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訪談 | 何劍波 未來是地産+時代

观点网

2017-07-25 18:55

  • 何劍波信奉“一個人騎車可以騎得更快,一群人騎車可以騎得更遠”,在房地産行業告别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後,何劍波要帶領五礦地産邁入地産+的時代。

    編者按:8月7-10日,博鰲房地産論壇将連續第十七次在海南舉辦。十七年來,幾乎所有房地産英雄人物及標杆企業,都參與了這個全行業年度盛會。

    “跨越與去地産化浪潮”主題下,在激烈的論劍中思辨,在專業的交流中融合,2017博鰲房地産論壇海納百川,為中國房地産注入新的生命力。

    不斷探索、不斷創新,觀點地産新媒體特别推出“2017博鰲特稿”繫列報道。

    觀點地産網 時隔一年再見到何劍波,他的身形比一年前清減不少,卻更顯神采奕奕。

    “瘦了一些,一直在騎行。”何劍波笑着解釋。

    因為熟悉,與何劍波之間的交流更像是好友間久别的相聚暢談,工作、生活、觀點、感悟……點點滴滴就在茶卷茶舒中娓娓道來。

    騎行賦予了何劍波更為強健的體魄,也幫助他樹立更加積極健康而又富有凝聚力的團隊。在忙碌工作日之外的閑暇時光,何劍波帶領五礦騎行隊在北京及周邊多地留下了足迹,“每次騎行最短都是40公里”。

    “一個車手,最大的敵人就是時間”,但何劍波信奉“一個人騎車可以騎得更快,一群人騎車可以騎得更遠”。

    在房地産行業告别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後,何劍波要帶領五礦地産邁進地産+時代。

    調控加碼 維持穩定之上建長效機制

    自2016年四季度開始便不斷加強的調控政策,對房地産市場産生了深刻的影響。身為房地産行業的局中人,特别是一個擁有超過10年房地産工作經驗的央企背景的地産領導人,何劍波對于政策、行業的變化有着自己的思考。

    “今年實際上是房地産行業變化很大的一年,雖然我們年年都說今年很重要、很關鍵,但是我覺得2017年房地産行業确實醞釀着一個很大的變化。”

    何劍波認為,首當其沖的變化來自于政策層面,他敏銳地感覺到,這一輪房地産調控與過去所有調控相比,有着“質”的區别。

    這個區别主要來自中央的定調——2016年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明确了2017年中國樓市的發展方向。

    在何劍波看來,後來采取的一繫列調控政策,都是在為這個定位服務。

    “這樣調控下去,下半年的日子會不會很難?”

    聽到這個問題,何劍波原本平靜的神情轉為嚴肅,他的關注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力度空前的限價政策,二是土地競自持,這兩點都讓市場的遊戲規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限價這一點是過去很多年都沒有那麼大力度的,競自持目前還只是一部分城市在做,未來會越來越多。如果這個政策持續下去的話,對房地産行業會有很大的影響。”

    “這不一定形成一種模式和趨勢啊?”我們心存疑慮。

    “成為模式是有可能的。”何劍波說道。

    房地産市場經過去年一輪房價、地價上漲之後,何劍波分析,政府的首要目標是要維持市場的穩定,並在此基礎上建立長效機制,而土地如果不采取競自持的方式,市場競争将會非常激烈,價格也會被擡得很高。

    “這意味着原來的模式就變了,如果說買地、蓋房,然後就持有,你有再多的錢,也别再考慮要多少銷售規模了。”

    或許是感覺氣氛過于嚴肅,何劍波轉換了話題。

    “我專門看了一下觀點指數發布的1-5月份房企銷售情況,分化非常厲害,第一名有2442億,到了第50名就只有120億,再到100名就只剩下30多億。”

    何劍波感歎,大企業和小企業的差距在不斷拉開,可能未來前幾位是比較主要的地産商,後面的都占比較小的市場份額。

    何劍波還留意到,在100強名單中,民企的發展動力十足,國企反而比較平穩。

    “像碧桂園、恒大、融創都是擴張比較快的,這幾家擴張的動力還是很足的,但國企卻沒有很明顯的變化。”

