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産發展主題讨論會之一:重塑未來

观点网

2021-09-16 16:17

  • 這個後疫情時代,也是中國房地産發展新的時期。當標杆房企、千億房企乃至全行業都開始真正感受市場與行業的持續調整變化時,房地産未來的路要如何走?

    主持嘉賓

    蔡雲 中國房地産業協會商業文化旅遊地産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讨論嘉賓

    王韶 廣東省房地産行業協會會長

    段靜 上海愛家集團執行總裁

    方靜 德信地産集團常務副總裁

    李威 康橋集團執行副總裁

    朱浩 中奧地産高級副總裁

    周昕宇 晨曦控股總裁

    蔡雲:尊敬各位來賓、各位朋友,以及我的同行們,大家下午好!很荣幸接受觀點的邀請做這場論壇的嘉賓主持,其實我也很忐忑,作為中國房地産協會來講,面對着這麼多嘉賓、這麼多專業人士,我們更多的是學習,作為在座的與會者我們更多的是互相交流,接下來我們就開始這場論壇。

    我們在會前讨論的時候提了一個問題,因為每次這個論壇一人說一兩分鐘也說不透,沒法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所以我征求了大家的意見,我們每個人說的時間長一點,總共40分鐘的時間。

    8月份房地産市場保持基本穩定,說明随着市場持續調控,促進房地産市場抑制不合理的需求,保證正常需求的釋放。同時随着房地産市場的相關制度、多主體的供應,多渠道的保障,以及租售並舉等等措施不斷完善,房地産市場有望保持更加穩定的發展。

    今天的議題有三個方面,我把這些議題抛給各位專家和各位企業家們,我們就沿着這三個議題發表各自的見解。一個是十四五與房住不炒、住有所居的關繫;二是強監管下行業的秩序與生存的策略;三是深度轉型時期房地産産品的模式創新。

    我首先邀請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們廣東省房地産行業協會的王韶會長作第一個開場發言。

    王韶:謝謝蔡秘書長,認識蔡秘書長已經20幾年了,頭一回這麼親密無間的合作。我覺得你剛才的構思挺好的,三個話題大家一起講。

    這次論壇開得很好,一個好的論壇不在乎你給他們帶來什麼,關鍵是他能堅定你對某個問題的看法。最近我寫了不少文章,我覺得很多專家的觀點跟我應該是不謀而合的。用一個字來形容當前的形勢就是“變”,時代在變,房地産也必須在變,不能一本通書讀到老。我們房地産在哪些地方變呢?首先是供求的變化,從短缺到結構性的不足,從滿足基本的居住轉變到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城市開發到城鄉統籌開發,最大的變化還是在黨和國家公平正義之下,我們整個房地産的定位和屬性,由它的經濟屬性回歸到它的居住屬性,從它的投資屬性回歸到民生的屬性。所以根據這些變化,我們作為房地産從業者也必須要與時俱進。今天大家讨論的很多,其中一點就是說現在的量是不是達峰了。有好多專家說不管它有沒有達峰,我們以自己為主。包括昨天報到的時候采訪我的人問,什麼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黃銅時代,我說管它什麼時代,我的時代我做主。

    我們的房地産市場從全面短缺到結構性不足,這其實就是一個量的問題。未來應該說肯定沒有17億平方米的規模,未來的空間在哪里?其實今天我問陳啟宗先生的産品力、服務力、運營力,就說明一句話,就是品質問題,未來房地産企業,它的空間就在品質。剛才朱總、潘總他們講的都是品質,通過方方面面,通過科技的賦能、精細化的管理,都是為了提高品質。我們房地産企業的品質就在于為我們的城市,包括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質的生産、生活空間、場所、服務等等。大家看到我們未來科技的進步,包括大家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過往那種粗放式的單一維度的房地産開發運營已經滿足不了大家對住房消費的需求,現在大家差的不是房子,而是好房子。

    另外就是現在的住房消費已經從居者有其屋升級到居者優其屋,所以未來房地産必須要通過高品質來引領它發展,只有高品質才能夠在這個激烈的競争當中獲得你的一席之地。所以我們除了質量升級,還包括我們的供求結構比較完善、體繫合理,包括我們的新技術應用要廣泛。我們居住的環境要協調,包括我們的業态要豐富,不能把房地産僅僅理解為單一的住宅開發。因為現在政府的需求,包括土地的供應結構,這些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包括新技術的應用,包括我們的文化等等很多方面。總之,我認為只有順應我們國家的發展大勢和房地産的形勢,以及我們地方經濟的優勢,我們的企業才可能獲得長遠的發展。

