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意見:地點、規模和設計是商場的“基因”

观点网

2013-09-12 01:08

  • 地點、規模和設計是商場的“基因”,商場一旦落成便不能改變。漠視這些元素的發展商于其商場尚未開業已注定失敗。

      業績及股息

      截至2013年6月30日止6個月内,我們出售的住宅單位遠少于去年同期,因此營業額減少22%,至港币33.05億元;股東應占純利減少23%,至港币28.28元;每股盈利減少23%,至港币6角3仙。倘扣除重估收益影響,股東應占基本純利及每股基本盈利均減少23%,分别降至港币19.33億元及港币4角3仙。

      董事局宣布派發中期股息每股港币1角7仙,金額與2012年中期股息相同,並将于2013年9月26日派發予于2013年9月12日名列股東名冊之股東。

      業務回顧

      寒冬已經降臨香港樓市及中國内地物業租賃市場。現時尚無迹象顯示春天何時方至,但我們知道它早晚會重臨。在此過渡時期,我們有大量應做的工作,好為下一輪美好時光作準備。我們定當悉力以赴,容本人稍後闡釋。

      如股東所知,我們自2001年起集中資源于中國内地,在香港幾乎沒有購置土地。由于當時香港政府的政策使然,土地供應付之阙如,導致樓價拾級而上。因此,我們亦趁機出售已落成的住宅物業,着眼于利潤而非銷量。

      從2008年中起的每6個月期計算,我們僅兩趟大量出售住宅物業,分别于2009年下半年及2012年初。邊際利潤持續攀升並非意料之外;盡管如此,本人一年前已明言,樓價升至如斯水平,我們樂意全數出售手頭上的住宅單位。可惜環球經濟情況欠佳,加上香港政府行政班子新舊交替,令物業銷售更為困難。然而,以旗下物業之質素來看,我們對此並不過于憂心。幾乎所有余下住宅單位均享有海景,這在任何一地都需求甚殷,尤其在人口稠密,又擁有美麗海港的香港。這些資産的價格應遠較市場一衆住宅物業來得穩固。

      在過去六個月,我們出售的住宅單位甚少,此乃整體營業額和溢利下降的主因;另一原因是我們在2012年一次過出售了好幾項持有多年的香港投資物業。

      來自香港和内地的租金收入和溢利皆有增長,整體租金與溢利均上升9%。内地業務現占集團營業額之五成三及溢利之五成一,香港則分别占四成七及四成九。

      倘扣除一年前出售香港投資物業的影響,香港租金收入同比增長逾11%,增幅足以抵銷已售出物業的租金損失,整體租金收入上升2%。當中,商鋪租金收入上升14%,辦公樓租金收入上升11%,住宅及其他物業的租金收入保持平穩。商鋪租出率上升三個基點至98%,辦公樓租出率上升一個基點至96%。

      十八個月前,當部分市場人士仍對市場抱樂觀态度時,本人已指出内地零售額正在放緩。如今衆人皆表悲觀,本人依然持審慎态度,但亦欣然匯報,除一個特殊情況外,集團所有内地物業的租金收入均錄得增長。

      上海方面,恒隆廣場和港匯恒隆廣場的租金收入均上升7%。恒隆廣場的購物商場租金收入增長8%,辦公樓增長7%,整體租出率約為96%。至于本公司僅持有購物商場的港匯恒隆廣場,其租出率達100%,租金收入增長7%。所有樓面的租金邊際利潤均保持穩定。

      與一年前相比,上海的恒隆廣場的零售額上升3%,港匯恒隆廣場則上升5%。租戶入駐成本並無顯着改變,但營業租金則下降,這在高級購物商場尤甚。幸好,我們與許多購物商場的業主做法不同,在租約條款内對基本租金都有穩當安排。我們向來堅持這個做法,這亦有賴我們相對較強的議價能力。

      濟南的恒隆廣場持續帶來佳音。其租金收入上升6%,營業溢利上升15%,租金邊際利潤上升四個基點至57%。盡管租出率降至92%,零售額仍增長6%。租出率下降的原因,是由于經過兩年營運後,無論自願與否亦無可避免會有租戶更易。

      至于渖陽兩個購物商場,較高檔次的市府恒隆廣場開業僅略逾九個月,其表現尚可;回顧期内,其零售額已超越四星級的皇城恒隆廣場,並已全部租出,租金邊際利潤達61%,比較早開業的濟南恒隆廣場更高,原因為市府恒隆廣場的租戶大多是頂級時尚品牌,所支付的單位租金自然較高。然而,一如任何新商場,其亦面對重重挑戰,尤其當市場進入零售額增長放緩期,此對高檔産品的影響特别嚴重。加上毗鄰的首座辦公樓項目正在施工,令商場附近一帶變成工地,這個不理想的情況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皇城恒隆廣場方面,本人相信最惡劣的情況快将過去。其周遭的道路工程仍在進行,但随着第十二屆全運會将于8月31日在渖陽開幕,這些工程料将近完成。

