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與不變:2015年的艱難選擇

观点网

2015-02-03 11:47

  • 2015年,“不變”,意味着市場份額收縮和盈利下降。2015年,“變”,意味着風險的增加。

    2015年,“不變”,意味着市場份額收縮和盈利下降。2015年,“變”,意味着風險的增加。

    2015年才過去了12天,各種消息不斷傳來。李嘉誠重組長和繫,被有些人解讀為,将是人民币資産即将下跌的風向標。

    從商60年,公司從不虧損,貴為華人首富的李嘉誠先生,都在抛售和減持國内不動産,引起大家的廣泛注意。如果李先生都不是風向標,那麼誰是風向標?

    油價回到“5”時代,充分說明世界經濟仍然處于低迷時期。實體經濟不振,中國股市的飙升,終究也只是一波炒作的行情,難有持續性。

    2015年,倘若股市最終跑赢了樓市,不是奇怪的事情,更不是值得慶祝的事情。

    2015年,“新常态”意味着“增速放緩”和“盈利下降”。房地産開發,必須以經營性土地作為載體。城市中的土地資源,本是稀缺資源。把房地産業也弄成“産能過剩”,确實不同尋常。

    地方政府對于土地出讓金和房地産稅收的依賴和無限制的渴求,令土地供應出讓成為城市中最大的買賣。發展商和投資客在高速城市化進程中獲利不斷,推動着地價、房價不斷攀升。

    國人過去10年熟悉的“圈地”、“造城”、“炒樓”,在2015年進入了新的階段。确認了“新常态”,就要默認“低盈利”。大型上市房企盈利水平在不斷下降,2013年140多家上市房企平均淨利率尚有13%左右,2014年已下降至12%左右。2015年仍将持續走低,直至降到10%以内。趨勢已經确定。 房地産開發,本身是一項“技術含量”不高的活。多年來,開發商主要依靠規模、速度獲得盈利,中國高速城市化過程中地價和價值回歸和地價升值,令到房地産業多年來成為中國最穩定,最賺錢的行業。

    2015年,一切都在發生改變。歷經2014年土地大審計後,城市土地出讓成為敏感的高壓線,土地市場趨于規範。大多數情況下,開發商只能逼過市場競得土地。“賺土地的錢”,難上加難。

    舉一個例子。如果某地塊出讓的地價是2萬元/平方米,開發商最後出售房屋的價格是4萬元/平方米。那麼,最終的利益分成是:政府獲得2萬元/平方米地價+0.5萬元/平方米稅費=2.5萬元/平方米,大概占60%,銀行金融機構獲得約0.5萬元/平方米的資金成本,大概占12.5%,發展商工程投資+間接費用約6000-7000元/平方米,約占16%,發展商利潤約3000-3500元/平方米,約占8-9%。

    這樣一條利益分配鍊條,只能說明未來開發商盈利逐漸變薄的現實。

    未來,房地産開發靠什麼賺錢?三、四線城市“飽和”,二線城市“飽和”,一線城市也“飽和”。藍海難覓。住宅“飽和”,商業“飽和”,寫字樓也“飽和”。難有新的增長點。所謂的質量增長性盈利模式,其實很難轉換為現實。對大多數開發商而言,沒有了規模,就意味着沒有了利潤。

    2015年休閑旅遊地産好做嗎?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打個大大的問号。2015年,養生、養老地産好做嗎?現實情況是:在政策配套不到位的情況下,養生、養老地産的回報水平,還遠遠趕不上普通商品住宅的利潤。2015年,長期經營性物業的回報,優于出售型物業嗎?風險其實時時相伴。

    2015年,“不變”,意味着市場份額收縮和盈利下降。2015年,“變”,意味着風險的增加。

    2000年到現在,15年了,從來沒有一年像2015年這樣,充滿了不确定性。進退兩難,上下兩難。

    趙卓文 廣州市同創卓越房地産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撰文:趙卓文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