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生态之城"建設 萬科探索樞紐公園站城一體化模式

观点网

2022-06-23 14:06

  • 徐匯萬科中心除了約7萬方的中城綠谷,還涵蓋5A甲級辦公、企業總部辦公和配套商業,不僅是一個國際化的辦公集群,更是一個具備生态韌性的大型綠色綜合體。

    上海正在打造"生态之城"。到2021年,全市438座城市公園、7座郊野公園、230個街心花園等為市民提供了近在遲尺的公共生态空間。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城市的"空白"逐漸被綠色填滿,公園被劃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無論走出家門還是走出辦公室,随處可見的綠地,為城市增添了許多活力。徐匯萬科中心是萬科探索POD(樞紐公園站城一體化)模式的創新實踐,包含一個總面積約7萬方的大型公共綠地,建在軌交之上,穿梭于城市級商業綜合體中,可輻射徐匯康健、田林、漕河泾等不少于20萬人的大型居住區。

    徐匯萬科中心實景圖

    樞紐公園的站城一體化

    作為《上海市生态空間建設和市容環境優化 "十四五"規劃》主要任務之一,上海将推進森林城市體繫建設要着力提升城區森林覆蓋率,因地制宜新增和改造城區綠地,實現森林入城。

    徐匯中城綠谷呈帶狀,長度約1公里,是徐匯萬科中心打造樞紐公園的站城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萬科踐行綠色城市的又一次創新探索。

    2016年,徐匯中城綠谷與地鐵上蓋同時開工。建設過程中,首要難題是确保地鐵運營線路的萬無一失。地鐵隧道上方的覆土層最薄處僅3米,同時隧道的荷載不允許有任何變動,施工之前務必進行嚴格測算。受限于此,綠谷的施工以80平方米為單位進行挖掘、加固、回填。尤其是在修建人造坡地與濕地時,施工人員大量使用了輕質混凝土,取代了原有土壤,維持了地鐵隧道荷載的穩定。

    徐匯萬科中心實景圖

    這座大型公共綠地下方是軌交1号線的營運路線,綠谷走向與軌交線路保持一致。串聯兩側建築群,城市風貌錯落有致,區域空間張弛有度,充分實現地塊内外景觀、交通、人流集散效應等多重資源,讓産品價值發揮到最大。POD模式也讓徐匯萬科中心形成了鍊接上海多闆塊的擴散效應。

    四季有景的生态公共空間

    徐匯中城綠谷分為岩石園、水生植物園、竹園等區域,形成多主題、多功能、多形态的景觀,是上海具有特色的新公共休閑活動目的地。

    在1200余平方米的岩石園就有190余種植物,其中不乏一些珍稀的植物品種。植物園以本土植物為主,輔以城市里少見的稀有種類,使市民獲得探索體驗的同時,也可以作為植物科普的園地。植物種類的選取,考慮到生命周期的多樣性,讓植物園在不同季節,都能有蓬勃生長的可觀賞植物。

    徐匯中城綠谷實景圖

    大景觀、多樣化的生态公共空間,融匯在徐匯中城綠谷的南北向城市大綠軸中,同時規劃了支持不同社區活動的公共空間,涵蓋了步行、慢跑、親子、野餐等功能,步行和慢跑的路線貫穿了整片公共綠地。

    可持續的生态復合辦公場景

    徐匯萬科中心除了約7萬方的中城綠谷,還涵蓋5A甲級辦公、企業總部辦公和配套商業,不僅是一個國際化的辦公集群,更是一個具備生态韌性的大型綠色綜合體。

    一期建築外觀采取凹形曲面,展示空間流動、包容、與自然相融的意象。建築體和景觀設計強調聚攏,将人的視線拉入中城綠谷。在縱向上,立面保持簡潔優雅,基座采取兩層裙房,大堂通高,成為塔樓與商業零售的邊界,裙房和商業建築造型增加水平方向的流動感,並與綠化帶交織呈過渡空間。塔樓的縱向凹曲面、裙樓的水平流動曲線,配合一繫列戶外綠化帶,塑造出宜人、可停留的公共空間。

    二期空間開敞式設計呼應建築,形成具有高休閑價值、公共與私密交錯有致的獨特氛圍。建築邊緣作柔化處理,引導人在行進中探索下一個組團,視覺上既杜絕死角,又有緩沖遮擋,好似中國園林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手法。沿綠谷中心地帶退台的建築底層,留出層次分明的半私密平台,打造可飽覽開闊美景、卻又不至于路人錯闖的宜人戶外活動區。

    徐匯萬科中心效果圖

    三期不僅延續之前的高品質辦公區,還将打造包括購物中心、Village商業街區等在内的城市全新商業綜合體。在TOD x Park的POD理念的落地同時,感受綠谷、商務立體生态,在不同交通方式間形成無障礙切換,體驗前衛商業旗艦地標與創意辦公並行的都市新生态。

    上海萬科通過優質的城市運營管理經驗,挖掘徐匯萬科中心周邊居住和辦公人群的活動數據,通過公共設施、指路繫統、商業文化組織引導人流,真正實現站、城、人融合,讓城市運行更有效率,煥發勃勃生機。

    審校:鐘凱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