      如以往所述,我們已大規模重整該商場的租戶組合及為其重新定位。此舉無可避免地導致其租出率下降至百分之87%,而租金收入亦暫降;但到年底時,租出率應可回升至92%或以上。由于租金收入減少,其邊際利潤下降至23%,但本人預計邊際利潤行将回升。令人鼓舞的是,盡管困難重重,該項目的零售總額實際上仍有所增長。

      集團整體租賃表現令市場頗為意外,回顧期内之溢利高于大部分甚或全部的市場預測。讓本人提供一些合理的解釋,這對我的忠實讀者而言當非新論。

      首先,正如本人以往所述,商場並非可替代的資産。從地點、規模、設計以至客戶服務一體着眼,僅極少數商場能稱得上成功,余下的為陪跑者或死氣沉沉之流。坦白說,大多數内地物業均屬于後者,這跟本人提過的“勝者為王”現象接近。引申而言,在類似今天的艱困市況里,強者擁有較佳的抗逆能力。

      其次,優質的購物商場擁有遠遠較高的議價能力來吸引其屬意的租戶。對店主來說,其所支付的租金水平,無論是基本租金或與銷售相關的租金,均非其首要關注之事,關鍵在于購物商場可帶來的營業額。此乃為何頂級品牌縱然可獲劣質物業提供現金裝修津貼及其他優惠,彼等仍多會選擇在優質購物商場落戶,皆因前者大多表現欠佳,而後者往往表現出色。事實上,對重視品牌資産的奢侈品牌而言,彼等大部分均不接受“開店有錢收”這些噱頭,即使同意進駐者亦只會視這些“免租”店為市場推廣手段而已。

      那麼該等物業業主該如何自處?!彼等不能怪責任何人,只能怪自己在地段差的地方興建劣質物業。正如本人曾經解釋,地點、規模和設計是商場的“基因”,商場一旦落成便不能改變。漠視這些元素的發展商于其商場尚未開業已注定失敗。

      第三,優質的設計和施工加上适當的物業管理,可帶來高于一般的租金邊際利潤。新物業的租金邊際利潤無可避免會較低,但長遠而言,富經驗的發展商兼物業管理者之表現應勝人一籌。大部分分析員也許沒有料到,我們的内地物業組合縱包括許多新開業商場,仍錄得79%的租金邊際利潤,而市場的平均數也許只是66%至67%。因此,從每一塊錢的租金收入,我們多賺的溢利達12至13仙,這個差别确實非同小可。

      總括而言,連同香港物業租金邊際利潤上升兩個基點至86%在内,集團整體物業的租金邊際利潤達百分之82%。

      于熊市時,實在有許多可做和應做的事,本人在此略舉一例:當賣家需要現金,便是購置土地之時,而這正是我們于2月作出的舉措。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武漢物色土地,這是個從事零售的上佳城市。我們在武漢購入的地塊位于市内最佳購物區,並已基本上完成工地清理工作。

      該地塊的面積及可建面積均稍大于我們已購入的昆明地塊,但土地成本卻較便宜。地塊面積為8.26公頃,扣除停車場的可建面積達490萬平方尺,計入停車場的總樓面面積約達700萬平方尺,購入價為人民币33億元。與之相比,昆明地塊面積為5.6公頃,扣除及計入停車場的可建面積分别為460萬平方尺及650萬平方尺,購入價為人民币35億元。兩個項目同樣包括一座購物商場、一座辦公樓,以及可供出售的服務式寓所。總括而言,我們對此項購置頗為滿意。

      展望

      在整個2000年代,作為當時香港最大土地擁有者的香港政府,幾乎沒有出售任何土地。這在2002年前還可理解,原因是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危機席卷香港,當天為香港回歸祖國的翌日;而待經濟逐漸復蘇後,香港于2003年受到沙士蹂躏。但到了2004年甚至2005年,香港政府斷無藉口不賣地,這比無能更甚。

      這對我們影響深遠。由于住宅價格持續攀升,因此我們並不急于出售于1999年和2000年買地建成的住宅單位,而以遞進方式銷售,其亦帶來拾級而上的邊際利潤。

      我們的投資物業亦面對類似情況。随着内地旅客數目與日俱增,香港整體零售額持續攀升。内地經濟活動擴張,連帶香港的辦公樓需求增加,其中不少來自金融服務業。然而,供發展商業項目的新土地絕無僅有,種種因素導致租金不斷上升。

      任何以香港經濟(而非僅某一行業)最佳利益為念的人士,均不願意看見這個情況持續,因這會帶來随時爆破的價格泡沫,招致嚴重的經濟後果。但要改正這個情況,真是知易行難。監于上屆行政班子沒有建立土地儲備,政府現時以至不久的将來均只有少量土地可供出售。如今政府正在建立土地儲備,但這需要時間成事。

