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飛與觀點面對面:資管造雨者 | 博鰲20年

观点网

2020-08-02 15:28

  • 見證光大安石飛速發展的十三年里,陳宏飛始終保持平常心。

    編者按:二十年時光,無論是對人的一生還是一個行業的歷史,都是厚重而且無法割裂的。

    對于中國房地産而言,過去二十年是高速發展的黃金年代;對于博鰲房地産論壇而言,二十年就是過去的全部——她從創立以來就伴随着房地産一路向前,記錄着這二十年恢弘的歷史。

    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值此“博鰲20年”之際,觀點地産新媒體遍尋二十年來中國地産商業領袖們的傳奇故事與獨特視野,並推出“博鰲20年”繫列采訪特稿。

    未來,我們還将繼續見證。

    觀點地産網 與陳宏飛的見面比想象中來得更快一些。

    從地鐵2号線車公莊站C口出來右轉,路過大門緊閉的梅蘭芳大劇院,進入中海國際中心大廈。

    經測量體溫及出示北京健康碼無虞後,我們提前半個小時到達了本次約訪地點光大安石北京總部。落座後不久,陳宏飛便大步邁進了會議室。

    保持着一米以上的社交距離,借助寬大玻璃窗帶來的明亮自然光,我們得以近距離觀察到這位在不動産資産管理領域深耕了逾15年的光大安石領跑者、資管行業的“造雨者”。

    盡管他對此表現得非常謙遜:“在股東會和董事會定的方向里去工作。”

    作為光大嘉寶總裁、光大安石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宏飛極少在媒體上公開露面。

    相較于2016年首次出席博鰲房地産論壇,戴着口罩的陳宏飛眼神清亮,黑色腕表、短袖襯衫和卡其色長褲的裝扮仍保持着高度商務範,只有增添了幾絲白發。

    談資管:地産不止住宅金融不止投機

    訪談當日,正值首批抗疫特别國債的發行。

    陳宏飛多次表達了對服務性企業和零售業企業的擔憂,尤其是對這兩類企業的從業人員的就業和生活以及相關社會問題的擔憂。

    毫無疑問,尚未終結的疫情對出租率和租金帶來了負面沖擊,但他把關注點放在了服務實體、全力抗疫,國家如何通過财政和貨币手段的調整來支持實體和民生的繫統問題上。

    一方面,為租戶提供更高效、更優質的服務,才能讓他們做更好的生意;另一方面,租戶好起來了,作為空間提供者的光大安石才能提高自己的收益率。

    陳宏飛有自己的信心,作為光大控股和光大嘉寶旗下不動産投資管理平台,截至2020年3月末,光大安石累計管理規模超過1160億人民币,已成功退出超過700億投資、逾110個項目;整體投資回報率雖從未對外公布,但以其成名之作重慶觀音橋大融城為例,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13年前,彼時光大安石的前身“亞雷投資”正是雷曼兄弟銀行負責大中華區地産業務的投資公司,因光大控股與英國安石集團的入股,得以平穩度過2008年金融危機,又在2016年引進光大嘉寶作為第一大股東注入A股上市公司體繫,一步步轉變為國内最大的不動産資管公司之一。

    2007到2020這十三年,陳宏飛親身參與了光大安石的發展,也見證了國内資管行業由冷轉熱,他對整個行業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在中國做地産基金,住宅往往是無法回避的話題。陳宏飛也認同,過去國内唯一高回報的不動産投資産品是住宅;但本應與住宅區别對待的商業地産,卻也因地産已經從概念上被住宅“捆綁”而受到過度限制,這是期待監管能繼續完善的方向。

    作為地産基金業務的踐行者,光大安石将自己定位為城市運營商——地産開發業務大多作為綜合體項目的組成部分,盡管公司也具備很強的住宅開發能力。

    國内目前存在兩類地産基金,一類是開發商背景,大多數是為自己的項目融資;另一類則是光大安石這樣的獨立私募基金,其目標路線是形成穩定現金流,盡管短期盈利更低、掙錢更慢,但能以更低的風險創造出更長期的回報。

    不動産基金管理平台很多,但真正能做到覆蓋“募、投、管、退”全産業鍊並走出自己風格的,光大安石是個中翹楚。光大安石更側重于通過重新定位運營,通過資産管理實現資産增值。