    今天陳啟宗先生有一句話我也是非常認同的,作為房地産它是一個基礎性的行業,也是一個先導性的行業,歷朝歷代衣食住行都是重大的民生,你不管什麼時候都存在需求,好好幹吧,房地産有得做。

    蔡雲:接下來請上海愛家集團的執行總裁段總發表您的見解。

    段靜:各位同行下午好!秘書長剛才提了三個問題,我就融合在一起來回答,第一個是房住不炒、住有所居的定調,我覺得這是行業的大勢。作為無論是行業里面的企業,還是我們個人,在這樣一個大勢環境下,我們的生存策略其實就是順勢而為。作為民營的房地産,愛家集團也是30多年的一家房企,我們現在的主業是兩個,一個是地産,第二個是小鎮,地産是我們現在的主業,是我們的第一曲線,小鎮是第二曲線。第一曲線就是回答第二個問題,現在的應對策略,其實這兩天行業里面大家的交流形成了共識,包括剛才會長說的,我們怎麼樣打造自己的服務力、産品力,真正把我們變成一個制造業的邏輯,真正地提供符合客戶的好産品。其實最近在交流的時候,大家在diss之前的高周轉模式,其實高周轉並沒有錯,只是在過去的一個很好的政策環境和金融環境下,地産企業更好地利用了這樣一個人口紅利的窗口,把周轉率、杠杆率放得比較大,忽視了作為住宅産品,我們的品質,對客戶的保障和承諾。現在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家應該首先要關注你作為一個制造業,你所提供的這種産品,它的特殊性、屬地化,包括我們之前講高周轉里面很多企業做的都是標準化的復制,可能在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四線都是一樣的戶型、都是一樣的規劃,這可能是在我們高周轉模式時代忽略的,但是到了今天,我覺得周轉率對于企業來說,它是ROE的成數不會變,但是我們會更多地去想,我們應該提供什麼樣特色的産品、特色的服務,你應該在你深耕的城市里面怎麼更好地研究客戶,研究他們的居住屬性,來提供對應的産品,這是我們講當前主業要做的事情。

    第二點就是作為我們企業來說,我們的第二曲線是小鎮,在離上海不遠的安吉,我們有全域開發2000畝規劃的小鎮,其實小鎮在地産圈也提了很多年,有主IP、有大盤開發的模式,愛家當前做的小鎮也是基于對于形勢、對于生産方式的變化和對于共同富裕的考慮,我們當前做的小鎮有點類似于大家了解的日本的上勝町,它也是經歷了高速發展階段,小鎮里的青年離開了鄉村,到大城市工作之後,經過二三十年發展的又一次回歸,我們也希望把我們的小鎮,在我們本身的白茶産業開發的基礎上,利用它跟上海和杭州不到2小時車程的這樣一個方便的路徑,我們希望有一批成熟的企業商業人員,還有創業的年輕人,能夠回歸到小鎮里面,幹我們一起打造一個創業的基地,所以這一塊我們也做了很多的探讨。

    都說在企業轉型高峰的時候做第二曲線是需要有魄力的,但是正是有難度,它才能成為第二曲線,剛才朱靜總說她的商業地産是上坤的第二曲線,大家都覺得這樣很難,但是難才值得做,才能轉型和升級。如果大家對小鎮開發比較感興趣的同行和朋友們,大家也可以在線下一些溝通和交流。

    蔡雲:接下來請德信地産集團常務副總裁方靜女士分享她的觀點。

    方靜:這三個問題都是非常大的問題,尤其是第一個住有所居的問題,為了稍微能夠理解它一點,我把它通過兩個方面來解析。

    第一個是房子本身是什麼?房子本來就是一個居住的容器,未來一定會逐步消除金融屬性,回歸到居住屬性或者商品屬性。大家都在講共同富裕,我認為共同富裕的前提是滿足全體人民衣食住行的需求。住有所居不僅僅是一個房地産行業的問題,它更多的是涉及到土地、财政、城鎮化建設、金融、就業等等綜合的大問題。

