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開發、商業地産和工業地産的财務表現出現明顯分化。整體債務規模下降,頭部房企通過多元化方案加速重組進度。
觀點指數 在6月17日觀點指數研究院發布的《分化修復並行 | 2025二季度不動産資本金融報告》中,我們發現,住宅開發、商業地産和工業地産的财務表現出現明顯分化。房企負債規模持續下降,發行和償債剪刀差進一步擴大,頭部企業通過資産抵債、債轉股、股東借款、大比例削債等多種方式縮減債務,但中小房企及地方城投的流動性壓力仍未有效緩解。
住宅開發
淨負債率顯著下降:2025年一季度,樣本房企淨負債率均值為99.10%,較2024年的峰值132.50%大幅下降33.4個百分點,回歸至2022年水平以下(91.94%),結束此前連續三年的攀升趨勢,反映房企通過債務重組和資産處置加速降杠杆。
盈利能力觸底反彈:攤薄ROE從2024年的-20.34%升至-1.07%,虧損幅度收窄19.27%,接近2022年的水平。銷售毛利率結束三年連降,一季度回升至15.33%,顯示利潤空間開始修復。
償債能力趨于穩定:已獲利息倍數連續兩年保持正值,與2023年的異常負值-5.06%形成鮮明對比,表明房企利息償付壓力已階段性緩解,融資環境邊際改善。
行業復蘇信号初現:綜合各項指標來看,一季度是行業的關鍵轉折點,淨負債率下降、毛利率回升、ROE跌幅大幅收窄,標志着房企從“債務危機”轉向“修復周期”。但毛利率仍未回到2023年水平,且已獲利息倍數繼續下降,全面修復仍需時間。
商業地産
财務結構顯著優化:一季度, 樣本商業地産公司的淨負債率均值從2024年的1.5%降至-11.92%,創近三年新低。分析背後原因,一方面,"商改住/租"政策推動企業加速處置非核心商業資産(如二三線城市低效購物中心),快速回籠資金償還高息債務;另一方面,行業普遍暫停新增投資,2024年底至2025年初多家頭部企業通過出售酒店、寫字樓等重資産,将現金儲備提升至負債規模之上,形成淨現金頭寸。
盈利質量持續承壓:一季度攤薄ROE均值2.15%,較2024年下降1.02%,銷售毛利率33.14%,和2024年的39.92%相比,下降6.78個百分點。核心矛盾在于租金收益下降與成本剛性擠壓,零售商業受消費分級影響,非核心商圈空置率攀升削弱議價能力;寫字樓市場則因企業降本(靈活辦公普及)及新增供應導致租金承壓。同時,高峰期獲取的高成本項目進入結轉期,而存量物業估值調整(如部分REITs底層資産減值)進一步拖累了ROE的表現。
工業地産
債務風險顯著攀升:樣本工業地産上市公司一季度的淨負債率均值從132.22%增加至177.03%,較2022年增長超60個百分點,創三年新高。同時,償債能力指標持續弱化,已獲利息倍數均值雖從2024年的2.84微升至2.90,但較2022年的5.10仍接近腰斬。
盈利能力下滑:ROE從2022年的8.80%連續三年負增長,一季度從2024年的-7.25%進一步下降至-12.77%。銷售毛利率同步下降,一季度為31.5%。
經營安全邊際失守:盈利和負債3項核心指標在2025年Q1呈現同步下滑的局面,尤其是淨負債率與ROE突破“雙紅線”(負債率>150%,ROE<-10%),顯示企業的經營安全邊際承壓。
三年下行周期加速見底:淨負債率突破150%,ROE跌破-10%,毛利率持續下滑,顯示了工業地産進入下行趨勢,行業或進入“債務-盈利雙降”的不利循環,一季度危機深化。
存量債務
整體負債下降:統計有息負債規模排行前100的房企債務數據發現,2025年第一季度,有息負債加速下降,降幅達20%,為近3年來的最高水平。除融資租賃外,其他類型負債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境外債券(1.42億)跌至近零。
債券發行和償還
發行和償債剪刀差進一步擴大:截至6月11日,二季度地産債總發行量從一季度的1114.6億元下降到800億元。二季度總償還量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為1370.71億元和1349.59億元。淨融資額從一季度的-256.11億元降低到-500億元。上述數據反映出資金繼續流出不動産債券市場的趨勢。
二季度到期償還量826.52億元,相較一季度的721.54億元,增加了104.98億元。數據表明,債務到期高峰下"借新還舊"模式難以為繼,行業的流動性壓力有所增加。
債務重組進展
多元化償債路徑:龍光集團提供資産抵債、股票置換、購回等選項,整合商業運營資産提升償債能力。佳兆業發行六檔新美元債及八檔強制可轉債,全部轉股後形成130億股新股。荣盛發展拟以多家子公司資産加入化解供應商存量債務,金額9.25億元。萬科出售2200萬股A股回籠1.46億。王健林24.97億出售酒管公司予同程旅行。
此外,部分房企還獲得了股東增信和借款支持,例如,萬科從主要股東深圳地鐵處獲得30億元借款及60億元股票質押支持,建發股份也向其子公司建發房産提供了20億元借款,年利率為4.5%。。
這些舉措表明,房企在債務化解上正轉向更靈活、多層面的方式。
債轉股成主流工具:融創中國二次境外債重組方案獲得82%的債權人支持,重組方案為“全額債權轉股權”,債權人将獲得兩種新強制可轉債:一類轉股價6.80港元/股,可在重組生效日起轉股;另一類轉股價3.85港元/股,可在重組後18至30個月内轉股。旭輝境外債務重組方案為“債轉股+展期”組合。
分化加劇:頭部企業通過高比例債轉股、資産置換等創新方案,實現債務規模縮減,但中小房企及地方城投的流動性壓力仍未緩解。行業風險出清呈現“強者加速修復、弱者持續出清”的兩極分化格局。例如,中駿、恒大等企業仍面臨清盤壓力,部分區域城投公司信用風險蔓延,例如,中國五礦集團旗下的信托機構發布公告,三個信托産品出現逾期兌付,逾期産品涉及昆明市八家城投平台,其中五家為昆明國企。
本文節選自《分化修復並行 | 2025二季度不動産資本金融報告》
閱讀報告全文請點擊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張志建
審校:陳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