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復星到融創、碧桂園 這家規模500億漩渦中民企為何這麼紅?

观点网

2016-01-14 21:14

  • 能讓資本高手們都望而卻步,顯然雨潤這盤殘棋並不簡單,但因為豐厚的家底,這家處于漩渦中的企業依然成為並購市場中令人垂涎的標的。

    觀點地産網 一筆不被看好的並購生意在歷時4個月後宣告終止,這次並購失敗的主角依舊是孫宏斌,但老孫沒進嘴的這塊“肥肉”,楊國強反而躍躍欲試。

    1月8日,雨潤控股集團與融創國際就前期簽署的《合作備忘錄》簽署了終止協議,這也意味着繼綠城和佳兆業後,孫宏斌的又一筆並購生意畫上休止符。

    在對外公布這一消息的同時,雨潤集團透露,正在與其他第三方進行戰略合作事宜的洽談,但尚未達成任何協議。

    随即有多方信源指,來自華南的地産商碧桂園有意要接替孫宏斌成為拯救雨潤的“白武士”。更進一步的消息稱,碧桂園主席楊國強已親自出馬在2015年12月與雨潤進行了第一次接洽,而碧桂園CFO吳建斌也已帶領團隊入場做盡職調查。

    雖然拯救大兵的角色很有可能已經變成楊國強,但對碧桂園來說,債務纏身以及董事長身陷囹圄的雨潤卻不是一塊容易入嘴的“肥肉”。

    “碧桂園搞不定的!”有接近雨潤地産的人士向觀點地産新媒體指出。

    從融創到碧桂園,孫宏斌和楊國強看到的機會,别人同樣也看到了,因為復星、平安和中信都曾經對雨潤虎視眈眈。

    能讓地産及資本大鳄垂涎,雨潤自然有其可取之處。據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雨潤這家多元化的企業集團,業務涉及食品、房地産、商業、農産品物流、保險、旅遊及建築開發等多個方面,手握的多重牌面,對很多企業來說,都是相得益彰的補充。

    從復星到融創、碧桂園

    雨潤的危機始于實際控制人祝義财涉司法風波,受此影響,本就債務纏身的雨潤風雨飄搖。在祝義财被監視居住後,旗下上市平台中央商場出現劇變,包括獨董徐康甯、董事張化橋、董秘陳新生在内的一衆高管相繼離職。

    人事動蕩之際,祝義财又因江蘇雨潤農産品集團有限公司與華潤深國投信托有限公司(華潤信托)借款合同糾紛一案,被華潤信托申請訴前财産保全。

    随之而來的是,祝義财持有中央商場約4.77億股份自2015年8月31日起被凍結,凍結股份占中央商場總股本的41.51%。按照中央商場停牌前價格13.1元/股計算,祝義财此番被凍結的股票市值達62.45億元。

    身陷困頓,雨潤其實也在着手自救。在祝義财事發當初,雨潤内部就成立了一個決策小組,這個小組的成員包括祝義财的親屬以及數位企業顧問,小組成立的目的是在困頓之時對雨潤的大方向進行把控,並籌劃資産轉讓。

    這期間,復星、平安和中信都曾接到雨潤抛來的橄榄枝。甚至當時有說法稱,復星和中信已經和雨潤簽署了合作意向,但囿于内部項目的復雜關繫,這些合作意向並沒有轉換為後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能讓資本高手們都望而卻步,顯然雨潤這盤殘棋並不簡單,但因為豐厚的家底,這家處于漩渦中的企業依然成為並購市場中令人垂涎的標的,孫宏斌便是其中一個。

    2015年9月8日,融創中國宣布和雨潤控股集團訂立戰略合作協議,這一次,老孫又化身為“白武士”。但在經歷綠城、佳兆業的收購失意後,外界對于融創的這筆生意並不看好,瑞信等評級機構因此下調了融創評級。