    何劍波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歸結于“體制機制的不同”,國企和民企之間迥異的政策、文化和機制要求,決定了必然是不同的發展道路。

    積健為雄 未來是由開發商到地産+

    危機感讓何劍波時刻保持求索的心态,對于政策、行業的不懈思考,最終轉化為對企業未來發展之路的思索。

    采訪進行到一半,我們留意到,相隔一年時間,懸挂在何劍波辦公室内的題字,已經由原來的“但問耕耘”,換成了“積健為雄”。

    “為雄”是日積月累、學深養到、實實在在、不可作僞,也就是“積健”的結果。

    何劍波喜愛書法,題字的更替亦是其心境的映照。過去一年間,房地産市場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何劍波也在不斷思索着。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剛剛過去的2016年,五礦地産成立了“雄鷹計劃·五礦地産80班”,何劍波也由此多了一個身份——80班的“班主任”。

    就在一個多月前,何劍波剛剛帶領80班的全體學員在南京舉行了雄鷹計劃·五礦地産80班2017年度第三期研習營,請來重量級導師授課,並下沉到朗詩科技住宅展示廳、泰禾南京院子等項目上實地考察學習。

    優質人才的儲備和培養,正是五礦地産“積健為雄”道路上的一個縮影。面向未來,何劍波認為,在房地産行業深刻變化的基礎上,房企将迎來經營模式上的轉變。未來在規模之外,企業盈利的、有特色的、可持續的增長模式将會變得尤為重要。

    2016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期間,五礦地産先後進入了香港、廣州、佛山、武漢等多個熱點城市,同時在深耕多年的南京和北京周邊等地也增加了土地儲備。精準的拿地眼光和合适的土地價格總讓外界驚訝五礦的好運氣。但在運氣之外,何劍波堅守的一個準則發揮了重要作用,那就是市場化思維和央企管理體制的良好平衡。

    “我們積極參與,但是也要有一些原則,不是毫無原則的瘋搶。”

    在穩步提升規模之外,何劍波也思索着新形勢下五礦地産長遠的、可持續的發展方向。

    “前幾年我們說互聯網+,我覺得下一步就是房地産+,從過去的開發商轉成一個投資商或者綜合運營商。”

    何劍波介紹,五礦地産去年設定的六大業務闆塊:房地産開發、建安、商業地産、産業地産、地産投資和地産服務,正是對企業未來長遠發展所做的布局。

    但這並不意味着五礦是一家一成不變的公司,面對市場、政策的巨大變化,何劍波就像一個敏銳的掌舵手,應着市場風險和發展機遇調整着企業的發展方向。

    “今年又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像做一些小鎮、文旅,以及核心城市的長租公寓。我覺得,房地産作為一個行業來說,其實機會還是很多的,但是要不斷地調整,根據市場的情況、政策的變化進行調整。”

    電影《破風》中則提到,“當你信心、勇氣、毅力三者具備的時候,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你做不到的”。

    “從一個更宏大的視角來看,像五礦地産這樣的公司要實現跨越發展,必須秉承開放共赢态度,以共享經濟思路及合作分享意識催生出多元、多業态、全流程、全産業鍊的合作模式。”何劍波如是說。

    以下為觀點地産新媒體對五礦地産總經理何劍波先生的專訪實錄:

    觀點地産新媒體:您認為房地産行業接下來10年還好做嗎?

