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指數重回荣枯線以上,表明行業運行開始回暖,但成本支出居高不下的局面未改,企業利潤被持續高企的成本壓縮。
中期業績增長來看,産業運營業務已成為支撐部分企業業績的主軸。需要更加着重關注的是産業載體銷售、産業投資,以及資産證券化産品發行所貢獻的利潤。
産業投資是産業地産商形成商業模式閉環的必有之義,但實際上,行業内目前真正投入資金和資源、建立專業投資團隊的仍然不多。
新冠疫情爆發後,各國對醫藥研發高度重視,這也促使了投資者前往中國尋找醫藥醫療的相關投資機會。目前受關注較多的是研發樓、生産廠房和高標倉儲設施。
2020年多家物流公司發布上市計劃,除了吸納資本發展自身物流規模外,也将投向遠未飽和的物流行業子賽道。
産業地産前期投入資金量大、開發周期長、資金回流慢。除了IPO和資産證券化外,企業必須另辟資金渠道。預計未來産業基金背後将會浮現出更多的險資背影。
除了市場激烈角逐之外,現階段部分物流企業面臨業務渠道和應用場景缺少,運營商面臨人力和倉儲成本上升的壓力等問題,整個物流行業迫切需要整合資源,做到協同高效率發展。
面對商機與挑戰,企業間将通過更加靈活的合資、入股、資産整合優化等形式,發揮各自獨特優勢,協同發展。未來物流地産将會顯示出百舸争流的局面。
2019年,大灣區規劃、政策調控、貿易摩擦是産業地産發展的宏觀剪影,這一年産業地産将面臨嚴峻考驗,但同時也将迎來重大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