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觀點對話 | 陳錦平:世邦魏理仕眼中的粵港澳大灣區

观点网

2018-09-26 20:58

  • 廣闊的土地,11個城市,在城市發展的空間或者定位與步伐會有不同。這一點,是世邦魏理仕粵港澳大灣區研究報告其中一項重點提及的事情。

    觀點地産網 坐在世邦魏理仕位于香港中環交易廣場的會議室,向窗外觀望,近在眼前的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目光越過IFC,遠處是著名的維多利亞港。若将視線向西面轉移,廣深港高速鐵路的終點站——香港西九龍站便映入眼簾。

    這座車站于近日投入運營,這意味着,香港正式接入了國家高鐵網絡。過去從深圳福田來到香港西九龍需要差不多1個小時才能到達的路程,現在最短僅14分鐘便可到達。而從香港西九龍到廣州南,最短時間僅為47分鐘。

    世邦魏理仕最新報告指出,随着廣深港高鐵等大基建配套的完成以及政策的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将有潛力成為未來全球最大灣區經濟體。

    “目前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很多重要的基建項目在建或者差不多完成,同時,受益于中央政府政策上的支持,配合一帶一路倡議,使得粵港澳大灣區無論在基建配套、政策配套,人才政策方面,在國内都處于領先。預期在國内,以致國外,資金、人才等等,越來越多會被吸引到大灣區。大灣區就像磁石一樣,慢慢把資源吸引過來。”世邦魏理仕香港、華南及台灣研究部主管陳錦平說道。

    據了解,對比于京津冀以及長江三角洲,粵港澳大灣區在城鎮化率以及第三産業比重,分别以84.5%以及64.9%領先于國内兩個經濟帶。

    “但是對比于世界三大灣區的第三産業比重平均超過80%,顯然還有不少的差距。”陳錦平表示:“不過,粵港澳大灣區城鎮化率相對國内京津冀及長三角高,這是好事,為産業升級提供了一個較高的起點。”

    11座城市,3大層面

    粵港澳大灣區是包括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珠海、中山、惠州、肇慶和江門九市,加香港、澳門兩個特别行政區組成的城市群,土地面積5.6萬平方公里,有6957萬人口。

    廣闊的土地,11個城市,在城市發展的空間或者定位與步伐會有不同。這一點,是世邦魏理仕粵港澳大灣區研究報告其中一項重點提及的事情。

    “雖然大灣區要以一個整體整合的模式去看區域的發展,但是11個城市,因為歷史背景,本身自有的經濟定位,以及不同的人才、基建和政府政策,都會使11個城市有不同的發展空間和步伐。”陳錦平說。

    據觀點地産新媒體查閱報告,世邦魏理仕将11座城市大致分為三個層面。其中,第一個層面,香港、澳門、深圳、廣州,受政策與行政措施帶動,繼續擔當領頭羊角色;第二個層面,東莞、佛山,受惠于龍頭城市外溢效應;第三個層面,珠海、中山、肇興、江門、惠州,受大型基建帶動産業過江。

    陳錦平表示:“香港、深圳、廣州GDP已超人民币兩萬億元,三座城市GDP合共超過1萬億美元GDP,這個體量比整個澳洲的經濟規模要大。同時,三座城市亦是交通基建比較集中,人口增長最大的。澳門則有發達的博彩業和旅遊業,暫時看不到任何城市可取代這些城市的地位。”

    第二個層面,東莞和佛山,在廣州和深圳進一步發展下,對鄰近城市帶來正面的外溢效應,帶動人口增長和産業升級,東莞和佛山已經逐步實現了從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以及高科技制造業的轉型。

    第三個層面,珠海、中山、肇慶、江門等城市,這部分城市位于珠江西岸,與東岸核心城市聯繫不足,發展速度一直落後。在規劃及在建的多個跨海工程落成後,珠江口東西岸的交流将更順暢,發展有望提速。

    “從整個大灣區地圖來看,其實很簡單。東岸會有一個小三角,主要以香港、深圳、廣州延續出來,這個小三角會是世界級的商業中心,有金融、有科技、有高增值的物流業等等”,陳錦平說道。

    “另外西岸亦有一個小三角,這小三角是香港、澳門、珠海領導,往後延伸到江門、肇慶,這個三角不僅是整個大灣區,乃至整個大中華區最具活力的旅遊地帶。”

    大灣區挑戰與機遇

    随着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粵港澳大灣區作為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灣區,顯然會受到不小的影響。陳錦平表示,分歧如果一直持續,越來越多的負面影響會出現,但是完全不會影響大灣區未來幾十年的規劃。

    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個難處是香港、澳門以及内地九個城市有不同的制度,這也是大灣區與國内京津冀、長三角經濟帶以及世界三大灣區經濟體最不同也是最復雜的一個地方。”

    不管是國内兩個經濟帶或者是世界三大灣區,在稅制、法律制度、市場運作情況等都是基本一致的。而大灣區内,香港和澳門與其他九個城市有一個明顯的邊界,兩個特區在居民身份、法律、稅收制度、貨币均與其余九個廣東城市有所差異,使得政策推行、人流和資金的出入境管理、商業運作等都相對復雜。

    陳錦平指出,近期三地政府,陸陸續續有推出一些便利民生的措施。比如香港人在内地居住的政策,這是一些好的政策。往後相信也有類似的政策便利營商,便利企業,只是需要等時間去看政府什麼時候推出。

    “相信未來中央政府以及粵港澳三地政府,會很努力盡量把這些障礙疏通。但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特區理論上回歸後50年不變,到目前為止,還有20多年的光陰要走下去,在這個過程中,上述的障礙物,很大部分仍然會在。”陳錦平表示。

    但是大灣區擁有中國三個股票市場的其中兩個,總市值位列世界第三大;是中國創新及科技産業的搖籃;港口實力出衆,深圳、香港和廣州都有貨運港口位列全球前十強等。先天獨厚的條件,産業先進、多樣,依附着中國迅速穩健的經濟發展,大灣區長遠發展可看高一線。

    報告指出,伴随着大灣區将發展成為世界級經濟樞紐的預期下,具有政策優勢的重點發展城市、基建落成大大縮減交通時間的區域、産業升級顯著以及人才流入最多、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都是大灣區的投資機遇。

    “如何選擇城市,如何選擇區域,需要一些心思。城市高度集中在金融、專業服務等行業的,寫字樓需求一定較大。高增值第二産業為主的,自然對一些高規格的生産廠房以及物流有很大需求。”陳錦平表示。

    撰文:廖堯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世邦魏理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