而,由于未來十年公營房屋落成量分布不均,只有約三分之一單位于第一個五年期(2023-24至2027-28年度)落成,另外三分之二單位要留待第二個五年期(2028-29至2032-33年度)落成,以致輪候公屋時間很長。為填補未來5年的空缺,故推出簡約公屋這特别的措施。

    “簡約公屋”會配備傳統公屋的基本設施,租金較同區傳統公屋低。港府将向立法會申請專項撥款興建和營運“簡約公屋”,並繼續與民間協作,落實已規劃約2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輪候傳統公屋三年或以上人士,可申請入住“簡約公屋”提早上樓,以家庭為優先。入住人士可保留輪候傳統公屋的位置,之後遷入傳統公屋。

    據了解,“簡易公屋”的租金初步考慮為傳統公屋的90%,當中設有獨立廁廚等,營運年期一般預計為5年。消息指,政府正檢視6塊地皮,料首批“簡約公屋”将在2023年興建,預期2024/25年落成,屆時約提供1000夥,但選址暫未能透露。

    港府亦銳意縮短公屋輪候時間,表明将其實時“封頂”,目標是于2027年由現時輪候6年大幅降至4.5年。資助出售房屋新建單位面積則會“封底”,每單位不少于約280平方呎,並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以分階段建屋方式,助1.2萬戶提早3至18個月上樓。

    此外,港府将推出“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輪候時間會計及入住“簡約公屋”的時間,而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實時“封頂”,目標是于四年内由6年降至2027年的4.5年。新建單位面積“封底”,所有于2026-27年度起落成的資助出售房屋,每單位實用面積不少于26平方米,即約280呎,並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以分階段建屋方式,助1.2萬戶提早3至18個月上樓。

    土地供應方面,施政報告中提到,港府會大幅壓縮造地所需時間,包括簡化規劃等,非大規模項目“生地”變可建屋“熟地”的時間将由最少6年減至4年,大規模項目由13年大幅減至7年,當中環評程序會壓縮至18至24個月。明年将開放環境基線數據,提升環評效率。

    李家超于新一份施政報告中亦建議放寬申請強拍門坎,樓齡達50年或以上但少于70年的私人樓宇門坎由八成業權降至七成,樓齡達70年或以上則降至六成。位于非工業地帶的工廈,如樓齡達30年或以上,門坎降至七成業權。

    據了解,現時全港共有1100幢樓齡達70年或以上的舊樓,主要來自九龍城、深水埗、佐敦等地區;然而,在過去10年,市場只有1宗樓齡逾70年的項目完成強拍,港府希望此舉可有效加快舊區重建。

    同時,《施政報告》指出,通過新一輪“綠化地帶”研究和《農業優先區顧問研究》釋放的可發展土地,全港約有1.6萬公頃“綠化地帶”,新一輪研究識别約255公頃有發展房屋潛力的“綠化地帶”,可提供7萬個單位,並會在2024年或之前改劃第一批土地。

    上述255公頃土地中,逾半來自北部都會區,另外亦包括屯門及荃灣等地區。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

    至于報告公布前呼聲最高的撤銷樓控措施,則未如期出現,只在“招商引資引才強化競争力”章節中輕輕帶過。

    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優化現有多項輸入人才計劃,而合資格外來人才在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額外的印花稅。

    政府消息人士指出,合資格外來人才可于居港7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已購入並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有關申請須在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6個月内提出申請;然而,若該名合資格外來人才以一約多夥形式購買多個住宅,即以一份文書購買多個單位,則不會獲退還任何印花稅。

    消息人士還指,是次退還印花稅安排,不會于短期内令物業買賣大幅上升,出發點是挽留人才。

    根據資料,目前共有約11萬名合資格外來人才居港未住滿7年,當中以“一般就業政策”占多數,達5.5萬至5.6萬人。

    李家超則表示,是次退還額外印花稅的安排是平衡了吸引人才留港及目前樓市情況的結果,因他深切明白目前香港市民上車困難的情況,不希望樓市炒賣的情況,但期望可以鼓勵來港人才落地生根,所以推出相關的措施。

    而新一份施政報告中亦有提出的措施會為樓市帶來穩定的供應,強調會留意市場的變化,推出最适切的措施。

    金融政策方面,李家超于施政報告中提到,已指示财政司司長成立全新“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進一步用好财政儲備以促進産業和經濟發展,把近年在“未來基金”下設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和“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新成立的300億港元“共同投資基金”,由政府主導投資策略産業,吸引和助力更多企業在港發展。

    李家超解釋,共同投資基金會由政府主導,並由專業人士組成管治委員會共同決定投資方向,不排除初期由金管局協助管理,但長遠方向需要待基金會運行一段時間後才可以決定。強調基金會的成立不是尋求回報,而是以提高香港吸引力為主要目的,希望可以在與公司相輔相成的情況下,吸引更多公司來港發展。

    他補充,長遠當然希望可以發展至規模大的基金會,但不會只着眼于吸引科技公司,亦希望可以招徕一些公司落戶香港,而其可以提升香港的形象,吸引其他公司來港。

    香港傳真 | 一座城市里的漫遊與畫像。

    撰文:黃子慢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政策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