      因此,就現時而言,政府在别無他法下唯有控制需求。随着雙倍印花稅等嚴厲措施推出,樓市變得一片死寂。除非政府放寬管制措施(但這不太可能),否則樓價需待土地供應趕上後,方會回復生氣。這對地産業的長遠穩健發展有利,而地産業對整體經濟又甚為重要。

      是以,我們在短期内應難以出售可觀數量的落成單位。回顧過去兩至三年,除非我們願意割價,否則要出售更多單位是有難度的;加上我們在推售樓盤時最少有兩趟交上惡運:一趟是股市大跌,另一趟是政府推出嚴厲措施遏抑樓市。

      上文所述的市況在可見将來均不會影響商業物業租金,然而市場氣氛已令該等資産之買賣交易近乎停頓。因此,我們慶幸先前已把很多非核心物業出售並獲利甚豐,如今已再無法獲得如此理想價格。

      内地方面,零售市道已經顯着放緩,個中原因頗為復雜。與香港相比,内地的内銷市場不僅遠遠較大及繁雜,内部政治及國際經濟亦扮演較重要的角色。本人可就此詳加分析,但關乎本集團長遠穩健發展的因素其實不太復雜。最基本的問題是:長遠而言,中國的本土消費會上升嗎?答案是明确肯定的。如此方能逐步降低對公共投資(例如基建項目)和出口的倚賴;此乃要務所在,舍此别無他途。

      事實上,盡管近期經濟放緩,個人消費仍然持續上升,只是由于公共投資近年增長甚速,故個人消費占經濟的百分比似乎沒有增長甚或有所縮減;但北京内外一致認為,本土消費必會上升。個人消費現占中國國内生産總值約三成四至三成五,而在美國則占七成;即使這個落後距離只拉近一半,個人消費在中國所占的份額仍會較今天上升50%。在這個過程中,整體經濟會繼續以每年6%至8%的速度增長,我們的市場潛力可見一斑。

      此乃為何本公司的管理層對今天的熊市並不過于憂心。反之,我們會在最少四大方面着力,抓緊今趟時機。

      首先,我們會加倍努力确保余下内地項目順利施工。現時我們正興建超過3000萬平方尺世界級商業物業,總成本接近港币900億元。這些工作着實最少需要10至12年完成。然而,我們萬事俱備,並會因應市場情況而全速前進。此外,較復雜及最有增值效益的購物商場會先行落成,余下的一些辦公樓可随需求上升時興建。我們亦會加快興建住宅單位,彼等大部分均可供銷售。這意味着,未來數年将非常關鍵。

      其次,我們會繼續加強管理團隊的規模和質素。股東均知悉在過去六、七年來,我們增聘了很多員工,但新項目數量亦持續上升。我們決心打造一支精幹的團隊以實現集團的鴻圖大計,持有並管理世界上最卓越及利潤豐厚的商業綜合物業。

      第三,我們會強化企業文化,這要務在本人過往致股東函内已闡明。單單擁有最好的人才並不足夠,我們必須建立一個明公正氣的文化,個中精萃已包含在我們去年采納的企業文化主題内——“只選好的只做對的”。

      今天所見的不僅是地産業之放緩,我們的股價亦受到拖累。本公司的股價于2000年代大部分時間跑赢同侪後,現正和其他地産公司一樣,股價停滞不前。公衆投資者均清楚知道,我們的母公司最近持續買入本公司的股份。我們相信,無論短期和長期而言,此舉對本公司的股東有利。

      過去六至七年來,我們基本上並無負債;銷售香港落成住宅及成熟投資物業令我們沒有出現淨負債的情況。這在上月結算期時稍有改變,但今天的負債率仍僅約0.3%。縱使再無售出香港物業(這個假設也許不切實際),我們手頭上的資金仍足以支付未來數年所有預期開支,包括資本開支(大部分為施工費)。

      監于以上所述,我們在未來一、兩年可安心購置一至兩幅面積合理的地塊。然而,除非有非常吸引的機會,否則我們不會急于行事。縱使機會付之阙如,我們的團隊仍有大量工作忙過不了。

      在2013年余下時間里,我們能否出售大量住宅單位實屬未知數。至于香港和内地租賃業務,兩者均應與回顧期之表現相若。

      然而,純利數字並不能反映一切。監于内地零售業尤其奢侈品行業的銷售額持續放緩,在情況開始好轉前,我們某些表現指標可能會稍微失色。管理層皆準備就緒迎接未來的挑戰。

      我們歡迎陳家嶽先生最近加盟本公司出任董事—租務及銷售,跟其已退休的前任人一樣,掌管所有租務及銷售業務。陳氏在物業管理方面經驗甚豐,並在内地工作多年。

      以上内容摘自恒隆地産2013年中報陳啟宗先生親自撰寫的《董事長致股東函》

    撰文:陳啟宗    

    審校:武瑾瑩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