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慶的“小業務” 優客工場登陸納斯達克後投身SPAC熱潮

观点网

2021-06-08 22:52

  • 嘗到SPAC“甜頭”之後,毛大慶自己也成為了SPAC的發起人。

    觀點地産網 優客工場借道SPAC上市以後,毛大慶卻搖身一變成了投資人。

    6月8日消息稱,毛大慶及優客工場發起成立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UK WISDOM LIMITED于美東時間6月4日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S-1招股文件,計劃以“UKWIU”為證券代碼在納斯達克挂牌上市。

    這一SPAC計劃籌集5000萬美元,尋求全球、尤其是亞洲地區在電商、新能源、企業服務、教育、生物醫學領域、估值在2億美元至10億美元成長性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于2020年11月18日,在IPO遇阻之後,優客工場正式完成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Orisun Acquisition Corp.的業務合並,借道SPAC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聯合辦公第一股”。

    如今,嘗到SPAC“甜頭”之後,毛大慶自己也成為了SPAC的發起人。

    SPAC在近年來受到熱捧,數據顯示,2020年美股SPAC IPO達248起,同比增長320%,占所有IPO發行數量的55%,首次超越傳統IPO,總募集資金達830億美元,占美股IPO總規模46.47%。

    2021年以來,SPAC的熱度繼續攀升,僅在第一季度,IPO數量就達到308起,超越上一年的數量;對應募資額996億美元,而同期傳統IPO數量僅98起,募資金額僅556億美元。

    SPAC淵源

    這一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由毛大慶與優客工場共同發起成立。

    管理團隊方面,毛大慶擔任這一SPAC的董事;優客工場法務部負責人和财務總監則分别擔任CEO和CFO職位。

    實際上,優客工場與SPAC淵源已久。

    美東時間2020年11月18日,優客工場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交易代碼為“UK”,成為“聯合辦公第一股”。

    而其采取的方式,正是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Orisun Acquisition Corp.的業務合並,通過SPAC途徑正式登陸資本市場。

    作為一家聯合辦公創業企業,自成立以來,優客工場便備受資本青睐。

    正式上市之前,優客工場已累計獲得20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47億美元,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真格基金等知名風投機構,估值曾高達30億美元。

    一位業内人士對觀點地産新媒體稱,企業在融資的時候會有很多承諾,必須上市才能兌現,也會有一定的時限。

    上市,是優客工場對投資人的交代。從2018年開始,毛大慶就開始在公開場合透露上市計劃,随後關于優客工場上市的動态便不時出現在媒體報道中。

    直至美東時間2019年12月11日,優客工場上市有了突破性進展,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式遞交IPO招股書,計劃将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挂牌上市,股票代碼為“UK”,用作“占位符”的暫定籌資額為1億美元。

    但那時顯然不是上市好時機。

    彼時,計劃以470億美元上市的WeWork報價跌跌不休,最終跌至120億美元,WeWork不得不撤回IPO。

    SPAC則給優客工場提供了另一個上市途徑。

    2020年7月6日,納斯達克上市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Orisun Acquisition Corp.發布公告稱,公司已與優客工場達成合並協議。

    根據合並協議條款,ORSN全資子公司Ucommune International将收購優客工場,從而使後者成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交易完成後,收購的新公司将由優客工場管理團隊繼續運營。

    不過,優客工場似乎不受資本市場看好。

    截至上市首日收盤,優客工場股價下跌4.82%,報8.3美元/股,總市值為6.18億美元。随後股價亦進入下跌通道,截至目前報2.37美元/股,總市值為2.02億美元

    最近,優客工場發布一季度報告。财報顯示,期内錄得總營業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17.5%;空間業務收入環比增長16.7%,輕資産收入同比增長250.6%,輕資産毛利同比增長148%。

