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産精英 博鰲論劍 | 萬億之後

观点网

2021-09-16 12:07

  • 曾幾何時,一路快速奔跑的中國房地産企業,暢想萬億時代就在不遠的将來。但高周轉、高負債擴張的憧憬已不可持續,在新的發展時期要如何明辨增長規律,洞悉行業周期?

    主持嘉賓

    世聯行首席技術官 黎振偉

    讨論嘉賓

    中國房地産業協會商業文化旅遊地産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蔡雲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 洪灏

    陽光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總裁 朱荣斌

    越秀房産基金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 林德良

    金地集團副總裁、金地集團開發管理公司董事長、東南區域公司董事長 郝一斌

    華宇地産集團總裁 周德康

    路勁地産集團主管董事 刁露

    黎振偉:謝謝各位堅持到最後,因為時間拖後,我們的時間被壓縮了,只有20分鐘,所以我們要抓緊。

    歡迎大家來參加這個精英對話,大家在之後的環節也會有自己的主題演講,我想在這個短暫的精英對話里面,希望各位嘉賓能把自己的精彩觀點亮出來,争取更多的聽他們下午的專題演講。

    我們這個環節的話題是“萬億之後”。這個話題是很有挑戰的,為什麼挑戰呢?因為中國房地産業都是在過去高增長中發展下來的,在去年這麼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以為房地産已經下去了,結果它還是增長了,我們的面積增長了3.2%,銷售額增長了8.7%,投資額增長了7%。

    如果今年降下來,或者是達峰了,這是很恐怖的。所以陳啟宗先生說,很多企業要退出,可能一定不奇怪。所以我的第一個問題就問,大家是否認同我們今年這個高增長的房地産,今年可能會達峰嗎?明年會不會回落?

    接着一個問題,如果回落了,行業要發展,企業要生存,路在何方,怎麼選擇?什麼增、什麼減?做什麼能夠獲得邊際的增長以及利潤?

    我相信這是在座的所有開發商都非常希望聽到的,我們這里有行業的領導,有我們的企業家,有金融界人士,大家可以從各自的角度來回答。

    蔡雲:尊敬的主持人,各位企業家,中國房地産業協會不像各位企業家有實操的經驗,在剛才上台的時候我就跟大家說,我少說,讓大家多說。

    黎總把第一個問題抛給我們,17萬億以後房地産市場的邊界,我是這樣想這個問題,作為房地産行業,作為任何一個行業,它都有一個經濟發展的周期性和規律性,我們在這個經濟發展的規律中,我們讨論17萬億、20萬億,包括天花闆,要思考這麼一個問題,我們的行業難道就是量的發展嗎?

    大家可以想像,真正的房地産行業發展,或者任何一個行業發展,應該追求長期主義的質的發展。所以我認為大家不要在量上糾結,至于它怎麼發展,完全取決于我們作為行業的操盤者、行業的洞見者,我們怎樣以好質量的房子,以我們給社會提供優質的居住物業、商業物業來占領這個行業的制高點,這可能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我們想在這個周期性發展的過程當中,有兩種方式,一是靠政府主動調控市場,它符合周期性發展規律,再一個是市場本身的調節,讓更多靠我們開發企業怎麼去順應市場發展。所以我想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糾結的應該是高質量的發展,也符合時代的發展經驗。

    黎振偉:行業需要走高質量發展。林總,您認為今年的增長達峰了嗎?到了邊界之後路在何方,怎麼尋找新的增長點?新的利潤在哪里?

    林德良:我很同意剛才邱曉華博士說的,未來房地産開發需要一些資本的賦能,因為大家也知道快周轉的背後還是需要财務的杠杆,單單靠銀行貸款嗎?我們的融資怎麼去多渠道解決呢?

    所以在這個解決的路上,大家也洞察到,現在房地産開發公司開始分拆一些品類進行上市,現在越秀地産已經從開發環節有越秀地産上市,從商業運營環節有越秀房托上市,從物業管理層面也有企業上市,希望以後資本的介入能給以後這一塊資本賦能更多的想象空間。

    剛才提到,有了這一塊能支撐後續的高質量發展嗎?剛才很多都談到從運營端解決,所以人家說做房地産開發,最後歸根到底還是做資産管理。

    黎振偉:林總談到從資産運營、金融和資産的結合去獲得高的增長,下午他還有專門的演講。

    洪灏先生,昨天我們也談到了,您是給企業做投資的,您認同什麼樣的企業的增長?