    第二是房地産在經濟中的作用是什麼?雖然不承擔經濟增長器的作用,但它一方面仍然是經濟穩定器,另一方面又關繫到國計民生,涉及到國家“六保六穩”非常重要的方方面面,我相信大家對住有所居的概念從這個角度思考就會有更清晰的認知。

    第二個議題,在現在政府的強監管的情況下,企業要改變原來的慣性,從規模導向更多的轉向追求質量導向,這個質量不僅是産品的質量,還包括經營的質量、财務健康指標的質量。德信提出“三不三提高”,“三不”是不賭運氣、不賭政策、不賭預期。“三提高”是提高投研能力、提高産品創新能力、提高安全邊際。

    我相信這個行業里面未來可能不會出黑馬,但是一定是有千里馬的。所以只有嚴控現金流指標,企業才能保持均衡、持續、穩健的發展。

    第三個議題,産品創新方面,其實“好産品”的定義大家的理解都不一樣,德信的理解是,好産品不等于豪宅,它是建立在精準把控客戶需求的基礎上,基于土地、客戶、産品三位一體的考量,領先客戶需求半步的産品。我們認為,好産品不是領先一步的産品,而是領先客戶需求半步的産品,因為這個跟價格是有關繫的,所以這樣的産品強調的是适配性。

    所以德信的産品創新,包括幾個方面:一個是當企業的經營戰略導向發生改變的時候,投資策略、産品策略一定會發生改變,所以我們需要對我們的産品線進行擴容和調整。

    第二個是過去講高效運轉,其實大家都在講標準化,標準化這個界限一旦做不好就容易僵化,所以在産品創新的時候,我們要做模塊化的快速的更新叠代,這樣能夠在保持産品固有優勢的同時,又能夠通過模塊化的創新來适應客戶的差異化需求。

    第三個是附加值的創新,随着“碳達峰、碳中和”政策的落地,綠色、智能、健康的産品一定是未來的産品方向,德信也在和清華大學、建科院這兩大科研機構研發綠色健康住宅,我們也希望研發打造更綠色、更健康、更智能、更科技的産品。

    蔡雲:接下來請中奧地産的副總裁朱浩先生分享。

    朱浩:昨天在快問快答環節被問了一個問題,應該很多人都被問道了,接下來是白銀時代還是鑽石時代?我當時随口答了一句,做得好可能是鑽石時代,做得不好的話,白銀都沒有了,剩下就是廢銅爛鐵了。

    這兩天大家一直在讨論,大家對于行業的形勢判斷還是比較一致的,今天這三個問題我看了一下,我覺得還是挺有邏輯的,所以我也想了三個詞回答這三個問題,第一是回歸常識,第二是找準定位,第三是做深做透,正好回應這三個問題。

    什麼叫回歸常識呢?因為整個行業20年挖過去了,表面的大礦、表面的石油、表面的煤都被挖完了,但是不代表下面沒有了,下面還有,這個行業可能做50年、100年沒問題,但是接下來是要靠各家企業的水平、能力、戰略等等一繫列的東西來組合,才有可能再繼續往下挖,還能挖出一些礦來,當然大鑽石估計沒有了,只有一些碎鑽了。

    我們有時候在行業里面久了可能會陷在里面,所以有時候我們跳出這個行業看一看,跳出這個時代看一看,就會看得更清楚一些。跳出時代去看看美國、日本、香港是怎麼過來的,跳出這個行業看,我們看看制造業、鋼鐵、家電行業,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有這麼一個發展期、成熟期到最後的衰退期,我們現在應該是比較明顯地進入到一個行業的成熟期,所以成熟期的行業,它一定就會帶來回歸常識,以前的玩法不一樣了,這是回答第一個問題,所以我覺得調控不是壞事,調控可以讓大家回歸現實,調控可以讓大家回歸現實的過程當中更平穩一些,動蕩沒那麼大,我想這也是我們說的聽黨的話跟黨走。

    第二個議題是怎麼生存下去,生存下去核心的前提還是要照準定位,因為行業進入到了成熟期,就一定會分化,一方面是好壞的分化,關鍵是大家的玩法、賽道、模式都會有分化。我們看美國比我們領先50年、100年,可能它未來5年會分化到投資商、生産商和運營商,還是比較清晰的,每家企業可能是需要去找自己的大的分化往哪個方向走,當然這個大賽道里面還會有細分賽道,所以這個東西並不是說哪個賽道好我就去幹哪個,而是你的基因里面有什麼,你的内在有什麼,所以我們講找定位的時候,首先看自己,其次才去看外部,内外結合起來會比較順暢一些。

