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見 | 資本“毒丸”WeWork與百年托馬斯消亡

观点网

2019-09-24 00:47

  • 市場的變化總是風雲莫測,無論是WeWork還是Thomas Cook,内外交困而不及時找出病竈,終不會有好結局。

    觀點地産網 9月23日,秋分。自這天始,北半球跨過一年晝短夜長的界線,黑夜将占據更多時間。

    而對于北半球的兩家明星企業——全球歷史最悠久的旅遊公司英國托馬斯庫克以及排名全美私人市場第二大估值的獨角獸公司WeWork來說,“至暗時刻”也已到來。

    據外媒9月23日消息,聯合辦公空間新貴WeWork的部分董事會成員正計劃罷黜其聯合創始人亞當·紐曼(Adam Neumann)的CEO一職,其中包括WeWork最大投資者軟銀集團的許多高管及軟銀創始人孫正義。

    事實是,自今年8月開始,随着WeWork 遞交了IPO招股書之後,圍繞在這家“獨角獸”初創企業身上的光環就開始被一層層過濾,讓一衆投資者看到了它更真實的樣子。

    通過一輪上市前路演,首先被質疑的是WeWork市值的大幅縮水,因為1月初私募資金時的470億美元估值,被修正至只有100億-150億美元。

    很顯然,一級市場資本助推後的估值虛高,通過IPO二級市場的審視後,估值下降不可避免。有分析就指出,經歷了Lyft和Uber糟糕的IPO,投資人對于這種看似很有前景、但從未被證明(能賺錢)的商業模式都如“驚弓之鳥”。

    另外不斷走高的淨虧損也讓投資者變得謹慎。招股書披露,2016-2018年WeWork淨利潤分别為-4.30億美元、-9.33億美元和-19.27億美元,3年内共虧損33億美元;2019年上半年淨虧損9.04億美元,虧損金額同比增加了25%左右。

    WeWork甚至在招股書中稱:“盡管我們不認為長期看淨虧損占收入的百分比會增加,但我們的淨虧損占收入的百分比可能會在短期内增加,並将繼續絕對增長。”對于投資者而言,一家看不到半點迹象可以幫自己賺錢的企業,即使有着“獨角獸”的光環或許也不具備多少吸引力。

    而WeWork最被诟病的則是其企業管治問題。

    今年早些時候重組時,WeWork向CEO亞當·紐曼支付了590萬美元,以買下“We”商標。但在其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招股書中,WeWork收回了支付的590萬美元,同時保留了“We”的商標權。據稱,這一切都是在亞當·紐曼的“指導”下完成的。

    另外,亞當·紐曼在公司擁有三種不同類型的股票,保證了他能實際控制WeWork總投票權的50%以上。

    招股書顯示,WeWork董事會共有七名董事,除創始人亞當·紐曼以外,Benchmark Capital、軟銀、Mindbodygreen、私募股權公司Rh ne、高盛和弘毅投資六家機構在董事會各占一個席位。

    上述機構股東均持有A類普通股,1股享有1票投票權,而亞當·紐曼卻持有B類和C類普通股,1股享有10票投票權(新版招股書将超級投票權從每股20票削減至每股10票)。在超級投票權被修改前,招股書顯示,紐曼能實際控制WeWork總投票權的50%以上,而且這些股票在出售或者轉讓時保留其權利,而不是轉換為普通股。

    另悉,亞當·紐曼曾被曝出向公司租賃私人房産,借此獲利數百萬美元。上周更有報道指,亞當·紐曼在從紐約前往以色列的飛機上攜帶了大麻,促使飛機所有者召回了飛機。

    雖則WeWork宣布取消亞當·紐曼的超級投票股,並将在年末任命一位新的獨立董事,但外界對其薄弱的公司治理的擔憂仍難解除。

    據悉,亞當·紐曼近期在一場公司内部直播中承認,他需要學習如何經營一家公開上市公司。

    未能盈利、估值虛高、企業管治糟糕,無論對于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還是其原本的大股東軟銀來說,都猶如一顆“毒丸”,而亞當·紐曼之于WeWork和軟銀,同樣是一顆“毒丸”,撤換CEO或已是折中之法。