    洪灏:剛才主持人問到是否達峰,我認為粗放式的極高速的發展模式可能已經達峰了,但是高質量的增長才剛剛開始。

    如果我們忽略掉人口的增長,剛才邱博士也講了,人口增長是一個長期的比較大的挑戰,如果忽略掉舊城改造,再忽略掉我們現在人均40平米這個平均住宅面積的進一步改善,僅僅是從城鎮化率的63%上升到70%,未來10年我們釋放的對新房的需求量大概是6到7億平米左右。

    我們現在在建的面積是65億平米左右,每年大概是6億多平米,過去3年基本上是保持這樣的增速。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以前這種非常快速的,簡單粗暴的增長模式,以做大資本、做大規模、快速周轉的模式已經改變了。

    但是高質量增長的模式才剛剛開始。因為如果我們看一下中國房地産市場的結構,前4家頭部的房地産企業只占到整個市場規模的1/7甚至不到,前10家占了1/4,前50強占了一半。

    所以中國房地産市場從市場的占有額來看,尤其是從頭部房地産企業占有的市場角度來看,相比國際經驗來說是偏低的。所以在做大做強的過程中,它下一個階段的發展一定會出現一批更高質量、更好、更大的頭部的企業。

    黎振偉:洪總關注的是高質量的頭部企業,但是這個真的不容易,要做到挺難的。下一位是朱總,他下午也會有主題發言,他說陽光城現在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銷售增長了,負債下去了,您怎麼看行業的達峰,以及企業新的增長點在哪里。

    朱荣斌: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太關心達不達峰,我不在乎是17萬億還是多少萬億,反正我始終相信房地産行業是一個大賽道,很難有這麼大的賽道。

    所以我們應該關心的是在這個賽道里面,不管這個行業怎麼樣,剛才陳啟宗先生說的很好,這個行業是一個永遠的行業,即便這個行業不好了,我也相信沒有不好的行業,只有不好的企業,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黎振偉:不要關心這個指標是否達標,要關注我們的行業,我們的行業真的是方興未艾,我們這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才剛開始,所以還有得做。

    郝一斌:這個問題我之前也做過專題的研究,很多老師的報告我們也專門研究過了,大家從2014年就開始讨論這個問題,甚至有更早的,但是大家始終都沒猜到這個頂在哪兒,因為确實中國這個市場太大、太復雜了,國内的需求太多了,預測需求的頂在哪里非常難。

    但是至少有一個現象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年的增速放緩了,到了今年這個背景下,我覺得這個答案是相對比較清楚的,至少它有一個頂,因為我們有一個雙集中管理,也就是房地産開發貸款的總額和按揭貸款的總額,我們也把過去10年中國房地産銷售和按揭貸款增速做了一個拟合,它是高度吻合的,偏差不大。

    每個人不一樣,每戶不一樣,但是總體平均下來,你的首付比例和按揭比例,這個杠杆是确定的。雖然有一定的偏差,但是波動不大。也就是你去算中國貸款余額的增速,按照20%這個上限去算,你就能算出來一年能投放的按揭余額是多少。

    從這個按揭余額再反算一個比例,基本上就是你這個行業的頂。這個頂是不是市場頂,我們不好說,它至少是個政策頂,這是相對比較清晰的事情。現在貸款增速也在逐步放緩,所以增速放緩是一定的。

    我們沒法說哪個時刻是具體的頂,包括今天這個被動的局面,可能大家現在覺得被動,但是回顧全年又覺得數據很好,因為上半年超賣了,按照按揭總量余額去算,上半年賣了9萬平米,下半年就只有7萬平米可賣,要不然你的按揭沒有了。這就是為什麼目前市場上處于這種狀态。

    郝一斌:但是這個行業的總量是不是就到這個程度,我也特别贊同朱總的觀點,具體行業的總量可能是穩定了,但是對企業來講,草原上的獅子總會死去,新的小獅子總會長起來,也有小獅子夭折了,對于單個企業的成長規模,它還有很多的機會。就看誰能更好地适應環境,誰能進化,增強能力,這里面還有很大的空間。

    這個行業里面,我們過去更關注簡單的開發利潤,在這個行業總體增速放緩的時候,或者整體利潤率承壓的時候,第一點還是要把握好周期,因為你就是一個周期性的行業,你的利潤的風險很大程度來自于你對周期的把握,這是毫無疑問的,這是一切的基礎。