    我給我們企業也打個廣告,中奧是江西企業,來自老少邊窮地區,在前面這20年的時候,我們沒有過過好日子,因為江西這個地方現在很多大佬們都退出了,這個地方賺錢不容易,放杠杆更不容易,所以我們一直過的是比較貧苦中找點小利潤的例子,當然利潤也還可以,因為做得比較穩。到了現在這個時代,我們覺得還好,我們從江西走出來,到安徽、浙江、江蘇,我們覺得都挺好做的,比我們在江西更好做,所以整體還比較順。我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典型的做一個生産商,做一個加工廠,做一個賺小錢的,高周轉的企業。生産商就是在經營上低負債、中利潤,可能未來是中低利潤,再加上高周轉。高周轉不僅是開發高周轉,關鍵是資金高周轉,要轉起來,所以經營上很清晰。在産品上也很清晰,我們要做産品适配,因為我們在二線主要是做剛需,在三四線做改善,所以我們沒有到一二線的頂豪階層,我們做不了,因為我們的基因里沒有這個東西。這就是我們說的經營上想清楚了,然後我們自己的産品上也想清楚,産品做适配,成本要控制,因為畢竟是在三四線為主,沒有成本競争力是沒法做的,這也是一個護城河,然後服務要用心,服務不需要花樣太多,但是要把客戶鍊接起來,能夠真正形成一個品牌凝聚力、向心力,這是我們企業找準自己的定位要做的事情。

    找準定位之後,第三個就是做深做透,怎麼再把自己的定位真的能夠落下去。我們可能講産品、講模式,這些非常重要,但是前提是内在的思想和邏輯要統一,就是我們想好了要做一個生産型企業,你不能過兩天又去看看一線城市好像地價很便宜,就去撿一塊,可能不是我們的玩法,可能要保持戰略定力,從戰略到組織、機制、文化、業務,當然還有投資等等一繫列,這里面的東西都是要打通的,堅定地想通想透,做深做透,别内部發生沖突矛盾,這樣就可以做得比較好。當年紅軍什麼都沒有,就是思想統一,最後還是打下了天下。

    在内在統一之後,接下去比較重要的是投資運營方面,就是堅持低負債、中低利潤、高周轉。在産品上面,我們要做産品适配,要做成本可控,要做服務,就需要用心,這些是要往下再去落。這個怎麼落呢?這是很長期的工夫,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往往最後看到的比較輝煌、比較燦爛的模式都是積累了10年、20年,從基因里面發生了改變,才能支撐你去走,所以我們産品上面經常講到我們要有創新,要有模式,我覺得這些當然很重要,但實際上更重要的是把底層的基礎的業務、基礎的産品力、基礎的服務力做好。比如說今天上午也有大佬講到,我們的房子能不能不漏水,能不能不開裂,這就是基礎的産品力。基礎的服務力,能不能把住在你的小區里的客戶,跟物業之間不要有沖突矛盾,這也很難,這些基礎的做完之後,再往上做産品創新、模式創新,那個可能是西餐里的配菜、中餐里的調料,它都需要,但它不是決定性的,決定性的還是主菜本身做得怎麼樣。

    中奧在這一塊也一直在做探索,總體來說我們規模還不大,走出江西的時間不長,在行業里大家知道的還不太多,但是我們在基礎的産品力、服務力方面口碑還是不錯的,這是屬地化比較重要的一點。在此基礎上我們也在做一些創新,中奧在20年前就有奧林匹克的基因,我們開發了不少的奧林匹克花園,未來大家對身體的全面發展會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在這方面也在做一些探索,這一塊探索了好多年,我們希望繼續探索5年、10年,最後真正形成中奧特色的産品競争力。

    蔡雲:接下來有請康橋集團執行副總裁李威先生分享。

    李威:我也分享一下昨天那個快問快答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外部的環境是什麼樣的我們改變不了,但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就是最好的時代。我記得在一年多以前的時候,博鰲的主題詞有很多,但其中圍繞着産品和服務這兩個是大家說的頻率最高的。如果一年多下來,真的把産品和服務落到實處的話,到今天來看,已經占得先機了。可能現在大家都有這個意識,但是做得如何,根據每個企業的特點,發展不一樣。

