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志|綠地優選“撤退”記

观点网

2022-12-03 00:27

  • 綠地優選無奈砍店的背後,也隐隐折射出當下商業市場的殘酷。

    觀點網 綠地最終還是對自家商貿業務“下手”了。

    12月2日消息,綠地集團旗下零售業務G-Super綠地優選超市近期大批量關店。截至目前,綠地優選開業門店剩下8家,其中上海只剩5家門店在營業,而北京、重慶等城市只各剩余1家門店。

    而回顧過往,在綠地優選開店高峰時期,其大型門店加前置衛星倉小店的數量超過80家,已落地全國23座一二線城市。

    從開設超80家門店,再到如今僅剩個位數在營業,綠地優選無奈砍店的背後,也隐隐折射出當下商業市場的殘酷。

    過往擴張

    “前進步伐不會因為疫情的腳步而放緩。”回顧起2021年的開店業績數據,綠地優選在其官方微信公衆平台上如此表示,于該年内,其共開設10家門店,包括上海虹口來福士廣場店、上海金橋啦啦寶都店、深圳歡樂港店、西安金鷹店、武漢k11店、北京芳草地店及四川宜賓加盟店。

    作為綠地控股旗下新零售商超品牌,于2014年成立的綠地優選将“打造全球進口商品直銷中心”作為主營業務的一部分,涉及銷售商品分布于生鮮蔬果、酒水飲料、母嬰商品、休閑食品等品類,並依托自家“進口”業務線優勢售賣各類進口産品。

    有市場消息稱,彼時的綠地優選目標明确,拟将旗下店鋪瞄準華潤萬家旗下的ole精品超市。以首店上海寶山綠地新都會店為例,店鋪經營面積約3000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店為綠地與另一家上海企業外高橋旗下的DIG超市合作開業。

    彼時,借助建立不久的上海自貿區政策紅利,外高橋對上海自貿區進口商品直銷中心“DIG超市”品牌放開加盟,作為進口商品直銷中心,DIG超市首店于2014年12月開業,其商品基本來自設立的自貿區内,定價也接近免稅品價格,主要售賣品類包括海鮮、水果、酒類、奶粉。

    除DIG超市上海自貿區店、森蘭商都店等店鋪外,上海其他區域DIG超市均以加盟模式經營。而同樣為上海本土企業的綠地集團,自然也捕捉到了前端機遇,與外高橋合作開設了DIG超市寶山店,即上海寶山綠地新都會店。

    對于綠地來說,外高橋進口商品直銷中心的銷售模式減少了進口商品的流通環節,降低進口商品的流通成本,與其在進口商貿業務發展上的規劃不謀而合。

    2014年年報中,綠地公開表示新一年的經營計劃中包括抓緊落實新業務的布局,推動新業務開展;其2015年半年報中顯示,進口商品直銷持續深化。完成開業上海長甯、上海徐匯及南京紫峰等3家實體店,並簽約5家新店項目選址;成立了美國、英國、澳洲、韓國等四個海外商品直采中心;積極推進線上業務。

    自此開始,綠地優選正式拓展自己的進口商貿業務線,以上海大本營為始發地,逐步發展北京、廣州、南京、成都、重慶等一、二線城市,但論重側布局,開業高峰期其在上海的門店有約40家,約占總門店數量的二分之一。

    2019年6月,綠地優選将觸角伸至華中,武漢綠地優選店正式落地武漢天地壹方北館;于武漢店開業後的一周内,上海市浦東新區錦康路綠地優選花木陸悅坊店、濟南花園路店及、蘇州印象城店也相繼開業。而其門店的進口商品比例也達到了75%-80%,這背後則是源于其擁有的美國、英國、韓國、澳洲、加拿大五大海外直采中心,以及長期合作的物流企業。

    有貨源,有物流保障,綠地優選的擴張速度一步步加快。2019年,其共計開業29家門店,全年總客流近1800萬人次,會員數量350萬,正在加速發展的線上銷售額度也較2018年同比增超3倍。

    毫無疑問,綠地優選的2019年風光無限。“到2022年底,自開+收購達到200家,其中華東區100家,有60家在上海。”彼時,綠地商貿集團總經理助理、零售事業部副總經理王奕如此預測,“2000-4000平米的全國性超市企業,綠地一定會成為未來活下來的3-5家之一。”