    這得益于很多條件:資管行業的日漸崛起,光大集團的鼎力支持,投資者的信任與耐心,團隊的持續運營,資産的成功退出與價值釋放,以及以陳宏飛本人為代表的外資經驗本土化。

    他並未提及此前在外資地産基金任職的那些年,但從時間上推算,其投身資管行業的2004年恰是國際地産基金入局中國房地産行業的開端。

    無論是房地産開發還是資産證券化,“美國模式”從太平洋彼岸流傳至中國,來自凱德、GIC、摩根斯坦利的國際資金在2004這一年紛紛投向了中國房地産,地産基金時如雨後春筍,而香港首只REITs領匯登陸港交所則代表着商場和停車場第一次被打包出售。

    雖然美國的次貸危機日後發酵成了全球性金融危機,導致地産證券化與抵押貸款市場神話不再、房利美與房地美宣布破産退市並由美國政府接手,但在廣泛吸取和借鑒國際地産基金的經驗和教訓後,陳宏飛對于地産基金在中國的本土化則多了幾分心得。

    其一,在住宅和商業地産中,光大安石選擇了後者;其二,不賺快錢、持之以恒。

    2009年,光大安石與聯想控股收購了重慶觀音橋大融城項目,光大安石作為管理人,花費一年時間将這個重慶江北爛尾樓改造為青年購物中心,並在2016年通過在深交所發行的類REITs産品“首譽光控-光控安石大融城資産支持專項計劃”順利實現了前一輪地産基金投資人的退出。

    由此,光大安石開創了國内“PERE+類REITs”(房地産私募基金+類REITs)的先河,並将此經驗復制到旗下更多商業地産項目上。2018年末,全國首單地産基金儲架式商業類REITs(規模100億元)花落光大安石。

    2019年,光大安石先後發行了“光證資管-光控安石商業地産第1期靜安大融城資産支持專項計劃”、“光證資管-光控安石商業地産第2期觀音橋大融城資産支持專項計劃”。其中,“光證資管-光控安石商業地産第1期靜安大融城資産支持專項計劃”獲評2019年度中國房地産金融最佳創新案例獎。在國内公募REITs仍未完全放開的今天,光大安石的資産證券化模式值得商業地産和金融機構等從業人員學習和借鑒。

    至于公募REITs什麼時候能從基礎設施推行到商業地産,陳宏飛認為現在還沒有理由和依據去做預測。

    他笑道:“過去這些年,我們也不是以預測這個來建設我們的投資能力和資管能力的,我覺得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這樣才能心無旁骛。”

    除去房地産行業,金融行業是地産基金的另一個密切聯結者。談及金融,因過去的地産私募基金多為“明股實債”,相當于為整個社會加杠杆,陳宏飛認為過度的金融化並不可取。

    逢此全球疫情,如何保證平穩、保證就業,如何加大資源傾斜和定點扶持,是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家都需要考慮到的。從金融的角度而言,陳宏飛稱減少投機、服務實體才能創造更多的資管價值和社會價值。

    作為地産+金融的結合體,不動産資管行業應該如何踐行?陳宏飛對這個問題思考了很多年。在13年的發展歷程中,光大安石為城市更新領域創造了很多響應國家号召、創造就業機會、造福城市的經典案例,這些項目既為投資人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回報,也為城市的發展發揮了企業的擔當。

    最終,他歸結到至今未能從監管上區分住宅和商業地産這一點上,“這個行業為什麼會被限制呢?他是城市經濟活動、就業和稅收的載體,是基礎設施,我覺得真正要解決的是這個觀念的問題。”

    對于未來,他始終抱以信心。當經濟逐漸放緩,短期高收益、高風險的投機市場會逐漸縮小,今後更多的機構與個人會青睐長期穩定、收益相對低、更安全的資産。

    同時,随着城市化進入尾聲,中國進入中低增長的新常态以後,真正的地産私募行業會逐漸成熟。

    據中基協最新數據,中國資産管理總規模為53.75萬億元。其中,私募基金規模為14.35萬億元、占比未及三分之一,而地産基金管理規模1.7萬億元,占比僅為中國資産管理總規模的3%,今後發展是大有可為的。

    談公司:與志同道合的人做正确的事

    見證光大安石飛速發展的十三年里,陳宏飛始終保持平常心。

    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訪談中,光大安石的團隊被頻繁提起。成熟、穩定、專業,陳宏飛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光大安石的管理團隊)有遠見、志同道合的一群人,願意為這樣一個可期待的行業去奮鬥。我們每一個領域都有市場頂尖的人才,很多讓我自己覺得非常服氣的人,我們形成現在這樣一種合夥人文化,彼此平等,信任,依靠”。