    觀點的主題永遠都是很有邏輯的,我也看了一下,這三個主題基本上是從高到低,先是十四五規劃,然後是政策對我們的影響,最後是我們怎麼辦。

    我也按照順序回答一下這三個問題。十四五是今年讨論比較多的,“住房”這個詞在十四五規劃里面出現了26次,“房地産”這個詞出現了4次,可以看出一個比較明确的導向,住房和房地産不是一碼事,房地産是住房的一部分。

    住房方面我們的理解,是作為公共産品的屬性,它要解決的是社會問題,也就是剛才有的同事提高的解決的是功能問題,居住功能也是社會公共産品組成的一個部分。而對“房地産”提到了4次,基本上都是涉及到“調整”“控制”,提到它擠占資源,所以這4次提到的,應該總體的按照國家的想法,實體的經濟、制造業的發展才是國家真正重視的,擠房地産其實是為了擠金融資源向實體經濟發展。

    如果随着這個水往下流,按照剛才潘總說的,我們在這里面是很有機會的。另外規劃里面還講到房地産稅的問題,它寫的是适當的時候出台,這是遲早的事情,為什麼遲一點?是要給大家一點時間,解決政府端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一個單方面的經濟問題,它涉及到的也不是一個企業的選擇問題,政府有沒有做好準備,我們判斷也沒有,所以要給一個時間。

    還有一個是住房供應體繫的豐富化,這一塊談了很多年,比如說租賃住宅和配套的土地供應模式,這個事前幾年火過一陣,後面不提了,按照現在的趨勢,後面很快又會再提,這一塊的創新的責任是在每個地方政府的,所以我們有這個産業模式,但是這個産業模式落到哪個地方,是要根據當地地方政府的設計和實踐的程度匹配的,我們是順應它,但是我們不能創造它。所以對第一個問題的總結是,這種制度性的約束是必要的,這種方向的把握有利于扭轉這種社會價值或者是扭曲的暴富心态在社會上的蔓延,實際上對我們房地産企業來講也是一樣,回到一個正常利潤的行業,做我們真正能做的事情,向内部要效益。我們真正的管理、品質和服務的提升,這些也是政策給我們指引出的方向,不是我們選不選擇的問題,誰如果不朝這個方向來做就會被淘汰。

    第二個是行業制度和發展策略,這一塊都很清楚,現在整個的行業都變了,現在這種遊戲規則下已經把邊界明确了,把企業杠杆和居民的消費杠杆兩端都降下來了,主動地把可能出現的泡沫風險解決了,這個過程就這麼一點時間,嚴格意義上來講,從去年到今年,在未來還有幾年,這個過程一定是會過去的,這個過程也對我們來講确實是很難受的,這個難受當中集聚着再次發展的機遇,就誰看能兼顧好,一邊把難的日子過下去,也就是好多人提到的活下去,二是在這個過程中,不能簡單地為了生存而活,而要為了發展而活,把我們能做的事情做到位,後面才會更主動。

    另外如果講到策略,前面有同事提到品質,這個品質是廣義的品質,這個品質是我們企業運營的品質。其實我們每個企業都知道自己在企業運營當中存在着多少的短闆,其實這些短闆如果能彌補起來,利潤率現在又何止現在下降的那一點,所以這是企業運營的品質。然後是運營賽道選擇的品質、項目選擇的品質、項目管理的品質,還有開發産品本身的品質,以及後面客戶服務的品質。這些極致的品質,最終都會體現到社會的客戶的認可、資本市場的認可,就像昨天有的專家提到的,大家現在都在看底層,大家看的底層不光是資産的問題,還有管理質量的問題,如果你是個有品質的企業,相信所有的資源都會往你身上匯聚。當然更多的是針對民營企業,因為每個企業的特點不一樣,特别是民營企業,後面可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要選擇适合自己地域的發展模式。

