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公布不足半年便獲得高票通過,無論是對方案高度認可,還是仍頗有微詞,此刻絕大多數投資人都感慨于孫宏斌的果決。
觀點網 融創中國的投資者終于能睡上一個安穩覺。
自9月份以來,融創中國股價漲近200%,而9月18日上午十一時,融創中國境外債務重組會議在香港中環國金中心舉行,當天股價漲幅止于6.87%,既有放量,亦有砸盤,隔絕在會場之外的股民對會議走向略有擔憂。
深夜時分,融創中國公布會議表決結果,共有2019名債權人投票,其中2014名持票人投票贊成重組計劃,債權人數通過率為99.75%,債務總額通過率為98.3%。
公告顯示,債權人對強制可轉債展現出較高的認購意向,融創拟再次上調美元債重組中強制可轉換債券的最高限額,由22億美元上調至27.5億美元。
融創中國尋求裁決計劃的呈請将于10月5日上午九時三十分聆訊。
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公布不足半年便獲得高票通過,無論是對方案高度認可,還是仍頗有微詞,此刻絕大多數投資人都感慨于孫宏斌的果決。
今年3月28日,融創發布公告表示,公司計劃以債轉股交換融創中國、融創服務股份,以及發行新票據置換現有票據的方式化債。
從披露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看,融創中國将約百億美元的境外債務分為降杠杆、留債展期兩大闆塊進行重組。
其中降杠杆計劃目標約30億美元,分三項實施:
第一,融創計劃将10億美元的現有債權轉換為10億美元的9年期可轉換債券,計算下來,10億美元接近重組債務的應計未付利息部分。
在重組生效後的12個月内,債權人可以每股20港元的價格将上述可轉換債券交換為融創中國的普通股。如選擇不轉股,則留債9年期,公司需支付1-2%的票息。
第二,融創計劃将現有債權轉換為該公司的零票息、五年期強制可轉換債券,總規模限額為17.5億美元。
債權人可選擇在期初、周年、約定觸發機制達成等不同條件下登記轉股,轉換價格為每股10港元,規模上限為強制可轉換債券總額的25%。
剩余部分可以進行周年轉股或者觸發轉股,也就是在重組生效日的第二周年、第三周年和第四周年,以90個交易日的加權平均價格進行轉股,同時這個轉股價不應低于每股4.58港元。
第三,融創計劃将部分債權交換為現有融創服務股份,交換價格為融創服務股票60個交易日加權平均價格的2.5倍,同時不低于每股17港元,換股上限為融創服務總股本的14.7%。
至于剩余約70億美元債務,融創将發行新的以美元計價的公開票據進行置換。
債權人将獲得最多8個繫列新票據,分别于重組後的2年至9年到期,對于第一、第二檔債務(初始期限分别為兩年和三年),融創中國有權選擇将到期日延長1年,延長期内年利率将增加1.0%。
這些新票據現金利息的年利率将在5.0%至6.5%之間。融創中國也可選擇在首兩年内以實物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年利率比現金利率高1%。
同時,根據強制可轉換債券相同的條款,控股股東孫宏斌親自下場,将此前提供給公司的4.5億美元無息股東貸款,同步同價轉換為融創中國的股權。
方案公布之初,融創中國僅與占未償還本金總額超30%的債權人小組達成協議。而到了5月初,占現有債務約85%的同意債權人(計劃債權人)已加入重組支持協議,意味着境外債務重組已事實性完成。
在6月13日,融創中國披露了發行可轉換債券、發行強制可轉換債券、發行控股股東債券以及轉換融創服務股份的細節。
其中,強制可轉換債券頭部轉股價由每股10港元降低至6港元,強制可轉換債券最低轉股價由每股4.58港元降低至每股4港元,融創服務最低換股價由每股17港元降低至13.5港元。
有市場人士分析,融創在方案落地之前大幅降低轉股價,主要是為了吸引更多債權人轉股,消降債務壓力,至于債轉股過低是否會攤薄現有股東權益,則並非當務之急。
“老孫是有魄力的。地産行業的雷,'拖'起到了很大的惡化作用,拖着拖着資産就不值錢了,就越舍不得割肉賣了,最終債主提清盤,就不得不簽城下之盟。”有投資者總結道。
而根據最新公布的調整,強制可轉換債券的最高限額,由22億美元上調至27.5億美元。債權人對于4港元的轉股價表現出頗為濃厚的興趣。
據測算,27.5億美元強制可轉債,加上10億美元可轉債以及按照13.5港元價格轉為融創服務股權的債務最多約7.78億美元,即融創通過債轉股消減債務總額合計将超過45億美元。
融創中國表示,這有利于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降低債務規模及減輕未來的流動資金壓力。另外,基于目前的市場狀況,提高強制可轉換債券限額符合公司及股東的整體利益。
解局 | 從局外到局内,觀察和解讀行業、企業與市場的真實一面。
撰文:馮嘉炜
審校:劉滿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