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譚 | “土地出讓收入優先支持鄉村振興”答記者問

观点网

2020-09-24 18:03

  • 房地産離不開政策與宏觀經濟、金融大環境。高屋建瓴、大處着眼,才能真正讀懂房地産。

    國新辦:長期以來城市建設對“土地财政”的依賴性很大

    9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兼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局局長吳宏耀介紹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有關文件情況,並答記者問。

    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到,會上介紹,《關于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的意見》文件明确提出,從“十四五”第一年開始,各省(區、市)要分年度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到“十四五”期末,以省(區、市)為單位核算,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要達到50%以上。

    韓俊表示,土地出讓收入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土地增值收益主要還是用在城市,城市建設可以說對“土地财政”的依賴性是很大的。

    他列舉統計數據,從2013年到2018年全國的土地出讓收入累計高達28萬億元,扣除成本性支出以後,土地出讓收益是5.4萬億元,占到了土地出讓收入的19.2%。土地出讓支出用于農業農村資金合計是1.85萬億元,僅占土地出讓收益的34.4%,占土地出讓收入的6.6%,用在城市建設的比例比農村要高得多。

    據其會上提出,随着城鎮化進程加快,征地規模和土地出讓規模不斷擴大,土地出讓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也大幅度提高,向城市傾斜的土地出讓收益分配格局,确實是有力地促進了城市建設。2019年中國城鎮常住人口已經由1978年的1.72億人,增加到了8.48億人,城鎮化水平由17.9%提高到了60.6%,可以說經歷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城鎮化進程。

    他同時也指出,長期以來,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偏低,這是造成農業農村建設投入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

    “最近幾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一年要達到6、7萬億元,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相當于“三農”增加了600、700億元的投入。毫無疑問,這項改革的逐步實施,将會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一個有力的資金支持。”

    國新辦:允許北京、上海等地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

    9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兼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局局長吳宏耀介紹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有關文件情況,並答記者問。

    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到,關于土地出讓收入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等問題,韓俊回應,土地出讓收入現在一年高達6、7萬億元,今年有可能突破7萬億元。但是土地出讓收入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經濟發達地區,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中心城市,土地出讓價格高,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規模大、計提資金就多,但是這些地方農村的發展水平也相對較高。

    “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特别是在縣一級,土地不值錢,價格很低,差距太大了,這些縣可能土地就幾十萬一畝,到了省會城市土地就到了千八百萬一畝,甚至到了一些更重要的地段就是數千萬一畝。這些欠發達的縣市土地出讓收入實際上是不多的,但是這些地方鄉村振興補短闆的任務是非常重的。”韓俊強調。

    為了防止出現有的地方計提的資金用不完、有的地方計提得很少,《關于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的意見》對健全中央和省級适當統籌的資金調劑機制作出了安排。

    首先,允許省級适當統籌,第二是中央統籌的資金向部分地區傾斜,第三是對北京、上海等少數省份适當放寬要求。韓俊稱,北京、上海等地的土地出讓收入是很高的,但是農業農村占比較低,對于這些地區,允許根據實際需要來确定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具體比例。這些地方雖然可以自主确定,但是文件有一條硬要求,也就是說,必須确保土地出讓收入用于支持鄉村振興的力度不斷增強。

    廣東省省長: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9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馬興瑞,中共深圳市委副書記、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長陳如桂,中共珠海市委副書記、珠海市人民政府市長姚奕生,中共汕頭市委副書記、汕頭市人民政府市長鄭劍戈介紹廣東省經濟特區發展成就,並答記者問。

    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到,馬興瑞在會上介紹,廣東紮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以特區新作為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堅持“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紮實抓好規則銜接、設施聯通等工作,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順利通車,民生領域“灣區通”全面推進,形成強大“虹吸”效應,充分展現出“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勃勃生機。

    其續稱,聚焦“五大戰略定位”和“五個率先”重點任務,出台支持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的繫統政策措施,加快打造全球標杆城市,形成與大灣區利好疊加的“雙區驅動效應”。推動深圳與廣州“雙城聯動、比翼雙飛”,形成牽引帶動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建設的強勁動力。

    此外,馬興瑞表示,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以特區新探索持續激發發展活力。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力推動綜合改革試點等落地見效,在要素市場化配置等方面積極探索,大力推進“放管服”、商事制度、數字政府等重大改革,深圳成為全國營商環境最優的地區之一。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高標準建設廣東自貿試驗區,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加快推進汕頭華僑試驗區建設,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海南自貿港的戰略對接,提升在國内國際雙循環中的地位和作用。

    “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特區新優勢加快轉換發展動能;大力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以特區新擔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他也提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特區新實踐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着力打造優質均等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繫,用心用情用功解決教育、醫療、就業、養老、住房、環保等關繫群衆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下足“繡花”功夫推進社會治理智能化、科學化、精準化,特區面貌發生新的變化,人民群衆得到更多實惠。深圳市最低工資標準、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智慧城市發展水平均居全國領先水平,成為我國超大城市治理的樣本。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樓市

    政策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