    最後一個是關于産品,現在講産品創新講得比較多,剛才朱靜總說到,我們應該回歸線做的事情,然後再談創新。我們回歸什麼?比如說施工工藝的技術標準和現場管理到底行不行,能不能把行業里的這些通病解決,把這些問題解決好,回到我們正常的運營節點上來。大運營是我們的一個主要的範疇,我們很多的快周轉不是快周轉有問題,而是超快的周轉有問題。我們回到一個正常的利潤和正常的節奏來做這件事情,自然可以解決很多相關的問題。同時在産品屬性上面來講,我們回歸産品屬性,我理解就是向手機和汽車學。手機和汽車非常明确地告訴我們,客戶的需求,這個客戶需求每個企業認知不一樣。但是我覺得對于它的功能需求、心理需求,它的個人愛好和興趣點,它的體驗感、性價比、購買的承受力、品質控制和品牌的營造,它的市場策略的研究,都值得房地産行業來整體學習,他們更貼近客戶,我們總是叫客戶,實際上我們很多事情是沒有按照客戶的邏輯走的。根據每個企業的特點,就像汽車一樣,有的汽車做到全産品線覆蓋,每個産品線都做得很大、很深。我們做不到,但是我們可以做小而美,把每個領域做透,這是産品領域的選擇,這跟每個企業的戰略邏輯是有關繫的,然後再匹配内部的規範標準和成本适配的標準,走出适合自己的産品路子。

    除了住宅之外,現在我們對産權公寓、公租、保障性的這種泛住宅類,還有泛園區、公共配套類,都是我們可以選擇的賽道,像這些總體的産品,最終有助于我們轉型成為一個服務型的平台,我們的定位也不是一個房地産企業,而是服務型平台,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就像會長說的,這後面有得做,不是50年、100年,是永遠有得做。

    蔡雲:接下來有請旭輝晨曦基金周昕宇總裁分享。

    周昕宇:最近很多房企在問調控政策什麼時候會見底,行業已經很難了,調控政策為什麼沒有見底?其實現在調控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把開發商消滅掉,開發商每年給國家貢獻大量的稅收,貢獻大量的土地出讓金,其實調控的目的,每一輪調控都是因為房價在上漲,房價上漲並不意味着開發商日子就好過,因為開發商的地價也貴了。所以房地産的房住不炒的政策,它的政策目標不是調控房地産行業,它就是調控房價。為什麼當中會出台一繫列的金融政策去做呢?我們會發現地價和房價的預期,開發商手中有錢,他會體高地價,勢必就會推高房價的預期,所以政策的邏輯穿透到底層,它管控的是房價,而不是管控這個行業,如果說房價回歸合理,相信相應的政策也會出現對行業友好的一面。

    對房地産行業的定位,一定要記住一個事,錢是花得完的,地是買不完的,很多公司不是因為買不到地而出問題,很多公司都是因為沒錢了才出問題,所以有時候一直在說,最近的投資窗口期非常短,今年一季度市場非常好,二季度地價非常熱,三季度政策非常嚴酷,可能一年内就經歷了春夏秋冬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面,你如果二季度買地,你可能會很虧,因為三季度的地大量的流拍以後,你會發現錢是花不完的,還是要謹慎地去花。第二是借的每筆錢都是有利息的。當下市場你的錢多,你就應該去降負債,因為你背後的負債是有利息的,你降了負債還會提升你的利潤額,而不是盲目地拿地投資,我覺得這一塊也需要去看明白。第三是地産行業要思考是多元化投資還是多元化經營。我們一直在說住宅開發是很粗犷的行業,如果你的住宅開發都做不好,你做其它行業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說某房企當年把投糧油的錢賣了茅台,其實現在就不會那麼難受了。如果當年把投足球的錢、造車的錢去買甯德時代,它也會活得很好。其實多元化經營和多元化投資不是一個概念,你可以看準這個賽道,但是你不一定有能力做好這個賽道,你把錢交給能做好賽道的企業。所以我覺得一定要把自己的能力邊界想清楚,住宅開發能做好,並不代表着能經營好其它的行業,所以要思考多元化經營和多元化投資的區别。

    最後一個是深度轉型的産品創新模式。我覺得提創新沒有什麼意義,這個行業做出來的房子一定要符合兩點,第一是一定要做有人住的房子。當未來投資客和投機客都退散的時候,這個現象更明顯。第二是造成有人買得起的房子,這個可以對着剛需、改善、頂奢,但是你最終是要讓你所定位的人群能夠買得起,這可能是變與不變,要建讓大家買得起的房子。

    蔡雲:今天的論壇到此告一段落,可以看到每位嘉賓對未來的市場充滿了期望,對未來的市場充滿了無限的期許,在行業共同努力下,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步伐會持續發展,同時以城市化和國内大循環為基礎的核心的會開啟整個持續性轉型的升級之路,展望未來,房地産行業依然會發揮它應有的功效,也是我們大家共同的願望。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