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見 | 疫後一年 17.36萬億銷售里的房地産韌勁

观点网

2021-01-18 23:38

  • 陰霾散去後,一切都在變好,甚至更好了。

    觀點地産網 沒有什麼比“冷靜”的數字更直觀。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房地産數據如約而至,2020年銷售額17.36萬億元、銷售面積17.61億平米、房價同比漲5.9%、開發投資額同比增速7.0%......

    國内經濟總量邁上百萬億元新台階,房地産銷售也首次跨過17萬億關口。曾幾何時,15萬億這個數字是衆人眼里難以逾越的峰值。

    歷經苦難的成績更容易被銘記,遭遇“驚濤駭浪”的2020年,房地産行業在數月抗疫、停工、停售、艱難復工之後,仍展現出生生不息的韌勁。

    每一個數字,都能在全年發展脈絡中找到印記。

    被時間熨平的折損

    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相關數據中,國内生産總值達到101.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3%,首次突破百萬億元關口。

    季度變動情況最能直接反映疫情變化: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

    房地産依然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全年商品房銷售額達到17.36萬億元,增長8.7%,跑赢GDP增速,增速比1-11月份提高1.5個百分點,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銷售面積約17.6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6%,增速比1-11月份提高1.3個百分點,上年為下降0.1%。

    若從各大地區進行拆解,2020年東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額約9.57萬億元,增長14.1%;增幅遙遙領先。對一線體感最清晰的房企而言,為何華東土地競争激烈?也就不言而喻了。

    受到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的中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額約3.59萬億元,增長1%,可見疫情並未對整體銷售造成較大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房地産迎來了“翹尾”行情,12月單月商品房銷售面積為2.5億平米,同比上漲11.5%;商品房銷售額2.46萬億元,同比上漲18.9%,這個數據也刷新了史上最高單月紀錄。

    以北京為例,根據中原地産數據,2020年北京新房住宅實現網簽4.9萬套,12月新房成交量同比增長52%,二手房全年成交16.9萬套,分别創最近5年和4年新高。

    取得這樣的成績並不容易,畢竟房地産業曾經歷了疫情首季的“至暗時刻”。

    數據顯示,2020年首2月,房地産受疫情影響最大,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8475萬平米,下降39.9%;商品房銷售額8203億元,下降35.9%。直至前8月,銷售額同比回正,前10月,銷售面積與2019年持平。

    數據來源:統計局官網

    不誇張的說,對房地産企業來說,首2月是從開發到銷售全方位的停滞,生産經營被按下“暫停鍵”。地産項目停工、售樓處關閉、整個房地産交易市場處于冰點狀态,絕大多數企業面臨無營收,而有确定性支出的局面。

    呈現到明面上是陡降的銷售,在觀點指數監測的100家重點房企中,首二月疫情籠罩下,TOP100房企總銷售金額8987.3億元,同比下降25.7%,2月較上年同期下降44.9%,單月銷售額為近14個月以來最低。

    不過,困境中總是能凝結出更多智慧成果,若将“危機”二字進行拆解,則是危險與機遇。

    相比起坐等疫情退散,地産人更願意發揮主觀能動性“自救”。

    疫情期間,碧桂園、保利、金茂、龍湖、中海、華夏幸福、旭輝、泰禾等紛紛推出網上購房營銷渠道,甚至打折促銷等手段,意圖提前鎖定更多的簽約金額。

    作為銷售的輔助手段,這一措施並不能短時間大幅轉化為銷售額,所幸随着疫情逐漸受控以及各地解封,全國復工復産的進度也快速鋪開,房企銷售開始逐漸回升。

    觀點指數統計的數據顯示,3月TOP100房企總銷售額為7569億元,環比上升143.1%。

    地市、房價面面觀

    疫情期間,央行也适時推出寬松貨币政策,包括于2月向市場投放投放資金1.7萬億元;降低1年期2000億元MLF中標利率;通過引導LPR利率下調推動市場整體利率下行。

    降準降息疊加政府因城施策的幫扶措施,都為疫後復工復産注入了強心針。較好的資金環境下,房地産也獲得了源源活水。

    根據統計局披露的房地産開發投資情況,全年國内房地産開發投資14.1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0%。房地産開發企業到位資金約19.3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1%,增速比1-11月份提高1.5個百分點,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其中,國内貸款26676億元,增長5.7%;利用外資192億元,增長9.3%;自籌資金63377億元,增長9.0%;定金及預收款66547億元,增長8.5%;個人按揭貸款29976億元,增長9.9%。

    雲去風平,疫情帶來的折損被時間漸漸熨平,一切開始恢復正常運轉。與銷售同步回溫的,還有地市。

    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到,疫情嚴重期間,重慶、天津、武漢、上海、深圳、鄭州等12個城市推遲挂牌近期計劃拍賣的土地,土地供應驟降。據不完全統計,疫情中心武漢2月取消或延後出讓的土地宗數達18宗,涉及土地出讓金超過300億。

    自3月復工復産後,全國土地供應規模快速上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單月,土地購置面積1182.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8%,較3月提升25.9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721.5億元,同比增長82.3%,較3月提升75.8個百分點。

    三四月開始,百輪鏖戰、高價奪地的情境在各地上演,土地市場熱火朝天。初冬乍冷人無懼,房企對後市顯然不悲觀。

    當然,這是各種因素疊加的結果:質素較好的地塊集中供應、利好政策如允許延期或分期繳納土地出讓價款等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業參拍意願,加快了土地市場成交,拉動房地産開發投資回暖。

    企業自身也有較大的拿地需求,一位業内人士指出,企業一般都會制定收入模型,疫情導致兩三個月斷檔,要求企業趕快補貨壓縮開發周期,從而平移往下走的趨勢。如果出現了比較大的斷檔或波動,則會影響信用及評級,從而導致資金成本上升的惡性循環。

    “年初一段時間經營環境相對寬松,還有幾次降息背景,融資成本在下降,部分企業的資金面有所改善。改善的時候,錢得投出去,轉化成土地儲備。”

    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全年土地成交價款約1.73萬億元,增長17.4%,增速比1-11月份提高1.3個百分點,上年為下降8.7%。房地産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5536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降幅比1-11月份收窄4.1個百分點,比上年收窄10.3個百分點。

    如此看,2020年全國土地均價為6763元/平方米,同比漲幅為18.7%。房價亦有所上漲,2020年全國商品房均價為9860元/平方米,同比漲幅為5.9%。

    年内,寬松的信貸政策之外,不少地區亦發布各種人才政策刺激市場需求,以深圳為典型的城市出現了明顯的打新潮。

    市場熱了,也需要一盆“冷水”,杭州、東莞、甯波、鄭州、深圳、南京等城市随之收緊調控,以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就如同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的那般:“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再之後,就是地産行業中耳熟能詳的“三道紅線”的出台。

    回溯2020,不盡全然是冰渣里找糖,恐懼與希望交織,長夜藏着破曉的機遇。這不,陰霾散去後,一切都在變好,甚至更好了。

    成見 | 置身于龐雜喧鬧的外部世界,多數情況下我們並不是先理解後定義,而是先定義後理解。

    撰文:陳玲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