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園區先行者的“碳”索之路

观点网

2022-11-07 19:25

  • 還原最真實的産業園區行業

    Part.01 雙碳戰略大背景

    在剛剛過去的黨的二十大會議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繫統性變革”。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下簡稱雙碳目標)對于化解能源危機,實現生産生态生活深度融合有着重大意義。

    自2020年10月,我國首次明确雙碳目標以來,全國各地積極響應並制定實現雙碳目標的行動方案。

    如何實現雙碳目標?産業園區是關鍵抓手。

    Part.02 産業園區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抓手

    2021年,工業領域碳排放量為79億噸,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69%。而我國産業園區是工業企業集聚發展的核心單元,在提供了大量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同時,産業園區也成為了碳排放的一大源頭。9月份,國際能源署和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工業園區碳排放占比達到31%,並呈現持續攀升的态勢。在“制造強國”口号下,産業園區減碳責任将更為重大。

    反應到政府政策上,各地政府開始重視鼓勵産業園區低碳轉型。全國已有内蒙古、福建、江蘇、浙江、重慶、上海等超過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劃出台了有關低碳産業園區的政策文件。

    雖然産業園區低碳轉型責任重大,一些園區也正在探索低碳轉型,但目前産業園區普遍面臨“碳排放量大、碳排放源雜、碳排放數據難以統一”的難題。

    這是為何呢?

    一般提到低碳(零碳)園區,人們是指在一定時間内,産業園區内經營生産,以及配套的能源、交通、建築、生活等方面直接或間接産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綜合利用節能、減排、固碳等多種手段基本實現碳排放與吸收趨向平衡。

    可以說,低碳(零碳)園區的本質是計量、降低和抵消碳排放。

    但是目前産業園區内集聚大量企業,對能源需求量大,且各類應用廣泛,數據來源多樣,甚至各類繫統間數據存在斷層,難以整合並進行快速計算,這些問題阻礙了對碳排放進行計量、降低和抵消。

    如何解決這些難題呢?

    Part.03 三招賦能産業園區雙碳轉型

    要解決目前産業園區減碳難題可以從控制碳排放源頭、減少碳排放需求、加強碳排放數據追蹤管理三方入手,落實到實體就是園區建築、園區入駐産業和數字化運營技術三抓手。前兩者易模仿,而園區數字化運營管理卻是最難以直接復制粘貼的。

    首先從建築來說,建築綠色宜居,園區才能低碳。從全球來看,建築行業貢獻了碳排放總量的40%。要減少建築産生的碳排放關鍵是要節約能源、節約資源和回歸自然。優先利用免費的綠色能源,如鋪設光伏,充分利用太陽能,滿足室内的采光照明等需求;優先采用可再生材料,同時打造綠色生物生态,加強碳吸收。

    其次從産業定位來說,園區應當引入低碳低能耗産業,嚴格考核入園企業的碳排放,同時也可以培育園内碳技術行業、碳技術裝備制造業等一繫列低碳産業鍊,為園内企業提供低碳服務,讓園區既是園區低碳産業的引入者,也是園區低碳服務的提供者。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數字化運營管理是建設低碳園區的核心武器。正如前文所述,低碳(零碳)園區的本質是計量、降低和抵消碳排放,而計量碳數據是降低和抵消碳排放的基礎,沒有碳數據,降碳和抵消碳排放就如無源之水。數字化便是碳數據的追蹤及管理器。

    對園區來說,一方面數字化可以賦能園區碳足迹追蹤分析,助力園區掌握能耗規律,挖掘園區節費空間。例如,園區可以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采集、動态監測能耗及碳排放數據,並進行成本核算和節能診斷分析,通過對比能耗數據情況,為園區提供針對性的調整公共區域用能策略;另一方面,數字化也能夠賦能園區自動化降低能耗。例如,通過空調智能繫統,自動控制公共領域中央空調開關並調節溫度,高效便捷降低碳數據。最後,統一的數字化管理平台還能減少人工計算整合的困難,提高碳數據的準确性和高效性。