    另外一方面,你的基金管理能力能不能很好地把成本控制,把費用控制住,能夠通過規模和穩健的财務報表,盡可能地降低你的融資成本,或者說更多元的融資手段,去降低你的綜合融資成本。

    做好日常經營管理,可能是你活下去的一個基本,然後把握周期,你能不能比這個行業稍微跑赢一點。還有一點,如果說邊際增長,當然你轉到其它行業我覺得也不是我們探讨的問題,那是另外一個行業,你能不能在那個行業里面在你剛進入的時候就打敗那個行業里深耕二三十年的人,那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關鍵是我們能不能把這個行業的寬度做寬,比如說這個行業上下遊的領域,在房地産金融行業這一塊的多元化你做得怎麼樣,在房地産管理這個層面,在物業運營、經營管理這些層面,或者說在一些小賽道上做得怎麼樣,當然我不認為它會成為主賽道,我們10萬億的住宅,1.3萬億的商業,還有辦公樓、工業等等的房地産領域,在這些沒有涉及的領域,是不是還有一些競争不像我們的主賽道那麼充分的行業,或者你有一些适合的能力,能在那個領域再去發掘一部分你的市場份額和利潤,這是每個企業各自的判斷和選擇。

    黎振偉:郝總給我們預測了這個行業的增長,不過他也覺得從根本的指標來看,增速是降下來了。還有一點我很贊同,就是在本行業里做深做透,千萬不要把這個行業沒做透就去轉行,或者找新的東西,這是很危險的。

    周德康:這次來學習了很多,這段時間行業里大家都比較焦慮,前段時間跟一些行業里的朋友說,在行業做了這麼久,今年8月份第一次出現每個公司都沒有完成預算,還有一些朋友說,有單天銷售出現負數的情況。

    我也說,我們焦慮一下就行了,沒必要一直焦慮下去。剛才林中老師說得很好,我們改變不了世界,我們也改變不了形勢,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和壯大自己來應對。所以我們也采取了幾種方式:

    主要是防範風險,第一個風險是資金的突然坍塌風險。所以這次的題目非常好,“理性與穩健”,我們公司是從西部出來的,我一直說,西部是一個欠發達地區,發達地區在掙大錢的時候,我們在掙小錢,所以我們對利潤、規模有天生非常理性的理解。

    在防範風險的時候,我們也丢失了一些發展的機會,但是目前我們也吃到了穩健和理性帶來的紅利和好處,其實這也是我們非常好的一個現狀。還有一個就是城市下降的風險,我們想還是要練内功,把自己做得更強大一些,把服務做得更好一些,創新做得更多一些。相信在未來這個領域才有生存下去的機會。

    大家都在說我們在牌桌上,以後還要保持在上面,這是我們想生存下去很重要的一點。我也同意剛才有一個嘉賓說的要保證安全,安全很重要,我認為安全有時候比發展更重要。

    黎振偉:周總的觀點是穩健和理性中尋找機會。刁總,你們怎麼看現在新的賽道、新的增長?

    刁露:我想說兩個問題,一個是總量的問題,這個行業本身對中國經濟來講是比重非常大的行業,今天與會的嘉賓,我們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就是這個行業非常大,它不會倒,它不會沒有,它會持久地存在。

    可能有的嘉賓認為10到20年沒問題,可能有的更長,但是确定的一點是,房地産行業是會永遠存在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關于總量大的與小的問題,或者是明年增長不增長的問題,不管17萬億到明年是增長還是增長多少,首先對企業來講,一個确定的事情,我們所做的事情是解決自身的問題就好,解決自己的事情就好。

    因為這個行業賽道非常之大,我們非常幸運,不像有些其它的行業,可能本身的市場容量非常小,你要考慮你占據的市場容量有多少,這樣你才能生存,或者有些非常競争激烈的行業,你只能做到唯一,你做第一你都存活不了。

    但是在地産行業,我們要生存,我們不需要做零和遊戲,也就是說我們其實是一個合作共赢,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們就能在這個賽道上持久地奔跑,我覺得是非常幸運的,站在今天這個賽道里是非常幸運的。

    還是回歸到企業最本質的方面,在現階段,每個企業甭管這個行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還是我們到了一個谷底,面對寒冬,甭管寒冬是長還是短,我覺得回歸到商業的本質,就是企業較守好自己的底線。

    我們的底線是兩個,第一是我們的風險如何把控,我們在哪里買地,我們在哪里做投資。第二,我們的産品和服務,我們給客戶提供好的産品,未來能夠賺取合理的利潤,企業看的是一個長期主義,是一個持久的發展。所以回歸到商業的最本質,這個問題對每個地産開發企業來講是要問自己該怎麼去做。

    黎振偉:下面我們把兩個問題合在一起,這個問題有點挑戰,我們說規模與利潤平衡,我們如何去做行業發展模式的變革?

