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虧損8.88億美元 WeWork将如何止血?

观点网

2021-08-16 22:36

  • 這個月以來的陸續簽約,對虧損中的WeWork而言自然是好事,至少說明辦公物業“共享經濟”的故事還能找到聽衆。

    觀點地産網 8月16日,共享辦公室營運商WeWork公布,截至6月底止第二季,收入按季跌近1%至5.93億美元,虧損增至8.88億美元,去年同期為虧損8.63億美元。

    WeWork表示,Delta變種新冠病毒擴散使上半年業務營運受到打擊,季末的會員人數降至51.7萬個,去年同期為61.2萬個。集團初步計算,7月收入為2.15億美元,第三季介乎6.5億至7億美元。

    盡管仍面臨8.88億美元虧損,但相較于其一季度21億美元虧損,還是能看到一定的止血。作為一家市值從470億美元暴跌至90億美元的前獨角獸公司,WeWork如今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存活下去。

    斷臂求生

    經歷2019年IPO折戟、市值跳水後,WeWork開始了斷臂求生式的自救。正如市場對其“每賺1美元就要虧掉2美元”的戲言, WeWork亟需削減開支和降低風險。

    先是大規模的裁員。2019年11月,WeWork宣布将裁減2400名員工,在WeWork員工總數中所占比例為19%。

    然後是變賣資産。2020年3月,WeWork将旗下辦公服務公司Managed by Q以2500萬美元出讓給競争對手Eden,價格僅為2019年4月收購價2.2億美元的11%。

    2020年9月,WeWork表示,将出售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由現有投資者摯信資本已追加注資2億美元,現在擁有其中國業務超過半數的股權。

    除了大規模裁員和變賣非核心業務,WeWork還增加了一些非租收入。比如新推出的“企業解決方案”服務和辦公室室内廣告,即使聯合辦公的社區效應尚未真正形成,這些收入項也還是有一定實際效益。

    經過大起大落後,WeWork也逐漸恢復了信心。2020年2月,為提高公司的估值,並重新獲得投資者的信賴,WeWork執行董事長馬塞洛·克勞雷便已公布了關于WeWork的五年重整計劃,其中短期目標就是在2022年實現自由現金流回正,並在2024年進一步上升至10億美元。到了2021年1月,WeWork新CEO桑德普.馬塔尼在接受采訪時,這一說法已變為公司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實現盈利。

    盡管現在還無法預見何時扭虧為盈,但随着全球範圍内疫情的常态化,聯合辦公市場的确有所回溫,WeWork也重新獲得了部分資本的關注。

    8月9日,WeWork和傳統大型商業地産公司戴德梁行磋商一個1.5億美元的合作夥伴關繫,以應對遠程辦公和擴大靈活工作場所的新局面。

    8月15日,WeWork順利拿下加拿大零售企業集團Hudson's Bay在紐約五個聯合辦公空間的運營權,這家擁有近200年歷史的百貨連鎖店在2020年宣布破産,目前正在将旗下剩余門店以及部分之前由其Lord & Taylor品牌使用的空間改造成由WeWork管理的聯合辦公空間。

    這個月以來的陸續簽約,對虧損中的WeWork而言自然是好事,至少說明辦公物業“共享經濟”的故事還能找到聽衆。

    從傳統IPO到SPAC

    除了業績情況,WeWork的上市進展也一直為外界所關注。

    今年3月,WeWork公布,計劃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並上市,企業估值為90億美元。這筆交易預計将于2021年第三季度完成。

    SPAC在近年來受到熱捧,數據顯示,2020年美股SPAC IPO達248起,同比增長320%,占所有IPO發行數量的55%,首次超越傳統IPO,總募集資金達830億美元,占美股IPO總規模46.47%。

    2021年以來,SPAC熱度繼續攀升,僅在第一季度,IPO數量就達到308起,超越上一年的數量;對應募資額996億美元,而同期傳統IPO數量僅98起,募資金額僅556億美元。

    有分析指,通過SPAC實現上市的時間能壓縮在半年以内,並可以跳過路演、聆訊、财務報表審查等復雜程序,所以特别适合那些尚未盈利或還在虧損階段的新經濟公司借殼上市。

    而上一家成功通過SPAC的聯合辦公企業正是WeWork在中國區的老對手--毛大慶的優客工場。2020年7月,優客工場宣布借殼SPAC,與在納斯達克上市的Orisun Acquisition Corp.簽訂最終合並協議。

    11月24日,優客工場在納斯達克正式敲鐘,收盤股價8.3美元,總市值6.18億美元,盡管與曾經30億美元的估值相比縮水超79%,但總算兌現了上市承諾。而成功上市後,其2020年第四季度淨利潤也達到了6279萬元,實現首次季度盈利。

    從最新一期季報來看,優客工場2021年二季度輕資産收入1520萬元,同比增長292.1%;輕資産毛利460萬元,同比增長228.6%。在觀點指數發布的7月中國聯合辦公發展報告中,優客工場也排名第一。

    2019年那份IPO招股書顯示,WeWork成本支出中占比最大的部分是辦公用地的運營費用,其中大部分來自租賃費用,WeWork通常與房東簽訂10~15年租賃合同,費用則分攤在每期的費用支出中。2016年到2018年期間,這部分運營費用分别為4.3億美元、8.1億美元和15億美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别高達99.3%、92.0%和83.5%。

    WeWork風頭無兩時,優客工場、納什空間、氪空間等後來者也曾紛紛效仿這種“二房東”式運營和燒錢擴張的發展方式。WeWork泡沫破碎後,優客工場們也不得不審慎思考這一模式的弊端,開始向輕資産轉型,同時新增一些軟性增值服務,在數字化、敏捷辦公、物聯網平台等新賽道上發力。

    “輕資産、重賦能”的模式将是未來聯辦企業的新趨勢,曾經的“老大哥”WeWork或許可以回過頭來向後來者們取經。

    撰文:馮嘉炜    

    審校:劉滿桃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創新業務

    共享辦公

    W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