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購融信合作甯波項目 沉寂海亮集團重出水面

观点网

2022-02-20 22:56

  • 融信和海亮的區别始終都在這里,前者深耕地産,後者多元布局。

    觀點網 “高抛低吸”被認為是股市的第一性原理,盈利關鍵在于抓住周期。房地産作為周期行業,也就同樣存在買入賣出的交易雙方。

    2022年2月18日,融信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将非全資附屬公司甯波海亮房地産投資有限公司55%股權售予海亮集團,代價4.21億元。

    甯波海亮現由融信中國及甯波海饒分别擁有55%及45%股權,2021年度除稅後溢利淨額9009萬元。

    甯波海饒背後則是海亮集團,也就是說,交易完成後甯波海亮股權将全部歸于海亮集團。

    實際上這是一次回購,甯波海亮五年前就曾是海亮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

    買方與賣方

    2017年7月27日,融信中國分别以22.64億元和6.33億元收購海亮集團旗下甯波海亮房地産投資有限公司和安徽海亮房地産有限公司各55%股權。

    資料顯示,通過此次合作,融信受讓股權的資金合計為28.97億元,合作項目達到30余個,新增土地儲備逾500萬平方米。

    交易完成後,甯波海亮和安徽海亮的财務業績照慣例将並表融信中國,但這兩家非全資附屬公司卻並未讓融信中國的财務報表增色幾分。

    2018年3月26日,融信中國發布年報,2017年全年錄得收益303.4億元,毛利同比上升118.3%至50.2億元,而毛利率則為16.6%。

    對此,融信中國執行董事兼首席财務官曾飛燕表示,2017年海亮項目總體結轉為54億多,但項目毛利幾乎為零,對公司整體毛利影響也比較大,大概7個點左右。此外,海亮2018年仍會有100多億結轉,對毛利還是會有影響,但相信整體毛利會上升到20%。

    標普也在報告中指出,2016-2018年,融信中國在市場過熱時期購入一些項目,這些項目中一部分随後受到限價政策影響。

    作為當年交易另一方,海亮集團則得到了評級機構的不同看法。

    2021年6月29日,大公國際确定海亮集團有限公司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維持AA+,評級展望維持穩定;2021年7月2日,中證鵬元評定海亮集團主體信用等級為AA+,展望穩定。

    據融信表示,目前甯波海亮所屬項目已完工,可售物業已大部分售出並完成結算。時過境遷,項目當年的交易雙方已身份轉換,彼此境遇也不盡相同。

    專注與多元

    就業态分布而言,融信中國屬于專注物業銷售的傳統房企。

    中報顯示,融信中國2021年上半年收益217億元,其中物業銷售收益208.58億元,建築服務、酒店運營及其他收益為8.06億元,租金收入7545.6萬元。

    2021年7月,融信中國執行董事兼總裁余麗娟接受觀點新媒體采訪時也表示,融信暫時不考慮做多元化産業布局,“目前還是希望能夠專注在住宅”。

    而海亮集團則是一家綜合性企業,從1989年集團前身諸暨縣銅材廠成立至今,主營業務已囊括有色材料、教育、健康等領域。

    其中,主掌有色材料的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在1月份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預告,預計業績同向上升。報告期内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8,443.86萬元-121,999.3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0%-80%。

    海亮股份表示,全球經濟復蘇勢頭延續,下遊需求回暖帶動銅加工産品需求量回升,公司确立既有業務領先優勢同時,積極布局新能源材料領域銅箔業務,豐富了業務增長點。

    此外,海亮教育集團有限公司亦宣布,2021财年營業收入為13.758億元,較2020年增長33.9%。

    融信和海亮的區别始終都在這里,前者深耕地産,後者多元布局。

    在地産行業高歌猛進的那幾年,這種區别曾高築行業壁壘,讓護城河對岸的海亮們望而興歎。

    2017年,也就是向融信售出甯波、安徽項目那一年,海亮地産總裁周迪永在接受觀點新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房價一直向上漲,從某種角度而言,對海亮地産這種企業而言是沒有機會的。”

    “我們的機會來自于市場的波動,從經濟學角度來講,市場也一定是波動的。”

    2018年2月,海亮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曹建國對外宣稱,海亮集團目前發展戰略已經從當初的六大闆塊調整為三大闆塊:教育、有色材料和健康産業,逐步退出地産、産業金融等闆塊。

    直到此次收購,海亮似乎顯露出一絲重回地産江湖的迹象。

    在市場波動中尋求機會,需要對抗風險能力充分自信。如果能通過多元業态為地産闆塊輸血,海亮的抗風險能力較業态單一的傳統房企确有一定優勢。

    面對今天的市場,旭輝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曾公開表示,現在要開啟極限生存模式,跑不過森林里的老虎,跑過最弱的動物就可以。

    比競争對手多活一天,至少要“跑過最後一名”,成為了一些傳統房企當下的生存邏輯——只要活下去就是勝利。

    随着海亮們浮出水面,房企或許還需注意其他賽道伺機入場的選手。

    撰文:馮嘉炜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房地産

    公司

    融信

    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