    或許是因為有了前車之鑒,亦有可能是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融創在十日後便再度宣布,由于完成潛在交易尚需冗長且費時的審批程序,為滿足潛在交易審批程序所需準備的復雜文件,而這些文件将花費融創中國大量的時間。所以,經雙方友好協商後,融創中國決定不繼續進行潛在交易,轉由控股股東孫宏斌全資擁有的融創國際繼續洽談相關合作可能性。

    至此,這筆聲勢浩大的並購也從台面轉至地下。

    1月11日,交易再次回到聚光燈下時,孫宏斌已經成了過去式,再度隐現的“獵人”卻是鮮少有驚人並購的碧桂園。

    雖然在回應觀點地産新媒體查詢時,碧桂園方面表示不予置評,但從當下傳聞來看,碧桂園很有可能已經成為了繼孫宏斌後的“白武士”。

    在這之前,外界就一直盛傳碧桂園觊觎雨潤已久,因為一年前便有消息稱,碧桂園曾暗中計劃對雨潤地産進行收購接洽。

    漩渦中雨潤為何搶手?

    從復星、中信、平安到融創、碧桂園,這些資本及地産大鳄看上身陷經營困境的雨潤其實並不意外。因為雨潤作為一個多元化的企業集團,業務觸角已經延伸至食品、房地産、商業、農産品物流、保險、旅遊及建築開發等多個方面。

    其中,雨潤的商業、部分地産資産以及食品分别通過A股中央商場和H股雨潤食品兩個上市公司實現了證券化。這兩個上市平台的資産規模在2015年上半年合計達491億,若加上非上市平台資産,雨潤的整體規模至少在500億以上。

    正是在這樣一個多元業務“拼盤”中,雨潤手握包括保險、農産品物流在内的衆多優質資産,而這樣的牌面對很多企業都能起到補充效果。

    以保險為例,雨潤集團控股的利安人壽在2015年上半年實現保費入賬72.17億元。它的價值除了随着快速發展所顯露的巨大發展空間外,更重要的在于保險牌照本身的稀缺性。

    在市場人士看來,這或許也是當時復星接洽雨潤的最直接訴求。因為在復星慣有的模式中,來自于投資領域收入占了很大一部分,復星的投資往往是和保險捆綁在一起。

    復星國際CEO梁信軍就曾表示,布局保險主要就是希望利用保險業務提供的大量現金流獲得更低的融資成本,進而提升投資能力。

    對資金密集型的地産行業而言,保險牌照的獲得則意味着融資渠道的拓寬,這也是為什麼包括綠地、萬達、恒大在内衆多地産企業紛紛涉足金融和保險業務。

    當然,稀缺的保險牌照只是雨潤讓衆多大鳄垂涎的原因之一。融創介入之初,孫宏斌就曾談到,雨潤5個闆塊都有潛力,通過合作可以培養出與房地産有關的,對公司發展有支持的闆塊,這樣的成本相當于融創是用半塊地的錢去做一筆投資。其中,他尤為看好中商、保險和農産品闆塊。

    “雨潤集團下屬的A股上市平台中央商場擁有商業運營的經驗,農産品物流本身也是商業,收入由傭金和管理費組成,類似商用物業,進入門檻較高,有巨大價值。同時,保險業務對融創房地産主業也有協同支持。”

    據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在農産品物流方面,雨潤開業和在建項目已達18家,新建物流中心占地面積均在3000畝以上,已運營農産品物流市場日均交易量達到2.2萬噸,年均交易破億。

    雖然在上述接洽方中地産企業居多,但實際上雨潤的地産資産並不算出色。因為不管是項目還是土地儲備都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已經成為不少開發商的“紅線”。

    各花入各眼,對于眼下急于在全國求地的碧桂園來說,雨潤地産闆塊或許也可以成為很好的補充,畢竟碧桂園擅長于三四線城市開發,且雨潤的産品定位與碧桂園較為相似。

    撰文:張常旺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金融

    並購

    復星

    碧桂園

    融創

    雨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