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十四五”文化繁荣的“華僑城方案”

观点网

2021-09-24 01:46

  • 華僑城通過本屆文博會對外展示了新時期其文化産業闆塊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考和新方案。

    9月23日,“十四五”開局之年的首場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産業展會--第十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下稱“文博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開幕,2000余個政府組團、企業和機構帶來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荣發展的新成果,共探新時期文化創新發展之路。

    本屆文博會文化産業綜合館通過優化展品布局,打造“中國文化精品走廊”,全面展示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産業發展成就。作為唯一一個亮相文化産業綜合館的企業,文旅央企華僑城集團(下稱“華僑城”)的展台吸引了不少觀展者駐足,特色鮮明的文化演藝、創意十足的文創産品、生動鮮活的鄉村振興圖展、科技感“爆棚”的互動體驗裝置……從不同角度映射出華僑城文化産業的發展方略:堅持“兩條腿”走路,助力文化事業與文化産業協調發展;堅持守正創新,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文化産品和服務,激發産業升級内生動力。

    聚焦“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市場主體助力繁荣發展文化事業與文化産業的任務更加突出。作為多年荣膺“全國文化企業30強”的企業,華僑城通過本屆文博會對外展示了新時期其文化産業闆塊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考和新方案。

    融入發展大局,助推文化産業新發展

    走進粵港澳大灣區館廣東團展區,華僑城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文旅版圖映入眼簾--廣東省内13座城市廣泛布局、大灣區珠三角9市全覆蓋,深圳錦繡中華、深圳歡樂谷、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深圳歡樂港灣、佛山順德歡樂海岸PLUS、中山歡樂海岸等一批文旅融合標杆項目,激蕩着助推“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和“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打造的澎湃動能。9月17日開放的“灣區之聲”深圳濱海演藝中心,正是華僑城布局“大前海”的拳頭項目之一,作為深圳目前綜合設施設備標準最高的演藝場館,該演藝中心将與寶安區圖書館、青少年宮共同組成前海寶中區域三大文化公建,構築大灣區文化高地,為灣區市民獻上高品質的“文化大餐”。

    《“十四五”文化産業發展規劃》強調要“推動區域文化産業協調發展”,推動文化産業融入國家和社會發展大局。作為以文化産業和旅遊業為主營業務的中央企業,華僑城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積極投身多個區域文化産業帶(群)建設,立足各地區位優勢和資源禀賦,打造具有示範效應和帶動作用的優質項目,連點成線、連線成面,釋放文化産業與空間集聚共生共荣的積極效應,促進文化産業新發展。

    目前,華僑城在粵港澳大灣區開拓的文旅綜合項目有近30個,已基本形成“品牌優勢+産業集群”的平台化發展模式,為粵港澳大灣區文旅高質量融合提供了示範。例如,今年年初,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甘坑客家小鎮、大鵬所城同時入選首批“深圳特色文化街區”,這正是對華僑城在文旅項目綜合開發運營方面傑出能力的認可。

    在民族文化資源極為豐富的雲南,華僑城結合地域實際,深挖地方特色人文資源,在雲南原有的演藝、景區、特色小鎮等特色旅遊基礎上,深化“文化+”模式,将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以文化演藝為例,華僑城聚焦雲南民族文化與旅遊業态的高度融合,打造了《阿詩瑪》《夢幻騰沖》《奇幻森林》《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等諸多精品演藝劇目,演藝闆塊業務年均商演超過3000場,年接待觀衆人數超120萬人次,為繁荣雲南文藝事業、推進雲南民族文化強省建設貢獻了力量。

    此外,利用雲南獨特的區位優勢,華僑城依托中柬文化創意園、西雙版納歡樂雨林、德宏生态田園康旅新城等延邊“國門工程”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項目,積極開拓南亞東南亞市場,服務國家文化“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探索出一條具有雲南特色的邊疆民族地區文化産業發展創新之路。