    大家知道過去一段時間某頭部企業突然面臨了生存危機,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不能再盲目追求規模,忘記了企業穩健的目標、良好的利潤目標,合理的利潤。

    我們過去大多數企業都和靠高負債、高杠杆獲得利潤的。如今在我們的規模下來之後,我們的利潤、高收益怎麼獲得呢?如果這些都降下來了,我們企業能承受嗎?我們投資者能承受嗎?如果我們要進行改變,如果這個改變可能對我們的發展模式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如果要變,我們在哪些方面是必須要變的?

    希望大家說點你們企業或者你認為的關鍵的方面,比如說要不要降指標,要不要企業瘦身,要不要收縮發展的戰線,要不要轉型、要不要創新、要不要科技等等,你們認為哪些是最重要的。

    蔡雲:在這種高速增長的時候,快速布局,高杠杆等等,它這種情況下都是可以想像的。

    但是我通過最近幾個我們行業的事件,給開發企業敲響了一個警鐘,可以說也是一個教訓,在快速增長的這些年當中,我們形容行業是蘿蔔快了不洗泥。

    剛才潘軍總也說,我們誰敢拍着胸脯說我們的房子不漏水?這些問題是很細的,但了對行業來講,比如說我們眼前的礦泉水,它要喝到我們嘴里,要經歷若幹道技術上的管控。

    同樣是個産品,怎麼拿到市場上,經受市場的檢驗,這才是我們行業要考慮的問題。至于規模和效率的不統一,這是必然發生的,因為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我們規模效率是統一的,一旦發生不統一的時候,我們就要反過來審慎地想我們自己。

    所以我一直在說,持有性物業在房地産企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都沉澱了很多。哪一家說沒有呢?哪一家以前又重視過?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的存量物業難道沒有價值嗎?怎麼發揮存量物業的價值呢?我想我們的出路在什麼地方。

    商業、購物中心是一個,文旅是一個,長租公寓是一個,包括冷鍊運輸、産業園區、數據中心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要進入的新賽道,這些新賽道怎麼做,怎麼變成可持續的收益,恰恰是房地産行業可持續穩定發展的表現。

    剛才說到這個行業不會沒有,當然不會。在這個行業當中怎麼去做?比如說我們中國房地産協會,我們從2014年開始就對這個市場進行研究,我們對長租公寓、寫字樓、購物中心、旅遊地顫抖做了行業的標準,實際上我們就想知道我們企業怎麼樣按照標準去實施我們的轉型、升級,這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

    所以面對這個市場不能悲觀,而轉型到什麼市場,深耕什麼市場,這是我們面對的問題。

    黎振偉:我們能變嗎?我們将如何變?

    林德良:作為上市公司,我們看看利潤的形成有哪幾種。第一個是開發形成利潤,快周轉結轉之後有利潤。第二個是物業運營産生的利潤,可能每天通過運營收租金産生的利潤。第三個是上市公司不能分派的利潤,也是不能作為核心利潤的部分,是這個物業評估升值的利潤。三個利潤怎麼去面對呢?

    第三個利潤就是要出表,通過REITs上市、在建工程轉移等等都可以。關鍵是物業評估升值,物業運營價值的提升,現在升值了,在開發公司里面不算核心利潤。所以我們面對三個利潤的時候,要怎麼有效地統籌,歸根到底還是布局在房地産行業里面各個領域,然後分拆上市,通過分拆上市運營評估升值産生的利潤就可以成為母公司的核心利潤。

    所以剛才說規模與利潤,未來投資者看的是你分派的利潤,所以我覺得這是可以結合考慮的。

    黎振偉:林總明天專門會有這個講題,我知道每次都是幹貨滿滿。

    洪灏:我是做金融的,我主要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們面對的挑戰。剛才林總也講了很多,有幾個部分的利潤,一個公司産生利潤的方法有很多,未來他的利潤不斷上升,但是結構都産生了變化。