    何劍波:今年實際上是房地産變化很大的一年,雖然我們年年都說今年很重要、很關鍵,但是我覺得2017年确實是醞釀着行業一個很大的變化。

    首先,一個變化是政策層面的變化,這個變化應該說從去年下半年(第四季度)開始,中央對房地産做了一個定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話雖然說的比較通俗,但背後隐含的意思就是房地産主要還是居住功能,而不是投機功能,也不是其它的功能。

    這樣的話,房地産就會回歸到居住的屬性,後來采取的一繫列調控措施,都是在為這個定位服務,包括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自持等,所有的一切都是要在短時間内把市場穩定住,避免出現去年下半年以來的過快上漲。

    但我覺得,過去的調控和2017年的調控有很大的差别,或者說有一個質的差别。過去的調控着力點是在調控力度上,是松和緊的問題,一會兒松一點,一會兒緊一點,一會兒放一點,一會兒收一點。

    這次的調控有一個本質的區别,還是着眼于要建立一個長效機制,要跳出過去一會兒松一會兒緊的循環,讓房地産能夠長期穩定發展,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

    當然,長效機制也不是短期内能夠建立起來的,它需要時間,為了赢得這個時間,所以采取了很多行政手段,讓市場短期内能夠穩下來,或者說降降溫。

    觀點地産新媒體:這樣調控下去,下半年房企的日子會不會很難?

    何劍波:現在一個基本的指標就是市場要穩定,不能大起大落,穩定是第一位的目標。在這個前提下,又出了很多政策,包括限購、限貸、利率上調的政策,這些都是過去用得比較多的。

    現在還有限價政策,限價這一點是在過去許多年都沒有那麼大力度的,各個地方政府絕對是要按照這個政策目標來給大家定價,開發商的價格完全是由政府來定的,所以遊戲規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還包括在銷售方面,政府提出如果說購買人數多于房源的話,政府來搖号,開發商搖号都不算數,政府來操作,這對市場的影響是很大的。

    再一個就是從北京開始,現在有好幾個城市都在限地價、限售價、競自持,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競自持還只是一部分城市在做,到目前為止全國推出的這種地塊還不太多,但是未來會越來越多。

    如果這個政策持續下去的話,對房地産行業會有一個很大的影響。這就意味着原來的模式變了,原來是買地蓋房、賣房回款,然後再買地、再蓋房,如果變成買地、蓋房,然後就持有,那就沒有第二輪循環了。你有再多的錢,也不可能擴大再生産了,這樣就别再考慮銷售規模了。

    我們也在研究,住宅自持和商業自持有很大差别。首先商業自持是可以随時退出的,住宅不行,住宅要自持達到政府約定的年限。

    其次,商業有租金收入,通過運營,租金收入會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但是住宅租金收入的提升空間是比較小的。要培養一個良好的租賃市場,還需要很多的政府政策配套支持。

    觀點地産新媒體:這不一定形成一種模式和趨勢,可能是短期的。

    何劍波:這個有可能是一個趨勢。如果不是競自持的話,土地市場競争會很激烈,價格也很高。所以現在整個的市場,我覺得有一個挺大的變化。

    我專門看了一下1-5月的銷售情況,分化很厲害,銷售最好的碧桂園有2442億的銷售額,第50名只有120多億,再到100名的銷售額就只有30多億,過去也有兩極分化,但是現在差距更大。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未來前幾位是比較主要的地産商,後面的都占比較小的市場份額。

    而且這里面民企其實是擴張得很快的,像碧桂園、融創、恒大都是擴張比較快的,這幾家擴張的動力很足。

    這主要還是體制機制的問題,沒有碧桂園、恒大這樣的激勵機制、決策機制或者打法,你是很難追得上的。

    觀點地産新媒體:這種形勢下,行業有什麼變化?或者房企以後會朝什麼方向發展?