    從亞雷投資到今日的光大安石,外資基因與央企平台的結合賦予其扁平化管理、勇于創新、試錯優選、結果導向、自然選擇的獨特優勢。

    高評價的同時也伴随着高要求,而資管行業的人才從不貴多而貴精。要做到貫穿整個業務線,離不開“募、投、管、退”全鍊條的整合,從投資到資本市場、從開發到商業,光大安石要的不是“Super Star”,而是将相應領域中優秀的人聚合在一起,在看好的領域里潛心專注十幾年。

    2018年,光大安石通過整合美國本土資管公司Arrow RE Holdings,建立了光大安石美國公司,以本土團隊耕耘美國當地項目。

    據陳宏飛介紹,目前公司絕大多數資源都投放于中國大陸,美國投資占比很低,但美國團隊的意義不僅局限于業務。通過對不同周期、不同市場發展階段的介入,光大安石可以借此建立平台的國際化視野、思維方式以及客戶網絡,幫助公司更好的理解風險和機會。

    從金融市場規模、結構、自由度、創新工具等方面看,美國市場無疑更為成熟,但中國市場也有獨立的創新,兩個市場都有必要彼此互為借鑒。

    通過跨周期、跨領域、跨市場的團隊組建和信息輸入,光大安石可以更好地規避風險,抑或是在周期中抓住機會。目前中美關繫起伏,尚不足以完全限制住美國的投資者,資本還是會到中國來。

    陳宏飛高度認同了中國近兩年來不斷加大力度的開放政策,表示從長期的中美關繫來看,競争是必然的,全球化分工也是必然的。外資的入場必将進一步助推國内經濟市場化、結果導向化,同時國内企業所面臨的競争将會更為激烈,但更應相信中國企業家的創業創新能力:在中國市場乃至國際舞台上,中國企業在各個領域最終都能占據一席之位,甚至跻身前列。

    此外,從時代發展的角度出發,陳宏飛提到,早年國人因受困于物質匮乏,更多需要考慮基礎需求及營生問題,思考和行為都帶有一定投機屬性;通過近幾年全球化經濟發展,中國整體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平日趨漸高,企業開始更注重經營管理細節,從業人員在國際化視野、創造力、審美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極大的進步。

    就其從早年于中外頂級名校建築學、房地産專業的求學經歷,到後期多年致力耕耘金融地産業,陳宏飛對不動産資産管理始終保持着專注和熱情。

    深耕細作十三年,成就了今天的光大安石,它凝聚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在長年累月的工作中不斷地順應新的變化、承接新的挑戰,一起創造了諸多“第一”,專注致遠、順勢有為,言之如斯人也。拍攝環節是我們采訪的例行流程,陳宏飛将拍攝時間更多地留給了光大安石總部開放式員工圖書區域。或坐或站,他在鏡頭外同樣保持着不錯的耐心。

    工作之余,陳宏飛也愛鍛煉身體、嘗試新體驗並堅持長期閱讀。書籍涉獵範圍有物理、生物、社會科學和人物傳記,用閱讀的方式與智慧交談、保持思辨,他相信自律給予人自由,積累給予人力量。

    陳宏飛認為,在經營規劃與開發建設中需要一些想象力,一代人會比一代人進步,但越是優秀的人才越應該投入到實業去。各行業各平台更應為人才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賦予更有向心的企業文化、吸引並凝聚志同道合的夥伴,組成一支專注專業、穩定向上的團隊。

    “我們在一個好的國家、好的時代做着好的事情,自然就會有好的成果,不去想太多,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至于光大安石的下一步發展,陳宏飛稱公司一直在積極拓展業務。

    現如今,疫情之下出現了很多收購、委托管理的機會,光大安石致力于幫助手里資産出現運營困境的機構或業主,提供更優質的專業服務。

    中國在本次疫情防控中的優異表現極大地燃起了國内外投資人的信心,疊加跨境資産目前處于逆全球化階段,陳宏飛認為整個亞洲、中國的經濟在全球的權重還會上升。

    至于收購標的,他認為中國的行業變化太快,熱點追不過來,“實際上現在沒做好、有很大空間需要我們去改造、運營和增值的資産才是好資産”。

    翻開光大嘉寶與光大安石的上市紀念手冊,上百名員工洋洋灑灑為公司獻上了祝福。

    陳宏飛的那一頁,四行五言簡短有力、朗朗上口,是祝福也是希冀:“笃行安天下,有為石敢當;順勢同風起,致遠九萬里。”

    以下為觀點地産新媒體對光大嘉寶總裁、光大安石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宏飛先生的采訪實錄:

    觀點地産新媒體:這次疫情對不動産資産投資和管理的影響如何?房地産作為另類投資領域的重要分支,是否會在疫情復蘇過程中成為投資的避風港?

