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特寫 | 铿锵行:适者生存

观点网

2021-09-30 20:17

  • 身處風暴中心的房地産行業,每一個地産人都比以往更加如履薄冰。

    2021博鰲房地産論壇·特寫 如果用幾個醒目的標簽來概括時下房地産的變化,那“三道紅線”與“雙集中”必定排列其中。

    兩者就像一套組合拳,自去年八月伊始先後登場,一環扣一環地傳導、影響着房企的資金、土儲、銷售、利潤等等。

    身處風暴中心的房地産行業,每一個地産人都比以往更加如履薄冰。

    他們正在經歷什麼?他們走向何方?這些迷惑與彷徨,探索與希望,或許能在今年博鰲房地産論壇的重磅環節铿锵行,于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尋找到一些答案。

    今年铿锵行的讨論主題為“紅線、兩集中與利潤”——放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再合适不過了。

    讨論由經濟學家樊綱主持,這引得犀利且幽默的陳淮接過話筒便笑稱:“我很高興今天有一個内行的人主持,省得我雞同鴨講。”

    誠然,今天的對話絕對不是“雞同鴨講”,至少,台上這群内行的經濟學家、企業家,都對當前的房地産行業形成了基本共識。

    邱曉華簡潔地用寥寥數語為目前的行業環境定調:“過去靠高杠杆、快周轉來實現高利潤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因為高杠杆時代已經不可持續,未來一定是要求地産商把杠杆率降到最低的位置。”

    經濟學家們往往擅長從更為宏觀的方面看待問題,他們“規勸”房地産商,目前的政策既是當前的政策,可能也是中長期的政策;因此,建議地産商們不要去突破紅線,盡可能把現金流不中斷作為地産未來發展一個最重要的環節來考慮。

    對于房企來說,最接近風暴中心的他們早已認清處境。

    “我一直覺得企業最大的作為就是要适應環境。”旭輝控股董事長林中看來,企業就跟物種一樣講究适者生存,沒辦法改變環境,而是要适應環境。

    林中十分清醒,眼前的形勢無需過多抱怨:“企業要根據環境的變化,不斷地調節自己,不斷地生長,不斷地進化,進而能适應新的環境。”

    花樣年董事局主席潘軍亦感歎,這些對企業施加的政策都達到了預期,開發商真的要改變觀念了。

    “原來我們行業PK最關鍵的是規模,跑規模的邏輯是快周轉,三道紅線、兩集中都是讓你慢下來,國家要的是控制風險。所以對于企業來講,在這個時代其實是邏輯變了。”

    邏輯變了,這意味着賺快錢、賺大錢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不合時宜。正如樊綱抛出的話題,面對未來1年、5年,甚至10年的發展問題,中國地産企業如何繼續創造利潤、求新求變?

    陳淮為房地産從業者“喊冤”,認為所謂的“房地産行業是暴利行業”並不實。

    “開發商的确掙了很多錢,但並不是暴利。”陳淮将開發商賣房售價拆解,看似比成本價高30%的背後靠的是高負債,同時要承擔高利息、高融資成本和土地重置成本不斷上升,30%的利潤到手里可能是3%到5%,只是因為規模大顯得利潤很高。

    房企利潤厚薄或許不一,但必須承認的是,随着如今土地重置成本不斷上升,通過資本快速擴張實現高利潤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即便是看多派的林中,也喊話地産商們要轉變意識。

    “大家一定要認為房地産行業進入了新的階段,不可能有暴利。過去掙快錢,現在要掙慢錢;過去掙大錢,現在要開始學會掙小錢;過去容易掙錢,現在要認識到難掙錢。如果你沒有這個意識,還想活在過去那種好掙錢的時代,那你怎麼都會覺得這個日子很難過。”

    如何改變與進化?林中認為,未來開發商要更加地專注聚焦,聚焦在自己最具有競争優勢的生意、業務、區域,以及産品,更加專注發揮自己的優勢。

    這意味着,房企不能再粗放發展,不能再亂花錢,要将有限的資金投到刀刃上。落到實處,林中提出要有精細的經營管理,核心是不要拿貴地、不要借貴錢,要做好産品和服務、做好成本管控。

    林中進一步提出,行業從業者們要借用新的數字化工具、手段來提高管理的精細度,才能跟上低利率時代的步伐,不然就很容易出局。

    這些有益的探索讓林中對行業仍充滿希望,堅定看多:“我相信未來還是有一批能适應環境、能快速變化、快速進化的開發商,還是會活得很好的。”

    對話尾聲,陳啟宗意味深長地感歎,看未來一年、五年、十年,未來一年比較難過,未來五年不一定,未來十年才可以穩健。

    撰文:林心林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