    現在對評估産生的利潤,資本市場是不給估值的,我們看到現在很多經營很好的公司,它們的估值已經回到了2018年中美貿易戰的時候的水平,以及2020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的水平,現在的估值甚至比那時候還要低,甚至有一些公司整個地産闆塊的估值是比銀行闆塊還要低的。

    這告訴我們市場非常不看好這個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但是我們也知道,市場估值和價格的波動其實是受到信貸供求影響的,今年尤其到了下半年以來,信貸增長一直放不出來,可能是因為上半年幹得太猛了,要調控一下。

    如果我們看一下現在的信貸增長速度和它的規模,已經到了一個短中期的地位。

    所以在這時候我們再去通過金融市場價格波動的渲染,我們對于整個行業未來的展望,這個展望本身肯定是偏負面的,或者說它是有偏頗的。

    所以我反而覺得,尤其是從短周期來看,沒有必要那麼悲觀,因為這個估值它本身已經反映了我們行業現在面臨的挑戰。

    黎振偉:我建議洪總在明天的發言里面可以展示在不好的環境下好估值的企業是怎麼做起來的,這一點蠻重要。

    朱荣斌:房地産行業是比較傳統的行業,要探索模式轉變,我覺得還是蠻難的,但不是說不能轉。怎麼轉變?最關鍵的一個變是林中主席說的意識變化,說白了就是心态首先要變。

    我們過去這麼好的發展其實是我們享盡了時代的紅利,今天回到目前這種新的形勢,大家各種受不了,這其實可能就是我們以後的常态。

    所以我覺得在各種轉變之前,最基礎、最核心的轉變是我們的心态在轉變。如果我們心态轉變好之後,我們過去的經營開發,以後變成持有銷售、持有運營,還是精細化管理、品質的提升,企業管理上的粗放變得精細。

    有了這種心态的轉變,我覺得我們都有能力去完成相應的各種調整,在未來的格局下繼續生存下去,這是我最核心的一點體會。

    關于利潤、規模的問題,因為我所處的企業,這幾年困擾我最多的就是這個問題,我說說我的一點樸素的想法。

    第一,企業的主業小了不行,如果小了今天就沒機會坐在這里。但是大了也不一定強,我們的各種排行榜的10強、100強,包括福布斯500強企業,其實都不強,只能是大,都是大而不強。

    如果企業有了一定規模之後,還是要想辦法做強。如果大而不強是持續不下去的。又大又強是所有人的夢想,但是不見得家家都能做得到。如果說我們做大之後不能持續做強,我們還不如放棄,就做小而精。

    小是做不強的,你的國家強,GDP很高,你的綜合國力還是不夠,所以不可能小而強,但是可以小而美。有的公司不用做很大,像陳啟宗先生的恒隆,他也沒有說把規模做得特别大,多少年來就專注在自己的領域,把自己的細分賽道做得非常的極致,這都是我們企業在新的格局下的選擇和思考。

    黎振偉:朱總講的從大到強、小而精,還有一點是專也非常重要,不要把非常态變成常态,我們地産行業有這麼多精英,我們可以面臨下一個挑戰。

    郝一斌:我們有時候看短期幾個月的市場波動,這是另外一個話題,我自己的體會是,我們到了一個新階段,實際上是指一個更長微度的時間階段,我們今天的很多問題遇到的都是高增長的後遺症。

    原來是一個跑馬圈地的時代,這個行業里面因為供應不足,里面的企業很少,之前沒有這個行業,這個行業本來應該長期存在的,但是我們國家體制内這個行業很長時間消失了。

    現在已經到了去産能的階段,因為它增長得太快,有太多的資本涌進來了,所以整個行業的利潤率走低,它實際上也是代表一個去産能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面,大家如何去生存,這里面有些去産能就去掉了。

    我們看一些成熟的産品,大家在管理上都是非常完善的,都有非常高的標準。現在大家講的是我放棄快周轉,我覺得放棄高杠杆是應該的,而且你也必須要放棄。

    但是在周轉這一塊還是要保持的,你在杠杆率降低的情況下,又不強調周轉,那對你可能是雙殺的,所以這里面我們要通過你的投資做品類的控制,通過你的融資手段等等方式加快資産周轉,這是不變的,當然高杠杆基本上不是一個需要讨論的問題,行業的杠杆率已經被鎖定了。