    陳宏飛:應該說還是有很大的沖擊,這個是各行各業都面臨的問題。

    說到底,我們運營的商業不動産也好,辦公樓也好,物流、酒店也好,是一個經濟活動的載體、基礎設施。大家不能上班了,不能辦公了,租賃的速度減慢了,寫字樓的出租率還有租金都會受到影響。

    可能物流的沖擊小一點,但總體來說,普遍性的、宏觀的經濟壓力會在各行各業滲透。

    我更擔憂的是實業服務業的承受能力,背後的就業和社會問題。不是先考慮我們自己怎麼樣,而是這個繫統會怎麼樣。

    為了保證平穩,為了保就業和社會穩定,更多的資源,包括金融、财政政策等應該傾斜、直接扶持這些企業。他們好了,我們也會變好。

    整體來說,因為疫情,資本可以期待的投資回報會下降。從經營來說,需要考慮這些物業的收益也會下降,主要是看能否跑赢社會平均回報率。

    除社會責任外,我們要加強的是運營,進一步控制成本、扶持商戶。

    比如購物中心受到沖擊以後,我們也幫助業主進行線上銷售、舉辦活動等,也和外面公司聯合起來,更高效地為租戶提供服務。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通過更好的服務讓租戶能做更好的生意,提供我們應有的貢獻;同時,商戶能夠生存下去,我們就有機會提高收益率,跑赢市場。

    至于說地産是不是避風港,剛才我說了,因為相對首當其沖的企業,電影、體育、餐飲、線下教育、旅遊、航空等産業,地産運營商确實要有緩沖,但這個社會真正需要支持的是一線做實業、做服務而陷入困難的人和企業,大家應該全力以赴防疫、抗疫,去支持醫生、社工,支持各種小生意人,這是更重要的。

    不能說地産是避風港,銀行是避風港,線上企業是避風港,就慶幸自己可以遮風避雨,要先考慮在風雨中打拼的人,為他們加油,為他們纾困。我們是一個生态體繫。

    觀點地産新媒體:受疫情影響,多數資産或項目賣方涌現出了巨大的現金需求,光大安石是否會加大收購?

    陳宏飛:确實有很多的收購、委托管理機會。

    作為資産管理公司,我們並不太從中短期波動的角度考慮問題,更願意幫助手里有資産、運營上面出現一些困境的不良資産、債權方、債務方、業主,去提供專業服務。今年會有機會的,我們一直在積極拓展機會。

    現在主要是股權投資,看價格。中國的行業變化很快,大家都看好、容易做的很快價格就高了,高了以後就不是好東西了。沒人搶的里面就有好東西,而且不光是沒人搶,有空間需要我們運營、增持才能體現價值的東西是好東西。

    觀點地産新媒體:近年來,商業地産面臨存量瓶頸,甚至部分地區租金不抵融資成本,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光大安石如何有效提升物業價值?

    陳宏飛:我覺得短期資金的需求方還比較多。其一,住宅開發市場大、利潤好,資金的需求方會推高利率,所以長期經營的資産可能會有負杠杆的現象。其二,有高收益的短期産品競争推高了利率。

    因為市場上唯一高回報的産品,在我看來應該就是住宅,這里面有個預售杠杆的優勢,這個市場可能還有一段發展時間。

    對我們來說,因為上市公司光大嘉寶目前被歸屬為房地産開發經營的公司,我希望還是把我們認定成城市運營商,在這個角度上看政策。

    如果是住宅的話,政策不會放松、也不應該放松,因為“房住不炒”是大勢所趨,穩定房價事關民生福祉。只不過對我們來說,發展方向不只是住宅。

    我們是運營公司,是對不動産的運營、推廣和服務,包括對商家做很深的服務。我覺得不太一樣,因為這個本身不是賺快錢,而且是每個城市都需要的,我們創造就業,改善民生,也不推高房地産、住宅的價格。

    這是一個監管的滞後,還沒有把商業地産和住宅分開,是監管的一個盲端。

    觀點地産新媒體:目前光大嘉寶“雙輪驅動、輕重並舉”,包括光大安石有涉及商業、物流、城市更新等業務,您比較看好哪些業态的發展?