    加速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必要性源自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将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高鴻鈞認為,中國的城市正日益成為創造機遇的舞台、寄托心靈的場所,只有讓城市更具有人文氣質,才能真正适合人們生活。

    在“文化+旅遊+城鎮化”創新發展模式引領下,華僑城堅持以“文化築城”提升新型城鎮化的含“新”量,讓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因有文化的浸潤而獲得更多幸福感。在本屆文博會的分會場之一--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不少社區家長帶着孩子一起打卡2021Bàng!兒童藝術節主題展;發源于這里的OCAT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經過16年的發展已在全國建設了包括OCAT深圳館、華·美術館、OCAT上海館、OCAT西安館和OCAT研究中心(北京館)在内的5個藝術館群及其他7個分展區,持續探索中國本土的當代藝術發展,為公衆帶來豐富精彩的藝術項目和公共教育活動;持續13年的T街創意市集匯聚了超70家本土原創品牌攤主,琳琅滿目的創意設計産品吸引諸多年輕人前來“淘寶”;B10音樂現場通過搖滾、民謠、先鋒等風格多樣的音樂演出讓人們釋放壓力……這是人文和創意的“聚場”,是深圳最具文藝氣息的“場域”。

    很難想象,15年前這里還只是一片被“遺忘”在城市化進程中的舊廠房,而讓其“改頭換面”的,正是華僑城。通過廠房改造、業态規劃、吸納企業與機構入駐、商業配套完善等分階段的有機更新,華僑城依托這些舊廠房逐步構建起以當代藝術、創意設計、先鋒音樂為核心的文化創意集聚生态,将創意文化園打造為一張最能展現深圳文化創意活力的靓麗“名片”。

    放眼全國,在唯一一個大運河穿城而過的城市--無錫,華僑城保留原錫鋼廠的部分老廠房,将其打造成為無錫運河匯遊客集散中心,傳承城市的歷史文化;在千年古城襄陽,華僑城依托城市公園、水岸、街頭綠地等城市空間開展各類公共藝術活動……文化、藝術“滲透”到市民日常生活的圖景,在華僑城新型城鎮化的實踐中比比皆是、處處精彩。

    華僑城集團董事、總經理劉鳳喜表示,作為中國文化旅遊行業的“排頭兵”,華僑城将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斷提升文化和旅遊發展的科技支撐水平,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為推動“文化強國”建設和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華僑城方案”。

    深耕“文化園地”,百花競放激活新消費

    本屆文博會,華僑城參展規模更甚以往,行業龍頭地位進一步凸顯,除亮相文化産業綜合館和粵港澳大灣區館兩大主會場外,還通過深圳錦繡中華、歡樂谷、世界之窗、歡樂海岸、大鵬所城、甘坑客家小鎮等七大分會場聯動,推出一繫列主題鮮明、亮點紛呈的文化活動,成為華僑城深耕“文化園地”36載,文化業态“百花競放”的一個剪影。

    在大鵬所城文化旅遊區分會場,非遺展演、文創市集、手工體驗……各種文化創想内容匯集一堂,“文化+”新業态内涵更豐富、形式更新穎、特色更鮮明。“聽說大鵬所城是深圳‘文化之根’,歷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特意來這里體驗一下。”來自廣東潮州的陳女士說到。自2016年進駐以來,華僑城以“文化引領,形态、業态、文态‘三态合一’”為總體提升策略,以“世界知名的海防文化遺産小鎮”為遠期目標,對大鵬所城進行保護和活化,通過打造别具大鵬特色的文創産品、場景式的綜合文化體驗空間,讓文化在旅遊中“活”起來。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以文化引領旅遊發展、用旅遊促進文化繁荣,是新時期文化産業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多年來,華僑城致力于推動文化産業和旅遊業深度融合,堅持文化在創新旅遊業态和産品、打造優質旅遊品牌中的核心地位,緊扣擴大内需戰略,通過高水平的文旅融合全面激活市場消費潛力。