    殘酷變局

    但誰也沒能想到,喊出“2022年底完成開業200家門店”的綠地優選,倒在了成功的路上。

    2022年5月,綠地優選南昌首店綠地中心店發布線下閉店公告,正式退出南昌市場;同月,綠地優選南京凱瑟琳店正式閉店;6月,綠地優選位于深圳的所有門店全員歇業。

    截至2022年6月,綠地優選線下門店已萎縮至20家,而絕大部分都聚集在上海,蘇州、濟南、武漢、鄭州等城市均只剩一家門店在營業。

    近乎苟延殘喘近半年後,綠地優選門店數量再度削減,截至2022年12月,綠地優選開業門店僅剩8家,上海門店只剩5家處于營業狀态。

    如此變故,除去當前市場大環境情況之外,綠地本身對于線下店鋪的需求也進入下行期,其業務重點更是發生了方向性的轉變。

    在綠地披露的2022年半年報中,商貿業務的主要出發點及落腳點在服務對接進博會,以及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核心平台。整合上遊采購、貿易服務、展示交易、物流倉儲、零售分銷等功能服務,打造“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核心平台。

    此外,擴大和豐富食品及農産品、消費品等進口品類,助力海外客商進入全國市場;另一方面,着力打造區域型明星購物中心。加快輕資産管理輸出,調整零售化布局。

    去年,綠地貿易港集團高層曾對觀點新媒體表示:“我們有自己的進口商品零售的超市,當然也在做變革、調整、升級。”

    在同年年度報告中,綠地方面也表示,推動消費等其他綜合産業轉型調整。商貿産業,做好貿易港等功能性業務,圍繞貿易港資源優勢進行業務調整,推進以進博會商品為特色的零售及批發業務。可以見得,對于綠地優選來說,無論是門店變革亦或調整,究其根本原因仍于盈利不佳情況挂鈎。

    弟子難,師父也難。綠地優選的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側面反應出綠地本身的業績難處。今年上半年,綠地營業總收入2047.36億元,同比減少27.64%;營業利潤94.61億元,同比減少41.78%;利潤總額91.34億元,同比減少42.15%。

    同期,歸母淨利42.02億元,也同比下滑48.9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43.78億元,同比減少43.78%。

    而有關債務情況,綠地資金狀況持續惡化,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930.2億元,在手貨币資金難以覆蓋短期債務。從這一點也可看出,綠地本身的情況並不允許其對綠地優選進行資金支持,因此大批量的關閉盈利不佳的店鋪也是必然之舉。

    此外,今年5月底,綠地表示要求對一筆在2022年6月25到期的5億美元境外債券進行展期,其先行支付原到期日尚未償還的10%是本金,剩余部分在2023年6月25日償還;10月底,綠地再次表示,拟對旗下9只美元債就展期事項發起同意征求,9只美元債合計的總發行規模達37.2億美元,尚未償還的本金總額合計約為31.82億美元,其中有2筆于2022年到期。

    在綠地發布債券展期公告的半個月後,標普将綠地的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從“CC”下調至“SD”,同時确認綠地提供擔保的2024年7月3日到期的高級無抵押票據的發行評級為“C”。原因便是綠地方面沒有償還于2022年11月14日到期的3.62億美元高級票據的未償還本金。

    不過,標普的評級並沒有讓“出險”的綠地失去所有希望。11月24日,上述發行的9只境外債券進行展期征求,其中8只境外債券拟展期兩年,已于2022年6月展期的1只境外債券拟展期一年。綠地子公司已經就上述9只境外債券展期征求事項召開了持有人會議並獲通過。

    雖然美元債展期順利完成,但綠地的債務問題依舊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據綠地方面計劃,未來3年内還要繼續出售2000億元資産還債,每年出售500億-700億資産,包含自持商業、辦公樓和酒店。

    至此,在綠地還債計劃持續進行的今天,作為線下商超業态的綠地優選似乎並不具備為母公司助力還債的條件,其接連閉店關門着實無奈,但也必然。

    撰文:趙焓璐    

    審校:鐘凱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商業

    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