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錄 | 西塘金山客 我們向往的生活

观点网

2019-09-19 22:23

  • 江南古鎮的溫婉、有機農場的恬靜,以及自由緩慢的時間節奏,拼湊出的正是陳汝俠心目中認為生活應該有的樣子。

    觀點地産網 人到了五十歲時會做些什麼?

    在這個“知天命”的年紀,有人知足常樂,開始盤算起了含饴弄孫的生活;有人充滿熱情,仍然在原來崗位上砥砺前行;有人勇于求變,毅然放下過往的荣耀選擇重新出發;還有些人,則是把自己向往的生活做成了事業。

    老陳全名陳汝俠,馬來西亞國籍,今年剛好50歲。很早就到中國工作的他,出身于房地産行業,曾歷任世茂股份、紅星美凱龍、東久中國等企業的CFO。

    遍歷大城市的快節奏與房地産行業的浮躁後,他在西塘古鎮停下了腳步。

    “到了50歲,也不想再打工了。我希望能夠做一些慢一點,自己能夠掌控時間的事。”今年8月,陳汝俠和好友在西塘合夥投資的酒店正式進入試營業階段,預計今年聖誕節正式開業。

    酒店名曰“良壤”,坐落在西塘旅遊風景區旁不遠處,臨河而立,總占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與此相配套,良壤酒店在附近打造了一片有機農場,種植着各類色澤鮮豔的果蔬花卉,農場旁配有民宿一棟,提供三十余間客房。

    乘車到達西塘的時候,已經是夜里八點,透過車窗向外望去,小鎮里一片燈火通明。

    西塘夜色怡人,晚上出來逛街的人很多,或一家三口,或情侶二人,熱鬧而又閑适。古典建築與橙黃色現代光影融為一體,二者相得益彰。

    由于時間關繫,未能馬上去到陳汝俠一直贊不絕口的農場參觀。但從他興奮中帶着向往的語氣里不難猜到,江南古鎮的溫婉、有機農場的恬靜,以及自由緩慢的時間節奏,拼湊出的正是陳汝俠心目中認為生活應該有的樣子。

    江南古鎮里的院子

    踏着月色,抵達良壤酒店。站在門口的侍應生上前幫忙打開車門,並熟練地幫我們搬着行李,細心的服務以及江南獨有的綿柔語調,給我們留下了不錯的第一印象。

    此時注意力已經被四周高高的圍牆吸引了過去——江南水鄉多是亭台樓閣,而西塘古鎮歷史悠久,更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小橋流水,青瓦白牆,徽派風格入木三分。

    在這樣一個風格鮮明的地方,難道酒店建築設計沒有融合當地的特色嗎?

    帶着疑惑走進酒店,迎面而來是一條用葦編隔開的通道。“葦編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産,也是江南的一個特色,我們特地請老師傅親自手工編造出來的。”陳汝俠特地停下腳步進行了一番介紹,說話間他把手輕輕放到了葦編上,神情有些自豪。

    繼續往里走,基本上每幾步就能看到一種當代藝術品,或是字畫,或是雕塑,讓人有些目不暇接。

    “這些藝術品分别出自丁乙、劉建華、蕭長正、周春芽等當代藝術家之手。”停頓了一下後,陳汝俠說出了一個讓衆人有些意外的事實:“酒店里的許多畫作,都是朱總自己的收藏品,而且每一幅都是真迹,不是臨摹品。”

    陳汝俠口中的“朱總”,是良壤品牌創始人朱樹磊。在同質化日益嚴重的酒店行業,如何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朱、陳二人的想法頗為一致。

    讓人吃驚的不僅是朱樹磊的慷慨,更在于畫作的數量及種類繁多。值得一提的是,整個酒店共有164間客房,而每個客房的衛生間門里都鑲嵌着一副藝術畫作真迹,讓客人每次将門拉開都能一眼欣賞到具有當代風格的藝術作品。

    “這樣的布置也是為了打造酒店自身的文化内涵,希望展現出生活中處處是美學的特點。”朱樹磊如是介紹道。

    穿過布滿藝術品的走廊,在走出一道玻璃門後視線豁然開朗。只見四棟三層小樓圍成正方形,當中是一片淺淺的水域,猶如天井一般。水域四個角落種着兩層樓高的大樹,正中有一座涼亭。

    明月當空,涼亭在下。微風吹過,樹枝輕輕搖曳起來,水面上倒影也被打碎,泛起帶着月光的漣漪,一種古典韻味亦随之暈染開來。

    原來,並非沒有融合江南的特點,良壤酒店做得無疑要比簡單模仿建築外形更為高明。

    從進門的“非遺”葦編,到眼前的水景庭院,良壤酒店已把江南建築與文化中的獨有神韻,深植在了每一個細節當中。

    “因為西塘景區就在附近,所以酒店的高度是有所限制的。”陳汝俠的話語把沉醉在美景中的衆人拉了回來。他介紹說,也正因為此,酒店才會選擇采用院落式的布局,讓人既能感受到水鄉的韻味,又無拘束、逼仄之感。