    至于這個階段是不是永遠都這樣,或者說這個曲線是不是永遠這樣往下降,我覺得也不會。

    因為我們有一個大問題是我們大多數時候是按照短期的趨勢去替代長期的趨勢,今天的問題就是在高增長時代,我們認為這個斜線一定要拉上去。在短期大家一直擔心這個斜線會斜下去,這是都不會的,它的過程是周而復始的,這個行業的産能出清之後,行業就會穩定。

    今年下半年到四季度如果你的投資收益跟5月份的投資收益肯定不一樣,5月份的收益的溢價率很高,項目收益很差,到了11、12月份可能會修復很多,這個修復之後會不會一直上去,這也不一定,可能過段時間又會崩下去。

    任何行業都是波動向上和波動向下的,有小的波動,也有大的波動,我們需要在行業里不斷地優化我們的管理,做到精益管理,拓寬我們的行業賽道,這是永恒的話題,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一個階段的壓力就徹底心态崩了,也不能因為一段時間好,然後就開始玩命地發展,好壞都是同源的。

    黎振偉:郝總的觀點很棒,他說我們可以放棄高杠杆,但是不一定放棄高周轉,工業化、高速度的科學管理,就是要資金高效率、高周轉,但是必須高質量,提供好的服務,而不是建漏水的房子。

    周德康:我覺得這是一個平衡的問題,是一個自己是否合适的問題。我們原來一直說這個行業里要利潤,最開始從土地要利潤、政策要利潤,現在向管理要利潤。其實這幾個事情並不矛盾,可能自從有這個行業到現在都是綜合一起要的。現在向管理要利潤的時候不能随便拿土地,所以這是有一個平衡的問題。

    當年說周轉和利潤之間的關繫,我說這個話題沒什麼可談的,沒有說要周轉就不要利潤了,也沒有說要利潤就不要周轉快了,它是要選擇适合自己的方式,就像開車一樣,有的人可能時速120能控制住,有些人可能只能控制住80的時速,所以适合自己是最重要的。

    就像剛才講到自持物業這一塊一樣,這部分對很多公司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但是自持物業對現金流的要求很高的,所以這也看自己能否适應。昨天也說道什麼樣的公司能适合做自持物業,昨天有人說成本在6%以内可以做,我覺得還要加兩點,第一是你自己能控制住你的帳款,第二是你的利潤是否能夠覆蓋你的成本,這些都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也是需要自己平衡的問題。

    刁露:規模和利潤是一點不矛盾的,我覺得對于每個企業,它每年都會面對規模要定多少,利潤是必須有的。這里面無外乎是規模的增長要定在一個什麼樣的目標,剛才其他嘉賓也說了,對于自身目標的設定是特别重要的。

    對于規模與利潤這兩者如何來平衡的事情,我覺得那是每家企業自身尋找賽道的方式方法,因為每個企業的規模是來源于自己現在的主營賽道,來自房地産主營業務,還是要通過其它的賽道來補充,還是他想換賽道,這個完全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當然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每家企業對自身是否有明确的認知,哪些事情是你能做的,哪些事情是你想做但是現在還夠不着的,我覺得還是回到企業自身的問題,我們一直說一個企業怎麼來做,首先他要對自己有明确的認知,它的基因是什麼。我們每一年都有大量的投資去尋找合适的項目,我們講布局、講闆塊、講項目、講利潤、講競争對手、講産品、講定位等等,這一切都是要明确知道自己企業哪些是我們自己的菜,哪些不是。菜太大了,吃多了會噎着,菜不夠,自身又不夠增長,營養不良。

    所以找到合适自己的菜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所以不管怎麼樣,我們在談規模和利潤,這是永恒的話題,每家企業永遠是要在規模和利潤之間找平衡,無外乎自己怎麼做,無外乎自己的管理團隊,無外乎我們的管理流程、精細化、制度、激勵、考核等等方面,其實還是回到商業最本質的東西,做好自己就行。

    黎振偉:回到今天,房地産越是調控,越讓我們清醒,我們清醒地知道要回到行業的本質,回到自身的能力,回到國家的發展目標,認清自己、認清形勢,用心做,我想我們這個行業還是大有前途的。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