    更何況,2017年1月以來,軟銀集團、軟銀願景基金及其子公司累計對WeWork及附屬公司投資已高達約106.5億美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需求萎靡及估值持續下行後,今年初,軟銀對WeWork 的投資金額由原定的160億美元削減至20億美元,而且這些錢來自軟銀自己而不是來自願景基金。

    一家公司的發展往往體現了創始人的意志,而在亞當·紐曼帶領下的WeWork用9年時間,從兩個工作站發展到了528個,會員人數從450人拓展至52.7萬人,擴展不可謂不快,但大規模擴展的另一面,需要由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支撐其商業辦公用地租用和運營、市場營銷、行政等費用。

    WeWork還在其招股書中這樣說:“(我們)在美國的可尋址市場機會為9450億美元,在全球為1.6萬億美元。而目前,才實現了全球總機會的0.2%,以及潛在市場十大城市中的0.6%的機會。”

    根據桑福德C.伯恩斯坦分析師預測,WeWork要把現金流轉正,在未來4年内還需要有72億美元。而如果在2022年之前出現經濟衰退,那麼它所需要的錢,将提升到98億美元。

    世界最大資産管理公司之一Capital Group的負責人則表示,WeWork上市計劃的失敗或許預示着,随着投資者更加嚴謹地剖析私有企業的前景,資金充足、估值偏高的私有企業的“輝煌時期”即将結束。

    WeWork就如一個無底“深坑”,軟銀提議撤換CEO,暫緩IPO或許只是一個及時止損的方法。

    及時止損,無論是對于歷史悠久的還是新興潮流的標的同樣适用,復星旅文與旅遊公司英國托馬斯庫克Thomas Cook的收購計劃則以另一種方式終止。

    9月23日,擁有178年歷史、世界首家旅遊公司英國托馬斯庫克集團宣布破産清算,該集團官網公告确認,集團所有公司都已停止交易,門店也同時宣告關閉,所有通過托馬斯庫克預訂的航班和度假産品都将被取消。

    曾經的風光無限一夕消弭。随着Thomas Cook所有航班和旅行的取消,首當其沖的還有約60萬名滞留海外的遊客,迫使英國政府和保險公司協調大規模的遣返救援行動。

    但據英國民用航空管理局方面表示,在接下來的兩周内,其将與政府合作将超過15萬英國遊客帶回家。至于其余受此影響的數十萬遊客将如何解困,該局尚未給出方案。

    如今看來,復星旅文4月傳出洽購Thomas Cook的旅行社業務和航空公司業務,以及9月1日還有報道指其正拟向Thomas Cook注資4.5億英鎊,這些舉動無疑是打算在後者仍一息尚存時以較劃算價格實現並購計劃,並讓Thomas Cook免于走到消亡的結局。

    可惜大廈将傾,非一木能支。據分析,在去年5月開始,由于英國脫歐的不确定性和旅遊業的激烈競争,Thomas Cook年初超過25億英鎊的市值就暴跌了80%,短短11個月的時間里驟降至5.5億英鎊,該公司當年賬面虧損金額就達1.63億英鎊。至今年股價更跌去96% 以上。

    努力掙紮了一年多後,21億美元的沉重債務還是将Thomas Cook帶進了墳墓,178年的輝煌成為歷史。

    Thomas Cook就在公告中說:“盡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這些讨論未促成與公司利益相關方和提議的新資金提供者之間達成協議,因此,公司董事會的結論是,除了采取立即生效的措施進入強制清算外,别無選擇。”

    復星旅文也宣布,由于英國旅遊集團Thomas Cook強制清算,拟議的4.5億英鎊的資本重組計劃不再适用。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市場的變化總是風雲莫測,無論是WeWork還是Thomas Cook,内外交困而不及時找出病竈,終不會有好的結局。

    獨角獸在市場的洗禮中開始重新被評估價值,百年企業也可能在市場沖擊中蕩然無存,警鐘常在,中國企業需要探索的發展之路還很長,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永遠猜不到下一秒到底會發生什麼。

    成見 | 置身于龐雜喧鬧的外部世界,多數情況下我們並不是先理解後定義,而是先定義後理解。

    撰文:劉滿桃    

    審校:楊曉敏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