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特寫 | 精英對話:萬億之後的行業

观点网

2021-09-30 20:19

  • “粗放式的極高速發展模式可能已經達峰了,但是高質量增長才剛剛開始。”

    2021博鰲房地産論壇·特寫 近3年的博鰲房地産論壇上,房地産“拐點”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

    自那時起,市場各界就在讨論着房地産行業拐點的到來,房企仿佛置于一片陰雲之中。穹頂之下的人們都知道一場暴雨即将傾盆而下,有人提前為這場大雨修繕好了房頂,有人試圖将油門踩的更快,逃離這片天空。

    沒有人知道,這片積蓄已久的陰雲何時會降下,疫情的突然來襲成為了催化劑。

    如果單純只看數據表現,房地産似乎仍處于一片風和日麗之中。只是,數據有時候也會騙人。

    2021博鰲房地産論壇現場,當我們身處拐點之中,經濟學家、企業家們的談論重點從“何時到來”變成了“如何應對”,但所有人都保持着一個共識,“房地産是一個永恒的行業”。

    中房協商業文化旅遊地産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蔡雲從宏觀角度給企業家們定調,真正的房地産行業發展,或者任何一個行業發展,應該追求長期主義發展。

    “粗放式的極高速發展模式可能已經達峰了,但是高質量增長才剛剛開始。”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灏也闡述了相似的觀點。

    房企很幸運,身處于一個年銷售額達到17萬億的市場之中,這個體量保證了能夠養活數量驚人的房企;但也“不幸”,房地産不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行業,還包含了經濟、民生等綜合考量。在房地産進入拐點之際,房企更應該專注的聚焦做自己好的事情。

    對房地産來說,已經逐漸走到了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轉型過程,每一個改變都面臨陣痛,僅僅依靠走量已經無法在行業内立足,開始考驗房企的開發質量、房屋質量、運營質量。

    陽光城執行董事長、總裁朱荣斌表示,房企過去這麼好的發展享盡了時代紅利,目前的新形勢可能就是以後的常态。最重要的是心态上的轉變,我們有能力去完成相應的各種調整,在未來的格局下繼續生存下去。

    洪灏認為,在做大做強的過程中,房地産行業下一個階段發展一定會出現一批更高質量、更好、更大的頭部企業。

    他對比了中國房地産企業結構與國際主流房地産市場的結構,目前國内TOP4家房企只占到整個市場規模的不到1/7,而前10家只占了1/4,前50強占了一半,這幾個數字相比國際經驗來說是偏低的。

    在這場變局之中,資源會向優質房企,尤其是頭部房企傾斜,從而增加行業集中度,這屬于叢林法則中的一條,而房企們正面臨一場殘酷的篩選,唯一答案是“适者生存”。

    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做到“順勢而為”?這是一個看起來容易卻極難完成的問題,不一樣的房企,顯然交出的答卷也不同。

    “我們焦慮一下就行了,沒必要一直焦慮下去。”華宇地産集團總裁周德康覺得主要是防範風險,“安全很重要,我認為安全有時候比發展更重要”。

    華宇地産起家于房地産發展相對較弱的西南地區,在東部沿海區域房地産飛速發展進入暴利之時,華宇還處于“掙小錢”時期。雖然沒有搭上房地産的快車,但是一直平穩駕駛也給華宇帶來了穩健和理性的紅利。

    如果說華宇代表了中型房企的理解,而陽光城則代表了部分具有“閩繫”基因的TOP30房企。

    朱荣斌表示:“企業主業小了不行,如果小了今天就沒機會坐在這里,但是大了也不一定強。如果有了一定規模之後,還是要想辦法做強,大而不強是無法持續發展的。”

    既然無法同時做大做強,朱荣斌認為有些企業可以轉道小而美、小而精:“專注在自己的領域,把自己的細分賽道做得非常極致,這都是我們企業在新的格局下的選擇和思考。”

    他舉恒隆為例,一個在商業地産運營和開發細分領域極具影響力的房企,

    路勁地産集團主管董事刁露很樂觀:“我們非常幸運,房地産賽道非常大,不需要做零和遊戲,而是一個合作共赢”,只要房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能在這個賽道上持久地奔跑,回歸到企業最本質的方面。

    撰文:李標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