    例如在四川廣元劍門關,華僑城利用劍門關景區位于川陝蘇區核心地帶的地理優勢,挖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創新載體形式,将黨建引領、紅色主題融入旅遊産品設計,打造“紅色+”文旅融合發展新引擎。“今年以來,劍門關景區已接待紅色旅遊遊客近7萬人,較2019年同期增長7倍,彌補了跨省遊、遠程遊遊客下降的影響,實現了紅色文化傳承和旅遊經濟增長‘雙豐收’。”劍門關華僑城相關負責人說。

    近期,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發布了《2021上半年全國文化消費數據報告》。報告顯示,人民群衆文化消費需求旺盛,全國文化消費市場穩中向好,科技賦能和内容創造有望成為文化消費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數字化時代,數字技術、高新科技的應用将讓文化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具有創想精神的華僑城,一直以來注重打造文旅融合的“科技引擎”,通過建設智慧旅遊景區、構建以官方電商平台“花橙旅遊”和官方文旅APP“花小橙”為核心的智慧營銷體繫,加速主營業務數字化轉型,以“文化+科技”創造沉浸新體驗、撬動消費新空間。華僑城與央視《國家寶藏》欄目聯手打造的全新文博數字數幻體驗項目--國家寶藏丨奇幻空間,精選多件國寶,依托現代科技手段,通過藝術化的表現方式演繹文物背後的故事,讓觀衆沉浸在超時空文博數字幻境之中。此外,華僑城旗下北京歡樂谷大型東方神話秀《金面王朝》、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主題燈展、大理古城派對式戲劇《幻境2099》、文旅科技集團新一代高科技共享主題公園“卡樂星球”等,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也成為備受遊客青睐的沉浸式文旅體驗項目。

    在内容創造方面,華僑城通過打造“小涼帽”“爆笑兩姐妹”“大藍鲸”“大力神廖廖”等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色的原創IP,結合跨界元素持續生産新内容,激發更多消費需求,其中,基于深圳甘坑客家小鎮非物質文化遺産客家涼帽打造的“小涼帽”就是一個典型。圍繞“小涼帽”,華僑城推出童話小說、繪本、TV動畫、VR電影、AR遊戲、有聲劇等形式的内容作品,其中,《小涼帽之白鹭歸來》VR電影、《小涼帽》繫列動畫片多次斬獲國際大獎,極大地提高自主原創IP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成為傳播嶺南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優秀範例。

    同時,華僑城以IPTown模式在甘坑客家小鎮落地IP授權品牌文旅項目,包括小涼帽農場、小涼帽之家酒店、小涼帽V谷樂園、小涼帽魔法屋等等,持續延展“小涼帽”IP全産業鍊矩陣,推進文旅融合的創新實踐。目前,深圳甘坑客家小鎮已累計接待遊客超千萬人,獲評“廣東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成為深圳文化新地標。

    此外,華僑城襄助中華文化促進會、中國社會科學院,開展“二十四史”歷史典籍整理工程,編纂出版《今注本二十四史》。文博會期間,《今注本二十四史》國家級IP首個衍生主題業态“二十四史文獻展”落地甘坑。未來,華僑城将攜手相關合作夥伴,圍繞“今注本”超級IP,在動漫、電影、電子書、網絡文學、主題書院等新文創領域展開合作,打造“今注本”繫列品牌。

    全面小康文化偕行,繪就美好生活新圖景

    在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藏族“唐卡”教學引來不少遊客參與;在深圳世界之窗,來自非洲大陸的異域風情表演“點燃”遊客熱情;在深圳歡樂谷,身着漢服的年輕人正争相拍照分享至朋友圈;在深圳歡樂海岸OCT創意展示中心舉辦的“無輪之廊”胡安·米羅藝術展,成為人們周末休閑娛樂、陶冶藝術情操的好去處……充滿濃厚文化藝術氛圍的深圳華僑城旅遊度假區,深深地吸引着人們閑暇之余流連于此。