    何劍波:現在的變化第一個是規模的變化,大企業和小企業的差距在不斷拉開;第二個是民企的動力強很多,而且還有一些新的企業不斷地冒出來,房地産這個行業還是挺有意思的,不斷有新企業冒出來。

    當前這種情況下,對企業來說有很多經營模式上的轉變,可能現在很多的企業還是要追求盈利能力,追求有特色、可持續的增長模式,這種東西顯得更為重要。

    一方面,在新的形勢下,拿地從一個點向面擴展,過去比如說是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随着軌道交通的改善,區域一體化發展加快,我們現在往往瞄準的是一個區域,是一個城市群的概念,特别重視核心城市周邊有潛力的地區,這還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

    另一方面,就是存量房地産,過去這麼多年土地市場一直是增量,政府做拆遷或者做新城,有很多新的土地,但是現在随着城市化進入到後期,很多城市都面臨舊城改造,像深圳的模式,我覺得将來在全國各地也有推廣的價值。

    前幾年說互聯網+,主要是改造一些傳統行業,現在還是推陳出新做了很多事情。我覺得,地産再往後可能就不是一個純開發的概念,還有持有的、服務的、消費的等各方面的因素可能會加進去,所以現在應該是一個地産+的時代,從過去的開發商轉成一個投資商或者綜合運營商。

    很多企業的名字都改了,改名的背後我覺得還是要向綜合性發展,離不了地産這個基本的業務和背景,但是要在這個基礎上尋找一些新的模式和進入新的領域,就是跨界。

    中國房地産從總量上來說已經是基本平衡了,可能某些區域還有一些結構性供求失衡,但是總量上是平衡的,每年銷售維持在13億平米,應該是穩定在這個階段,這個階段還是不錯的,但是将來會有很大的變化。

    現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态之後,人均收入也進入了中等國家的水平,中産階層數量越來越大,消費升級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

    過去大家是要有房子住,現在要住得好,要有好的生活。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包括商業、旅遊、度假、休閑還有養老等,這些方面的因素更為重要。對于我們做房地産的企業來說,不僅提供産品還要提供服務、提供生活方式,這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大的趨勢。

    觀點地産新媒體:五礦地産是往投資還是往服務商轉型?

    何劍波:我覺得這都是需要做的,我們原來定的六大闆塊就有這個布局,對外的投資,包括服務的延伸。現在又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像做一些小鎮、文旅,這方面在積極研究,還有一些持有性物業,優質物業。我們現在手上也持有不少優質物業,這些物業對開發商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我們現在老是習慣叫自己開發商,我覺得叫地産商可能好一點。開發商是屬于把一個地蓋成房子,然後再把賣掉,其實叫發展商,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

    從未來來看,業務渠道是有很多條線的,一定是綜合性、復合型的地産企業,利潤有的可能是從開發來的,有的是收租來的,有的是投資來的。可能今天買了個樓,過了三五年把它賣出去,賺幾個億,這也是一種模式。

    或者說今天看到一塊地比較好,把它買了,明天看到更好的,再把它賣出去,這也一個模式,並不見得所有的東西你都得把它從頭到尾全周期做完。

    觀點地産新媒體:五礦今年提到了文旅、養老,是不是想布局一下這方面?

    何劍波:很多事情都在做,有的事情是比較長遠的。要做事情得有一定的準備時期和策劃,不是說今天說要做明天就能見效。

    我們在模式上做了一些探索,包括做一些特色小鎮、文旅小鎮。

    過去我們做惠州哈施塔特的時候,當時還沒提小鎮的概念,但我們就做了。現在一年的遊客人數都有150萬,非常火爆,而且我們那個景區還不算很大,我們還要接着開發,還在跟地方政府談,還要引進一些國際品牌的景區運營商。

    這說明我們的房地産也要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單一的住房供應在很多地方都是過剩的,特别是三四線城市是過剩的;另一方面,作為大城市的很多中産階層,他們的消費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供給的産品非常少,特别是短途休閑旅遊。

    對老百姓來說,黃金周出去人太多,平時也不好請假,但是在周末,一兩天時間的城市周邊旅遊,這種有點特色的休閑遊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觀點地産新媒體:現在五礦還是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新進入了很多城市,前段時間拿武漢的地像是很巧?