    對入駐企業來說,園區的數字化運營管理也能賦能其生産過程中的碳排放足迹追蹤,幫助企業選擇低碳且性價比高的上遊産品,為企業産品更好打開市場助力。

    在建設低碳園區方面,招商蛇口有着領先的豐富經驗。招商蛇口既是工業園區的發源地,又是綠色園區的領跑者。許多人認為建設低碳園區意味着要增加支出,減少盈利,但是從招商蛇口的實踐來看,二者並不矛盾。2022年1-6月,招商蛇口實現營業收入575.63億元,同比增長28.90%,同時目前招商蛇口已累計建設377個綠色建築項目,僅南海意庫單個項目每年便可以減排二氧化碳約1.31萬噸,綠色建築在新增建築中占比100%。

    Part.04 踐行央企責任與擔當 創建綠色蛇口

    能夠取得如此的成就,或許和招商蛇口一貫的綠色人居理念及主動綠色轉型的央企責任擔當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早在40年前,招商局集團原常務副董事長袁庚便提出“将蛇口建設成為人類最适宜居住的地方”,當時國内在環境保護方面仍處于野蠻時代 。40余年來,招商蛇口堅持将綠色人居理念融入各個業務的每個環節,開放蛇口經驗,踐行央企責任與擔當。為了控制園區自身碳排放量,招商蛇口從城市、産業和人的需求出發,建設花園式低碳産業園區,南海意庫、招商局智慧城和番禺科技園都是低碳園區標杆項目 。

    以南海意庫為例。該項目前身是個老廠房,2005年,為适應城市更新的需要,招商蛇口以“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節能建築”為目標,對該園區進行升級改造。為減少能源消耗,節約資源,改造過程中,園區盡量保存利用原本的建築結構和材料,采用的先進科技技術,如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繫統,溫濕度獨立控制空調、太陽能光伏發電等低碳技術、同時通過屋頂綠化、垂直綠化、景觀水池面等生态環境的打造,減少園區碳排放,增加碳吸收。

    最終南海意庫實現每年節電240萬度,減排二氧化碳約1.31萬噸。

    為了減少園區産業碳排放需求,在篩選入駐企業時,招商蛇口聚焦戰略性新興低碳産業,同時依靠園内生态夥伴,為園内企業提供低碳服務。招商蛇口三大繫列産品聚焦引入低碳産業如文化創意和景觀設計、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物聯網、數字創意等産業,而這些數字化企業的入駐同樣也能為園内企業提供低碳服務。

    智慧安防、智慧停車、車庫直流照明、光伏設施的搭建和數據管理都是園區導入數字經濟供應商後在減碳方面的成果。招商蛇口還總結提煉了一套標準化的低碳發展體繫,即“2+5+1”綠色發展體繫。2是園區數字化平台和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兩大數字平台;5是為整個園區的低碳發展所實施的5大標準化動作,即頂層設計、機制指引、低碳建築、産業升級、産業投資;1是依托雙數字平台和5大標準動作所形成的一套完整的雙碳發展體繫,應用推廣。

    做好上述前期規劃後,便進入到長周期的園區運行維護環節,這一階段也是園區碳排放的主要階段。招商蛇口對建築進行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追蹤園區碳足迹,賦能低碳園區發展。招商蛇口自主研發了園區數字化平台Inpark和數智化能源管理平台,一方面将園區公共服務融入線上平台,既減少線下交通産生的碳排放,減少人力成本,同時也為企業和員工提供更有針對性更高效的服務;另一方面也集成各類排放(水電氣等)使用情況,與電網進行交互的模塊設、車房互充繫統生成用能分析報告,告警設備實時狀态,為園區能耗和碳管理提供優化建議,實現清潔能源替代、單位面積能耗優化、運維工時優化和度電成本降低四大效果。

    招商蛇口如今可以實現施工過程減少50%的碳排放,成功建成零能耗建築,以人為本,依托數字化技術,為園區企業及員工提供低碳綠色宜居的園區環境和便捷個性化的服務,為建設低碳中國貢獻“産業園區行業力量”。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