    陳宏飛:從雙輪驅動逐步轉向資産管理,這是明确的信号,也是董事會定下來的。

    作為資産管理機構或者運營機構,在市場上會看到一些綜合體的機會。正因為也具備住宅的開發能力,所以遇到綜合體里有住宅的項目機會時,光大嘉寶和安石憑借全産業鍊能力可以做下來。

    觀點地産新媒體:金融去杠杆之後,私募募資難度加劇,同時,國内私募股權投資相對國外顯得收益不佳,未來這種情況會怎樣變化?房地産作為當前的高收益替代性資産,是否會繼續吸引更多資金流向房地産基金?

    陳宏飛:第一,私募難的原因是沒有公募退出渠道。有了IPO,才有Pre-IPO;有PE,才有VC,所以地産私募市場也需要成熟的地産公募二級市場來推動。

    第二,對産品而言,中國在高速發展的階段,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對很多投資者吸引力不夠。當經濟逐漸放緩,靠短期高收益的投資機會逐漸縮小、變少,在這種情況下,市場逐漸成熟,會有更多機構、個人接受長期穩定的相對低的收益、安全的資産。随着城市化進入尾聲,中國進入中低增長的新常态後,地産的私募行業會逐漸成熟。

    但是私募基金應該是真正的權益類資産,而不是過去的夾層債。過去很多私募明股實債,實際上給社會加杠杆,現在杠杆高了,就應該限制。

    去杠杆以後就等于把斜路堵上,最近基礎設施的REITs又把正路打開,市場會慢慢發展起來。

    觀點地産新媒體:公募REITs試點政策在4月正式落地。公募REITs在中國的閘門是否會就此打開,光大安石将如何抓住這一次政策的機會?

    陳宏飛:作為從業者來說肯定是期待,但至于什麼時候推動到商業市場,我是沒有任何依據去做預測的。

    過去這些年來,我們也不是以預測來建設投資能力和資管能力的,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去做預測,才能心無旁骛的做好真正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但是這個行業的完善,确實是需要形成閉環。

    觀點地産新媒體:光大安石作為獨立的私募基金,與開發商為背景的私募基金,兩類私募在經營模式上有哪些差異?

    陳宏飛:很多開發商背景的私募基金可能跟我們類似,但他們還是做融資為主,特别是給自己的母公司做融資,這是很多基金設立的初衷。

    此外,開發商的強項是拿住宅拿地開發,也好掙錢,所以這些基金主要還是圍繞住宅。即使不是給自己融資,也是給其他的住宅開發商融資,或者跟其他的住宅開發商進行股權合作。

    我們是從金融的角度建立的基金公司,當時認為中國的保險、銀行、理财、公募市場的投資人最終會對長期穩定現金流有需求,這個穩定的現金流和國債、股票、債券一起,做長期的配置安排,這是我們的初衷。

    因此,我們的能力在資産運營方面,不斷适應市場和城市規劃的變化,在一個項目上找到最佳用途,持續産生現金流。這相對于開發商背景的私募基金收益率較低,周期更長,再投資的風險更低。

    我們最大的優勢是磨合了一支隊伍,這支隊伍理解投資、投後、開發和商業運營,互相深度整合。我們自己的資本市場團隊也對投資和運營環節有着深度理解。

    光大央企金融控股集團的背景也是一個好形象,平台+團隊形成了對長期發展的信心。

    觀點地産新媒體:您怎麼評價公司的管理團隊以及自己的管理風格?

    陳宏飛:我們是非常有遠見、志同道合的一批人,願意為一個職業階梯很長的這麼一種行業去奮鬥。

    這個行業非常復雜,要做到投前投後整合、資本市場和投資整合、開發和商業整合。

    沒有人可以在每一個領域做到最好,而我們又希望團隊每一個人都在那個領域是最優秀的,所以說企業文化只能是扁平的,由各個專業來一起去磨合、去商量,是合夥人文化。

    另外,因為行業在中國沒有成熟的模式,通過試錯去優選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觀點地産新媒體:光大安石在2018年組建了美國團隊,您也曾在美國從事房地産投資管理,您覺得中美兩地房地産基金運營模式有怎樣的差異?