    全面小康,不僅是物質上的小康,也是文化上的小康。多年來,華僑城堅持産業發展與文化公益相輔相成、統籌推進,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衆”的理念助力文化事業繁荣發展,努力打造品質、品位、風格更符合大衆需求的文化供給,為人民群衆的精神“補鈣”。

    文化生活奔小康,既需要文化市場的繁荣,更需要公共文化服務的不斷發展。華僑城多年來致力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打造豐富多樣的公共藝術和文化活動,為普通百姓打開親近文化的大門。

    每年鳳凰花開的季節,深圳華僑城旅遊度假區就會成為自然與藝術相融的人文勝地,華僑城聯動區域文旅企業、外部組織機構等多方力量打造的OCT鳳凰花嘉年華,通過舉辦多元化的公共藝術活動,已連續6年引領公衆持續關注人、城市和自然的和諧共生。

    自2018年起舉辦的華僑城文化旅遊節,每年通過開展百余項公共藝術和文化活動為人們帶來觸手可及的文化體驗,例如今年,深圳歡樂海岸、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OCAT深圳館聯合主辦的“Bàng!兒童藝術節”,通過開展美育行動激活並提升孩子們對美的觀察力、感知力和創造力,為深圳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注入活力;2021襄陽華僑城國際塗鴉季匯集8支藝術家隊伍,為城市帶來一場街頭塗鴉狂歡,承載着炫酷塗鴉作品的公交車穿梭于城市,讓藝術與市民的日常生活無縫連接……華僑城不斷創新,用貼近生活、貼進群衆的文化養分滋潤大衆心田。

    近年來,文化類綜藝節目廣受觀衆好評,成為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圈”的新載體之一。華僑城創新文化的表現手法,以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或艱深或小衆的文化藝術變得更通俗、更大衆。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制作、華僑城獨家冠名的地名文化類節目《中國地名大會》為例,節目以地名為載體,從地理、歷史、語言、民俗、文學等角度,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悠久歷史和人文氣息,並在出題和答題環節中引入VR、千億像素超高清全景畫面、環形屏幕等先進技術,創新推出“地方展演題”“千億像素看中國”“地名飛花令”等新玩法,讓傳統與新潮相遇,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走進觀衆、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心中。

    全面小康,加速推進鄉村振興,更要加快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以文化振興助力鄉村振興。目前,華僑城正穩步推進“100個美麗鄉村計劃”,並通過打造鄉村文化空間,弘揚時代新風、促進鄉風文明。在海南三亞中廖村,華僑城打造了一座獨具黎家特色的綜合性農家書屋,這里不定期舉辦書法、親子繪畫、讀書分享會等活動,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還促進了村民知識更新。此外,成都安仁南岸美村的鄉村生态博物館、青島即墨蓮花山的鄉村振興展示中心等,通過全面展示地域文化、歷史文化和地方産業特色,引導村民關注“家門口”的變化,以文化凝練村民精氣神、增強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美育能改變人們的精神風貌、潤化鄉村的文化建設。華僑城推動美育與在地文化的融合,創新美育幫扶模式,讓“藝術之花”在鄉村綻放。

    在貴州省黔東南州三穗縣,華僑城通過開展“苗朵向陽開”助學項目,幫助苗鄉孩子理解自然、感知美好,用畫筆表達對美的感受;在内蒙古科右中旗,華僑城舉辦“MENG想同行共繪美好世界”繪畫大賽,引導孩子們“繪”出對民族同胞、對家鄉、對祖國的一片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在雲南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小普希村,華僑城舉辦“煥醒基諾之光”公益活動,召集圖畫書藝術家們前往當地,深挖基諾族傳統文化元素,運用文創化的藝術改造手法進行公益藝術牆繪設計,以此喚醒人們對基諾文化的記憶與認知。

    從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努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着力解決人民群衆所需所急所盼,讓人民共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等各方面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宏圖在前,使命在肩。期待以華僑城為代表的各類文化市場主體在“十四五”時期,打造知名文化品牌、講好中國故事、寫好發展“答卷”,更好地擔負起助力文化事業與文化産業繁荣發展的責任使命。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