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土地效能 萬科探索産城融合的徐匯樣本

观点网

2022-07-21 14:56

  • 萬科通過對城市空間價值的探索,在徐匯濱江、中城、漕河泾等區域打造産城融合的實踐樣本和生态化的“城市客廳”,助力片區能級提升。

    徐匯正在努力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卓越城區。從“十三五”到“十四五”,萬科通過對城市空間價值的探索,在徐匯濱江、中城、漕河泾等區域打造産城融合的實踐樣本和生态化的“城市客廳”,助力片區能級提升。

    可持續生态復合辦公場景

    今年端午節首日,徐匯濱江區域當日累計客流量達8萬余人次,較以往假期有不小的增幅。這個備受市民喜愛的水岸空間是上海工業文明的見證者。曾經的龍華機場修理庫、龍華機場的航空儲油罐、龍華機場的沖壓車間,現在已被改造成了余德耀美術館、油罐藝術中心、西岸藝術中心等,全球藝術博覽會、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包括時尚的藝術秀場、電影節、音樂節都在這里舉辦過。

    徐匯濱江致力于打造全球知名的卓越水岸。作為徐匯區主要的産業承載空間之一,西岸正在加快建設“一港一谷一城一灣”的戰略産業格局,並助力徐匯推進“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文化創意、現代金融”四個“千億級”産業集群加快形成。

    位于徐匯濱江闆塊龍華歷史風貌保護區旁,由萬科主導開發建造的約22萬方TOD人文商辦綜合體龍華會(在建中),規劃涵蓋了約10萬方摩登水岸商業街區,以及約6萬方的總部辦公龍華萬科中心(在建中),被列為徐匯區“十四五”重大載體項目之一。

    兼容徐家匯海派文化、龍華江南文化、龍華紅色文化,以及以西岸金融城、西岸傳媒港、西岸數智谷等為代表的新興科技文化載體,上海萬科依傍龍華港濱水空間,打造傳統風貌區的摩登水岸新聚場,從辦公區域到龍華寺、龍華港及商業配置都在步行輕松可達的範圍内。更有多處廣場、景觀廊道和多功能休閑區分布全域,為人們提供多功能的綠色生态休閑場景。此外,龍華會的商業輻射半徑也得益于軌交站點再次擴大,覆蓋更多商務客群及城市居民、遊客,更為龍華賦新了區域消費場景,引領龍華闆塊商業能級提升。

    龍華萬科中心(在建中)效果示意圖

    龍華會是上海萬科對文化記憶的致敬,也是對龍華港“一河兩岸”濱水空間改造的延續。其中,作為龍華港“一河兩岸”景觀工程二期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龍恒路道路工程已全面啟動施工,營造舒适親水空間。上海萬科将全力推動龍華古鎮原址整體升級,涵蓋道路、橋梁、防汛牆、公共綠化等,助力“生态之城”建設。龍華依水而建、依水而興。

    踐行綠色建築理念,龍華萬科中心還荣獲了LEED金級、綠色建築二星雙重認證。上海萬科在項目建設伊始便确立綠色設計、綠色施工、綠色運營的生态理念,從創新設計、水資源利用、能源與環境、資源與材料、室内空氣質量等方面,堅持追求健康商務標準,營造出綠色、生态、安全的商務環境,滿足企業與綠色同行。

    科創街區實踐樣本

    為了建設功能集聚、中心輻射的“卓越徐匯”,徐匯一方面将在“十四五”期間鞏固構建“兩極驅動、東西循環、南北聯動、中部提升”的發展格局,其中“兩極”即徐匯濱江和漕河泾開發區這兩大增長極。

    在全力打響“上海制造”品牌的過程中,漕河泾開發區依托國家知識産權試點園區和國家知識産權服務業試驗集聚區兩大平台,正致力于打造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科技服務示範區、衆創空間集聚區、成果轉化先行區。整個園區有約30萬就業人口,7成以上是年輕人,四分之一從事互聯網行業,目前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産業基礎、産業互動、産業鍊的上下遊。

    為吸引全球人才聚集,漕河泾正在加快完善區域内綜合配套服務功能,優化産業環境。由華鑫置業、上海萬科、香港置地、徐匯城新聯合打造的“鑫耀中城”項目(在建中),是區域内罕見的大型綜合用地,總建面約65萬方,未來将成為集商業、辦公、住宅、公共配套高度融合的城市綜合體,服務漕河泾及更廣泛的人群。

    作為上海萬科探索産城融合、科創街區的實踐樣本,鑫耀中城将被打造為一個科創、生态、生活無界融合的“未來城市理想單元”,為城市提供綠色生态的公共客廳,為來往其間的人們提供環境優美的休閑場所。

    鑫耀中城(在建中)效果示意圖

    鑫耀中城通過規劃不同尺度的公共空間,關注人們的日常生活品質,以自由開放的景觀界面,結合漕河泾的原生城市文化,從而全方位地激發生态活力。項目設置了如街頭綠地、下沉庭院、風雨連廊、屋頂花園等多種開放空間,鼓勵人主動參與、組織公共活動,同時有助于園區内微氣候的改善。

    為化解南北民生差異方面,徐匯在“十四五”期間将實施“15分鐘社區生活圈”修補計劃,做優“鄰里匯”的升級版,以居住片區為治理單位提升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2020年,位于鑫耀中城的國際鄰里中心正式揭牌,這座面積約4.5萬方的公共空間将集文化、運動健身、就餐、托幼、藝術、政務服務為一體,為漕河泾開發區集聚産業和人才,展現出“未來城市理想單元”的景象。

    過去,漕河泾的産業布局集中,居住配套不足,呈現出人員流動的“潮汐現象”。如今,随着漕河泾城市更新腳步的加快,區域配套的提升,以産業園區、生活社區、大學校區,三區聯動打造的新生活方式引力軸心正煥新着這個國際級的科創生活區。

    樞紐公園站城一體化模式

    徐匯中城是徐匯五大功能闆塊之一,毗鄰濱江産業極。徐匯“十四五”規劃中,正積極構建功能集聚、中心輻射的卓越城區,加快形成“兩極驅動、東西循環、南北聯動、中部提升”的發展格局,即東有徐匯濱江作為高質量增長極,西有漕河泾作為産業創新增長極。在東西兩極引領的基礎之下,還将進一步加入中部融合發展、打造包含徐匯中城在内的中部更新融合。徐匯中城會依托區域内復合交通體繫、大型生态綠地、特色産城一體開發模式,實現中城地區由交通樞紐向商務、商業、文化等復合功能轉變。

    根據徐匯“十四五”規劃,徐匯萬科中心(在建中)所處的中部融合更新區以能級提升為目標,強化空間資源高強度開發和復合利用,推動城區、園區、社區有機更新,打造産城融合發展的引領示範區。

    徐匯萬科中心(在建中)實景圖

    徐匯萬科中心涵蓋總面積約7萬方、長度約1公里的徐匯中城綠谷,建在軌交之上,穿梭于城市級商業綜合體中,可輻射徐匯康健、田林、漕河泾等不少于20萬人的大型居住區,是對“公園中的城市新境”新生活場景的構建。

    徐匯萬科中心用綠色、藝術、運動、科技等元素将徐匯中城綠谷打造成城市公共客廳,将周邊商旅、辦公、居住人群串聯起來,希望通過Park+TOD的POD理念,營造出以交通主導開發和公園生活主導並行的都市生活方式,踐行“以高品質、多功能的公園帶動多變區域的發展,實現多種功能復合疊加”,賦予徐匯中城這片原本産業留白的區域新的活力與生命力。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