    陳宏飛:美國市場成熟的投資人、資金來源非常多。我們美國的團隊在美國募集基金,團隊不是Super Star,投入不大,但是可以更深的理解成熟市場的最終投資人會形成什麼樣的判斷。

    疫情在美國影響也很嚴重,投資人表現得相當成熟:你盡力去做,信息披露透明,他們都能夠理解,而且美國市場沒有中國市場過去那麼多明股實債。

    另一方面,中美市場節奏不同。有跨周期、跨領域的團隊和信息的輸入,會更好的規避風險、抓住機會。

    觀點地産新媒體:您在博鰲房地産論壇上曾表示,光大安石有極少量資源投資在國外,這讓投資國内時保持冷靜。疫情席卷全球,保持冷靜是不是更重要了?

    陳宏飛:我們在境外沒有投入太多資金,美國團隊也是以募集美國投資人的錢去發展為主,資金跨境影響不大。

    長期看,中美還是有競争。全球化也有周期、回調,但是我們認為全球化還是主流方向,所以我比較認同國家的開放政策。

    美國資金會流入到中國市場來,我們的團隊在美國相當于做廣告,接觸了很多美國投資人,對中國有興趣的會過來,美國並沒有真正管制投資。

    中國人很勤奮,雖然投機屬性也比較強,但這是高速發展時必然的情況。随着經濟減慢,看重經營、注重細節的精神越來越多,特别是年輕一代生活環境好、視野國際化,投機的氛圍反而少了。

    可能早一代,我們都很窮,要掙錢,很急,很難說管理、經營,但是現在也算邁過一個檻,一代人會在上一代人創造的物質基礎上進步。

    另外政府的導向也是對的,應該保持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包括房住不炒、金融去杠杆,把P2P等物化心靈、追求暴利的東西壓制住。新一代的成長,加上政府的導向,會把過去過度金融化的方向調回來,不是所有人都琢磨着做投資、做金融。

    對于國運或者是大的周期,我們肯定是随着周期走,保持敬畏,不去做短期賭注,兢兢業業地用匠人精神,用想象力把事做好;然後在大的國家發展、資産管理發展的過程中,自然就會增長。

    我們在一個好的國家、好的時代做着正确的事情,自然就會有成果。

    觀點地産新媒體:國家已經取消外資股比限制、放寬外資機構準入條件,銀行、保險、證券、基金、期貨迎來全面開放。對此,國内機構如何提高競争力?您怎麼看今年房企的融資環境?

    陳宏飛:如果不特意保護,其實任何行業在中國市場上,中國企業都能有好位置。中國企業家具備強有力的創造力、競争力、創業能力。

    我們做的是政府應該支持的事,不管是對租戶、對投資人、對城市更新,這麼一個行業為什麼會被限制呢?真正要解決的是這個問題。

    我們主要市場在中國,如果在海外發債,是考慮境外市場。

    觀點地産新媒體:與不動産資産管理打交道近20年,如何保持激情與理想?

    陳宏飛:首先需要想象,它未來是怎樣美好的樣子——很多人、快樂的在這個平台工作、生活、居住等等,要有想象力,還要有實現能力。

    我是學建築設計出身,覺得這是城市或者民衆非常需求的、有社會意義的,有動力去做一些事情。

    從落實層面,處理方方面面的問題足夠刺激想象力,也會有足夠的挑戰。

    我們沒有任何兩個産品是一樣的,所有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别人運營不下去了才去收購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定制需求,每天的工作都是新鮮的。

    觀點地産新媒體:領導一家資産龐大的企業發展,最大的壓力在哪,如何解壓?

    陳宏飛:我不是掌舵人——我是在董事會的領導下,在股東會、董事會定的方向里去負責工作。

    在具體的執行中,我和同事、夥伴一起發展、承擔壓力。大家一起也打仗,一起承擔壓力,我覺得也挺開心的。我們都認同一個理念,雖然說也算是金融,但更是實業,我們不投機:用自己的創造力、經營能力去為社會創造價值,同時為投資人創造價值。

    長期看也會有人才流動,但是有了文化認同就不會那麼累,也不會受瑣事影響。

    我平時主要是讀書,如物理、生物、生命科學、人物傳記,然後運動鍛煉身體;愛好比較廣泛,更多的是嘗試各種新鮮體驗。

    撰文:何凱玲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金融

    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