    但虧損仍在提升,一季度錄得淨虧損為1.268億元,較2020年擴大52%,攤薄後每股虧損1.6元,同比增長22.2%。

    走紅的SPAC

    近年來,Bain Capital、黑石、KKR等全球頂尖投資機構先後設立了SPAC,用以尋找科技、消費、能源等行業的優質標的。

    知名人士通過SPAC方式轉型投資人,似乎已成為一股熱潮:李嘉誠之子李澤楷與PayPal聯合創辦人Peter Thiel共同投資成立了兩家SPAC公司用于尋找東南亞市場的新經濟闆塊的優質標的;國内醫藥健康領域知名PE康橋資本的創始人傅唯拟發起聚焦醫藥健康領域的SPAC;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拟設立SPAC用以尋找大健康、運動科技等領域的企業投資機會......

    那麼,SPAC到底是什麼?資料顯示,SPAC的公司類型一般為非美國的離岸公司(例如:英屬處女島、開曼群島等)並由一組行業專家和有經驗的投資人組成及發起,他們會以私募方式投入種子資本,募集資金用于首次公開招股的費用及完成並購前的營運資金。

    SPAC全生命流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創立SPAC、SPAC IPO、尋找並确定目標公司、募集額外資金(非必需)、股東投票表決合並目標公司、完成合並。

    實質來看,SPAC是沒有商業運作的公司,本質上是一種“現金殼公司”,設立的唯一目的就是通過IPO募資並通過並購實現私人企業的快速上市,從而攫取豐厚回報,一般收購對象為信息技術、醫療健康等新經濟行業。

    收購完成後,SPAC将與被收購公司合並,後者獲取SPAC投資者存入托管賬戶中的資金,同時向他們分配一定數量的股權作為回報。即便收購最終沒有達成,一般能收回92%-95%的投資金額。

    由于SPAC在並購前就已經是納斯達克或者紐交所的上市公司,目標公司無需再進行其他行動,便能自動成為納斯達克或者紐交所上市公司。

    一位業内人士在接受采訪時分析,從現行的美股IPO上市標準來看,一些有高增長預期但短期兌現難度較大的企業難以通過傳統IPO上市,但通過SPAC,只要目標公司符合證券交易所的要求,便可在短時間内上市,不必擔心被美國證監會否決的風險。

    對于一些赴美上市企業來說,這是一種成本更低、耗時更短的上市渠道。

    有分析指,通過這一方式實現上市的時間能壓縮在半年以内,並可以跳過路演、聆訊、财務報表審查等復雜程序,所以特别适合那些尚未盈利或還在虧損階段的新經濟公司借殼上市。

    開源證券近期一份研究報告中顯示,2020年,美股SPAC IPO達248起,同比增長320%,占所有IPO發行數量的55%,首次超越了傳統IPO,總募集資金達830億美元,占美股IPO總規模46.47%。

    2021年以來,SPAC的熱度繼續攀升,僅在第一季度,SPAC IPO數量就達到308起,超越上一年SPAC IPO的數量,對應募資額996億美元,而同期傳統IPO數量僅98起,募資金額僅556億美元。

    但這一方式也有弊端,由于最終成交價是並購雙方談出來的,所以目標公司的股份價格将比IPO價格更低。

    “對現有股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是IPO,能夠直接募集資金。SPAC的方式募資很少,一般是在難以上市或時機不成熟的時候采用。”現匯生國際融資總裁黃立沖曾在接受觀點地産新媒體采訪時稱,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而投資人亦能從中得到豐厚回報。據悉,2020年已完成合並的SPAC平均收益率達103%,2021年一季度則高達37.4%。而在經典的維珍銀河通過SPAC上市案例中,前Facebook高管查馬斯設立SPAC的初始2.5萬美元投資獲得的收益率高達4840倍。

    這種高額回報率正是吸引投資者參與SPAC的重要推動力,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到,SPAC在股權結構的設置上天然賦予了投資人以較低成本獲取較高比例股權的投資杠杆。

    也就是說,SPAC預期收益的主要來源是SPAC完成目標公司合並後的股價上漲,而股價的漲跌,最終還得取決于收購標的質量。

    撰文:陳玲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

    優客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