    何劍波:确實是,我們拍了三次才拿到,而且第二次本來就應該是我們的,那時有一個同價的。我覺得是繫統有問題,後來又來第三次,結果第三次又中了,那個概率是很小的,因為中的概率只有1%。

    其實從去年開始,五礦積極地在這些核心二線城市拓展,包括去年在南京拿了兩塊地,在廣州、佛山都有拿地,再加上今年進入武漢,這可以說是我們的主戰場。

    再往後其實直接去火拼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如果說地價沒有限制的話,最後拍得很高,銷售的時候再限房價,對開發商的壓力是很大的。所以我們積極參與,但是也有一些原則,不是毫無原則地瘋搶。

    除了這個,我們還在看一些非公開市場的機會,一些並購、合作,包括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我們都在做。

    觀點地産新媒體:去年在香港也拿了地,進入香港是走出海外的第一步?

    何劍波:我們關注海外市場已經很久了。從去年開始,在香港拿了一塊地,當時是一個相對的低點,雖然整體來講香港已經漲了很多了,但是比起内地來說還算低的。

    那個地折算成樓面價才5萬多塊錢一平米,現在廣州的地都要五六萬,畢竟香港的房價能賣20多萬一平米,在廣州再怎麼做也賣不到這麼高,賣到七八萬已經是很高了。

    我們當時拿的時候是在相對的一個低位,拿完以後,整個市場開始起來,從房價到地價都在往上走,特别是後來中資企業大舉進入,我們是開了第一扇門,後面大家都去了,現在龍光、合景、海航、碧桂園都去了。

    觀點地産新媒體:海外除了香港,還往哪些地方走?

    何劍波:我們現在重點還是在香港,但是其他地方也在談一些項目。

    因為我在香港待的時間長,觀察也比較多,我覺得現在确實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香港的地産商起來了,他們在香港很賺錢,做得很好了,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和資本,然後向内地擴展。因為内地當初是沒有房地産市場、沒有這個行業的,最早是香港發展商帶來的開發模式和開發理念,包括内地的土地制度,其實也是借鑒的香港。

    為什麼中國的房地産是從廣東起家呢?為什麼大的房地産企業都是從廣東出來的?就是因為廣東是最先受香港影響的,然後再走向全國。

    所以這是前一個時代,那時候港資是很厲害的,他們都是老師,我們都是學生,很多企業都是對標香港的地産商。

    20年之後,内地發展很快,畢竟市場在這里,這不是香港市場可以比拟的。内地發展起來以後,中資企業的規模、實力、經驗、資本都很強了,特别是去年内地地價上漲和今年宏觀調控,對内地出海開發商是一個很大的推動。

    在資本過剩的情況下,内地沒有充足的投資機會,過去覺得香港價格很高,但是現在比起來香港就不算很高了。或者說,内地過去10年漲了5倍、6倍,但是香港只漲了1倍,所以差距就縮小了很多。

    一方面是内地開發商有這個實力,另一方面是政策影響,同時香港的幾大地産家族都進入了第二代、第三代,跟第一代又不一樣,内地開發商還是第一代,這個差别是很大的,所以大家開始到香港去攻城略地。

    觀點地産新媒體:兩地的文化又比較接近。

    何劍波:對,再加上去年還有一個因素是人民币貶值、美元升值,大家需要配置一些美元資産,幾個因素下形成這個情況。

    去年一年香港土地出讓大概有50%是内地企業拿的,香港的地産商也有一些緊張,也有一些意見,但香港是一個完全自由的市場,大家都可以去競争。

    觀點地産新媒體:最後一個問題,您認為中國房地産市場還有機會嗎?

    何劍波:我覺得房地産作為一個行業來說,其實機會還是很多的,但是要不斷地調整,根據市場的情況、政策的變化做調整,盈利模式要調整。

    過去開發商買地建房,然後賣房收錢,再做第二輪,這種方式到現在為止還是一個基本的模式,但肯定不是靈丹妙藥了,将來還是要從單一的開發商向一個復合型地産運營、投資商轉變。

    撰文:王柔金    

    審校:劉滿桃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五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