    走上涼亭的我們一邊感受着有些涼意的晚風,一邊聽着陳汝俠的介紹:“種在四個角落的樹木,都是在開工之初就已經移植過來,為的就是讓開業時看起來能夠更加自然美觀。”

    目光向涼亭外望去,只見對面一樓有幾位客人圍坐在桌子邊品茶聊天,悠閑自得。

    “我們在一樓設置有茶室、圖書室、琴室等場所,把這些場所面向水景的一面牆全部換成了玻璃,以便客人在室内也能欣賞到室外的風景。”

    猶如詩詞中“良宵風靜最清甯,旅客悠然坐小亭”意境一般,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良壤酒店入夜後給人的感受,或許沒有比“恬靜”更為合适的了。

    天南海北的火花碰撞

    次日一早,陳汝俠一見面就問我們,感覺酒店的早餐怎麼樣。

    給出肯定的答復後,他笑着說:“早餐供應的很多瓜果蔬菜,都來自我們自己的有機農場。”

    見面至今,陳汝俠已經多次提到良壤酒店的“有機農場”。事實上,如果僅僅是造型設計和随處可見的藝術品,良壤酒店或許只能算是一個精致、有特色的“酒店”,仍屬于傳統的房地産行業闆塊。

    不過,陳汝俠的話語中似乎有一些“弦外之音”——對于希望脫離原來那種工作狀态的陳汝俠而言,這個被其多次稱贊的農場或許真有特殊之處。

    農場距離酒店僅一路之隔,過馬路之後再往前走不到十米,便能看到一大片種着玫瑰花等植物的田園,其間還有兩個戴着草帽,穿着白T恤的工作人員在忙碌着。而在農田邊上,便是一棟嶄新的民宿小樓。

    一個女孩看到我們走來後,放下手頭的工作,走了過來:“大家好,我叫慈慈,來自台灣,現在是這家民宿的管理員。”

    别樣的普通話讓我們楞了一下,陳汝俠先是和這位女孩打了聲招呼,然後笑着和我們解釋道:“如何将有機農業打造成一個具備盈利能力的産業鍊是一個不小的難題。為此,我們拉來了台灣一家從事有機農業多年的企業加盟,慈慈就是他們派來的工作人員。”

    了解到這一情況,衆人的好奇心不禁更深了一分。從整體來看,創始人朱樹磊是安徽人,陳汝俠是馬來西亞國籍,而農場業務方面是台灣的企業在主要負責管理工作。這個來自天南海北的組合,究竟能夠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走在一條沿河的農場小路上,陳汝俠如數家珍地介紹着兩旁農田的規劃情況:“這邊的土地已經開發得差不多了,種的是玫瑰等花卉,還有一些蔬菜。在河對岸還有幾百畝地在開發。酒店、民宿里所有花卉,以及民宿里供應的點心飲料,原材料都是自己種出來的。”

    在陳汝俠的介紹中,衆人對于酒店與農場之間形成的産業鍊條,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簡單來說,酒店帶來人流量,将促使農場的産業實現收益。而農場能夠為酒店打造有機生活提供助力:“除了供應瓜果蔬菜外,酒店里的牙刷等幾乎所有一次性用品,原材料都來自農場,有機無污染的生活同樣是我們酒店的賣點之一。”

    除了服務于酒店外,陳汝俠介紹說,農場種出來的有機蔬菜、瓜果等,已經逐漸向散戶市場供應。

    不過,随着農業部分走上正軌,新的問題也開始接踵而至。

    由于果蔬的特殊性,以及陳汝俠等人對于産品的高追求,農産品的市場半徑便成為一個大問題。

    “為了保證出售的蔬菜絕對新鮮,我們運輸能夠到達的地點就不能太遠。在未來,如何保鮮、擴大運輸範圍是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不過,陳汝俠對此並不着急:“有問題就一步步解決,做農業是很慢的。很多做地産的也想做農業,但習慣于高周轉、高收益之後,真正能夠靜下心的人並不多。”

    陳汝俠心中明白,良壤所做的這種文旅加農業的模式,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就像良壤希望給客人帶來的感受一樣,那就是“慢下來”。

    “住在酒店客人可以來農場觀賞、采摘或者是購買農産品,西塘距離上海僅一個小時的車程,對于常年生活大都市的人來說,這里将會是個不錯的開展親子活動或休閑娛樂的場所。”

    參觀臨近結束,陳汝俠透露了自己對于未來慢慢的信心:“我們在旁邊的大雲鎮還拿了近三千畝地,西塘良壤是我們的第一個項目,未來這個模式能夠復制到更多的地方。”

    見聞錄 | 看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眼中的地産奇妙世界。

    撰文:陸欣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文旅地産

    酒店